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事实上,要真正理解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经典,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这意味着,不仅要从文字上来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这些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经典中的智慧落实于自己的人生当中。在儒家看来,人人皆可为尧舜。因此,读书就是为了“求其放心”,希圣希贤。从根本上来说,读经典就是读自己,借助古代经典,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透过圣贤教诲,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这是程子论述读书方法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 (摘编自谢青松《读书的四种境界——<读论语孟子法>解读》) 材料二: 读书无止境,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书与书之间时常构成某种关联,它们跨越时空相互映照、呼应。寻找到这种关联,阅读的边界就会不断拓展,阅读者就会努力开胸怀拥抱广阔世界。阅读行为的实质之一,便是发现和建立联系。 这个过程,是一种从不止歇的积累和开辟,仿佛一股水流,从一口泉眼中汩汩涌出,向前流淌,一路上不断有新的水流次第汇入,它们分别来自许多个另外的泉眼。 每一个最初的泉眼,对于阅读者,便是开始时的某一部或某一类读物,它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仿佛一个人降生在不同地域,牙牙学语时说的当地的土语,但随着他长大成人,就需要使用一种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它又总是通往必然性。 阅读中的联系,体现为因果接续的无数次循环,手头的每一本书,都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常常会是此前一本书的结果,又成为后面的一本书的原因。这样的阅读的开展,早晚会接近于一种广阔浑然的境界,就好像大地上众多的河流,在流淌中不断地交融汇集,直到有一天汇聚成为一片浩渺无垠的水面。那是《庄子·秋水》里描绘的场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摘编自彭程《阅读:在拓展的背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集先贤智慧之大作,诸多的读书人深受其影响,一般人想要探求其背后的精微义礼,首要前提是通晓文字表面含义。 B. 达到“第三种境界”的读者,对《论语》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热爱,一旦读者心里的感触和实践行动相统一,将会受益终身。 C. 程子认为自己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要透过圣贤教诲发掘真正的自己,另一方面是将经典智慧落实在自己的人生中。 D. 广泛的阅读往往会让读者寻找书籍之间的关联,从而阅读的边界会不断拓展,阅读者也就会努力敞开怀抱拥抱广阔世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讲了书籍和读者的关系,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论述读书的不同境界,材料二侧重论述阅读的广度。 B. 普通人由于通常没有辨别要点的能力,如果只是选读《论语》,则难以理解整部经典的深邃义理,因此最好通读《论语》。 C.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是说读经典能提升自我,用以论证通过阅读经典每个人都能成才这一观点。 D. 阅读中的联系体现为一种循环,手头上的每一本书就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就像一口口的泉眼,后面就汇集成河流。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C.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D.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们如何达到程子所说的读书的第四个境界。 【答案】1. C 2. C 3. A 4. 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首段直接抛出论点“程子谈到的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被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直截了当,突出重点。 ②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提出论点,通过由浅人深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四种读经典的境界,最后阐述了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③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引用程子说的话论证第一种境界的人是无法理解文义的;如道理论证,作者用“人人皆可为尧舜”,突出了读经典对人的提升作用。 5. ①首先要搞清楚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而探求文字背后的精微义礼。 ②对经典圆融贯通,只有通过通晓整部经典,才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古圣先贤的“作经之意”。 ③对经典中的内容躬行实践,从中受益,就会理解更多,体会更多。④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经典相连,通过经典找到真正的自我,开启自己内在的智慧。 【解析】 【导语】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于如何正确理解经典、从中汲取智慧,人们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误解。本文将深入探讨经典阅读的真正目的、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拓宽阅读的边界。通过对经典阅读的重新审视,我们将发现,经典并非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开启自我智慧、发现真实本性的钥匙。本文将结合经典阅读的实践,探讨如何在阅读中提升自我,而非盲目追求成才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如何通过阅读经典建立起更广阔的视野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经典的价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C.“将经典智慧落实在自己的人生中”错误,结合原文“从根本上来说,读经典就是读自己,借助古代经典,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透过圣贤教诲,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这是程子论述读书方法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可知,这是文章作者的看法,也并未提到将经典智慧应用于人生。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用以论证通过阅读经典每个人都能成才这一观点”错误,原文意思是,人人通过读经典都可以提升自己,逐渐成为更真实的自己,不是说通过阅读经典每个人都能成才。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拓宽读书的边界、建立起阅读之间的联系。 A.意思是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代正直贤士的精神,强调了要多读书,与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相吻合。 B.强调的是在读书时应勤奋且刻苦,与材料二的中心论点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