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 2025-07-26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西昌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10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B. 地理环境仅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C. 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D. 《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B. 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 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C.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D. 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B. 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C. 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D. 隋唐时期黄河水道变迁。
4. 请结合材料一第5自然段和材料二的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5. 请从文章的结构,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①
【美】海明威
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了这咖啡馆,只有一个老人还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白天里,街上尽是尘埃,到得晚上,露水压住了尘埃,这老人就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有所不同。咖啡馆内的两个侍者知道老人有点儿醉了,虽然他是个好主顾,他们可知道如果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所以他们一直在留神他。
“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嘛绝望?”
“没来由。”
“你怎么知道没来由?”
“他有很多钱。”
他们一起坐在咖啡馆大门边墙根里的一张桌子旁,眼睛望着露台,那儿的桌子全都空无一人,只有那老人坐在随风轻轻飘拂的树叶的阴影里。
老人坐在阴影里,用杯子敲拨茶托。那个年纪较轻的侍者走到他身边。
“你要什么?”
老人朝他看看。“再来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的。”侍者说。老人朝他看了一眼。侍者走开了。
“他会通宵待在这里,”他对他的同事说,“我现在很困。我从没在三点前上床过。他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
侍者从咖啡馆内的柜台上拿了一瓶白兰地和一个茶托,大步走出咖啡馆,来到老人桌边。他放下茶托,把杯子倒满了白兰地。
“你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他对这聋子说。老人抬起一指示意。“加一点儿。”他说。
侍者又往杯子里倒白兰地,弄得溢出来,顺着酒杯的高脚淌进下面一叠茶托的第一只。“谢谢你。”老人说。侍者拿着酒瓶回进咖啡馆。他又同他的同事在桌旁坐下。
“他这会儿喝醉了。”他说。
“他每天晚上都喝醉。”
“他干吗要自杀呀?”
“我怎么知道。”
“他上次是怎么自杀的?”
“他用绳子上吊。”
“谁把他放下来的?”
“他侄女。”
“干吗要把他放下来?”
“为他的灵魂安宁担忧。”
“他有多少钱?”
“他有很多钱。”
“他该有八十岁了吧。”
老人从酒杯上抬起头来眺望广场,然后望望这两个侍者。
“再来杯白兰地。”他指指杯子说。那个着急的侍者跑了过去。
“结了,”他不顾什么句法,简短地说,这是蠢汉在对醉汉或外国人说话时会用的说法。
“今晚上没啦。打烊啦。”
“再来一杯。”老人说。
“不。结了。”侍者拿块毛巾擦擦桌沿,一边摇摇头。
老人站起来,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小皮袋,付了酒账,还放下半个比塞塔作小费。
那侍者瞅着他顺着大街走去,只见这老迈年高的人脚步不稳地走着,却是神气十足。
“你干吗不让他待下来喝酒呢?”那个不着急的侍者问。他们这会儿正在上铺板。“还不到两点半呢。”
“我要回家上床了。”
展开余下试题
“晚一个钟头算啥?”
“得啦。别讲废话了,把门锁上吧。”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在咖啡馆待得很晚的人,”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我要回家上床睡觉去了。”
“我们是不一样的,”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这会儿,他穿好衣服要回家了。“这不光是个青春和信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十分美妙的。我每天晚上很不愿意打烊,因为可能有人需要咖啡馆。”
“老兄,通宵营业的酒店有的是。”
“你不懂。这是家干净愉快的咖啡馆,十分明亮,灯光很美妙,这会儿还有树叶的阴影。”
“再见啦。”那个年轻的侍者说。
“再见。”另一个侍者说。他关了电灯,继续自言自语。灯光固然重要,但这地方必须干净愉快。你不需要音乐。你当然不需要音乐。你也没法怀着尊严站在酒吧台前,尽管时间这么晚了,这里能提供的也只有这份尊严了。他害怕什么?那不是害怕,也不是发慌。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一场空的感觉。全都是一场空,一个男人也只落得一场空。只是这一场空,而少不了的只是灯光,还得有一点干净和有序。有些人生活于其中,却从来感觉不到,但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我们在虚无缥缈中虚无缥缈,愿人都尊你的名为虚无缥缈,愿你的国虚无缥缈,愿你的旨意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如同行在虚无缥缈。赐给我们虚无缥缈,我们的虚无缥缈,如同我们行在虚无缥缈。人的虚无缥缈不虚无缥缈,我们遇见虚无缥缈,拯救我们脱离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欢呼一场空,满是一场空,一场空与你同在。
不一会儿,他含笑站在一个酒吧吧台前,台上有架亮光光的气压煮咖啡机。
“你要什么?”酒吧招待问。
“虚无缥缈。”
“又是个神经病。”酒吧招待说,便转过头去。
“来一小杯。”那个侍者说。
酒吧招待倒了一杯给他。
“灯光十分明亮,也很愉快,可惜这只吧台没有擦得很光洁。”侍者说。
酒吧招待看看他,但是没有答腔。夜深了,不谈。
“要再来一小杯吗?”酒吧招待问。
“不,谢谢你。”侍者说罢,便走出去。他不喜欢酒吧和酒店。一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可是个天差地远的去处。现在他不再去想什么了,他要回家,到自己屋里去。他要去躺在床上,等天亮了,他终于会入睡的。到头来,他对自己说,也许只是失眠吧。好多人都免不了害这个毛病呢。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表于西班牙内战时期,是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两位侍者围绕老人自杀的事情随意闲谈,但后文的对话又表明两人关系并不亲密,性格也各不相同。
B. 文中关于“虚无缥缈……”的一段感悟,“你”字的使用,把读者拉进故事中,形成了一种“读者在场”的阅读体验。
C. “树叶的阴影”出现了多次,阴影遮挡了刺眼的光线,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寄托处,使人暂离孤寂,寻得一份安心与宁静。
D. 年轻的咖啡馆侍者不能理解老人的处境及心灵的需求,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老人的请求,是因为他饱受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景物来烘托、象征,语言凝练含蓄,对话中大量使用短句、散句,甚至是不完整的句子,极少使用复杂的长句。
B. 小说只使用第三人称,省略了类似“谁说”和“谁问”的字样,加快文章节奏,使情节紧凑。
C. 小说用简短而写实的对话以及独特的心理独白,表现了人物性格但隐藏了人物的来历与背景,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咖啡馆的干净明亮环境,渲染了平和宁静的气氛,有助于烘托人物在迷惘中维持尊严的心情。
8.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点。
9. 海明威 作品中既有桑地亚哥这样的“硬汉”代表,也有本文中的侍者这类“迷惘的一代”。请从时代背景和战争的影响,分析“迷惘的一代”的精神世界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②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③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④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⑤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⑥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选自《庄子》)
注释:①河伯;河神。②若:指海神若。③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④鼃:同“蛙”。⑤尾闾(lǘ);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⑥礨(lěi):石块。礨空:蚁穴,小孔穴。稊米:泛指细小的米粒。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选项涂黑
自以比A形于天地B而受气C于阴阳D吾在天地E之间F犹小石小木之G在大山也。
1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目,意为面子,脸面,与“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的“面目”,意思相同。
B. 殆,意为危险,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思相同。
C. 豪末,比喻及其细微的事物,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毫末”,意思相同。
D. 盈,意为溢出,与“盈虚者如彼”的“盈”,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蔚为可观 图画:秋水浩荡东流,不见水端。
B. 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海伯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C. 庄子赞同伯夷辞让君位以此来博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
D. 选文语言平易流畅,文章句式灵活,长短结合,朗朗上口,充满了节奏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14. 选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十三①
白居易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②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注释:①此诗作于白居易仕途失意,为母丁忧,退居下邽之时。②刘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狂放自傲,以善饮著称。
展开余下试题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本诗中,“醉者”指刘伶,“醒者”指屈原,作者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了醉者与醒者的形象。
B. 本诗虚词使用精当。“信”字表明了作者对独善其身的赞许推崇,“竟”字表明作者对忠臣遭遇的惋惜。
C. 本诗不仅在形式上体现出白居易对陶渊明五言诗的模仿,也折射出白居易与陶渊明在精神上有共鸣之处。
D. 白居易曾自嘲“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但从本诗来看,平淡浅易的语言却颇具哲思,发人深省。
16. 白居易此诗效陶潜体,将屈原与刘伶对比以书己志,抒发的是什么“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将进酒》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他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炫”出新高度
为吸引广大学子报考,同时展示学校的特色专业和文化底蕴,全国多所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已陆续“上新”、亮相,其中不乏充满科技感、时尚感、文艺范的佳作。
去年,哈工大录取通知书里的红色书签很出圈,①该书签用特殊涂层上过火星,在深空极端环境下不褪色、不脱落。②今年哈工大的录取通知书延续了宇宙级浪漫,将送给入校学子每人一把“金”钥匙。③哈工大的“金”钥匙,科技感满满。据悉,④这把“金”钥匙以太空金属材料3D打印、抛光,⑤由曾用于空间站对接的技术完成表面镀层,所以寓意学子以钥匙开启宇宙之门、未来之门。⑥该通知书还融入中国传统色和学校标志性元素,3套不同配色的录取通知书,分别代表发射升空的飞行器穿越对流层、平流层直至外太空。
中山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以“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为主题,通知书礼盒名为“百年树人”,用手机手电筒等光源照射校徽石英片,可看到孙中山先生亲手题写的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全息图案。第2个“0”中镶嵌的是制作芯片的原材料硅晶圆。通知书内“世纪之门”徽章通体为金色,用数字“100”的形态汇聚光影。两个“0”数字中间所镶嵌的,分别是由中大物理学院师生和校友团队共同研制的校徽石英片、中大校友捐赠的制作芯片的原材料——硅晶圆。
天津大学将定点帮扶县的特产“当归”随通知书一同寄送,既寓意求学路上终有回甘,(甲);北京科技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由本校教师和校友团队携手研发的超薄钢制作而成,意在激励学生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层出不穷的创意,打造出一份份独具匠心的“见面礼”,搭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录取通知书贵在“走心”,对高校而言,(乙),也能开辟以文化人的新载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上海网,有删减)
18.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0. 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下图。请结合原文内容说明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21. 育才中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出自高中语文课文的成语。请写出本套试题文言文选文《秋水》中引出的两个成语,并借鉴对“火中取栗”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
示例:“火中取栗”出自西方寓言《猴子和猫》。原意是说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结果取出后被猴子吃了,猫却因此被烧掉了脚上的毛。后比喻受人利用,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22. 分析下面选文中宝玉的推理过程和表达效果。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⑤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资治通鉴》
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中外名句内涵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凉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