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另一方面,“名场面”引导观众参与互动,促进线下文旅消费。微短剧通过引导人们行为和情感参与等方式建立起观众与微短剧、观众与文旅目的地之间的联系,对作品内容及关联故事、人物、场景等“名场面”要素进行旅游化开发,并在观众群体投身文旅活动时将作品中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实在化、体验化、具身化,为游客开启多主题、全场景、真感知、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沉浸式体验。 “微短剧+文旅”成功与否,与当地文旅资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创对观众文化需求点的捕捉程度、微短剧作品对当地文旅资源的呈现质量和营销水平、当地文旅要素的禀赋和产业链成熟度、游客文旅体验好感度等国素密切相关。如何将短暂的流量热度转化为持久的文旅消费热情,就需要产业链双方各自发挥优势,持续发力,利用IP受众广。影响力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延伸文旅生命周期,从而推动微短剧和旅游目的地从“流量”变成“留量”,持续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微短剧与文旅的相互成就、双赢共生。 (选自李岚、朱婉晴《让“微短剧+文旅”实现双向奔赴》,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长视频,观众会观看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决定是否弃剧;而对于微短剧,这个时间只剩下了5秒左右。 B. 微短剧是时代的产物,它“迷你”叙事的这一审美特征是与5G时代互联网移动端受众的审美需求相吻合的。 C. 各路资本竞相涌入微短剧,是因为它大多投资少、制作门槛低、变现快,能实现“一部财富自由”的目标。 D. “微短剧+文旅”要成功,当地文旅资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创对观众文化需求点的捕捉程度是主要因素。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微短剧时长短,因此绝大多数微短剧具有信息密集、悬疑丛生的特征,强调稍纵即逝的瞬间体验。 B. 《去有风的地方》以静水流深的叙事美学获得好评,说明微短剧的叙事特征没有覆盖所有影视创作。 C. 微短剧正在走上精品化发展道路,其创作数量质量持续上升,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D. 要实现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发展,不仅要重视流量,还要在流量的转化过程中延长文旅生命周期。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微短剧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策略的是( ) A. 强调节奏感,重视时长的把控 B. 强调冲突感,重视感官的刺激 C. 强调视觉感,重视画面的精美 D. 强调互动感,重视内容的体验 4. 两则材料都提及《我的阿勒泰》这一剧作,其作用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 5. 2024年7月,微短剧《你好,苏东坡》正式上线,引发众多网友“奔现”定州,助推当地文旅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原因。 《你好,苏东坡》结合数字影像、声光艺术装置等,打造了大量虚实融合的空间作品,还原了活色生香的宋朝市井繁华生活。该剧以苏东坡在定州担任知州的史实为背景,巧妙地将现代文旅元素融入其中,讲述了他意外穿越到2024年定州塔下的故事。穿越后,苏东坡体验了现代生活,品尝了定州小吃,参与了网红诗词直播。最终,苏东坡在文庙挂许愿牌时再次穿越回北宋,醒来后带着来自现代的礼物,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答案】1. B 2. A 3. B 4. 材料一:用《我的阿勒泰》举例证明了微短剧的“迷你”叙事不会主宰互联网时代的所有视听创作的观点; 材料二:将微短剧与《我的阿勒泰》类比,表明了微短剧的高审美能够引发审美共鸣,形成线下文旅聚集效应。 5. ①该剧数字影像、声光艺术装置等技术手段,满足了观众高审美需求; ②剧中苏东坡品尝小吃、参与直播等“名场面”,为游客提供了强互动 沉浸式体验空间,促进线下文旅消费; ③苏东坡的经历串起短剧内容(以苏东坡作为主人公),利用了 IP 受众广、影响力大的特点; ④剧中宋朝市井繁华生活与苏东坡担任知州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当地丰厚的文旅资源与文化历史沉淀。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5G时代微短剧的兴起及其对文旅融合的推动作用。通过“迷你”叙事和高密度信息传达,微短剧迎合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时间需求。然而,快速兴起背后也伴随规范和质量问题,这促使监管与市场引导并重。文章还描绘了微短剧与旅游产业的互促,强调创新的叙事手法如何通过感官体验和文化共鸣延伸文旅产业链,推动影视与文旅的双赢发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对于长视频,观众会观看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决定是否弃剧”错,材料一中为“原来观众可能观看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决定是否弃剧而去”,是“可能”观看5分钟左右。 C.“能实现‘一部财富自由 ’的目标”错,根据材料一中“神话不胫而走”,说明它是一种“神话”而并非现实; D.“当地文旅资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创对观众文化需求点的捕捉程度是主要因素”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可知,“‘微短剧+文旅’成功与否”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除了当地文旅资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创对观众文化需求点的捕捉程度外,还包括微短剧作品对当地文旅资源的呈现质量和营销水平、当地文旅要素的禀赋和产业链成熟度、游客文旅体验好感度等众多因素,它们共同影响微短剧与文旅的成功融合,而不是仅仅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此”错误,“微短剧时长短”与“绝大多数微短剧具有信息密集、悬疑丛生的特征”不构成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