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如今,本雅明的预言已然成真,分心成瘾的我们终于迎向一个体验很丰富、但经验很贫乏的观影时代。这不禁令人想起影片《天堂电影院》结尾对我们的追问:曾经那个将影像奉为信仰、将观影视作仪式的黄金时代已然谢幕,作为个体的观影者是否愿意一次又一次地重返,去重温那些静水流深的旧日时光?光影斑驳,故人依稀,如此美丽,又如此悲伤。 (摘编自施畅《注意力匮乏时代的观影分心》) 材料二: 为何中国动漫娱乐产业接连缔造市场“神话”?首先,中国动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对接当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一个个神话和历史中的符号,经动画人巧手雕琢,成了有血有肉的银幕生命,引发全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振。《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到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映照出今天年轻人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其次,《哪吒2》的技术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效:捕妖队在巨树上列阵,一帧画面装两亿多个人物,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场景;在敦煌壁画、青绿山水间无缝切换镜头,重构了动画的蒙太奇言语:敖丙的每片龙鳞都能自主调整折射率,切换速度快,光影变化剧烈。最后,《哪吒2》的热映,赋能整个文化产业,联动多方面资源,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活力。这些天,《哪吒2》衍生品成了抢手货:影院柜台里“哪吒飞猪”爆米花桶、“哪吒”“敖丙”角色形象饮品杯一抢而空…… 从银幕到现实,从虚拟到实体,中国动画已成为撬动文化产业经济的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让文化自信在产业繁荣中扎根生长。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动画何以创造了世界第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拉考尔发现,柏林的巨型电影宫凭奢华装潢、璀璨灯光及丰富娱乐,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B. 在本雅明看来,观看画作能让人专注沉浸,任想象驰骋,观影眼睛则来不及定睛,带来分心。 C. 维利里奥认为,影像供应像子弹一样高速冲击,使观影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吸引又被迅速转移。 D. 材料二《哪吒2》等动画掀起“中国风”,体现了我国已经成功构建起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雅明和维利里奥的观点并不矛盾,二者均从不同维度解释了现代影像的分心机制。 B. 当代观众观看《指环王》时烦躁不安,导致知觉处理速度下降,无法匹配知觉供应。 C. 观影分心现象的提出,有利于当下人们反思自身观影行为,思考如何提升生活体验。 D. 《哪吒2》等中国动画受热捧,表明了电影技术能助力提升电影品质,成就好电影。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当代传媒生态和消费文化加剧了观影者的分心程度”观点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社区组织居民露天观看电影《我的1919》,不少人被情节震撼,悄然落泪。 B. 中秋节,小红和妈妈围坐在电视前观看《海蒂和爷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剧情。 C. 小陈以1.5倍速连看5部热播剧,广告植入间隙疯狂刷抖音,导致剧情记忆很模糊。 D. 李奶奶看央视戏曲节目《封箱大吉》时,总是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紧追演员每个表情。 4. 材料一指出当代存在观影分心现象。对此,以《哪吒2》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作出了哪些积极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B 3. C 4. (1)内容深度与情感共鸣:《哪吒2》从传统文化中挖掘题材,赋予角色现代价值观,引发观众深度思考而非浅层刺激。 (2)技术创新与视觉沉浸:《哪吒2》通过高精度技术(如两亿人物的场景、龙鳞动态折射)创造震撼但不碎片化的视效,减少分心可能。 (3)文化生态构建:《哪吒2》的衍生品开发(爆米花桶、角色杯等)延伸观影体验,将瞬时体验转化为持久经验,对抗“经验萎缩”。 (4)传递积极价值观,引发深度思考:《哪吒2》传递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和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等积极价值观,使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减少观影时分心。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当代影像文化的双重面相:材料一以批判视角剖析观影分心现象,指出技术革新带来的感官刺激导致经验贫瘠,充满对“黄金时代”的怀旧与忧思;材料二则展现中国动画通过传统IP现代化改编、技术创新和产业联动,成功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二者共同勾勒出数字时代视觉文化的复杂图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已经成功构建”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中国动画已成为撬动文化产业经济的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可见原文仅提到中国动画“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呈现的是“正在构建”的趋势,但选项说“已经成功构建”的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导致知觉处理速度下降,无法匹配知觉供应”错,因果颠倒。材料一说“当消费者习惯了高速的知觉供应,便再也无法忍受供应的低速、减速及限速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观众在观看二十年前上映的《指环王》电影时会如此缺乏专注乃至烦躁不安了”,可见原文是说知觉供应速度与处理速度不匹配导致分心,也就是说,习惯了高速的知觉供的应当代观众,无法忍受低速的影像节奏,所以他们烦躁不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的是观众被电影情节震撼而落泪,体现的是观众的专注和投入,与分心程度无关。 B.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的是观众围坐观看并讨论剧情,体现的是观众的互动和投入,与分心程度无关。 C.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小陈以1.5倍速连看多部剧,并在广告间隙刷抖音,导致剧情记忆模糊,体现了当代传媒生态下观众容易分心的现象,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D.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 是李奶奶目不转睛地观看节目,体现的是观众的专注,与分心程度无关。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内容层面: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引发情感共鸣。《哪吒2》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神话和历史中的符号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银幕生命,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和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在当代观影分心现象严重的背景下,这种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的方式能引发全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振,使其在观影过程中更易沉浸其中。与材料一中提到的“观影分心源于影像的‘流动’和‘刺激’”相对应,《哪吒2》通过深度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为持久的“经验”层面的体验,而非仅仅是瞬时的浅层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