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  2025-07-26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检测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检测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3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多数人需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不过,如果不考虑工资,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
火车司机艾米·卡彭特说:“我喜欢与旅客交流,用我的知识让人们的旅行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在进站时向激动的孩子招手。不过,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驾驶火车。”“我不想去其他任何地方工作!”阿斯本山谷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玻璃门”匿名公司评价网站上写道。“这是最好的工作!”NBC环球的一名员工在同一网站上写道。“我每天起床时都很兴奋,想投入工作。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具回报性的经历。”科技企业家迈克尔·斯利温斯基赞美道。
一些幸运的人会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愿意无偿从事这份工作。”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遗憾的是,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2013年,盖洛普发布了一份涉及142个国家的重要研究报告。报告称,全球只有13%的劳动人口在“认真工作”。63%的员工“不认真”,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动力,不愿意为组织的目标或结果主动付出努力”。其余24%的人“故意不认真”。这意味着近1/4的员工实际上讨厌自己的工作。他们“工作时不快乐,缺乏效率,可能会向同事传播负能量”。也就是说,大约3.4亿人在大部分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另有近10亿人在主要人生活动中几乎得不到工资以外的其他回报。即使在工作态度最为积极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超过70%的员工“不认真”或者“故意不认真”。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现状。实际上,考虑到所有这些“不认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心理和经济成本,这简直是一个丑闻。
如何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从愉快的工作环境到更大的自主性,许多因素都可以起到帮助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也许是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人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正如经济学家约翰·凯所说:“赚取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正如呼吸不是生活的目标。”除了让雇主变富,人们还需要另一个目标。
如果你让企业高管描述他们公司在赚钱以外的目标,对方常常会露出茫然的表情,或者发表“服务顾客”之类的陈词滥调。实际上,面对商业组织在为股东提供增值之外还需要其他目标这一想法,一些领导者会感到愤怒。难怪会有那么多员工不认真。
你可能认为,一个员工要么拥有值得奋斗的目标,要么没有。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目标可以被视作想象的产物,尽管它很重要。你可能会说,你在人生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你可能会说,你的目标是向你遇到的人传播快乐。你可能会说,你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不朽的公司,或赢得奥运会奖牌,或成为城市里最好的鼓手,或找到肺癌的治疗方法。实际上,你可能拥有不止一个目标。你每天早上起床的目的取决于你自己。所以,目标是可以构建的——这不会降低它的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我曾帮助几十家组织澄清和传达它们的目标。一些组织的目标声明与竞争有关:人们喜欢在竞争中获胜的感觉,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而持续奋斗可能足以成为一些员工的动力。对于在可乐战争中处于劣势的百事来说,“击败可口可乐”这一简单目标极具激励性。其他一些公司首先实现某个目标或创新的决心有力地鼓舞了它们的员工。不过,大多数有效的目标声明涉及帮助别人、保护别人或者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当英格兰银行请我为英国新的审慎监管局设计目标声明时,我们绕过了所有复杂的微观审慎政策和展望、基于判断的监督、欧盟的资本要求指令、合规成本和可处置性评估、积极干预和交易对手风险,提出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目标:我们负责保护英国金融系统。在灾难性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英国两家大银行近乎破产之后,这个目标足以激励任何金融监管者。
无私的目标不一定是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我曾为一家公司提供多年咨询,该公司销售天竺葵、三色堇、仙客来等观赏植物的种子和幼苗。这些植物对于公共卫生和世界和平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展示了它们为数百万种花爱好者带来的真实快乐。该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研发任务,即开发更有抵抗力,能够承受营养失衡、水分过多和过少的新品种。这解决了观赏植物买家的一个大难题:他们不希望看到植物由于自己的错误而死去。所以,我们为员工提供的目标是使开花植物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容易照顾,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这对全球幸福是一个微小而真实的贡献,它足以激励全体工作人员。
如果员工觉得他们在以某种方式帮助别人,那么许多员工往往会更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勤奋,这一事实可能会使那些从根本上讨厌商业的人感到吃惊。公司成立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赚钱,但是它们的员工常常渴望带来改变,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增长。如果我们要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我们需要理解和回应这种渴望。
吸引力的操纵存在阴暗面。我们考察了如何提高健康食物或有用工作的吸引力。不过,这种操纵也可以导致我们喜爱对我们或者社会有害的事物。广告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在这样做。美化吸烟的香烟广告仍然在播出,以便诱导年轻人喜欢一种可能会致命的产品。快餐营销使我们渴望油炸薯条和含糖饮料,这对肥胖问题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车司机艾米·卡彭特的话表明,即使没有工资,他也会做这份工作,因为驾驶火车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
B. 通过引导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清晰且有价值的目标,有利于增强该项工作的吸引力。
C. 根据盖洛普的研究报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全球13%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其余大部分人在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
D. 企业高管常常认为,企业除了赚钱这一目标外不需要其他目标,这种想法也影响了该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二、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因为工作而痛苦,反而是快乐的。
B. 天竺葵、三色堇等植物能对世界起到较大作用,能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该公司将解决观赏植物买家的难题作为研发任务。
C. 工作要能给人带来除了工资之外的其他回报,需要这个人对工作有良好的态度,就是给自己树立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
D. 百事公司确立“击败可口可乐”的目标是与竞争有关的,利用了人们喜欢在竞争中获胜的心理,从而成为员工工作的动力。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手机带来的网络世界具有新奇多样的特点,这对自控力差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其沉溺其中。
B. 张某接到一电话,声称其网购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要双倍赔偿,张某随即提供了银行卡号。
C. 陶渊明家贫,种田不能够自给,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以解决一家的温饱,因此他产生了做官的念头。
D. 湖南某同学因喜欢历史和文物,并被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选择了考古专业。
4. “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具有怎样的特点?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5. 为了解答“如何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理方式?请结合文本概括。
【答案】1. C 2. B
3. A 4. (1)特点:
①利他性:需体现对他人或社会的实际价值(如保护英国金融系统、丰富生活),与竞争有关或与帮助他人、改善生活等有关(如“使工作更有意义”),目标需要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不一定需要宏伟,微小但真实的贡献也能激励人(如观赏植物公司“丰富人们生活”的目标); ②可构建性:目标可以被主动构建和想象,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如培养孩子、传播快乐等),可自主设定或认同; ③具体性:目标明确且可感知(如“解决植物养护难题”),不局限于宏伟目标,目标可以是竞争导向(如“击败可口可乐”)、创新导向或利他导向(如“帮助别人、丰富生活”)。
(2)作用:
①提升工作吸引力:可以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让员工更喜欢自己的工作,感到工作有意义,从而更投入(如护士认为工作“最具回报性”)。②激发工作动力:超越工资回报,激发主动性和热情(如火车司机“喜欢驾驶火车”),激励员工主动投入,增强责任感,将企业盈利目标与个人价值追求结合,减少“不认真”现象(如盖洛普报告中仅13%的人认真工作的问题)。
5. ①道理论证:引用经济学家约翰·凯的观点,增强“目标重要性”的说服力。
②举例论证:通过火车司机、医院护士等案例,证明工作吸引力与个人目标相关。
③对比论证:对比企业单纯追求利润与员工渴望“带来改变”的矛盾。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工作的吸引力及如何提升这一主题,强调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通过多个职业个案和全球调研结果的对比,展现出工作吸引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中指出,结合有意义的目标能激励员工,使工作更具吸引力。同时,文章批判性地分析了过度商业化及广告影响,提醒读者警惕被操纵的风险。整体内容引人深思,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C.“全球13%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其余大部分人在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错误,盖洛普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只有13%的劳动人口在“认真工作”,63%的员工“不认真”,24%的人“故意不认真”,只有近1/4的员工实际上讨厌自己的工作,过得很痛苦,并不是除13%外的其余大部分人都在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因此,该公司将解决观赏植物买家的难题作为研发任务”错误,原文说这些植物对于公共卫生和世界和平没有太大的作用,该公司有研发任务是为了解决观赏植物买家的难题,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因为这些植物能对世界起到较大作用,因果关系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最后一段观点是吸引力的操纵存在阴暗面。
A.手机网络世界的新奇多样吸引孩子沉溺其中,体现了吸引力操纵的阴暗面,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
B.是诈骗事件,与“吸引力的操纵”无关,也未涉及广告或诱导手段的作用;
C.是陶渊明因生活所迫产生做官念头,是基于现实需求的选择,与“吸引力的操纵”或广告诱导无关;
D.是学生因兴趣选择专业。这是一种正面的吸引力作用,与“吸引力的操纵存在阴暗面”无关;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的能力。
从文本中直接归纳目标的特点,如第六段提到目标需“重要”,第七段强调“可构建”,第九段举例竞争和利他目标,第十段体现“具体性”,第十一段说明“无私性”。
(1)特点:
①与竞争有关或与帮助他人等有关:既可以像百事“击败可口可乐”这样与竞争相关,也可以是帮助别人、保护别人或者使他人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等。
②可构建性:目标可以被视作想象的产物,是可以构建的,一个人可能拥有不止一个目标。
③不局限于宏伟目标:不一定是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也可以是像让开花植物更美丽、易照顾这样微小但真实的目标。
(2)作用:
结合全文逻辑,目标的作用围绕解决“工作吸引力不足”的核心问题展开,如第五段提到目标对心理和经济成本的影响,第十二段指出员工“渴望带来改变”的需求。
分点概括,确保每条特点和作用均有文本依据,避免主观臆断。例如,“可构建性”对应第七段“目标可以被视作想象的产物”,“无私性”对应第十一段“微小而真实的贡献”。
①提升工作吸引力:可以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让员工更喜欢自己的工作。
②激发工作动力:能够激励员工,使员工更加勤奋,如“击败可口可乐”的目标对百事员工、“保护英国金融系统”的目标对金融监管者都有激励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道理论证:引用经济学家约翰・凯的话“赚取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正如呼吸不是生活的目标”,说明企业除了赚钱还需要其他目标。
②举例论证:列举火车司机艾米・卡彭特、阿斯本山谷医院护士等喜欢自己工作的例子,说明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有吸引力的;还列举百事公司“击败可口可乐”的目标、英国新的审慎监管局“保护英国金融系统”的目标、观赏植物公司“使开花植物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容易照顾,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的目标等,说明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对提升工作吸引力的作用。
③对比论证:将喜欢自己工作的人的积极态度与盖洛普报告中大部分人对工作不认真的消极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使工作变得更有吸引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人们(节选)
[法]阿尔贝·加缪
城市一大早就活跃起来了。虽说是隆冬,天气却极好,海堤的尽头,水天一色,明晃晃一片。伊瓦尔无心观看,骑着自行车,在俯瞰港口的林荫道上笨重地行驶着。他的一条瘸腿放在固定的脚镫上,一动不动,另一条腿费力地蹬着,路上还蒙着昨夜的湿气,很难走。他坐在车座上,显得那么瘦小,低着头躲避着旧电车轨道。他常常一拧车把,让过超越他的汽车,不时地用胳膊肘碰碰腰间的挎包,那里面放着妻子费南德为他准备的午饭。这时,他就想到了挎包里的东西,心头一阵酸楚。两大片面包中间只夹着奶酪,而不是他爱吃的西班牙式煎蛋或炸牛排。他从未觉得上班的路这么长。他老了。他四十岁了。尽管他还像葡萄藤一样地精干,但肌肉的活力却恢复得不那么快了。他的心情很是沉重。昨晚他开会回来,说他们复工了。“那么”,费南德快活地说,“老板给你们提工资了?”老板根本就没有给提工资,罢工失败了。
这两年制桶业受到船舶和罐槽车制造业的威胁,很不景气。老板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意受到损害,但仍然想维持一定的利润;他们认为最简单的就是冻结工资,尽管物价上涨了。要是制桶业垮台了,制桶工人怎么办呢?千辛万苦学了一门手艺,是不能改行的;制桶手艺又难学,很长时间才能出师。优秀的制桶工人为数很少,他得会装配弯曲的桶板,在火上用铁箍箍紧,不用棕毛或麻就箍得差不多滴水不漏。伊瓦尔会,并且颇为自豪。改行并没有什么,可放弃自己精通的、内行的手艺,那就不容易了。每天早晨去上班,越来越累,到了周末,人家爱给多少就领多少,而那点儿钱是越来越不够用了。
于是,他们愤怒了,有两三个人还犹豫,可是同老板进行了第一轮谈判之后,他们也被激怒了。确实,老板冷冰冰地说,爱干不干。一个人是不能这么说话的。“他是怎么想的!”埃斯波西托说,“他以为我们会低头吗?”不过,老板人并不坏。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厂里长大,几年来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工人。过年的时候,他总是送给每个工人五瓶好酒。工人中谁有了病,或有点什么事,结婚或受洗之类,他往往会送一件银器。他的女儿出生时,人人都分到糖果。无疑,他爱自己的工人,他常常记起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而现在居然说出爱干不干的话来。他们迫使工会同意罢工,工厂关了门。
罢工二十天了,女人们在家里愁眉苦脸的,有两三个人泄气了,最后,工会建议让步,答应作仲裁,以加班来弥补罢工的损失。他们决定复工。伊瓦尔蹬着那唯一的脚镫,仿佛每蹬一圈他就老了一点似的。他一想到又要看到工厂、同志和老板,心情就越发沉重。费南德不安地问:“你们要对他说什么?”“什么也不说。”伊瓦尔骑上车,摇了摇头。他紧咬着牙,有着纤细线条的、满是皱纹的小脸也绷得紧紧的。“大家干活了,这就够了。”他骑着车,始终咬着牙,心里憋着一股阴郁的、冰冷的怒气,仿佛天也阴了下来。
工厂大门开了,工人们一个个走进去。他们不说话,对于像战败者一样进厂感到耻辱,对自己的沉默感到愤怒,而沉默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不能打破。工头巴莱斯泰一处处简短地提醒工人们,哪件活该开始,哪件活该结束。没有人吭声。很快,第一锤打了下去,敲在把铁箍嵌入木桶鼓起部分的包铁木楔上,发出了响声;刨子碰在木结上,发出吱吱声。伊瓦尔刨光和装配埃斯波西托破好的木板,他又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心里稍稍敞亮了些。大家闷头干活,渐渐地,一种热乎劲,一种生命力,又在厂里复苏了。明亮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亮了厂房。在金光闪烁的空气中,烟雾发出淡蓝的颜色,伊瓦尔甚至听见附近有只小虫在鸣叫。
这时,对着旧厂的门朝里打开了,老板拉萨尔先生站在门口。他身材瘦长,褐发,刚过三十岁。不过,他进门时似乎有些窘迫。他的问好声没有平时响亮,反正是没有人搭理。锤声迟疑了片刻,有些杂乱,随后又更加起劲地响了起来。


展开余下试题伊瓦尔现在感到弯向长创的背酸痛起来。通常疲乏要来得晚些。显然,这是因为他几个星期不活动,缺乏锻炼。但是,他也想到了年龄,在那种年龄上,手工劳动比一般要求精确性的劳动更令人感到吃力。今天的酸痛也说明他老了。伊瓦尔直起腰,想喘口气,也想驱散这些阴郁的想法,这时铃突然响了。工人们都放下了活计。巴莱斯泰听着,感到惊讶,随后他拿定主意,慢慢地朝门口走去。他走后不久,铃声终于停止了。他们又干起活来。门突然开了,巴莱斯泰朝更衣室跑去,旋即出来,脚上穿着帆布鞋,在经过伊瓦尔身旁的时候,一面还在穿外衣,一面对他说:“拉萨尔的小女儿犯病了,我去叫杰尔曼大夫。”他朝大门跑去了。伊瓦尔重复了这个消息,未加评论。大伙儿围着他,面面相觑。陷入窘境。只听见电锯发动机空转的响声。“也许没事吧。”一个工人说。他们回到原处,车间里又充满了响声,但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下午剩下的时间过得又慢又长。伊瓦尔只是感到疲倦,他的心一直很难过。他真该说点什么,可是他无话可说,其他人也一样。在他们无言的脸上,只有悲哀和某种固执的表情。有时候,不幸这个词刚刚在他心中形成,转眼就消失了,像肥皂泡一样方生方死。他想回家,想见到费南德、孩子。
下班的时候,拉萨尔进来了。他的穿着和他第一次来看望他们的时候一样,但头发有些散乱。他站在门口,凝视着没有人的宽敞的车间,走了几步,又停住了,朝更衣室望着。拉萨尔声音有些嘶哑地说了声:“晚安”,就朝小门走去。伊瓦尔心想应该叫住他,但门已经关上了。
(有删改)
【注】五十年代初,法国制桶业经历着一场变革,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生产逐渐排挤小规模的制桶业,凭手工技术劳动的工人面临丢掉饭碗的威胁。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劳资矛盾为切入点,物价飞涨而基本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生活需求,老板甚至要求冻结工人的工资,因此引发工人罢工。
B. 小说把笔墨集中于制桶厂工人伊瓦尔在罢工失败后复工上班第一天的内心感受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工人的深切同情。
C. 迫于生计压力而回到工厂上班的工人们心中的愤怒难以消解,于是用沉默向老板表示不满,这份沉默十分尖锐,也充满了对抗性。
D. 工人们为自身合法利益与老板谈判,老板“爱干不干”的话无疑是对工人辛勤劳作成果的蔑视和人格的侮辱,这进一步激怒了工人们。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抓住“沉默”二字用笔,一开篇便以伊瓦尔上班路上的沉重心情和沉思默想呼应标题,然后围绕“沉默”展开情节。
B. 小说将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容集中到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上加以绘写,这样就取得了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
C. 整篇小说风格朴实自然,在看似冷静克制的叙述中,蕴含了作者对资本家拉萨尔的无比愤怒和厌恶之情。
D. 小说风格朴实自然,表现了工业化冲击下,旧行业普通工人的生活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8. 小说开头一段画横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是如何直接刻画伊瓦尔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开头环境描写通过明媚的天气与伊瓦尔沉重的心情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无奈。
②开头展现出城市清晨活跃的状态,外面环境看似美好平静,然而制桶工人的生活却充满无奈与挣扎,二者形成反差,为整个故事奠定了一种压抑、沉闷的基调。
9. ①外貌描写:通过写他“满是皱纹的小脸”“纤细的线条”等展现了他生活的艰辛和身体的疲惫衰老。
②心理描写:通过直接描述他的沉重心情、不甘与沮丧等心理活动,表现他的愤怒无奈和压抑感。
③动作描写:比如他艰难地骑车上班、一边忍受身体的酸痛一边机械地工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不屈。
④语言描写:通过伊瓦尔与费南德的对话,透露出无奈与一种默然接受的态度,反映出他对现状的无力改变。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描绘罢工失败后的制桶工人伊瓦尔的复工经历,深刻刻画了劳资矛盾背景下工人们的无奈与沉默情绪。主人公伊瓦尔象征着面对现代化工业冲击的旧工艺工人群体,其心情沉重、愤怒难言。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环境刻画,展现了工人们在经济压力下的屈从与隐忍,同时揭示了对资本家态度的无声抗议,具备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D.“对工人辛勤劳作成果的蔑视和人格的侮辱”说法错误,根据文中对老板拉萨尔的描述,拉萨尔和工人们的关系没有这么恶劣,只是在生意面临威胁时想维持利润才说出 “爱干不干” 的话。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蕴含了作者对资本家拉萨尔的无比愤怒和厌恶之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老板人并不坏。……他往往会送一件银器。他的女儿出生时,人人都分到糖果”可知,老板形象是比较复杂的,作者并未表现出对他的愤怒和厌恶之情。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①烘托人物心情:小说开头描绘出隆冬里极好的天气,水天一色、明晃晃一片,可伊瓦尔却无心欣赏,满心沉重。美好的天气与他因罢工失败、工资未涨、生活压力大而阴郁的心境构成鲜明对比,愈发凸显出他内心的无奈与矛盾,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使读者能迅速代入其处境,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②奠定故事基调:城市清晨活跃且环境美好平静,然而制桶工人面临行业不景气、工资被冻结等诸多无奈挣扎之事。这一鲜明反差,给整个故事蒙上了压抑、沉闷的色彩,暗示后续情节将围绕工人的艰难处境展开,让读者提前感受到故事的压抑氛围,为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做好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外貌描写:结合原文“他坐在车座上,显得那么瘦小,低着头躲避着旧电车轨道”“他紧咬着牙,有着纤细线条的、满是皱纹的小脸也绷得紧紧的”可知,“瘦小”的身形描绘出他外在的单薄,“低着头”体现出一种生活重压下的姿态,“纤细线条”“满是皱纹的小脸”更是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直观展现出来,让人看到他历经生活磨砺后的沧桑,凸显出其生活的艰辛以及身体劳累过度呈现出的疲惫衰老状态。
②心理描写:文中“他从未觉得上班的路这么长。他老了。他四十岁了。尽管他还像葡萄藤一样地精干,但肌肉的活力却恢复得不那么快了。他的心情很是沉重”,直接袒露伊瓦尔内心想法,觉得上班路漫长,感慨自己老了,肌肉活力恢复慢,且心情沉重,将他对自身年龄变化、身体机能下降的无奈,以及因罢工失败、生活压力未减而产生的不甘、沮丧等情绪尽显无遗。
③动作描写:“他的一条瘸腿放在固定的脚镫上,一动不动,另一条腿费力地蹬着,路上还蒙着昨夜的湿气,很难走”的动作描写,体现出其上班之路的艰难;“伊瓦尔刨光和装配埃斯波西托破好的木板,他又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心里稍稍敞亮了些”反映出他面对生活困境,哪怕辛苦也不放弃,展现出对生活的坚持和不屈态度。
④语言描写:当费南德问“你们要对他说什么?”,伊瓦尔回答“什么也不说”,之后又说“大家干活了,这就够了”,面对妻子关于工资的询问,他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大家继续干活就行,简短的话语里饱含着无奈,透露出他明知罢工没争取到涨工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池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