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通常而言,这些被福斯特称作“扁平”的小说人物在形象上具有固定的单一特征,或者被放大至漫画式,代表了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或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朗台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吝啬,由于扁平人物在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因此,在描写手法上难免显得类型化,甚至落入俗套。 与扁平人物形成对应的是圆形人物,相对于扁平人物的单一性而言,这样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依照福斯特的看法,许多经典小说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小说家在这些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不朽的圆形人物,如《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之间的关系,福斯特指出,“一部复杂的小说通常同时具有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但他认为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仅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同时,也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我们应该看到,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属于理论上的简约处理。实际上,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与否将人物分为“圆形”与“扁平”的分析模式不能涵盖小说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人物比其他人物更为扁平,而有的则相对较为圆形,但未必是典型的扁平或圆形人物。更多情况下,扁平人物的不变与简单只是相对于圆形人物的可变与复杂而言。所谓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扁平人物,并不是指扁平人物只有一种性格特点,而是指某种特征表现为具有主导地位。 (节选自申丹、王丽亚《“心理型”人物观》)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充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B. 小说人物既是小说世界的主体,也是小说家表达对现实道德伦理思考的渠道。 C. 扁平人物是福斯特出于“价值”考虑提出的,现实中很少有人纯粹到完全如一。 D. 圆形人物性格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形象丰满立体,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斯特认为小说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 B. 扁平人物形象特征容易被读者辨认,因此,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接受。 C. 福斯特认为小说故事情节富于悬念,跌宕起伏,能让读者惊奇,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 D.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只是小说人物形态分类方式,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小说艺术成就的原则。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典型圆形人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大卫·科波菲尔》中表示永远支持丈夫,并能言行合一的米考伯太太。 B. 《复活》中向聂赫留朵夫要钱时,内心动摇,语言上却坚持赎罪的玛丝洛娃。 C. 《百年孤独》中顽强、睿智、执着、独立,支撑布恩迪亚家族的乌尔苏拉。 D. 《故乡》中童年时活泼、善良、真诚,成年后麻木、卑微、木讷的闰土。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 5. 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理论,你认为《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哪一类形象?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A 4. 传统小说“重视故事,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首先,通过构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小说能够具备道德伦理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②其次,重视故事和人物心理的似真性,可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世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代入感。 ③最后,这种创作手法也符合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 5. 根据文中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 两分法理论,我认为《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属于圆形人物形象。 ①圆形人物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其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一个老渔夫,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孤独航行和与大鱼的搏斗,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他也面临着年老体弱、孤独无助等困境,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些特点使得圣地亚哥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符合圆形人物的特征。 ②此外,圣地亚哥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这种象征意义也进一步增强了圣地亚哥作为圆形人物的深度和广度。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通过全知叙述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技术与意义。福斯特强调内心活动的重要性,将人物划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以展现其心理真实感。扁平人物由于其单一性,易于识别和概括,常具有象征性;圆形人物则复杂多变,更接近现实,能增强小说的艺术价值。通过扁平与圆形的对比,文章深刻阐释了小说的道德伦理功能及审美作用,这为理解小说角色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现实中很少有人纯粹到完全如一”错,原文第三段是“行动模式、心理特征单纯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既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小说中也很少真正纯粹到只有某个单一特征或是完全如一”,选项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如果小说艺术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那么,就小说与读者的关系而言,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粗浅层次上的好奇心”可知,原文说的是“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粗浅层次上的好奇心”,并没有说“必然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 B.“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接受”错误。由原文第三段“福斯特认为,绝对意义的扁平人物在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单纯特点有利于读者很快辨认,并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可知,原文只是指出这些人物因为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单纯特点能让读者很快辨认,但这并不意味着读者一定会接受或者认同这些人物所传达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