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  2025-08-0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南海区2024至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学者通常更热衷于探讨电影如何迅速、持续地“吸引”观众,针对观众对影像的“分心”现象却少有关注。
但到20世纪初,一批德国学者在电影崭露头角之际,观察到影像刺激之下观众心神涣散的状态。克拉考尔观察到,一座座巨型电影宫拔地而起,给柏林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在这些电影宫中,不仅有恢宏奢华的建筑装潢、绚烂夺目的照明灯光,也混杂着杂耍、滑稽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娱乐活动。本雅明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影震撼带来观影分心”的观点。“画作邀人静观冥想,在画布面前,任想象驰骋。电影便不能如此,看电影时,眼睛才刚捕捉到一个影像,马上又被另一个影像取代,永远来不及定睛去看”。观影分心既源于移动影像之“流动”,也源于震撼影像之“刺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为接踵而至的连续性,这既是影像的连续性,也是刺激的连续性。分心的后果是体验丰裕,经验萎缩。“体验”是支离破碎、转瞬即逝的,而“经验”则更为持久,深深烙印在人们内心,与自我认同和生命历程紧密相连。视觉刺激只能停留在体验层面,难以进入经验层面。正因为这种分心机制,人们难以将大众传媒带来的瞬时体验吸纳为自身经验,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经验”的日益萎缩。
二战之后,学者们对观影分心的思考发生转折。如果说本雅明强调的是影像的“刺激”,那么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强调的则是影像的“供应”。维利里奥的洞见在于给影像供应加上了“速度”的维度。“因为图像已经成为弹药。它们的投掷和撞击速度不亚于子弹的撞击速度。”观影如同旅行,“凝视电影或计算机荧幕,就如同透过车窗凝视”。无论是安坐于电影院的观影者还是坐在火车上的旅行者,图像总是源源不绝地扑面而至。观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吸引,又被迅速转移。当知觉供应与观者知觉处理速度不匹配之时,观影分心随即发生。供给过快则应接不暇,供给过慢则丧失耐心。当消费者习惯了高速的知觉供应,便再也无法忍受供应的低速、减速及限速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观众在观看二十年前上映的《指环王》电影时会如此缺乏专注乃至烦躁不安了。
当代传媒生态和消费文化加剧了观影者的分心程度。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崛起,可供当下观众选择的影视资源堪称海量,除影视外的其他娱乐产品更是肆意争夺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这些都造成了观影者日益加剧的漫不经心。当代观众能以史上最低廉的价格在海量影视作品中任意挑选、寻觅,一旦发现不合口味便会无情中止,迅速播放另一部。


浏览完整试题如今,本雅明的预言已然成真,分心成瘾的我们终于迎向一个体验很丰富、但经验很贫乏的观影时代。这不禁令人想起影片《天堂电影院》结尾对我们的追问:曾经那个将影像奉为信仰、将观影视作仪式的黄金时代已然谢幕,作为个体的观影者是否愿意一次又一次地重返,去重温那些静水流深的旧日时光?光影斑驳,故人依稀,如此美丽,又如此悲伤。
(摘编自施畅《注意力匮乏时代的观影分心》)
材料二:
为何中国动漫娱乐产业接连缔造市场“神话”?首先,中国动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对接当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一个个神话和历史中的符号,经动画人巧手雕琢,成了有血有肉的银幕生命,引发全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振。《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到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映照出今天年轻人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其次,《哪吒2》的技术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效:捕妖队在巨树上列阵,一帧画面装两亿多个人物,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场景;在敦煌壁画、青绿山水间无缝切换镜头,重构了动画的蒙太奇言语:敖丙的每片龙鳞都能自主调整折射率,切换速度快,光影变化剧烈。最后,《哪吒2》的热映,赋能整个文化产业,联动多方面资源,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活力。这些天,《哪吒2》衍生品成了抢手货:影院柜台里“哪吒飞猪”爆米花桶、“哪吒”“敖丙”角色形象饮品杯一抢而空……
从银幕到现实,从虚拟到实体,中国动画已成为撬动文化产业经济的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让文化自信在产业繁荣中扎根生长。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动画何以创造了世界第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拉考尔发现,柏林的巨型电影宫凭奢华装潢、璀璨灯光及丰富娱乐,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B. 在本雅明看来,观看画作能让人专注沉浸,任想象驰骋,观影眼睛则来不及定睛,带来分心。
C. 维利里奥认为,影像供应像子弹一样高速冲击,使观影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吸引又被迅速转移。
D. 材料二《哪吒2》等动画掀起“中国风”,体现了我国已经成功构建起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雅明和维利里奥的观点并不矛盾,二者均从不同维度解释了现代影像的分心机制。
B. 当代观众观看《指环王》时烦躁不安,导致知觉处理速度下降,无法匹配知觉供应。
C. 观影分心现象的提出,有利于当下人们反思自身观影行为,思考如何提升生活体验。
D. 《哪吒2》等中国动画受热捧,表明了电影技术能助力提升电影品质,成就好电影。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当代传媒生态和消费文化加剧了观影者的分心程度”观点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社区组织居民露天观看电影《我的1919》,不少人被情节震撼,悄然落泪。
B. 中秋节,小红和妈妈围坐在电视前观看《海蒂和爷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剧情。
C. 小陈以1.5倍速连看5部热播剧,广告植入间隙疯狂刷抖音,导致剧情记忆很模糊。
D. 李奶奶看央视戏曲节目《封箱大吉》时,总是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紧追演员每个表情。
4. 材料一指出当代存在观影分心现象。对此,以《哪吒2》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作出了哪些积极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B
3. C 4. (1)内容深度与情感共鸣:《哪吒2》从传统文化中挖掘题材,赋予角色现代价值观,引发观众深度思考而非浅层刺激。
(2)技术创新与视觉沉浸:《哪吒2》通过高精度技术(如两亿人物的场景、龙鳞动态折射)创造震撼但不碎片化的视效,减少分心可能。
(3)文化生态构建:《哪吒2》的衍生品开发(爆米花桶、角色杯等)延伸观影体验,将瞬时体验转化为持久经验,对抗“经验萎缩”。
(4)传递积极价值观,引发深度思考:《哪吒2》传递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和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等积极价值观,使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减少观影时分心。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当代影像文化的双重面相:材料一以批判视角剖析观影分心现象,指出技术革新带来的感官刺激导致经验贫瘠,充满对“黄金时代”的怀旧与忧思;材料二则展现中国动画通过传统IP现代化改编、技术创新和产业联动,成功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二者共同勾勒出数字时代视觉文化的复杂图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已经成功构建”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中国动画已成为撬动文化产业经济的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可见原文仅提到中国动画“构建起更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呈现的是“正在构建”的趋势,但选项说“已经成功构建”的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导致知觉处理速度下降,无法匹配知觉供应”错,因果颠倒。材料一说“当消费者习惯了高速的知觉供应,便再也无法忍受供应的低速、减速及限速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观众在观看二十年前上映的《指环王》电影时会如此缺乏专注乃至烦躁不安了”,可见原文是说知觉供应速度与处理速度不匹配导致分心,也就是说,习惯了高速的知觉供的应当代观众,无法忍受低速的影像节奏,所以他们烦躁不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的是观众被电影情节震撼而落泪,体现的是观众的专注和投入,与分心程度无关。
B.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的是观众围坐观看并讨论剧情,体现的是观众的互动和投入,与分心程度无关。
C.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小陈以1.5倍速连看多部剧,并在广告间隙刷抖音,导致剧情记忆模糊,体现了当代传媒生态下观众容易分心的现象,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D.不适合作为论据。该项说 是李奶奶目不转睛地观看节目,体现的是观众的专注,与分心程度无关。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内容层面: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引发情感共鸣。《哪吒2》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神话和历史中的符号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银幕生命,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和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在当代观影分心现象严重的背景下,这种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的方式能引发全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振,使其在观影过程中更易沉浸其中。与材料一中提到的“观影分心源于影像的‘流动’和‘刺激’”相对应,《哪吒2》通过深度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为持久的“经验”层面的体验,而非仅仅是瞬时的浅层刺激。


展开余下试题(2)技术层面:提升视觉效果,增强观影吸引力。《哪吒2》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一帧画面装两亿多个人物的宏大场景、在敦煌壁画和青绿山水间无缝切换镜头的蒙太奇手法,以及敖丙龙鳞的精细特效。这些高精度技术手段创造震撼但不碎片化的视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减少观影分心。
(3)文化层面:构建完整文化生态,增强文化认同感。《哪吒2》的热映不仅在电影领域取得了成功,还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衍生品如“哪吒飞猪”爆米花桶、“哪吒”“敖丙”角色形象饮品杯等成为抢手货。这种从银幕到现实、从虚拟到实体的文化产业联动,将瞬时体验转化为持久经验的做法,能够增强观众对影片的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将观众的瞬时“体验”转化为更为持久的“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观影时的“经验萎缩”。
(4)价值层面:传递积极价值观,引发深度思考。《哪吒2》传递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追求和守护天下苍生的家国担当等积极价值观。与材料一中提到的“观影分心导致经验萎缩”相对应,《哪吒2》通过传递积极价值观,促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关注视觉影像,还会思考影片所传达的意义。这种深度思考价值观的传递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观影分心的现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房客
杨沫
人的一生不会永远是平淡无奇的,有时会突然来一个急转弯,于是一泻千里地走上了另外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因为,我自己就有这样一个急转弯……
我叫李天方,原来叫二妞,爹在荒年把我卖给了地主傅老爷家。我十二岁就被带到北平他们开的公寓里,于是我成了这里的丫头兼茶房。
阴历年刚过,我们公寓里住上了一位新房客。这是个青年学生。
照例,新房客一到,我就来打开水、抹桌子。这位新房客见我进来了,放下书本,靠在桌边望着我。望着望着,他忽然走到我跟前,拉起了我的一双手。我吓了一跳,一边缩手,一边怒目望着这个无礼的人。只见他紧锁双眉,指着我的一双手轻声说:
“小姑娘,这是冻的,还是打的?”
啊,原来是这样!虽说我已经十七岁了,但饥饿、凌辱,使得我的个儿只有十一二岁小孩那般高;我的手呢,它冻坏了,肿得好像两个紫红的萝卜。他这么一个漂亮、干净的大学生,怎会对我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呢?……我忽然羞愧得低下头来。
接着,他又问起我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怎么来到傅家的。他的声音柔和、亲切,那双亮亮的黑圆眼,总在我那身破衣裳和那双红肿的手上打转转。
“二妞,看你的样儿,你大概还烧香、磕头、拜老天爷吧?”
①这话问得多稀奇!但是他却说对了。傅太太有个小佛堂,我呢,挨了打,受了气,难受得厉害时,也常偷跑到小佛堂去跪着,默默地向神们诉说我无告的悲苦。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他点点头。
“二妞,你这么苦,神仙怎么不来救救你呢?”
又是一个稀奇的问题!我抹着桌子低声说:
“是命吧?——神仙管不了这许多……”
他哈哈笑了起来,一边洗脸一边扭头对我说:“二妞,你的那个神仙是不会管你的——嘿,有个玩意儿你要不要?”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双羊毛手套塞到我手里,又睁大了那亮亮的圆眼睛:“二妞,手可是宝贝,你戴着它吧。”
我拿着手套的手哆嗦起来了,眼泪忽然簌簌地落到手套上,心里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
一天午后,我正在张桐屋里擦玻璃,听见他和傅太太在说话。
“您这公寓买卖好吧?一共住着多少位房客?”
“呀,您问这个呀,不多不少,连您整整二十位。”
“都是学生么?可有混官面的?”张桐的问话总是常常出人意外。
“学生,都是学生。”傅太太连忙回答,“混官面的谁肯住咱这个小地方呀!”
“那么,有这号人么?”张桐随手从桌子上捡起一本红皮书,向书皮一指。
傅太太惊疑地盯着张桐:“您说什么?叫您见笑——我不明白。”
张桐指着红书皮:“红色的。”
傅太太如释重负般露着金牙笑了:“哎呀,人家谁的脑门上贴着字号呀!我明白啦,您是、您是……”她竖着大拇指,突然神秘地蹑手蹑脚地走到张桐身边,放低了嗓门,“您是侦缉队上的?”
“侦缉队?”嗡的一声,像有人在我头上猛然打了一拳。
我讨厌侦缉队就像讨厌傅家两口子一样。有好几次,住在公寓里的房客——都是些正派的好心眼的学生,突然叫侦缉队鬼鬼祟祟地弄走了,再也不知下落了。如今听傅太太说张桐也是侦缉队,我心里真是又气愤又难过。
我捏着张桐送给我的手套,眼泪止不住地流。我不再想理这个“侦缉队”了,傅太太对他好起来,我却连看都不愿看他。
一个傍晚,傅太太打发我上街买东西。回来时,天黑下来,我正走在西单附近的一条胡同里,忽然听到了刺耳的警笛声,接着一辆洋车迎面飞快地跑过来,那车跑到我面前不远处,突然停住了。从车上跳下一个汉子急匆匆一闪身就窜进斜对面的小胡同里。我正奇怪地望着这辆洋车和洋车夫,忽然洋车夫向我低声喊道:
“二妞,快上我的车!”
我一听声音,大吃一惊。想不到这车夫竟是张桐!
“什么?……”我拔起腿就走。我才不愿跟这号人凑趣呢。
张桐赶上来,一把拉住我,在黑胡同里,他用闪闪发光的眼睛盯住了我。
“二妞,帮帮忙!”
②那是什么样的眼睛呀,我又看见了那柔和、亲切、蕴藏着深深同情的纯正的目光!于是二话没说,我抱着一堆油瓶子就跳上了洋车。张桐立刻撒开腿如飞般跑了起来。
在一条黑胡同口,我下了车,呆呆地看着张桐——他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用毛巾擦着满头大汗。
“您是好人么?”我的声音那么低,可是又那么固执而有力。
噗哧一声,我们的房客笑起来了。
“我看您像个好人,又像个侦缉队。”
“二妞,你想想看,”张桐的声音变严肃了,他说得又低又慢,“我要是侦缉队,那侦缉队还会来捉我们么?”
我一下子想起刚才那阵紧张景况——吓人的警笛,那个从车上跳下来飞跑了的汉子,③我仿佛一下子聪明起来了。于是悲伤的眼泪,变成了快活的眼泪,我让它自由地涌流下来。
张桐看见我流泪,他迟疑一下说:
“二妞,你的生活太苦啦,你怎么不想个法子逃跑呢?”
我赶快抹掉眼泪,连连摇着头:
“可不行!爹娘花了傅家的钱。再说,我、我在北平一个亲人也没有……这,这是命……”
张桐打断我的话,笑道:
④“又是命!二妞,以后可别信这一套啦!这样你就只能一辈子当奴隶……哦,见了傅太太他们可不要说碰见了我。
那还用嘱咐!我对他点头笑笑,算是我的回答。说完,他也向我点点头,拉起车把走进了一条小胡同里。
后来张桐没有再回公寓来。没过一个月,我从傅家公寓逃跑出来,找到了张桐的另一位房客朋友,她经过组织把我介绍到一家小纺织工厂去做工。一年后,我参加了革命斗争。
人怎么能够忘掉过去呢?每当我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就想到了张桐——那个傅家公寓里的房客。我现在还保存着他送给我的那副羊毛手套,每当看见它,我的心就荡漾起一种深沉而美好的激越情感……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此处暗示“烧香、磕头、拜老天爷”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消除悲苦。
B. ②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张桐柔和、纯正的目光,让二妞毫不犹豫选择信任。
C. ③句,通过事件串联,“我”明白了张桐不是侦缉队,而是我所期待的“好人”。
D. ④句,说明张桐是一个有理想的追求者,他希望二妞能够破除迷信而改变命运。
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房客”内涵丰富,既指张桐,也可指入住公寓的学生们,以及其他有信仰的时代青年。
B. 文章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真实地向读者介绍了二妞的悲惨经历,引发读者的悲悯之情。
C. 文章通过张桐与傅太太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刻画张桐巧妙打听情报、细致温暖的革命者形象。
D. 小说善于借用问话引发读者思考,如“神仙怎么不来救救你呢”“你怎么不想个法子逃跑呢”。
7.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对张桐态度的变化过程。
8. 二妞为何现在还保存着张桐所送的羊毛手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 A 6. C
7. ①从心存不满到羞愧感激。起初,认为张桐对自己无礼;但在交流中发现张桐是一个善良、亲切的人。
②从误解疏远到保护信任。因张桐与傅太太的谈话而误解,后在警笛事件中知晓张桐身份而保护他,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8. ①羊毛手套是二妞在极度困苦的境遇下接受到的物质关怀和精神慰藉,“保存”这一细节体现了二妞对羊毛手套的珍视,对张桐深深的感恩与缅怀;
②也是二妞对自己过去那段急转弯岁月中觉醒、抗争精神的铭记,更是象征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激越向往。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二妞 视角,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与觉醒历程。张桐作为革命者的形象塑造巧妙,他送手套的温情与引导反抗的思想启蒙形成双重救赎。文本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戏剧性转折,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结合。结尾手套的象征意义,暗示革命精神对个体生命的照亮,使小说在朴素叙事中升华为一曲人性觉醒的赞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可以消除悲苦”错误。“稀奇”,稀有而奇怪,在二妞的认知里“烧香、磕头、拜老爷”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她的反应暗示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原文是说“默默地向神们诉说我无告的悲”,并不是说“可以消除悲苦”。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细致温暖”错误。对话描写刻画了张桐通过与傅太太的对话巧妙打听关于“混官面的”和“红色的”情报,但未体现“细致温暖”。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从心存不满到羞愧感激。张桐与我见面之初,“忽然走到我跟前,拉起了我的一双手”,“我”“吓了一跳”“怒目望着”,认为他是一个“无礼的人”;随着张桐与“我”的交谈,他“紧锁双眉”亲切地称“我”为“小姑娘”,问“我”的手“是冻的,还是打的”,对“我”境况非常关心,“我”不由得“羞愧得低下头来”;张桐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双羊毛手套”送给“我”,嘱咐“我”“戴着它”,保护好自己的双手。面对张桐的关怀、呵护,“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感动,知道了他是一个善良可亲的人。
②从误解疏远到保护信任。在听到傅太太与张桐谈话时提到“侦缉队”时,我误以为张桐是侦缉队的人,对其变得“讨厌”,“又气愤又难过”,并且“连看都不愿看他”。在“刺耳的警笛”中,“我”掩护他逃离险境,看到他“柔和、亲切、蕴藏着深深同情的纯正的目光”,并在交谈中得知他不是侦缉队的,于是“悲伤的眼泪,变成了快活的眼泪”,对其信任无比。在张桐的鼓励下,“我”终于“从傅家公寓逃跑出来”,并“参加了革命斗争”,对其深深怀念。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从表面上,“我现在还保存着他送给我的那副羊毛手套”是因为在“我”遭受“饥饿、凌辱”的时候,在“我的手”“肿得好像两个紫红的萝卜”的时刻,张桐送给“我”“一双羊毛手套”,并叮嘱“我”“手可是宝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保存”那副羊毛手套,体现出对其的珍爱,因为“保存”那副羊毛手套其实是在“保存”张桐对我的关心爱护,“保存”“我”对张桐深深的感激与怀念。
②在文中,张桐不仅在生活上给我以关怀照顾,更主要的是。他告诉“我”不要相信命,因为这样“就只能一辈子当奴隶”,还鼓励我“想个法子逃跑”。“我”最终“从傅家公寓逃跑出来”,人生“突然来一个急转弯,于是一泻千里地走上了另外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参加了革命斗争”。“那副羊毛手套”是“我”命运转折的纪念,是“我”精神觉醒的纪念,是“我”走上革命历程的见证,更是指引“我”走向美好未来的见证,因而“我”看到它“就荡漾起一种深沉而美好的激越情感”,故而要将其珍藏保存。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节选自刘劭《人物志·英雄》)
材料三:
项羽有盖世之勇,竭力转斗以窘高祖,屡战而屡得志,不胜而愈不止,此其意谓与我争天下者惟刘季一人耳。……垓下之战,楚歌一唱,八千之师委甲而溃,非其有所怀而去,盖其勇厉之气,用之久而耗之已甚,则亦有穷而已也。……古之英雄,其力之强,未有若项羽者。其败之亟,亦未有若羽之亟也。此其何故也?沛公长者,天下之所归,羽暴害残贼,故天下去之速。
(节选自史尧弼《莲峰集·项羽论》)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雄以其力A服众B以其勇C排难D待英之E智F成之G然后乃能各济H其所长也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佛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