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 2025-07-26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浏览完整试题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B.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
C. 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D. 《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 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 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
A.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B.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C. 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D. 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 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答案】1. C 2. A
3. D 4. ①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的方式,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②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 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②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③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分别摘自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和陈占安的研究文章,集中探讨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强调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批评了脱离实际的唯书和唯上倾向。陈占安则从哲学思想的角度,阐述了《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解释了其核心观点和历史意义。这些内容共同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深远。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 思想意识中”说法错误,原文为“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A.“必须要走出门”说法错误,原文为“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 人来开个调查会”,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群众路线”指“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D.核心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与原文的群众路线不符。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艺术特点的能力。
①第一处,由三个字、四个字组成了一句话,这是采取短句形式;前两句“要不得!要不得!”为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尤其后两句,为动宾结构,极有节奏感,简洁有力;反复有强调的作用,“要不得”本已表明了观点,两个“要不得”连用,则更加彻底且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②第二处,两个“就像”是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前一句,强调要长期调查,积累材料,是前提;后一句由前一句的所作作为而来。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就像怀孕与分娩,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即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
①原文有“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可知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②原文有“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可知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③原文有“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可知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上的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
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神父。
……
我们在神父的陪伴下,经过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餐,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我们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
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
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
“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变主意的!”父亲从窗口探出身对他喊道。
“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柯希莫已经爬上了树冠。
他爬到圣栋树的顶端,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葱郁的花园尽头是一面山坡,边上种植着大片果树。沿果园往上,开始出现一片橄榄树木,接着是一片松林,沿着山势向上伸展,望不到尽头。眼前的景象让柯希莫惊喜不已,他发现这的确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要树林始终相连,他就可以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他就可以一直不下地,生活在树上。而我为了请求他的原谅,整个下午都守候在圣栎树旁。从此以后,我开始悄悄地给他送吃的。
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
我记得那天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
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
……
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
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
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
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
“你在上面做什么呀?”
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
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
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
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
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真实性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视觉真实。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法展开“我的回忆”,“我”是主人公柯希莫的兄弟,是柯希莫一生经历的见证者,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细节真实。文中的生活背景与人物穿着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具体,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C. 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树上的男爵》从多方面的进行真实性讲述,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支持。
D. 情感真实。人物对自由的渴望、父子之间的冲突、母亲对孩子的责备等情感都是现实中实有的情感,情感真实是小说的生命。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
B. 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
展开余下试题
C. 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像他那样身体力行”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
8. 小说以“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9. 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运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叙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
【答案】6. D 7. C
8. ①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②“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③“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
9. 《树上的男爵》采用了儿童视角,作家模仿一个8岁男孩的语气,来叙述12岁哥哥的故事。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③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
【解析】
【导语】《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通过主人公柯希莫选择在树上生活的反常举动,揭示了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故事从孩童“我”的视角展开,以兄弟间的情感为线索,突出柯希莫对传统家庭和社会规训的反叛精神。卡尔维诺以细致的环境描写和童话般的情节构建,反映了对压抑制度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现代人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探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母亲对孩子的责备”错误。依据原文“‘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可以看出,文章并没有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责备,而是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忧。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错误。文章提到“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西南风”使热气球出现与远离,热气球带着柯希莫最终飘走,这些描写没有渲染萧瑟氛围,只是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柯希莫“飞向天空”埋下伏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①小说以“树上 男爵”为题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柯希莫的特殊身份和生活方式,他决心脱离尘世,挑战世俗规定,象征着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强烈向往。“树上的男爵”既指代主人公柯希莫这一身份独特的生活选择,也象征着他不肯妥协、不受拘束的精神追求。树代表自然与自由,柯希莫选择生活在树上,显示了他对枯燥现实与权威家庭的反叛与超越。
②标题“树上的男爵”直指主人公柯希莫,他选择生活在树上,象征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世俗规则的反抗。树上,隐喻超现实的理想世界,体现与地面秩序社会的对立;“男爵”的身份强调在贵族特权背景下生存。
③标题通过“树上”与“男爵”的矛盾对立揭示小说的深层主题,这是一种对人类自由意志与社会束缚间关系的探讨。“男爵”这一贵族称号反衬了他与社会规制的对立,为整篇小说增添了讽刺和寓意,从而深化了对人类追求内心自由和独立生活方式的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知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孩童视角叙事的好处:展现儿童眼中的世界,符合儿童心理,使表达更加真实自然;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体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突显文章的主题;叙事语言带有儿童的思维和情感,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寄托作者对儿童纯真世界的喜爱与怀念。然后结合构思技巧、吸引读者、叙述情节、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
①使用第一人称孩童视角,使故事叙述更具亲切感和真实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通过孩童的视角,展现了哥哥柯希莫在大人世界中的孤独与叛逆,增加了叙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叙述者的身份和经历使故事更为可信和个性化,也有助于展现出不同时期的成长心态与心理变化。孩童的视角富有童趣,能够唤起读者的同理心,使得复杂的主题得以轻松传递。
②根据“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分析,这种视角保留了部分天真和局限性,使得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成长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对自由和个性的深层思考,容易达成情感共鸣。
③根据“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可知,用了第一人称“我”这个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展现出性格胆怯的“我”与哥哥柯希莫的不同,对比中突出哥哥的倔强与执着,反衬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①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②曰:‘吾先子③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艳然④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等,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⑤,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许:兴盛、复兴。②蹵(cù)然:不安的样子。③先子: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④艳然:
上一篇:
福建省晋江二中、奕聪中学、广海中学、泉港五中、马甲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茂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