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08-0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请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保持答题卡纸面清洁、无破损。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卡上交。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暴水桥头
谈歌
徐水城西有一暴水河,沿河二十余里,只上游有一桥,桥面极窄,只走一辆车马,常有人失足落水,弄得行人惊惊险险。
几任县太爷都筹划过建桥,只是短缺银子。
徐水“乐仁药堂”的老板方树林,也曾动议募捐,并自认五百大洋。告白贴出十几日,共捐得了十几块大洋,还有人讥讽:“沽名钓誉,若真心造桥,你自家出资便是。”他便冷了心,大醉一场,再不提造桥。这一切,虞世明皆看在眼里。
虞世明十几岁便担菜渡河售卖。经人介绍,承包“乐仁药堂”的蔬菜供应。小世明眉清目秀,干完活,常在药堂痴痴看方树林写字。(城中店铺商号的匾额,多是方树林的墨宝,北京城里商号也有用他的字的。)方树林见此,也送他一些碑帖笔墨。三年后,虞世明的字竟有了几分气魄。
那一年春节将至,城中富户来求方树林写春联,方树林却推说感了风寒,竟把虞世明喊进县城舞墨。于是,徐水县城里纷纷贴出了虞世明的字。虞世明便抛了卖菜的挑子,成了“乐仁药堂”的记账伙计。
方树林丧妻,只有一女,名叫方念桥。念桥很俊,年纪与世明相仿。
那一日,方树林多吃了酒,在堂内喝茶,看世明记账,问道:“世明啊,你做我干儿如何?”虞世明笑笑,不搭话,又埋头记账。
秋天,方树林采购药材,醉酒夜归,却遇上暴雨,不幸翻船溺亡。
好些日子,虞世明总在河岸上呆立,如失魂魄。
一个月后,世明对念桥讲:“师妹啊,师傅不在了,店里生意冷落,用不了这么多人,开销太大,我想告退。”方念桥一怔,横一眼虞世明:“你说昏话,走路也轮不到你。”虞世明道:“都是店中的老伙计,怎好让哪个走,还是我走好说话。”方念桥怒道:“不行。”虞世明道:“师妹不要多想了,我去意已决。”
虞世明赁了间房,挂出“方树林师傅第一传人”的牌子,开了“写字坊”。他一改方树林的规矩,总要同主顾争得面红耳赤,狠索润资,概不赊账。即使是一些方树林当年的老朋友,虞世明也不肯让一文钱。
徐水人恼怒:“方老板怎么走了眼,传下这样一个重利寡义之徒。”
一天,方念桥来城东办事,顺脚来看虞世明。虞世明正在写字,方念桥喊了他一声,虞世明抬起头来,二人的脸都热了。
“师妹也来求字?”
“不知多少润资?”
“不知师妹近来生意如何?”
“还好。”
“那么,就每字讲定一百元。”
“师兄啊,你也委实太狠了些吧。”
虞世明淡然一笑:“绝不还价。”方念桥冷脸道:“你岂不知一分利撑死,九分利饿死。”虞世明脸色安详,念桥渐渐青了脸,掉头出来,伸手摘了门前“方树林师父第一传人”的牌子,摔在地上,洒泪走了。店门口几个围观的街人叹息着散了。虞世明端坐,目光茫然,纹丝不动。


浏览完整试题一支军阀的队伍轰轰地开进了徐水县城。军阀姓耿,人称耿司令,竟也喜欢舞文弄墨。耿司令驻下第一件事,即派几个大兵把虞世明请来,虞世明道:“虞某润笔高,恐长官不肯出钱。”耿司令似乎怔了一下,继而咧嘴大笑:“不知道虞先生开价多少?”
“照例一字一百大洋。”
耿司令收住笑:“你黑心要价,不怕我杀了你?”虞世明淡然一笑:“若要便宜了长官,人都要骂虞某势利。”
这耿司令到底有些不俗,还是出了一千大洋,虞世明便给他写了一副中堂。
半年后,方念桥出嫁“庆和药堂”掌柜陈再明。
又半年,陈再明携款进货途中被人杀死。方念桥成了寡妇,“乐仁药堂”和“庆和药堂”便合在一处,取名“仁和药堂”。念桥请几个书家写过匾,都不中意。
这天,虞世明正在聚英楼上闷闷地饮茶,抬头一看,方念桥正站在他的面前,他怔了一下,手中的茶碗一晃,水扑溅到了桌上。方念桥稳稳神,强笑笑:“请虞先生写一块匾,不知道多少润资?”虞世明看一眼方念桥,低了声音道:“听说方老板的生意不如往日兴隆,虞世明不敢开价。”方念桥沉了脸:“谅那一块匾还是写得起的。”虞世明以商量的口吻道:“一字一百大洋如何?”
方念桥并不还价。虞世明换一杯热茶,饮过,便伏身研墨,竟研得沉重,不似平日潇洒。
只听得墨在砚上吃力地转动。
“仁和药堂”四个字,一气呵成,方念桥不禁失声喊一句:“果然好字。”方念桥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捡起字便走。虞世明轻喊一声:“师妹留步。”方念桥款款站定。虞世明指那银票:“这字算我送与贵店的。”
方念桥怔了一下,一笑:“虞先生做的是买卖,怎可如此?”说罢,转身下楼。聚英楼上,食客们鸦雀无声。
五日后,县衙贴出文告,说要在暴水河上造桥,全部款子,皆为虞世明先生捐奉。一城人呆若木鸡。
方念桥在人群中,听罢,她如梦方醒,一时泪流满面,她拼力挤出人群,一路跑到虞世明的写字坊,却是人去楼空。
数月后,河上建起一座石孔桥。桥宽可并列通过四辆马车。桥头立一石碑,碑文为虞世明所书:方树林师父传人虞世明捐建。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世明在“河岸呆立”,既是因为痛失恩师,也是为免被拖累,在打算另立门户之事。
B. 虞世明在方念桥走后“目光茫然,纹丝不动”,可见他虽苦于被误解,却仍意志坚定。
C. 军阀头子耿司令求字,虞世明“照例一字一百大洋”,因为他怕徐水人骂他“势利”。
D. 方念桥第二次来求字时不再还价,虞世明因此感到愧疚不安,磨墨时“竟研得沉重”。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环境描写简约凝练,寥寥数语却凸显了暴水河的险恶,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故事背景。
B. 小说巧妙设置了悬念,如虞世明为何突然离开乐仁药堂等,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顺叙写来却尺水兴澜,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D. 小说多用侧面描写,如“徐水人 恼怒”“市人的叹息”“一城人呆若木鸡”,烘托了虞世明的决绝。
3. 虞世明为何要在桥头碑文强调自己是“方树林师父传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小说结尾写方念桥在得知真相后,“一路跑到虞世明的写字坊,却是人去楼空”。这样的情节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
5. 下列对课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给予)当神器之重(抵挡)
B. 故略上报(答复、给回信)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大礼不辞小让(谦让)洎牧以谗诛(等到)
D.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族秦者秦也(家族)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C. 敢以烦执事。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吾其还也。
7. 下列各项两个句子中,未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B.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C. 暴霜露,斩荆棘 奚暇治礼义哉
D.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距关,毋内诸侯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①然后从而刑之 ②俯足以畜妻子
B. ①虽然,每至于族 ②为之踌躇满志
C. ①行李之往来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①将军战河北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9. 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以其无礼于晋
B.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是寡人之过也
C.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日削月割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④李牧连却之 ⑤欲辟土地,朝秦楚 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⑩理固宜然 ⑪素善留侯张良 ⑫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 ①⑥⑨⑫/②⑦⑩/③/④⑤⑧/⑪
B. ①⑨⑫/②③⑦⑩/④⑤⑧/⑥⑪
C ①⑫/②⑦⑨⑩/③/④⑤⑧/⑥⑪
D. ①⑨⑫/②⑦⑩/③/④⑤⑧/⑥⑪
11. 下列各项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亦反其本矣。 技盖至此乎?
B. 牛何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C. 度,然后知长短。 度我至军中。
D. 失其所与。 吾与点也。
12. 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思厥先祖父(相当于“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赞成)
B. 申之以孝悌之义(告诫)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成)
C. 始速祸焉(加快)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
D. 故今具道所以(详细地)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认为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13. 课内句子翻译。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4.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标出。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15.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意为帮助,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不同。
B. 治,指社会安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奚暇治礼义哉”的“治”意义相同。
C. 其,表反问,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的“其”用法相同。
D. 数,指天数、命运,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含义相同。
16.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一味想求取非同寻常的功绩,而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
B. 王安石上书给皇帝,希望陛下不要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态,要有忧患意识。
C. 在议论变法时,朝官都认为不能变法,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
D. 熙宁七年,全国干旱,皇帝想罢免不能很好执行法令的人员,王安石阻止了他。
17.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
18.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你认同司马光 这句评价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1076年暮春,苏轼登密州(今诸城)北城上眺望。②壕:护城河。③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④咨嗟:叹气。
19.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习春风吹拂柳条,既是“春未老”的表现,也是词人登上超然台赏春的动因。
B. 登台后,词人看到了半壕春水荡漾、满城花开烂漫、千家烟雨濛濛的美妙景致。
C. “寒食后”点明登台时间并暗示“咨嗟”的缘由,说明本词是为纪念介子推而作。
D. 本词以诗为词,短小玲珑,含蓄深沉,语言清新自然,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20. 词人为什么既有淡淡惆怅,又有卓立于世的旷达“超然”?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绘金陵晚秋景色时,用“_______,_______”展现了江水清澈、山峰林立的壮美画面。
(3)洞庭湖游船上,导游解说引用《念奴娇·过洞庭》的“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湖面的壮阁,感叹人的渺小,大家拍手称好。
(4)课堂上,唐老师引用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两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有始无终”。
(5)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提到自己与司马光“_______,_______”,点明二人政治主张存在分歧的原因。
五、语言文字应用(15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橘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嗳,你们那橘子卖不卖?”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这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气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就地更不应当接钱。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湖,一定就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民生活情形,虽多少改变了些,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靠土地喂养,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俨然自土中茁起。
22. 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橘子的鲜亮诱人,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生生不息”,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美丑并举”“美丑泯绝”的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学描写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组合的伟大开端。
“美丑并举”,有如凤姐。 ;另一方面又是营私的里手,实在是蚀空贾府的一只大蛀虫。治家与败家,功劳与罪过,构成凤姐形象中的一对矛盾。
“美丑泯绝”,有如宝、黛。宝玉在“痴”“呆”可笑中表现了他的可爱;黛玉在尖酸刻薄中表现了她的一往情深。脂砚斋曾对宝玉评道:“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皆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骨肉。”我们虽然说不出其美丑之界限,却能感受到其真实的生命。
24. 文中第1段缺漏一个虚词“对”,请指出应补在哪里。
25. 请仿照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与修辞,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六、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迭代,在万象更新的时代,也不能随意丢掉“旧”的东西。新与旧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泉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