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7-2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10月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材料二:
从2016年李世石与“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开始,人工智能对围棋界的冲击可谓史无前例。电脑的精密计算、学习能力、布局招法,让人瞠目结舌。当今的围棋AI软件甚至能让两子与人类顶尖高手较量。“深深的无力感”一度弥漫在职业棋坛。


浏览完整试题使用AI复盘做技术指导,研究不同的“解题思路”,早已成为职业棋手的必修课。中国围棋队与腾讯智能围棋“绝艺”续约到2022年,通过提供拆棋、胜率、吻合度、局面分析等辅助功能,专用训练AI承担了教练、陪练、棋友等多重角色。大赛前,棋手们也经常借助AI做针对性准备。
在棋手普遍从人工智能获益的趋势下,谁能汲取更多养分,谁更容易脱颖而出。柯洁在乌镇“人机大战”失利后,对围棋有了重新思考,全局观、判断力等核心能力又上了个台阶;申真谞作为韩国接受AI最快的棋手之一,一年与AI切磋上千局,改善布局短板后,战绩有了质的飞跃。
人工智能,被围棋界视为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从最初的不服、震惊,到完败后的沮丧、迷茫,再到深入了解后的研究、请教,大多数棋手都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变化。柯洁曾感叹:“看AI下棋就像神仙打架,我们只能欣赏、学习。”
日本围棋大师藤泽秀行曾言,棋道一百,我只知七。当人工智能浪潮袭来,大家越发意识到这并非谦辞。以前的招法定式,在AI天马行空的思路下经常被推翻,棋手对围棋的理解不断更新和拓展,在棋盘上发现更多可能。“比如AI的很多招法是按全局来考虑的,在一个局部下没有固定的招,这是一种棋理上的提升。”中国棋手时越说。
从对手到朋友,职业棋手与AI找到更长久的相处模式。柯洁就经常通过AI分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而AI的数据反馈,也帮助他有选择性地吸收、消化。“对AI甚至有点依赖的感觉,这是几年前不敢想的事情。”以往多年,棋手们常常困扰于一盘棋究竟输赢在哪里,AI的精准分析可以帮助接近正确答案,让人少走很多弯路。与此同时,随着AI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下,棋手们也愈加发现,围棋没有绝对的正解,电脑也不可能把所有变化都解析出来,最终比拼的依然是各人对棋的不同理解。
当AI攻向人类“最后一块智慧高地”的硝烟散尽,技术上的变革、理念上的冲击并没有折损围棋项目的魅力,反倒带来推广项目的契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双方情绪与心理的斗智斗勇,仍是现阶段AI满足不了的。换言之,人工智能不过是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来对待围棋。
而AI改变的,不只是赛场内的职业高手。以前大赛讲棋,一些普通棋迷并不了解棋盘上的复杂计算,如今有了人工智能讲解和辅助观赛系统,就算“外行”也可以通过AI反馈的数据和判断,对局势和胜负一目了然,观赛变得更为直观。
在“阿尔法围棋”横空出世后很长一段时间,AI围棋软件只是大公司的科研项目。如今,AI已然是普通棋迷也能驾驭的工具。民间研发的各类对弈软件中,既有公开售卖的,也有不少开源软件,谁都能下载使用,甚至还有一部分“技术流”棋迷亲自上手改编软件。
曾困扰围棋培训行业的师资难题,也借助AI作为教学工具而得到一定缓解。这两年出现的“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体系”,充分激发青少年学棋的兴趣,能在较短期内提升棋力。比赛、学习、培训、训练、研究、讲解……围棋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子,成为“激发人类潜能”的工具。
当然,人工智能的渗透也带来一些“副作用”。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围棋比赛转移到线上。随手可得的对弈软件、无法实时监管的对弈环境、难以清晰界定的AI支招,使得线上作弊的门槛越来越低。业内人士坦言,目前虽有一定的技术防火墙,但仍存在有死角和漏洞,有些“疑似作弊”无法及时抓到“实锤”。中国围棋协会透露,未来将在正式比赛中,通过信息阻断、空间监控、使用留痕、吻合度分析、失信惩戒来完善防AI作弊手段,净化赛场环境。
纵使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但落下的棋子,终究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只要新技术“由人掌控并服务于人”,就没理由不去尝试学习和应用。与人工智能同行,博大精深的围棋世界并没有失色,反而打开了一方新局面,更有机会绽放灿烂光华。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07日15版)
1.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所以其形制好、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 围棋活动最早从春秋时期开始,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东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C. 到魏晋时期,围棋得以与“国艺”一词相配,人们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致使围棋被纳入“艺”的范围,从而突破了儒家传统“六艺”。
D. 人工智能对围棋界的冲击可谓史无前例,棋手们在经历复杂的感情变化后,主动借助人工智能以更智慧的方式对待围棋,从而突破自我。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弈棋活动的一种,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价值,是可以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围棋所能带来的优势对个人修身养性有莫大好处,也会影响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
B. 围棋的地位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封赐的,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C. 围棋的各个环节都有了人工智能的参与,“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体系”能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并在较短期内提升棋力,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D. 人工智能在围棋界的渗透,使得线上作弊的门槛越来越低。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应全面禁止人工智能的参与,才能杜绝线上作弊。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现在每一盘棋都变得不好下,坐在棋盘前,大家掌握 东西都差不多,胜负就看临场发挥和调整了。”中国棋手陈耀烨说。
B. “大家集体研究,有助于更快消化AI的思路,反过来也能帮助更多人接受新变化。”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说。
C. “没有全胜是好现象,比赛非常激烈,水平也很接近。”“棋圣”聂卫平赛后如此点评。
D. “人生如棋,棋风如人”。
4. 根据材料二概述人工智能AI对围棋的影响。
5.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中国围棋的未来能交给AI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渴望健康的人
【意】迪诺·布扎蒂
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的麻风病院。一道坚固的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的四周。


展开余下试题落暮时分,麻风病人们照例聚集在围墙跟前。
唯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方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他叫姆赛利东。
“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同伴们问道,“你不妨也去听听新闻,想必十分有趣呢!”
“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的摆布,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明白吗?”
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他是麻风病院资格最老的病人,听到姆赛利东的话说:“可怜的孩子,我到这儿将近一百年了,凡我遇到的人,或者走进这个大门的人,从来不曾有谁能够活着走出去的。这是麻风病人的命运。”“不过,”姆赛利东说,“我需要恢复健康。我是百万富翁,你倘若登上围墙,就能瞧见我的府邸和它的两个闪烁着耀眼光辉的白银圆顶。我的骏马、狼犬、猎人在等待我,期待我重新回来。你应该明白,我需要健康。”
“倘若仅仅凭主观的意愿便足以驱逐病魔,事情自然十分简单。”贾柯莫慈祥地微笑。
“可是,”青年带着固执倔强的神情说,“我掌握着其他人不知道的秘诀。”
“噢,”贾柯莫说,“确实有一伙骗子,专门兜售一种据说能够治愈麻风病的秘方灵药,我年轻时曾经中过这样的圈套。”
“不,无须借助于药物,我只是向上帝祈祷。”
“祈求上帝施恩治愈你的病?难道你果真相信上帝能够显示圣迹,妙手回春么?”
“是的,你们每个晚上去胡扯,而我却在向上帝祈祷。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梦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贾柯莫听着这一席话,身躯不停地颤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淌在死灰色的脸皮上。
“是的,是的”,老头儿呜咽着说,“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也曾专心致志于祈祷上帝,七个月孜孜不倦地努力的结果,我即将重新获得健康,谁晓得我中断了祈祷,竟然统统毁于一旦。”姆赛利东问:“你不相信我?”
“愿上帝保佑你。”
姆赛利东毫不动摇,坚持祈祷。修炼持续了几近两年。一天,姆赛利东走出病室,人们惊诧地发现,他的狮子一般的丑陋的模样不见了,显现出的是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麻风病症消失了!“他恢复了,健康了!”病友们欢欣雀跃。他获得了自由。大家举行欢送仪式。贾柯莫老头儿陪送他出院。哨兵检验了证件,启开大锁,打开了大门。
晨光灿烂,葱郁茂盛的树林,青翠如茵的草地,鸟儿发出清脆甜润的啁啾声。莹白的塔楼,花园凉台,招展的旗帜,宛如龙蛇的风筝在天际飘荡。
贾柯莫看到年青人喜形于色,容光焕发。姆赛利东露出欣慰的笑容。骤然间,青年人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你怎么了?”
姆赛利东倒退了一步,用双手捂住面孔:“天哪,多么可怕啊!”
“你怎么了?”贾柯莫重复地问。“简直无法忍受。”姆赛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一片牛虻。老头儿问:“告诉我,是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交辉的宫殿,是这样么,姆赛利东?”
“是的,是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可怕。为什么?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老头儿回答,“这是我们的命运,一切全得付出昂贵的代价。现在该你偿付代价了。”
“偿付代价?为什么?”
“因为上帝的恩典是你的精神力量。你战胜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云烟,你拥有百万家产,可如今你视金钱若粪土,你往日门第高贵,如今成了纯洁的圣者!这就是偿付的代价。你最终成了我们的人,姆赛利东,留下来吧,留在我们这些麻风病人中间,这是如今你唯一的幸福。喂,哨兵,把大门关上吧。”
砰然一声响,哨兵关上城堡的大门。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姆塞利东进入麻风病院后,意志坚定,一心希望恢复健康,重返富裕的贵族生活。
B. 小说中的贾柯莫是个智慧老人,他用自己在麻风城堡里的亲身经历教育指导姆赛利东。
C. 姆塞利东辛苦虔诚的祈祷,一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与其他的麻风病人形成对比。
D. 姆塞利东最终回到病人们中间,是因为他的目标没有实现,遭到了命运的捉弄与唾弃。
7. 下列关于文中贾柯莫老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姆赛利东出院后发现他的奢华府邸已经破败不堪,老人认为这正是病愈要付出的代价。
B. 姆塞利东的话让老人热泪盈眶,是因为他的话让老人想起昔年与病魔苦斗的惨痛经历。
C. 贾柯莫老人在小说中既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众多麻风病人中的典型人物。
D. 文末贾柯莫老人的分析,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8. 小说结尾“砰然一声响,哨兵关上城堡的大门”,这里的“门”和“关门”象征了什么?
9. 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其寓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①,如致膰②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
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展开余下试题——删节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郊:指郊祀,在郊外举行祭祀典礼。②膰: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与闻国政A三月B鬻羔豚者C弗饰D贾E男女F行者G别于涂H涂不拾遗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给予,赠送,与《大学之道》“先致其知”的“致”意思不同。
B. “宁斗而死”与《兼爱》“故亏父而自利”的“而”表示的含义不同。
C. 要,要挟,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不同。
D. 固,本来,原本,与《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鲁国执政三个月,就取得显著的治国效果,从而引起齐国高层的恐惧,于是齐国谋定向鲁国选送美女、良马等腐化鲁国高层,他们果然中计。
B. 鲁君等高层经不住美女、良马的诱惑,怠于政事,让孔子师徒失望至极,于是孔子师徒立即离开鲁国。
C. 郑人把孔子的外貌与古代大圣人尧、皋陶、子产、禹类比,又说他像丧家之狗。孔子认为自己的外貌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很赞同郑人说他像丧家之狗。
D.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经历了四次磨难:前往陈国经过匡地,被匡人拘禁五天;前往宋国,宋司马桓魋想杀孔子;经过蒲邑,被蒲人扣留,弟子与蒲人激烈战斗;在陈蔡之间,被陈蔡大夫派人围困在野外,粮食断绝。
13. 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2)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4. 根据材料,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千秋岁
宋·秦观①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④。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⑤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释】①秦观因“元祐党籍”被贬任杭州通判,在赴任途中,又被以“增删《神宗实录》”罪贬往处州(即丽水)“监酒税”。传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指北宋京都开封之金明池,秦观于元佑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③鹓(yuān)鹭:此指朝廷百官。④飞盖,代指车。⑤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前四句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状花影摇曳纷繁,突出当时阳光明媚;摹莺声呖呖,衬托此地境界清幽。形象生动,摹写精当。
B. 五至八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且种种苦况,使人形影消瘦,衣带渐宽。
C. 下片由现实转入回忆西池宴集,馆阁官员乘车驰骋于大道,使他无限眷恋。
D. “飞红万点”,意象鲜明,具有一种惊人心魄 凄迷的美。“愁如海”,是他体验着如沧海般浩渺的深广愁怨,这是词人和着血泪的控诉。
16. 冯煦《蓄庵论词》:“淮海(秦观),真古之伤心人也。”秦观此词伤心什么?请分条概括此词表达的具体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不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说明知识的获取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老子>四章》中指出为人自夸和自大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卖东西讲究个吆喝。但老杨卖豆腐时,却不喜吆喝。吆喝分粗吆喝和细吆喝。粗吆喝就是就豆腐说豆腐:“卖豆腐喽——”“杨家庄的豆腐来了——”细吆喝就是连说带唱,把自己的豆腐说得 A :“你说这豆腐,它是不是豆腐?它是豆腐,可不能当豆腐,那当啥呢?豆腐就是白玉和玛瑙……”老杨嘴笨,溜不成曲儿,又不甘心粗吆喝。可老杨会打鼓,鼓槌敲着鼓面,磕着鼓边,能敲打出诸多花样;于是 B ,卖豆腐时,干脆不吆喝了,转成打鼓。
18. 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手机,就是给我,我也不要。
B. 你只要肯争气,你就能做到。
C. 线上销售客服就电池动力不足这个问题作了详细、全面的回答。
D. 我就知道,他可以成功上岸。
19. 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在互联网语境下,“梗”含有笑料、笑点的意思,也逐渐衍生出桥段、伏笔等含义。各地方言因其独特的发声、音调,以及语义上的丰富、谐趣,十分容易“梗化”。通过谐音、假借、异体等形式的词语改编所形成的“方言梗”在年轻人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圈层影响力。
“方言梗”在网络社交中带来的幽默效果,(①),更来自“方言梗”背后的社会热点事件所承载的特殊隐喻。比如,“猴赛雷”最初源于一个晚会的吉祥物的形象所引发的讨论。那个晚会的吉祥物是一只猴子,猴子的两个腮帮子呈现出鼓鼓的样子。一些网友对此形象并不认可,大呼“被雷到了”,于是用广东话“猴赛(腮)雷”(好厉害)给出一语双关的评价。很显然,这里的“猴赛雷”表面上虽有称赞“厉害”的意思,(②)。后来,网友在对各种娱乐新闻、八卦报道、热门话题等的讨论中,常常用“猴赛雷”表达(③)。这个表达方式形象有趣,语意也显得比较强烈,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20.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与画波浪线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回望疫情暴发之初,迅速上升的数字令人揪心,正常生产生活骤然“停摆”。
B. 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 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2. 文中画线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 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与弱是宿命中冷漠无情的烙印;也有人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强与弱是运动不息的天平,孰强孰弱,犹未可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丽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