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在村庄中,我们可以见到的象征体系有很多,一如家族仪式、族谱、宗祠等,二如宗教仪式和活动,三如口述的村庄历史和传说,四如一村特有的村风、村规等。这类象征体系反映的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节奏,而是村庄在应付各类事件时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象征体系的形成需要村庄成员保持相对的稳定,也需要有稳定的村庄外部环搅。只有在持续的村内村外互动中,村庄成员才能形成共同的经验,并沉淀为共享的象征体系。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不同村庄不同的社区记忆强度。社区记忆强弱不同的村庄在应付当下事件时,其应对方式是不同的。 社区记忆强的村庄,村庄历史上的经验构成了当下人们调整自己行为的标准,故村庄言论发达,村民更看重自身行为在村庄内得到多少承认。因此,社区记忆强的村庄往往有着负责任的精英与关注村庄公共事务的村民。在应付来自外界的挑战或组织村内重大公益活动时,村庄易形成一种合作机制,因为每介村民都能感受到村庄言论对他的压力,他在村庄公共事务中的表现会转化成人们对他的道德评价。 社区记忆弱的村庄,村民没有受到历史经验和村庄道德的引导和约束,各自行动的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约束较少,村民多不注意自我在村庄中的声望和威信的积累,只看此时此地的得失。这样的村庄在遭遇重要事件时,其调动历史经验的能力差,促成村民之间合作的资源少,由此,村庄显得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无所适从。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郑州郊区两个村庄都是葡萄产区,由于村庄内部的组织资源差别大,导致全年水果销售情况很不同。甲村有葡萄协会,通过葡萄协会联系到大的超市,不仅不愁销,价格卖得也高;而乙村因为郑州市24小时不准三轮车进出的规定,致使单家独户等待商贩上门收购的原有购销方式无法继续,而村庄又无计可施,葡萄只好烂在了地里。看来,是葡萄协会及时为甲村村民提供了闯市场的组织资源,而没有这种组织方式的乙村是很难想起利用协会的组织方式进入市场的。 (摘自佟志辉《新乡土中国研究随笔》,有删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和其他动物都能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人时常依靠象征体系的帮助,在跟时间的接触上相较于其他动物要复杂一些。 B. 一个小白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是它在具体情境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得到的个别经验,并不能相互传递和学习。 C. 文化作为累积下来的社会共同经验,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更要靠人凭借抽象能力和个人记忆互相学习,逐渐累积而成。 D. 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了属于个人经验的“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了代表着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2.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时间格局的角度论证了可以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词——是打破人和人传情达意过程中的时间阻隔的桥梁。 B. 文章主体部分立足于人的生活与时间的关联,依次从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时代之隔等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C. 文章举小白鼠的例子,旨在通过对比,论证人有别于其他动物,能依靠象征体系打通时间阻隔,而拥有文化。 D. 文章结尾阐明词与字有别,文化中必须有“词”,但不一定有“文字”,这是从另一角度对文章开头观点的辩驳。 3.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里,只要人和人传情达意就会产生文字,所以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文字存在。 B. 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是因为学习是要改造本能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行方式,这种新旧更替即有了今昔穿越。 C. 记忆是时间中的桥梁,如果人的记忆完金消失,文化就失去了赖以维持和传承的重要条件,我们的时间可以说是阻隔了。 D. 村庄社区记忆的强弱,影响村庄道德与历史经验对村民的引导和约束,因而影响村庄应对各类事件的能力。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村庄象征体系的一项是( ) A. 子远村过春节磕头拜年 B. 白鹿原白色神鹿的传说 C. 三江口村村民抗疫守则 D. 社阳乡百姓祭祀徐偃王 5. 从传统的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象征体系”在乡土社会中有哪些作用?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D 3. A 4. C 5.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①“象征体系”帮助人们打破个人的今背之隔,从而累积自己的经验。②帮助人们打破社会的时代之隔,从而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③促使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形成文化。在“新乡土”社会,在村内村外持续、稳定的互动中形成象征体系,社区记忆强,村庄舆论发达,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应对外界挑战和其他事件。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分别从文化传承和村庄象征体系 角度探讨了乡土社会的特征。材料一通过对比人与动物的学习方式,强调了记忆和象征体系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词”作为时间桥梁的重要性。材料二则聚焦于村庄的象征体系,如家族仪式、村规等,分析了社区记忆强弱对村庄应对事件能力的影响。两则材料共同揭示了乡土社会如何通过象征体系维系文化传承和社区凝聚力,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的复杂互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 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C.“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混淆是非。材料一第四段说“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肯定了“靠本能”,与原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