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  2025-07-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重庆市复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2027届语文试题
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浏览完整试题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 当前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C. 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和升华思想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 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
B. “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C. 当前诗歌写作的社会化被庸俗化、浅显化,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D. 诗歌创作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也要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好诗。
B. 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搏击。
C. 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是诗歌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
D. 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阅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请分析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答案】1. B 2. B 3. A
4. ①举例论证,以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为例论证诗歌创作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②引用论证,引用朗吉弩斯的话,“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③对比论证,通过“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对比,论证“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5. ①该诗用大量呼告“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
②该诗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B.“主要原因是……”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强调主要原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就……”错误,说法绝对,由材料一“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可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说法错误。
C.“当前诗歌”错误,扩大范围;“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选项将“一些”变为“当前的诗歌”;将“忽视社会大生活”变为“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D.“二者同等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可知,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比关注社会生活表象更重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当下的诗歌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A.强调了新时代诗歌写作的方向,与材料二观点吻合。
B.描述了伟大诗人抱负远大、不畏困难、勇敢搏击的特征。
C.仅指出新时代诗歌写作在“诗歌与互联网 联动”方面的变化。
D.强调重心是诗人的语言技艺问题。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举例论证,“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以田间和贺敬之的诗歌为例论证诗歌创作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引用论证,“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文段说“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引用朗吉弩斯的话,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对比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把“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作对比,论证“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分析本诗崇高美的体现。
文中说“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据此分析本诗可知,“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等,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
文中说“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据此分析,本诗“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狂奔的蜗牛
谢宗睿
这是今年大黑第四次出险,所幸人没事儿,责任也没啥可争议的。于是,短暂的惊惶过后,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给“狂奔的蜗牛”打去了音频电话。
依然是秒接。听筒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又咋了,大哥?”“人没事儿吧?”“报警了吗?”“谁全责?”……伴随着一连串提问,老杜那张嵌着抬头纹和鱼尾纹的脸浮现在眼前,立马让我安下心来。
大黑是我的第一辆车。怎么认识老杜的,已记不清了。不过,自打五年前把大黑迎回家的那一天起,无论常规保养,还是意外事故,关于大黑的一切事情,我都托付给了老杜。很久之后,我才知道,4S店里分工其实很细,而老杜的职责既不是销售,也不是售后,更不是机修,只是保险定损员。
和能说会道的销售冠军比起来,定损员不太起眼。喜气洋洋把新车开出店门的车主,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大凡来找定损员的,除了个别车主还能勉力保持住一派“破财免灾”的乐天风度,其他无不垂头丧气、臊眉耷眼。说这是一份负能量满满的工作,应该算不上夸张。再加上在保险行业的“鄙视链”上,一线的定损员无疑处在中间靠下的位置,所以这个岗位通常留不住人。老杜是个例外,干这行整整十年了。
老杜个子瘦高,皮肤黝黑,皱纹很深,一头短发白了不少。上次大黑出险时,他刚做完核酸回到店里,随手把身份证放在桌上。我这才发现,老杜其实生于1990年,这真的让我有点儿吃惊。
这次事故让大黑伤得不轻,所有维修项目做完,花了近二十天。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于是,接大黑回家那天,我特意赶在老杜下班之后才到4S店,取了钥匙便硬拽着他去了旁边的烧烤摊。
闷热的盛夏傍晚,几杯扎啤下肚,话就聊开了。老杜老家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县,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15岁初中一毕业,老杜就跟着亲戚外出闯荡,在县城炸过油条,在省城倒腾过旧家电,22岁那年来到北京,打的第一份工是修摩托。后来,老杜干上了保险定损员。“那时候,干这个没门槛,修过车的都能干。可我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交过不少‘学费’。”老杜说,“现在干这行的年轻人可就不简单了,刚才在店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小伙子是我徒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今年毕业,现在在店里实习。书读得多,学东西就是快,比我当年强多了。”
“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打趣道。“怎么不怕呀,我可没敢躺平,我今年也大专毕业了。大哥,你看。”老杜猛喝一口,突然放下啤酒杯,掏出手机,熟练地输入一串网址后举到我眼前,“这是我的学信网在籍证明。现在想干我们这行,最低门槛是本科,我正琢磨着一鼓作气去考个成人本科。大哥你是知识分子,见多识广,到时候一定帮我参谋参谋。”老杜越说越兴奋,满面红光。
“初中起步,过了十几年,三十多了还要考本科的,你是我认识的头一个!”我由衷地夸了一句。没想到,老杜接下来的话更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我媳妇儿更狠,她也是初中学历,后来一直自学。她这几年在一家公司当会计,一边打工,一边考注会。我的本科、她的注会,还指不定谁先读出来呢。我俩也想给我家那俩浑小子做做榜样。”
老杜有两个儿子,都在老家。“现在,我爹娘在老家啥都不用愁,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孙子。这些年,镇上的学校盖得和北京的一样气派,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好了,啥都不缺,这样我俩才能迈开大步只管往前奔呀。”老杜说着拿出手机,老老杜老两口、老杜小两口再加上俩小小杜,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满满的幸福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
酒兴正浓的我恍惚想起一则“鸡汤”,大意是德国的一个下水道工人在修管道时常常吟诵席勒的诗歌,他说:“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
那天聊得痛快,我俩都喝了不少。代驾把我送到家后,我便匆匆洗漱倒头睡下了。第二天清晨打开手机,两条微信留言映入我惺忪的睡眼。第一条是用手机拍下的一页书,上面用红笔画出了一句话:“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另一条是语音。“大哥,昨天太感谢了。喝酒的时候,咱们聊到了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晚上我回到家读书,正好看到这一句,很受启发,和你分享。”“狂奔的蜗牛”对我说。
《光明日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我给“狂奔的蜗牛”打电话,他秒接,既因为我俩关系熟,也因为他是一个敬业负责的保险定损员。
B. 小说通过描写车主开新车与定损时的不同表现和一线定损员在保险行业的地位,表现了老杜工作的不易。
C. 小说主要人物老杜干定损员整整十年没有跳槽,主要是因为他来自农村,学习能力不足,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D. 小说通过我想起的一则“鸡汤”——下水道工人吟诵席勒的诗歌,表现了我对老杜生活态度的思考与赞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串起故事情节,有利于老杜形象的塑造,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 小说通过叙述老杜媳妇一边打工、一边考注会的相关情节,衬托了老杜拒绝躺平、追求进步的形象特点。
C. 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老杜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
D. 小说从小事中折射时代。从老杜讲述的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涉及到的职业要求,能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8. 题目“狂奔的蜗牛”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9. 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除?请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6. C 7. C
8. ①“狂奔的蜗牛”是老杜的网名。 ②用“狂奔的蜗牛”喻指虽然学历起点低、进步缓慢,但却在努力奔跑与进步的老杜。 ③也指像老杜一样努力追光的人。 ④蕴含了作者对老杜们的敬佩与赞扬。
9. 示例一:不可以。理由:①最后一段交代了我和老杜喝酒后的相关内容,情节完整; ②最后一段突出了老杜喝酒后依然坚持读书并分享的细节,强化了老杜坚持学习,努力追光的形象特点;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可以。理由:①主要故事情节已经交代完整。②“席勒的诗”是精神生活的代表,与老杜在平凡的物质生活中不放弃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突出了老杜的形象。③这样的结尾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主要是因为他来自农村,学习能力不足,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错误,文中相关内容为“老杜是个例外,干这行整整十年了”,没有提不换职业的原因;且老杜已经考了大专文凭,不是没有学习力,“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更是无中生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而是通过语言描写”错误,文中还能从动作和神态描写体现出来,比如“突然放下啤酒杯,掏出手机,熟练地输入一串网址后举到我眼前”“老杜越说越兴奋,满面红光”“满满的幸福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丰富意蕴的能力。
结合“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给‘狂奔的蜗牛’打去了音频电话”“‘狂奔的蜗牛’对我说”可知,“狂奔的蜗牛”是老杜的网名。
“蜗牛”因为自身原因,爬行很慢,文中喻指学历起点低、进步缓慢的老杜;而“狂奔”则是疯狂奔跑之意,喻指在人生路上努力奔跑与进步的老杜。
同时“狂奔的蜗牛”也是泛指,指像老杜一样努力往前奔,努力追求进步与美好生活的人。
“狂奔的蜗牛”蕴含着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包含着作者对老杜们的敬佩与赞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本题属开放试题,能和否只要能言之成理都可以。
不可以。理由:从情节看,“那天聊得痛快,我俩都喝了不少……”,最后一段交代了我和老杜喝酒后的相关内容,呼应前面喝酒的情况,使情节更完整;
从人物形象看,“用手机拍下的一页书,上面用红笔画出了一句话……晚上我回到家读书,正好看到这一句,很受启发,和你分享”,最后一段突出了老杜喝酒后依然坚持读书并分享的细节,强化了老杜坚持学习,努力追光的形象特点;
从主题看,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人生就应不停努力向上,永远向光而行。
可以。理由:从情节看,两人相识,介绍老杜,喝酒,主要故事情节已经交代完整;
从人物形象看,“席勒的诗”“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这些内容都是精神生活的代表,与老杜在平凡的物质生活中努力向上,读书考文凭不放弃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突出了老杜的形象;
从表达效果看,以一则“鸡汤”式的句子结尾,富含哲理,含蓄又有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本二: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白浮游A四方B尝乘舟C与崔宗之D自采石至金陵E著宫锦袍F坐舟中G旁若H无人。
11. (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文中指消息、信息,与《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的“信”含义相同。
B. “五岳”是中国历史名山,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C. “金陵”是地名,由于金陵自身的悲情内涵与中唐的时代氛围更为契合,因此中唐金陵怀古诗伤悼之情远比盛唐更为深刻。
D. 素,文中指平素、向来,与《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的“素”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台四万八千文,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诗人运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它的高耸入云写得淋漓尽致。
B. 从湖月到海日,从山路到深林层巅,最后当诗人来到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他现实中苦闷的灵魂终于得到了一时的解放。
C. 李白蔑视权贵,曾让天子调羹,让力士脱靴,后来又恳求皇帝赐金放还,让他云游天下。
D. 李白文才出众但也嗜酒如命,即便当翰林供奉之后,也还会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14. 郭子仪为何要救李白?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0. BEG
11. A 12. C
13. (1)怎能低头弯腰(卑躬屈膝)侍奉权贵,让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2)李白自知自己不被玄宗的近臣所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
14. 李白对郭子仪有救命之恩德。救助成功。郭子仪请求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李白得免一死,被长期流放夜郎。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新唐书•李白传》的节选,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生平事迹。文本一以梦游天姥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体现了其蔑视权贵、追求精神解放的思想。文本二则通过李白与贺知章、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复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