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②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它们把日常生活与大规模的时空延展关联起来。身份认同首先是个体的人所拥有的东西,进而转化为特定群体所秉持和坚守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成为特定种类的社会认同的基础。 ③个人定位决定了个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定位赋予了个体不同的社会身份,也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强烈认同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有更积极和更清晰的理解,进而更主动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更加协调有序的发展;而一个更有序的社会又会提供给社会中的个体更多的福利和馈赠,从而形成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一旦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无法产生认同,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社会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从而对他所在的社会产生异质感。这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就会被打破,个体无法从社会中得到良性的评价,也无法给予社会良性的互动和诉求,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滞,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④现代性社会的人类认同显示出各种流动性的标签和迹象。时空分离打破了人类认同的传统格局,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同也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和血缘性的交流模式,使得认同活动不再仅仅聚焦于自我传统体系内的所谓文化认同;人们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广泛而频繁地接触和交流异质文化,引发了认同选择的危机。 (摘编自邢媛《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面临认同危机时,能展现出君子之风,注重自我审视,这体现了他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B. 孔子入太庙助祭时凡事都要问清楚,引起了别人的质疑,而孔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才真正符合礼。 C. 自我认同包含“求同”和“存异”两个方面,在现代性 条件下,这两者都指向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D. 当代社会里,从街道到城市到国家再到整个世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 B. 材料一的第②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对他人评价时的坦然态度,但论证的观点不同。 C. 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动求夸,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他者的积极回应来求得社会认同。 D. 当下,传统的认同格局被打破,相较于孔子的时代,人们更容易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产生认同危机。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C.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D.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4. 材料二第③段在论证和语言两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 5. 当下一些年轻人调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起。请结合材料,谈谈“45度青年”该如何构建自我认同。 【答案】1. D 2. A 3. A 4. ①论证方面:层次清晰,思维辩证,先讲个人定位的作用,再阐述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是否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突出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 ②语言准确,多用表达严密的长句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使用关联词构建逻辑关系。 5. ①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有明确 人生目标; ②在生活中更注重向内审视自己; ③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当代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理解错误,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二第②段原文“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可知,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不是当代社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可知,孔子说的是“不应当仅满足于”,不是“不要在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其中包含:《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孔子反对懒惰懈怠,主张积极地自我实现。 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反映了古代儒家对民众的态度和治理理念,即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应保持民众的相对无知,以防止他们对统治权构成威胁。这里不是自我认同的建构,故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当看到品德高尚的人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向他学习;当遇到行为不端的人时,我们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检查自己是否存在相同的缺点。这句话强调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