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7-2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2月高二联考
语文试题
浙江强基联盟研究院 命制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文学是人学”》真正的原创性不在于提出了新命题,而是不满于时人所接受的季摩菲耶夫建构的高尔基“人学”论。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是在第二章“形象性”的第二节“艺术表现的对象”里写道:“高尔基不只一次阐扬了这个思想:人是艺术性的文学的材料。照他的说法,作家是‘依赖材料,依赖人’而工作着,并且高尔基提议把文学叫做‘人学’。”也就是说,季摩菲耶夫只是提及高尔基有这样的观点,充其量是在用高尔基的话证明文学的一个特征“文学表现的中心就是人”。季摩菲耶夫置于其文论体系之一隅的高尔基“人学”论,到了钱谷融这里变为“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是重中之重的元问题。
《论“文学是人学”》旨在为被窄化了的高尔基的“人学”论断正名。可资参照的是与它同在1957年问世的一部文艺学书籍《与文艺爱好者谈创作》。这本书是吴调公据其函授讲义改订的。“文学是人学”在其书中的不同位置出现过三次,不仅未脱离季摩菲耶夫的影响,反而变本加厉,称:“文学是人学。正因为通过了人的描写就可以反映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特别是参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人的精神面貌。”这是把原本丰富的高尔基“人学”论硬套上阶级分析的路径。虽然钱谷融未必读过吴调公的论述,但可想而知,类似的思维方式和言谈话语在当时必然大行其道。钱谷融在第二次科学讨论会上几乎无人赞同的遭遇也印证了这一点。颇有意味的是,《论“文学是人学”》发表后,《文艺月报》刊出的第一篇反驳钱谷融的文章正是出自吴调公之手。
作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经典文章,《论“文学是人学”》并不以深邃见长,全文结构也未能围绕中心话题展开体系化的论证。钱谷融的理论锋芒来自苏联文坛的新人道主义思想潮流,而其理论勇气体现在对国内已然教条式接受的苏联旧文论思维的批判。钱谷融仿如《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直言的儿童,敢于说出人人奉为金科玉律的“文学反映整体的现实”是“抽象空洞的原则”。他依据自己对高尔基文论的阐释,对当时文艺界的论争予以重评,可谓单刀直入,直击要害。而文章引发争议的背后也映射了国内文坛面对苏联“解冻时期”理论新探索的不适,即对自身带有异质性且不断发展的苏联文论的接受难题。
钱谷融一生钟爱“魏晋风度”,欣赏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名士气,厌恶势利虚伪、蝇营狗苟的市侩风习,背后潜存一种精英式的何以为“人”、何谓成“人”的古典主义伦理道德观。同时,钱谷融能理直气壮地反对文学反映论的重要依据在于他“把文学当做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他认为文学“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而“要改善人的生活,必须先改善人自己,必须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这里的“人”是大写的“人”而非庸碌的个体,也是高尔基文论里所期待的理想世界的主人公——“新人”,人人都真诚坦白,每个人都成为“人”,都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故《论“文学是人学”》屡屡抨击颓废派,因为他们“歪曲了人,诬蔑了人”,而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赞美了人,润饰了人,使得人的形象在地球上站得更高大了”。这并非政治化的表态,而是由衷认可高尔基式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即“战斗的人道主义”。由此观之,钱谷融的“人学”观是对古典主义道德观、新文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兼收并蓄。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宋声泉《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重释》)
材料二:
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钱先生的“文学是人学”思想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或许他的思想也少不了受西方一些文艺思潮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本土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钱先生提出的“文学是人学”是“人”的呼唤,是长期压抑的人性的告白。“人学”思想虽然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批判,但改革开放后,“文学是人学”命题重新被提起并引起广泛重视,它所牵涉的问题又进一步延伸到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人性论”“文学主体性”等问题的讨论中,而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及“审美日常生活化”争论等,都是对这一命题的延展。该命题的价值如今已经获得共识:“钱谷融入学思想必须被放到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时流程中加以考察,只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历史脉络中,我们才能更深切地认识到,钱谷融的‘人学’理论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不仅是中国新文学‘人的文学’思想的历史延续,同时也奠定了当代‘人学’思想的基本形态”。
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高竞争、高压力的极速社会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日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人越来越寂寞空虚,人的精神越来越缺乏一种依靠、一种寄托。现实中人的真心交往与文学中人的真情流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产出。即使是21世纪,也依然是一个压抑与扭曲人性的世纪,只是形式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得五花八门罢了。这是一个比任何时代都需要“人学”思想的时代,我们不但不应该否定它的现代价值,还应该去呼吁它,追求它,让它去改变当下越来越多的“异化”的人!
(摘编自陈秋霞《说不尽的人文关怀——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观念新阐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谷融认为“人学”论是“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这个观点是在高尔基的论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 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文学”就是“人学”的观点,这与高尔基的观点不谋而合。
C. 吴调公的《与文艺爱好者谈创作》没有摆脱季摩菲耶夫的影响,把原本丰富的高尔基“人学”论硬套上阶级分析的路径。
D. 在不同的时期,尽管“文学是人学”命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该命题的价值如今已经获得共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认可了高尔基的观点,但当时几乎无人赞同,可见他的论述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B. 尽管《论“文学是人学”》未能围绕中心话题展开体系化的论证,但是敢于重评当时文艺界的论争,单刀直入,直击要害。
C. “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的价值,文学可以推动改善人生,做一个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的“新人”。
D. 钱先生的“文学是人学”思想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结果,这其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
3. 下列文学评论能够支持“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B. 刘大櫆:“文贵大——道理博大,气脉洪大,丘壑远大。”
C. 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D. 艾略特:“文学的永久重要性即使不是不可动摇的信条,也是一个不移的据点。”
4. 材料一用了多种方法来论述《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二认为文学应改变当下越来越多的“异化”的人,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A
3. C 4.
①对比论证。将钱谷融的观点与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和吴调公的《与文艺爱好者谈创作》提出的看法作比对,明确观点的内涵。
②比喻论证。把钱谷融比作《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直言的儿童,突出了他提出新观点的勇气。
5.
①文学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②文学可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
③文学让人人都真诚坦白,每个人都成为“人”,都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
④文学倡导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即“战斗的人道主义”。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对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做了深入解读,强调其理论受高尔基“人学”论的影响,但更具原创性和批判性。通过对比季摩菲耶夫和吴调公的观点,反映出钱谷融思考的深刻性与前瞻性,他打破了当时僵化的文论模式,提出文学应回归人的探讨,进而影响了之后的人道主义与文学主体性讨论。在今天,钱谷融的人学观念仍具现实意义,呼唤人们关注真诚与自由。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钱谷融……创造性地提出‘文学’就是‘人学’的观点”错。根据材料一“高尔基提议把文学叫做‘人学’”可知,不是钱谷融提出的观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
A.“可见他的论述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错误。材料一指出,“他依据自己对高尔基文论的阐释,对当时文艺界的论争予以重评,可谓单刀直入,直击要害。而文章引发争议的背后也映射了国内文坛面对苏联‘解冻时期'理论新探索的不适”,可见钱谷融的观点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抵制,主要是当时人们对理论新探索的不适。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文学是人学”强调文学对人的情感和性情的影响。
A.认为文学应该随之时代发展而变化。
B.认为文学要有大的气魄。


展开余下试题C.正确。这句话表明诗歌可以反映人的情感变化,体现了“人学”。
D.阐述文学的重要性。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材料一“季摩菲耶夫置于其文论体系之一隅的高尔基‘人学’论,到了钱谷融这里变为‘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是重中之重的元问题”这里先提及高尔基、季摩菲耶夫的观点,再与钱谷融的观点进行比较,第二段又谈及吴调公的论述,以此突显钱谷融观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使用了对比论证。
②“钱谷融仿如《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直言的儿童,敢于说出人人奉为金科玉律的‘文学反映整体的现实’是‘抽象空洞的原则’”中,将钱谷融比作“《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直言的儿童”,他敢于批评“人人奉为金科玉律”的理论,突出了他提出新观点的勇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他认为文学‘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可以概括为,文学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②根据材料一“要改善人的生活,必须先改善人自己,必须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可以概括为,文学可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
③根据材料一“这里的‘人’是大写的‘人’而非庸碌的个体,也是高尔基文论里所期待的理想世界的主人公——‘新人’,人人都真诚坦白,每个人都成为‘人’,都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可以概括为,文学让人人都真诚坦白,每个人都成为“人”,都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
④根据材料一“由衷认可高尔基式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即‘战斗的人道主义’”可以概括为,文学倡导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即“战斗的人道主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马草
娜仁高娃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只公羊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将军”,这是它的头骨,这是它的盘角。你把手伸过来,闭上眼,用指尖触摸它的额头。这里,有两个小小的眼是不是?你说话啊。
他没有吱声,也没有把手伸过去。今天,他得带着她前往小镇,去看望刚满月的小外孙,也是她的弟弟。他拧开药瓶看了看,放进衣兜,他想也许在小镇住上一晚。
走吧。他说。
你还没有摸一下它。她说着,歪起小脑袋,手从羊头骨缩回来,左左右右地摸。她在找她的手杖。羊头骨放在椅子一旁的木柜上。她的两条腿弯曲,呈跪坐模样。
车沿着向西北的土路前行,路北有一辆废弃的绿皮吉普车,那是他早年驾驶过的车辆。有一回,她竟然睡在里面,害得他在野地找她找了好几个小时。也是那次她跟他讲,那里是她的秘密小屋。车猛烈地颠簸着驶过一段搓板路后上了柏油路。
依拉拜河有水了。他说。
姥爷,“将军”就是在河边吃了好多好多的醉马草,是吗?
嗯,那年大旱,河水断流,河道里一滴水都没有。大片的滩地上除了醉马草没有别的植物。醉马草开紫色的花。
那你说,“将军”真的是吃了太多的醉马草后醉了的,是不是?它醉了后的模样跟你醉酒后一样,对吧?
我没有喝醉过。
一个小时后,他俩到了小镇。他把车停在一家超市门前。然后两人进去,买了一箱牛奶,又转了好几圈后选了一双缀着虎头的米色小绒鞋。他把鞋给她,她拿在手上,摸了摸鞋底,摸了摸虎头,又把四根手指插进鞋口,说,它是红色的,是吗?
蛋黄色的,跟太阳的颜色差不多。
到了他女儿小区楼下,他照了照后视镜,用手指梳了梳被雨水溻湿的头发。
他一手牵着她,一手拎着装礼物的袋子,走进楼道,摁开电梯。走出电梯,站到一扇崭新的防盗门前。他看了看她,想说一句“到了”,不过见她咬紧嘴唇,像是忍着爆笑一样,也就没说。他摁了门铃,门开了,开门的是他的女婿,一个四十岁出头的瘦男人。
一个穿着浅粉色睡衣的女人匆匆走来,抱起了她,亲吻她。她很腼腆地一笑,双臂勾住女人的脖子轻声地说,妈妈,外面下雨了。
在女人抱着她走过去的空当他换了双拖鞋,走过去,坐到她一旁的单人沙发上。沙发上另有三人,他的亲家公婆和他们的女儿,一个三十岁出头的胖女人。他冲着他们点点头算是打招呼。那三人也是礼貌性地点头回应。他发现他们的眼神始终在她脸上搜刮着——在他眼里是如此的。女人坐在她一侧的沙发扶手上,抚摸着她被刚才的一抱弄乱了的头发。
妈妈,弟弟呢?
哦,你弟弟在睡觉呢,一会儿醒来你去抱一抱。我的宝贝,你的雨靴真好看。
是姥爷给我买的。
哦,爸,快把外套脱了吧,都湿了,看来外面的雨很大啊,我在屋里闷了一个月,差不多都忘了外面是什么样的了。女人笑吟吟地说,语调很快,仿佛只有如此才能烘托双方家人相聚时刻的幸福时光。
妈妈,我要给弟弟讲故事。
你要给弟弟讲故事?哦,我的闺女好棒啊,来吃一块蛋糕,还有饮料,妈妈给你把雨靴换了吧。
妈妈,我跟你讲啊,后来,有一年姥爷不当羊倌了,来了一个脾气不好的羊倌,他用鞭子抽“将军”,“将军”就追着他用角顶他。他很生气,把它独自拴在长满醉马草的地方。妈妈,你知道醉马草吗?
当然知道了,好了,我的宝贝很乖,向爷爷奶奶问好。女人摸着她的后脑勺说。
嗨,小丫头,我是姑姑,你说话的声音好好听啊。
我是奶奶,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我不知道什么是醉马草,我也没见过。
那年大旱,依拉拜河那边尽是醉马草,天气越是干旱醉马草长势越旺,是一种毒草。他说。
呃、呃——她像是被什么卡住了似的噘嘴,接着吐口气,说,“将军”吃了好多醉马草后醉了,走路摇摇晃晃的,差点被天狗吃掉了。你们知道天狗就是狼吧,大灰狼,很可怕的大灰狼。
她停顿了片刻,见谁都没有回应自己,她继续说,第二年,那个羊倌又把它拴到长满醉马草的地方。它又醉了,又不会走路了,也不会吃别的植物了,它的眼睛……嗯,也看不见东西了。
哦,天啊,那个羊倌是个坏人,好可悲的“将军”。胖女人提高嗓门,夸张地用一种尖细的声音说。
后来下了一场暴雨,啪—轰隆隆的雷声把醉马草给劈死了。她用手比画着,整个人差不多要从沙发上弹起来了。
那倒是真的,醉马草就怕打雷,一打雷,一夜间就会衰败。他说。
爸,您平常就跟她讲这些啊,真是太神奇了,我都不知道醉马草怕打雷。
吃罢饭,他决定立刻回去。他牵着她走出屋门,在电梯口前,女人蹲下身,亲吻她的额头,说,宝贝,外面下雨了,妈妈就不下去了,妈妈刚坐完月子,不敢着凉。
爸,要不明天回去吧。
不了,得早点回去,回去后还要饮牛,那边只是下了场小雨。他说着伸手与男人握手,眼睛盯着男人浓黑的眉毛。他这才突然发现,这是他头一回如此近距离观察眼前这个给他当了一年多女婿的男人。也不知为何,他心里顿时浮生一种近乎悲伤的情绪。
起初二人都沉默着,等车辆驶出小镇,他突然说,把车玻璃摇下来吧,雨停了,空气会很凉爽。
姥爷,我讲得好不好?
很好。
我忘了讲“将军”离开的时候是清晨,谁都没发现它独自离开了。也忘了讲是你后来在南沟找到了它的头骨。
嗯,我应该把它的头骨放到坡地上。
为什么?
因为它是“将军”,它有自尊,那是它的自尊。
她沉默着,一会儿说,什么叫自尊?
自尊啊,就是说,很多动物都有自尊。等它们老了,都会找到一个很隐蔽的地方,独自待着,慢慢地等死。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山里拉石头,有一次在很陡的山崖上看到过一只岩羊,好几天它都一动不动,蜷缩着,我以为它死了,其实没有。咱的“将军”也是,那会儿它已经很老了,眼睛也看不到什么了,它在南沟独自过了一个冬天,等到第二年春天,它才被天狗吃掉的——它不愿意被那个该死的羊倌戏弄,叫它天天吃醉马草,这就是它的自尊,每一条生命都有尊严。


展开余下试题他越说越激动,握方向盘的手不断战栗着,仿佛正全力地忍着某种难以控制的情绪的爆发。
它们不怕独自待在黑暗里。
她嘟哝道。
他看了看后视镜,发现她脸朝着窗户外面,几绺头发缠在她额头上,又滑落去,随风散飞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姥爷没有答应“她”去触摸“将军”头骨的额头,可见姥爷对她的要求感到有些不耐烦。
B. 小说内容现实感很强,寡言的姥爷对盲人外孙女的疼爱呵护充满温情,却又真实到近乎残忍。
C. “她”独自待在黑暗里,面对支离破碎 家庭与心不在焉的母亲,看不见反而是一种“幸运”。
D. 小女孩念念不忘的“将军”和秘密小屋,其实就是“她”生命尊严和孤独心灵的温暖庇护所。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将爷孙俩毫无防备地放置于小女孩妈妈二婚家庭成员的集体审视中,多种情绪混杂交融,触手可及。
B. 小说中的奶奶和姑姑对“她”的故事有所回应,侧面反衬出自己的妈妈反而对“她”的故事心不在焉。
C. 小说将小女孩“她”的不幸故事和公羊“将军”的悲惨遭遇交织在一起叙述,避免情节单调,增强故事感染力。
D. 小说的叙事节奏舒缓平静,将孩子对母亲和弟弟的渴望和姥爷在家人团聚时的兴奋喜悦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
8. 小说多处暗示小女孩“她”是一个盲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每个生命都需要尊严,小说中的“生命”如何体现各自的尊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D
8. ①动作细节方面:文中开头提到“她”在让姥爷触摸羊头骨额头时,自己“手从羊头骨缩回来,左左右右地摸。她在找她的手杖”。这一动作细节暗示她看不见周围的事物,很可能是盲人。
②对物品颜色的判断方面:姥爷给“她”买了一双缀着虎头的米色小绒鞋,“她”拿到鞋后问“它是红色的,是吗”。这表明她无法通过视觉来辨别鞋子的颜色,只能通过询问来了解,从而暗示她是盲人。
③对环境感知方面:当妈妈抱着“她”进屋后,“她”轻声地说“妈妈,外面下雨了”,这一细节暗示她看不到外面的环境,有可能是盲人。
9. 公羊“将军”的尊严体现:
①能够反抗压迫:当脾气不好的羊倌用鞭子抽打“将军”时,“将军”会奋起反抗,用角顶羊倌。②能够自我选择死亡方式:在遭受羊倌多次恶意对待,眼睛看不见东西后,“将军”选择独自离开。它在南沟度过一个冬天,等待生命的终结。
小女孩 “她” 的尊严体现:
①能够积极表达自我:尽管她是盲人,但在家庭聚会的场合中,她积极地想要给弟弟讲故事。
②对尊严的思考探索:当听到姥爷谈论动物的自尊时,她会认真思考并询问“什么叫自尊”,并且在理解之后说出“它们不怕独自待在黑暗里”。
姥爷的尊严体现:
①坚持自我生活方式:在去女儿家看望小外孙的过程中,姥爷没有因为家庭聚会等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计划。他在饭后坚持要回去,因为他还要饮牛。
②传递生命尊严观念:姥爷通过给小女孩讲述“将军”的故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强调生命的尊严,如对“将军”自尊的描述。
【解析】
【导语】小说《醉马草》通过爷孙之间的故事传递出生命的尊严与孤独的深刻主题。姥爷在带着盲人外孙女探望家庭成员的过程中,微妙地展现了隔阂与关爱。小女孩和渴望自由的公羊“将军”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成为她心灵的庇护所和反抗孤独的象征。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凸显了家庭复杂的情感网络与人们对生命尊严的追求,激发读者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姥爷对她的要求感到有些不耐烦”错误。原文中“他没有吱声,也没有把手伸过去。今天,他得带着她前往小镇,去看望刚满月的小外孙,也是她的弟弟”,是说要带小女孩去小镇,并非不耐烦,实际上姥爷对她充满疼爱之情。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姥爷在家人团聚时的兴奋喜悦”错误。小说叙事节奏确实舒缓平静,但从文中诸多细节来看,姥爷在家人团聚时并没有体现出 “兴奋喜悦”,比如他和女婿握手时突然发现自己头一回这么近距离观察女婿,心里浮生近乎悲伤的情绪,整体氛围更多是一种平淡中带着疏离、无奈等情绪。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情节的概括能力。
①由原文“她说着,歪起小脑袋,手从羊头骨缩回来,左左右右地摸。她在找她的手杖”可知,这是“她”在触摸“将军”的头盖骨,并且让姥爷用手摸一下,但是姥爷还没摸,却对她说“走吧”,于是“她”的手从羊头骨缩回来,左左右右地摸来寻找她的手杖。“左左右右地摸”这个细节暗示“她”有可能看不见周围的事物,是个盲人,只能靠来回摸索来寻找事物。
②由原文“又转了好几圈后选了一双缀着虎头的米色小绒鞋。他把鞋给她,她拿在手上,摸了摸鞋底,摸了摸虎头,又把四根手指插进鞋口,说,它是红色的,是吗”可知,爷孙两个来到超市,姥爷给“她”买了一双缀着虎头的米色小绒鞋,她拿在手里问姥爷“它是红色的,是吗”,这是对于“她”的语言描写,她不能用视觉来看这双小绒鞋的颜色,而只能通过询问姥爷来了解绒鞋的颜色,从而暗示她是盲人。
③由原文“双臂勾住女人的脖子轻声地说,妈妈,外面下雨了”可知,当“她”来到妈妈家之后,妈妈抱起了“她”,“她”对妈妈说“外面下雨了”,根据后文姥爷外套都湿了,说明外面的雨下得不小,大家都能看到,而这里“她”对妈妈说,说明“她”对外面下雨这一环境的感知并不是通过视觉,而是可能通过其他感官(如听觉等)来感知的,暗示出“她”有可能是盲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索作品意蕴的能力。
公羊“将军”的尊严体现:
①由原文“有一年姥爷不当羊倌了,来了一个脾气不好的羊倌,他用鞭子抽‘将军’,‘将军’就追着他用角顶他”可知,脾气不好的羊倌用鞭子抽打“将军”时,“将军”会奋起反抗,用角顶羊倌。这是它对伤害自己行为的反抗,体现了它不屈服于暴力的尊严。
②由原文“咱的‘将军’也是,那会儿它已经很老了,眼睛也看不到什么了,它在南沟独自过了一个冬天,等到第二年春天,它才被天狗吃掉的——它不愿意被那个该死的羊倌戏弄,叫它天天吃醉马草,这就是它的自尊,每一条生命都有尊严”可知,将军”在被羊倌反复拴在长满醉马草的地方,眼睛看不见东西后,依然选择离开人群。它独自在南沟度过一个冬天,等待生命的终结,而不是留在被人戏弄的环境中,这展现了它不愿被屈辱对待,坚守自我、维护生命尊严的一面。
小女孩“她” 尊严体现:
①尽管小女孩“她”是盲人,但“她”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家庭聚会中,“她”坚持要给弟弟讲故事,如讲述“将军”的故事,没有因为自己的视力问题而变得沉默或者依赖他人,这体现出她独立的人格意识,是一种尊严的体现。
②由原文“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强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