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  2025-07-2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Ⅰ卷(共28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与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籼(xiān)米 熨(yùn)帖 裙裾(jù) 亘(gèn)古不变
B. 造诣(yì) 媛(yuàn)女 坍圮(qǐ) 蓊(wěng)蓊郁郁
C. 蔸鍪(móu) 婀娜(nuó) 镌(juàn)永 戛(jiá)然而止
D. 潭柘(zhè)寺 分蘖(niè) 田埂(gěng) 大笔如椽(chuán)
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一句中,“壬戌”,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十二天干与十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这种纪年法我们如今依然在用,例如2024年为甲辰年,2025年为乙巳年;“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 古代传说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天姥山,因此李白才会梦游天姥山遇到众多神仙。诗中还提到了“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和南岳恒山。
C.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 《登泰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姚鼐,字姬传,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一般是轻快的,它正像民歌一样,思路十分自然而富于启发性;它仿佛通过一点的启发,便引起了无限的想象。例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只借春天的柳色这一点启发,就( )了征人思妇的全部思想情感。再如一首叫《哥舒歌》的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里只借一个简单的哥舒翰的形象,就唤起了边塞上整个严肃而苍茫的景象。所以绝句好像是投一块石子到水里,不但它打起一个浪花,反而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又好像是一个插入天空里去的青翠的山峰,我们自然就想起那连绵的山脉。一首绝句只有四句,其所以不嫌短的缘故, ;如果没有这个作用,绝句就失去了它的特色。绝句就是这样自然流露而( )的一种诗歌形式。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最单纯的诗。它既不容许过多的加工,也不容许故事的叙述,好像找着了( )似的,一下子就打开了诗的窗子。绝句这个体裁在唐诗里特别发达,说明唐代诗歌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
(节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3.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引起 意犹未尽 秘密 B. 唤起 意犹未尽 秘密
C. 唤起 意味深长 窍门 D. 引起 意味深长 窍门
4.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在于是一点突破,全面展开。
B. 就在于是意象凝练,引发无限联想。
C. 就在于是描写生动,展现丰富的内容。
D. 就在于是语言简洁,意境深刻。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它打起一个浪花,而且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B. 它不但打起一个浪花,反而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浏览完整试题C. 由于它打起一个浪花,因此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D. 它不但打起一个浪花,而且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②而卒莫消长也 卒:突然
③予出官二年 出官:离家外出做官 ④山川相缪 缪:盘绕,围绕
⑤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稍:逐渐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原来
A. ①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长句
B.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今安 哉
C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岂无山歌与村笛
D.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徘徊于斗牛之间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歌以赠之
C 栗深林兮惊层巅/侣鱼虾而友麋鹿
D. 熊咆龙吟殷岩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9. 下列各句分类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C. 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10.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B.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为天门。
C.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远望夕阳映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就像图画一样,并且半山腰停留的云雾像飘带一样。
D.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译:苏子容色改变,整理衣襟端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材料二:
居易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材料三: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君子多之 多:称赞,赞美
B. 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第:光景,状况
C. 宪宗深然之 然:认为……正确,肯定
D. 不尚艰难 尚:推崇,崇尚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箴时之病 越长城之限
B. 而令师道掠美 耳得之而为声
C.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 自可官中为之收赎 因为长句
13.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1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能够针砭时弊,章武皇帝渴望听到正直言论,白居易一度得到了章武皇帝的重用。
B. “拜”指授予官职;“迁”指官职调动,“左迁”指降职。白居易终因直言进谏、忠诚耿直而遭到排斥,于是纵情喝酒作诗。
C. 白居易酷爱佛法谈禅。他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他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D. 六义,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乐》久已失传。白居易诗歌主要因循了现实主义传统。
15.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2)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Ⅱ卷(共32分)
三、(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曲江二首(其一)①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华绊此身?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败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曲江:唐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赏胜地。②翡翠:翡翠鸟。③麒麟:麒麟状的石雕。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敏锐的感受力,与古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而花飞欲尽则是愁上加愁了。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
C. 颔联两句不但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将格律与灵活高度统一的艺术成就。
D. 由眼前落花,写到江边小堂、苑边高冢,作者的视野也由近及远,由动及静,展现出一幅幽静闲适的画面。
E. 颈联精于炼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以虚写实;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了铺垫。
17. 请概括全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五、(8分)
18. 默写。
(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侧面体现箫声的音乐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天姥山山路曲折,景色令人流连而忘记了时间。
(5)《登高》中,作者用“____________”写自己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六、(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译为“黄金般的日子”)。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北平的五月(旧历的清和四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阴满地。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的顶着。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
在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而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种植物。这时,都次第的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
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是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在五月里,下过一回雨,槐叶已在院子里着上一片绿阴。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太阳照着,非常的好看。枣子花是看不见的,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香,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昼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
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阴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菇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
1948年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它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贤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从西城到颐和园洋车费一元左右,你或者以为这是很便宜的。这的确是便宜,而车夫却欣然收之。看着车夫们沿途互相取乐,笑论别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有莫名其妙之感。
在晚上返家的途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个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他向你讲述他的遭遇时,口吻诙谐清雅。如果你以为他年纪过老,想要下车步行时,他一定要强拉你回家。但是如果你突然跳了下来,然后把车钱照付,他向你表示的那种竭诚感激,是你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
1935年
想北平
老舍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欢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儿,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936年
1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同样是故都北平一年里的黄金时代,郁达夫觉得清秋最美,张恨水觉得清和的春日最美;他们都认为美的原因是北方当时不是风扬起尘沙灰土的世界。
B. 郁达夫和张恨水都对槐树和枣树进行了描绘。前者对槐树落蕊的描绘有触觉,后者对枣花的描绘有嗅觉;前者对枣果的描绘,后者对洋槐花的描绘,都有比喻修辞。
C. 北平人家的院落是作者们的写作对象。张恨水和林语堂都提到了金鱼缸和石榴树,张恨水和老舍都提到了草花,它们包含着百姓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愿望,有“年年有余金”“多子多福”之意。
D. 《故都的秋》和《动人的北平》中划线句子都有着化用古人语句的痕迹,都可以在《想北平》中找到答案。
E. 作者们笔下的北平是个都城与乡土杂糅的地方,这反映了他们既喜欢都城的物质丰富和生活悠闲舒适,又喜欢乡土那接近自然的幽静和红绿黄蓝紫黑白颜色的和谐。
20. 四篇文章描绘的故都北平的景色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作者们借此表达了怎样共同的情感?除此之外,林语堂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根据节选文字,加以概括。
(1)共同的特点:__________
共同的情感:__________
(2)林语堂:__________
七、整本书阅读:(2分)
21. 整本书阅读。
在写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有多处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与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相对应的情况。比如,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为“两性恋爱”对应乡土社会的概念是“男女有别”;那么,与“团体格局”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
八、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路漫漫,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蹰于过去的半亩方塘。”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
“如果命运是世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去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