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以南北方来区分的话,这个木建筑体系大概是两类:一个是北方的体系,我们称之为抬梁式结构,就是柱子上面架梁,柱子和梁都比较粗;另一个是南方的体系,我们称之为穿斗式结构,就是梁不是架在柱子上,而是像一个编织体,穿过这个柱子,相对来说柱子就会比较多。 仅仅这两类,还不足以把中国建筑的特征刻画出来,更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斗拱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化。在唐代,斗拱体系是起到真实作用的。斗拱被放在柱子的顶上,将屋檐伸得很远,能让木结构在下雨的时候不被雨水淋到。我对唐代建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梁思成先生看到山西佛光寺大殿时所说的8个字:“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如果有机会去佛光寺就会发现,它的斗拱真的很大。 宋代和唐代的形制还是比较接近的,但相对来说斗拱的材料就开始变小了,出檐的深度也就开始变浅。真正的大的变化,发生在元代。元代的建筑,以及后来的明清时期的建筑,斗拱已经不发挥保护建筑的作用了,也就是说,元代以前的中国建筑的斗拱体系都是真实的,元代以后斗拱则变成了假的,是装饰性的。 第四个特征,是中国建筑的特殊的质感。色彩丰富甚至艳丽,是中国建筑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在官式建筑中保存了下来,比如宋代的《营造法式》完整保存了彩画部分,北京故宫墙壁上也有着一套独特的彩画体系。 有人认为,西方的建筑师不喜欢颜色,建筑也都是灰灰的,实际上这有着特殊的原因。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建筑,为什么都不太有颜色?因为文艺复兴者研究希腊的时候发现,雅典卫城都是白色的,所以现代建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考古学家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误解。其实古希腊建筑是彩色的,只不过因为时间的流逝,颜色都被冲刷掉了,所以人们一直误以为是白色的。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审美趣味之后,人们就会习惯性地来使用它。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建筑的话语体系的形成,其实受到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建筑传统非常大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并不直接,而是通过日本建筑实现的。使用自然的材料,颜色偏好黑、白两色,日本建筑中这种非常简约朴素的材料和做法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被西方的现代建筑学去了。而日本这样一套语言体系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是在宋代与中国的交流中,学习了宋代的简约审美。因此可以说,中国建筑传统间接地影响了西方现代建筑一个很重要的审美特征的发生。 如果说你想学建筑的话,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学建筑的地方,因为我们保存着一千年、两千年甚至更长更完整的建筑体系,全世界没有几个地方有这么丰富的传统,让你能看到几千年中建筑的演化。 (摘编自王澍《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过时?》)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园林在平面布局上比较自由,不讲求对称,这主要是受到了儒家礼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 B.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能够保存千年而不容易朽烂,就在于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精心设计了一套装配式体系。 C. 日本建筑使用自然的材料,颜色偏好黑、白两色,这些做法对西方现代建筑话语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D. 南北方木建筑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南方的梁是架在柱子上的,北方的梁则像编织体一样穿过柱子。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时,除了运用打比方,还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和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内容既生动又有条理。 B. 文章两次提到故宫,前者是为了说明中国建筑中有的院子有中轴线、区分层次等,后者是为了说明故宫壁画与《营造法式》中的彩画一脉相承。 C. “非常了不起”“全世界最好的”等短语,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 D. 考古学家在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发现了红、蓝、绿三种颜料的痕迹,这可以证明“古希腊建筑是彩色的”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西方的建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中国传统建筑是______,而西方的建筑则多是单栋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______,西方建筑的材料则以石头为主;中国传统建筑会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建筑中建筑则比较突出……另外,古希腊建筑其实是彩色的,只不过是因为建筑的颜色随时间流逝而被冲刷掉了,才会被人们______。 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斗拱体系在唐、宋、元时期的特点及作用。 5. 请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居所“怡红院”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链接材料】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