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  2025-07-26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机密★启用前
2024年11月山东师大附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个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毫无疑问,科学家们很早就懂得科学中蕴涵着奇妙的美。哥白尼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第一句话就是“在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我试图用一些词来定义科学中的美,显然,和谐、优雅、一致、简单、整齐等都与科学中的美,特别是与理论物理中的美有关。但是,思索着怎样把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去形成“美”的定义时,我开始意识到,事实上物理学中美的概念不是固定的。
我们对理论物理学中美的理解是变化的。对于这种变化,影响最显著最重要的是理论物理学日益增长的数学化。人们公认伽利略时代是现代物理诞生时期。他教导科学界说,如果你明智地选择了你观察到的事物,你将会发现,从一些纯化的和理想化的关于自然界的实验中得出的物理定律,可以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伽利略的观念是一种深刻的美的观念。后来是牛顿,我们都知道他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通过他的工作,物理学的数学化取得了进展,并被认为是非常严格的数学化。在最近的物理学中,数学化正在加速进行。量子力学概念的数学基础是称之为希尔伯特空间的漂亮而抽象的数学理论,非阿贝尔规范物理理论是令人惊奇地建立在纤维丛几何上的,而纤维丛几何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物理学没有任何关系,是由数学家们独立讨论的。所有这些数学发展对20世纪的物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当抽象又非常美丽。
也许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去了解,物理学数学化的加速导致了理论物理学中美的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认为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就我们的直感来说有许多物理现象是美的。早在童年时,看到彩虹我们会脱口而出“美极了”。当然,有许多美丽的实验现象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能观测到。例如,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这是非常美的现象。再举一个例子,原子的谱线是非常独特的,有严格的光学性质。麦克斯韦发现它们是美的,因为它们似乎与发光原子所处的外界条件无关。正如19世纪科学家所发现的那样,如果你把发光原子置于高压之下,光谱毫无变化,这似乎揭示了原子的一些内在性质。很多物理学定律都有一个漂亮的描述。热力学的第一、第二定律是对自然界某些基本性质的很美的理论描述,第一、第二定律的结论和对这些定律精确性的观察是每一位学热力学的学生都很欣赏的课题。20世纪初发现了放射性,并很快地测定到放射性将导致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但正是卢瑟福给了我们一个精确的定律。这是一个有很高精确度的指数衰变定律,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发现它的偏差。
当一个理论公式化时,特别是在20世纪,它趋向于有一个漂亮的结构,这通常是指它本身的数学结构。自然界为它的物理定律选择这样的数学结构是一件神奇的事。显然,这些数学思想的美是另一种美,它与我们前面讨论的美很不相同。在这个问题上,也许下面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问题。众所周知,周期表最初是19世纪构造出来的,那时发现,如果把性质相似的元素按纵列放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美妙的表——但表中有一些空缺。这些元素一个接一个地被找到了,这是一个很美妙的并具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结果。后来出现了玻尔原子和量子力学,这些发展给周期表的结构提供了一个更基本的理论解释,即一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应占的位置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所拥有的电子数目有关。


浏览完整试题狄拉克在1963年的《科学美国人》中写道:“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令人惊讶的是,有时候,如果遵循你的本能提供的通向美的向导前进,你会获得深刻的真理,即使这种真理与实验是相矛盾的。狄拉克就是沿着这条路得到了关于反物质的理论。爱因斯坦在1934年说过:“理论科学家越来越不得不服从纯数学的形式考虑的支配。”狄拉克说如果他必须在美和与实验符合两者之间选择的话,他将选择美。对爱因斯坦和狄拉克来说,这种强调并不奇怪,如果你注意一下他们研究物理学的风格,美始终是一个指导原则。
如果这种话从海森伯那里说出也许是令人惊讶的,他的工作很难区分是追求美多还是坚持与事实和实验的关联多。在主张遵循实验的指导思想下,海森伯写下了一些方程。那时他还年轻,他不懂得这些方程的数学结构,他从来没有学过矩阵理论,所以他写下这些方程时,是他的导师玻尔辨认出了那是矩阵乘法。了解到这点你就会理解海森伯所说的“我们看到数学家做了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所以我要说海森伯是经由一条不同的道路而获得了对理论物理学的美的鉴赏。他没有遵循由美的观念所指导的直觉去进行工作,他被自己的发现搞糊涂了,结果是他的数学完全预言了这些事实,从那以后他变成了数学美的皈依者。
(摘编自杨振宁《美和理论物理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理学中美的概念不是固定的,很难用“和谐”“优雅”“一致”等词语来形成定义。
B. 理论物理学日益增长的数学化,是影响对理论物理学中美的理解发生变化的最大因素。
C. 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是指自然界为它的物理定律选择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数学结构。
D. 海森伯“看到数学家做了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这让他最终成为数学美的皈依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一段内容可以得知,科学家应该首先以全副精力研究科学、艺术中蕴涵着的那些奇妙的美。
B. 牛顿之所以能极大推动理论物理学数学化取得进展,是因为他对理论物理学数学化有深刻认知。
C. 19世纪科学家发现,把发光原子置于高压之下,光谱没有变化,这与麦克斯韦当年的发现相同。
D. 从文中狄拉克和海森伯的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在理论物理学研究中以美为指导原则很重要。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理论物理学美的范畴的一项是( )
A. “中国天眼”FAST从一颗原本被认为“熄灭”状态的脉冲星中探测到一批极其微弱的窄脉冲,发现了脉冲星的辐射新形态。
B. 书伯斯特大学辞典中对美定义:“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具有的品质或品质的综合,它愉悦感官或使思想精神得到愉快的满足。”
C.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用清晰严谨的数学语言,将物理世界的规则和秘密告知世人,展现了复杂物理世界的简洁之美。
D. 德因物理学家海森伯:“如果自然界把我们引向极其简单而美丽的数学形式,我们就不得不认为这些形式是‘真' 的,它们显示出自然界的真正特征。”
4. 请分别概括文中理论物理学三种美的具体内涵。
【答案】1. D 2. D 3. B
4. ①现象之美是人们直觉感受到的物理现象的美;②理论描述之美是指物理学定律对自然界某些基本性质的精确描述;③理论结构之美是指理论公式呈现的漂亮的数学结构。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以科学中的美为主题,探讨了物理学中美的概念及其演变。文章通过引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狄拉克等科学家的观点,揭示了物理学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认为物理学中的美并非固定,而是随着数学化的加速而不断变化,并提出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和理论结构之美三种美的分类。文章强调了美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展示了科学家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如何发现深刻的真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这让他最终成为数学美的皈依者”错。根据原文“海森伯是经由一条不同的道路而获得了对理论物理学的美的鉴赏。……结果是他的数学完全预言了这些事实,从那以后他变成了数学美的皈依者”分析,数学使海森伯获得了对理论物理学的美的鉴赏,这是他最终成为数学美的皈依者的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科学家应该首先以全副精力研究科学、艺术中蕴涵着的那些奇妙的美”错。原文是“毫无疑问,科学家们很早就懂得科学中蕴涵着奇妙的美。哥白尼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第一句话就是‘在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可见,“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是哥白尼的观点,并不是科学家的看法;“科学家们很早就懂得科学中蕴涵着奇妙的美”是作者的观点。
B.“是因为他对理论物理学数学化有深刻认知”错。原文只是说“后来是牛顿……通过他的工作,物理学的数学化取得了进展,并被认为是非常严格的数学化”,可见,“他对理论物理学数学化有深刻认知”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
C.“这与麦克斯韦当年的发现相同”错,原文是“原子的谱线是非常独特的,有严格的光学性质。麦克斯韦发现它们是美的,因为它们似乎与发光原子所处的外界条件无关。正如19世纪科学家所发现的那样,如果你把发光原子置于高压之下,光谱毫无变化”,可见,麦克斯韦发现原子的谱线是美的,19世纪科学家发现的是发光原子置于高压之下,光谱毫无变化,所以,科学家的发现与麦克斯韦当年的发现并不相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理论物理学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展开余下试题A.体现“现象之美”,属于本文理论物理学美的范畴;
B.是广义上美的定义,不属于本文理论物理学美的范畴;
C.体现“理论描述之美”,属于本文理论物理学美的范畴;
D.体现“理论结构之美”,属于本文理论物理学美的范畴。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就我们的直感来说有许多物理现象是美的”分析,现象之美是人们直觉感受到的物理现象的美;
②根据“很多物理学定律都有一个漂亮的描述。热力学的第一、第二定律是对自然界某些基本性质的很美的理论描述”分析,理论描述之美是指物理学定律对自然界某些基本性质的精确描述;
③根据“当一个理论公式化时,特别是在20世纪,它趋向于有一个漂亮的结构,这通常是指它本身的数学结构”分析,理论结构之美是指理论公式呈现的漂亮的数学结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个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可怜的人,你就想不出更好的念头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我感恩于那颗子弹,它使我的生命在还能胜任时得以了结,不必继续为了饥饿舍弃尊严,不必等到年老时颓然倒下……我的灵魂带着惬意和快乐轻盈地飞向另一个世界。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气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不明”是因为其欲望不单一,混杂着活下去和杀死“我”的渴望。
B. “我”把枪推向“他”,目 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
C. 小说用“他”集中表现了人性,而“我”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其他狼迥异的特质。
D. 通过对“他”研究,“我”看清了人类丑陋卑劣的本性,失望地摒弃了以前对“人”的想象中美好的东西。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他”身下漫开的血比作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仅表现了血流之多,而且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
B. 本文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都为后边的枪响作了铺垫。
C. 对“我”的塑造兼顾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其中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仁者之心,哲人之思。
D. 本文的叙述语言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庄重而简洁,通过化用诗句、巧用成语等方式使语言又呈现出典雅之风。
7. “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的生命态度?请简要概括。
8. 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5. B 6. A
7. 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
8. ①以狼的视角讲述故事,显得客观理性,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反思人性中的丑陋。②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更容易展现“我”内心的矛盾冲突。③突出主题,引导人们更好地展开对自己生命、对动物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④增加小说新奇感和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导语】小说通过狼的视角,以独特的内心独白方式展现了人性与动物本能的对比。狼角色既突出体现了对人类的观察与剖析,也反映了它自身的尊严与善良。叙述中对狼的刻画不仅具有人类的仁慈与思考,还保持了动物本性的直率与直接。小说对照出人类的欲望与偏狭,借此引发对生命价值和生存态度的思考。作者运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深刻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说法错误,原文为“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可见,“我”并不是让“他”杀了自己,只是让“他”能在死前得到安宁,精神有所依靠,至于“他”拿到枪会对“我”怎么样,“我”并不在意。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渲染了死亡 血腥恐怖”说法错误,作者笔下死亡并不血腥恐怖,反而带着无与伦比的美感,很好地烘托了“我”“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的心境。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狼感恩致命子弹,认为能在有能力时结束生命,避免因饥饿失尊严或老后颓然倒下,体现对死亡的尊严感与坦然。人则充满恐惧、戒备、怀疑,靠猎枪寻求安全感,无尊严态度,对比凸显狼的生命态度。
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狼虽面对可能伤害同类的人,仍试图示好,推猎枪给对方求安宁。人却满怀恶意、嫌恶、恐惧,基于成见不理解狼善意,对比倡导人应摒弃成见,以友善悲悯待他者生命。
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狼思考人的气息,理解人恐惧源于成见,有理性判断。人对狼恐惧仇恨无道理,凭成见揣测狼意,缺理性认知,对比呼吁人以理性认识世界和他人,避免偏见。
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狼生存竞争有血性,遵循自然法则,无卑琐等不良行为,与兽类相处有其方式。人在类似情境显卑琐、阴暗,如对狼恶意揣测,对比倡导人竞争应光明正大,具血性且弃不良品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事技巧的能力。
①在故事中,狼观察到受伤人类对自己的恐惧、恶意和误解,这些描述让读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审视人类的这些负面特质。通过狼的视角,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人性中那些不被察觉的丑陋,如无端的恐惧、成见和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从而引发对自身行为和人性的反思。
②在小说中,狼的内心独白展示了它在面对受伤人类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狼对人类可能存在的伤害自己同类的行为有所认知,但它又没有选择报复,而是试图表现出善意;另一方面,狼希望人类能够理解自己的善意,却不断遭遇人类的误解和戒备。这些内心的矛盾冲突通过内心独白得以充分展现,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狼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它的困惑、失望和无奈。
③狼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如希望有尊严地死亡),对人类生命的悲悯和友善,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困惑和反思,都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如何尊重和保护生命,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突出。
④以狼的视角讲述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读者会对狼眼中的世界和它的想法感到好奇,想要了解狼是如何看待人类和周围的环境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新奇感,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材料三 文侯谓李克曰:“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ト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ト相/果谁为之
B. 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ト相/果谁为之
C. 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ト相/果谁为之
D. 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ト相/果谁为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鲁”,“适”指的是顺从,后来又引申为“女子出嫁”“适应”“恰好”等意思。
B. “阙门”,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之间的位置,“阙门之外”指的是朝堂之外。
C. “什九”指的是十分之九。两数相连表示分数,在古文中使用广泛,一般是“母数+子数”。
D. 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例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克进退有据,正直敢言。他认为自己身处阙门之外,不在权力核心,没有资格参与择相大事。
B. 李克善于识人,荐人有法。李克虽然与翟璜的关系更为亲近,但能秉公荐贤,更加难能可贵。
C. 翟璜胸有正气,有君子之风。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但被李克驳斥后坦承己过。
D. 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祁黄羊荐贤,国人称善;文侯择相,贤者为先。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3. 文中李克对翟璜的责问进行了批驳,请简要说明李克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答案】9. C 10. A
11. C 12. (1)地方虽偏僻,施政却很正当。秦穆公亲自举荐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
(2)祁黄羊的话,说得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避开自己的仇人,举荐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13. ①诘对方,引对方反思;
②说己为,不偏不倚;
③巧对比,高下立判。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则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贤臣的智慧与德行。材料一突出秦穆公的志向与用人之道;材料二强调祁黄羊的公正无私;材料三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