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  2025-08-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下册。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
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情色彩。按照蒲松龄《聊斋自志》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这在小说篇尾的“异史氏曰”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聊斋志异》写作过程中,蒲松龄《寄孙树百》以“怀人中夜悲天问,又复高歌续楚词”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心境,显然,抒发胸中块垒是其写怪志异的重要心理动机。纪昀(纪晓岚)门人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中称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而把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定性为“著书者之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故事性乃其第一要务,但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其主体抒情色彩亦渐趋显著。如《三国演义》虽属世代累积型作品,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评点者以“第二作者”身份,因此《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已属文人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抒情色彩,其卷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即为全书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一些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此时其主体抒情意识最为强烈,自然小说的抒情色彩也十分浓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注于宝玉这一形象之中,借此抒发自己的悲剧人生感受,他师法的正是楚骚抒情传统。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声称自己要“远师楚人”,为此他将小说写成了一部彻头彻尾、蕴含多重意蕴的悲剧作品。难怪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刘鹗在其《老残游记自序》中也认为“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这都是对其浓郁抒情色彩的高度肯定。
(摘编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
材料二: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搜奇述异发展到唐传奇的表现个人才情,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情感的逐渐凸显,如洪迈所言,唐传奇“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代小说家的“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开启了文言小说中的传奇一脉,在后世绵延不绝。在一定程度上,“传奇精神即抒情精神”(陈文新语)。到了清代,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创作出《聊斋志异》,将文言小说推向了艺术高峰,而抒情精神的灌注可以说是其艺术成功的一大关键。这种抒情精神也促成了清末民初文言传奇小说的繁荣。白话小说的演变同样与抒情密切相关。在白话小说出现的初期,即以口头形态为主的时期,民间说书人与听众所处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分享的场所,还是一个情感释放与共鸣的场域。随着白话小说文本从口头转向书面,民间娱乐式的抒情也开始向文人式的发愤抒情转变。《水浒传》被认为是“发愤之所作”,《三国演义》也是“泄愤一时,取快千载”。蒲松龄则将《聊斋志异》定位为一部“孤愤之书”,曹雪芹自称《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虽然小说的抒情场域和抒情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抒情特质却有增无减,随着章回小说更多地表现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抒情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等同于文人化。


浏览完整试题当然,在承认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同时,不可否认抒情因素并非与生俱来。虽然抒情性在唐传奇中就已显露痕迹,但只有到了明清,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才大放异彩。同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存在着一大批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说理、记事种类,比如文言小说系统中的笔记、杂记、轶事等,白话小说系统中的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等。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消减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特性,反而从各个方面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凸显了出来。如历史演义永远少不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神魔小说也总是对生命盛衰与身心超越之道抱有关怀,只是这些抒情因素多半沉潜在文本深处。至于笔记等因其着眼处并非文学性和艺术性,随着文学观念的进化而渐渐被排除在文学世界之外。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传奇文体走向独立取决于抒情性,赵彦卫说唐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其中“诗笔”就是指抒情色彩。
B. 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中国古代小说讲究故事性,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抒情色彩渐趋显著。
C.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玉之口声称要“远师楚人”,《红楼梦》成为一部悲剧作品,刘鹗对其浓郁抒情色彩给予高度肯定。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怪小说侧重搜奇述异,唐传奇侧重表现个人才情,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凸显了同样浓烈的情感,都有抒情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称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并指出文言小说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
B. 白话小说出现之初,分享故事的说书场所也是情感释放与共鸣的场域;随着白话小说文本转向书面,抒情也转向文人式的发愤抒情。
C.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具有抒情特质,中国古代小说 抒情性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大放异彩。
D. 中国古代小说存在文言小说中的笔记、杂记等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种类,这反而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了涵盖中国古代小说不同类型的例子,如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 材料一引用赵彦卫《云麓漫钞》、盛时彦《姑妄听之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 材料二既承认中国古代小说有抒情色彩,又指出存在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一些小说种类,使论证更客观全面。
D. 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在不同类型小说中的体现,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的演变历程。
4. 两则材料中的哪些内容能证明《聊斋志异》是有抒情色彩的?请简要概述。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情色彩的原因。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尉的军服
契诃夫
“我家那位在这儿吗?”忽然门外响起一个女人的说话声,美尔库洛夫的妻子阿克辛尼雅走进酒店来。她是个中年妇人,卷起衣袖,把鼓起的肚子勒得紧紧的,“他在哪儿?”她说着,用气愤的眼光朝那些顾客扫一眼,“回家去。家里来了一个军官,要找你!”
“什么军官?”美尔库洛夫惊讶地说。
“谁知道他是谁!他说是来定做衣服的。”
美尔库洛夫伸出五个手指搔了搔他的大鼻子,他每逢感到大吃一惊,就总是这样做。
他的妻子没有欺骗他。在他的小屋门口他看见了本地军事长官的副官乌尔恰耶夫上尉。
“你这是逛荡到哪儿去了?”上尉迎着他说,“我足足等了一个钟头。你能给我做一身军服吗?”
“老爷。……”美尔库洛夫喃喃地说,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从头上摘下帽子来,顺带把一绺头发也揪下来了,“老爷!难道我这是头一次做这种东西吗?啊!我给希普采尔男爵……给艾杜阿尔德·卡尔雷奇做过衣服……节姆布拉托夫少尉老爷欠着我十个卢布,至今没还。哎呀!我的老婆,你倒是给他老人家端一把椅子来啊……请问,是给您量尺寸呢,还是让我用眼睛估量一下就动手做?”
“哦。……要用你的呢料,而且过一个星期就得做好。……你要多少钱?”
“……您这是说到哪儿去了,”美尔库洛夫赔着笑脸说,“我又不是什么商人。要知道,我们明白该怎样跟上等人打交道。……当初我们给波斯领事做衣服,就一句话也没提到钱的事。……”
美尔库洛夫给上尉量好尺寸,把他送走以后,在他的小屋中央足足站了一个钟头,呆瞪瞪地瞧着他的妻子出神。他不相信这是真事。……
“没想到,这可是喜从天降!”最后他叽叽咕咕说,“可是我上哪儿去拿钱买衣料呢?阿克辛尼雅,我的好女人,你把卖母牛得来的钱借给我用一下吧!”
对这个裁缝师傅来说,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他早晨醒来,用他昏花的眼睛看一眼他的小小的世界,不再像以前那样恶狠狠地啐唾沫了。……不过最惊人的是,他再也不到酒店里去,却着手干活了。他轻声说了些话,然后戴上他那副钢边大眼镜,皱起眉头,一本正经地在桌子上铺开那段呢料。
“这些老爷简直麻烦透了!”他对一个过路的行人说,“我是已经一点办法也没有,筋疲力尽了!他们倒是受过教育,待人挺客气的,可是你要叫他们满意,却不容易!”
第二天美尔库洛夫把那身衣服又刷一遍,然后他在头上抹了点油,梳好头发,用一块新的细棉布把军服包好,动身到上尉家里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我可没工夫跟您这样的人聊天!”他拦住一路上遇到的每个人说,“难道你没看见我在把这套军服送到上尉那儿去吗?”
过了半个钟头他从上尉那边回来。
“恭喜您领到了钱!”阿克辛尼雅迎着他说,畅快地笑着,可是又怪难为情的。
“算了吧!”她的丈夫回答她说,“难道真正的老爷一下子就付钱?他又不是什么商人,立时就把钱拿给你!……”
美尔库洛夫在炕上躺了两天,不吃也不喝,陶醉在心满意足的感情里,犹如赫拉克勒斯[注]完成了他的全部丰功伟绩一样。第三天他动身去领钱。
“把他轰走!叫他星期六来!”他等了很久才听见上尉沙哑的说话声。
到星期六,他还是听见这样几句话,这一个星期六如此,下一个星期六也还是那样。……他到上尉那边足足去了一个月,总是在前堂呆坐好几个钟头,结果却没有领到钱,反而挨到痛骂,叫他到别处去,要他星期六再来。然而他没有灰心,也不抱怨,而是刚好相反。……他甚至胖了。他喜欢在前庭苦等,“把他轰走”这句话在他听来如同甜蜜的旋律。
“现在你才知道什么叫上等人!”他每次从上尉那边出来,回到家里,总是兴冲冲地说,“在我们彼得堡,老爷们都是这个样子。……”
有一天傍晚,美尔库洛夫从市上回来,背着一袋子煤。阿克辛尼雅在他身后紧紧地跟上来。
忽然,美尔库洛夫站住不动了,快活地大叫一声。他们正好路过“欢乐酒家”,这时候,从那个小饭馆里猛的窜出来一个上等人,头上戴着高礼帽,脸色通红,两只眼睛带着醉意。乌尔恰耶夫上尉跟在他后面追出来,手里拿着一根台球杆,没有戴帽子,蓬头散发。他那身新军服沾满灰,有一个肩章歪到旁边去了。不管美尔库洛夫怎么反对,可是他的妻子还是逼着他走到大发脾气的上尉跟前,说起钱的事。
“走开!”上尉回答他说,“你惹得我讨厌!”
“我明白,老爷!不过我讲的是我妻子,因为,不瞒您说,我垫的钱是母牛钱。……我们把一头母牛卖给别人了。……”
“啊啊啊……你还要说废话,蛀虫!”
上尉抡起胳膊,啪的一响!美尔库洛夫背上的煤撒了一地,他的眼睛迸出了金星,他手里的帽子掉在了地上。……阿克辛尼雅吓得愣住了。她呆站了一会儿,一动也不动……使她大为惊讶的是,美尔库洛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含着笑意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个真正的老爷!”他喃喃地说,“这些人待人客气,受过教育。……想当初,我给希普采尔男爵,艾杜阿尔德·卡尔雷奇送皮大衣去……一点不差……也就是这个地方挨了一巴掌。……他抡起胳膊,啪的一响!节姆布拉托夫少尉老爷也打过我。……我到他那儿去,他跳起来,使足了力气……唉,老婆呀,你什么也不懂!”
美尔库洛夫摇一下手,拾起煤来,慢腾腾地走回家去。
(有删改)
[注]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完成了很多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乌尔恰耶夫上尉问美尔库洛夫“要多少钱”时,美尔库洛夫说“给波斯领事做衣服,就一句话也没提到钱的事”,表明了自己不要钱的态度。
B. 美尔库洛夫对过路的行人说让老爷满意不容易,在送衣服途中又拦住遇到的每个人说话,其实都是炫耀自己在为老爷效力。
C. “待人客气,受过教育”的乌尔恰耶夫上尉穿了军服却一再拖延付钱时间,而且还动手打了做军服的人,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D. 美尔库洛夫的一些言行固然令读者反感,但他“含着笑意的眼睛里闪着泪花”“慢腾腾地走回家去”的情景令读者感到一股辛酸。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犹如赫拉克勒斯完成了他的全部丰功伟绩一样”通过类比,写出了美尔库洛夫在做好军服后的满足与自得。
B. 文中反复提到“星期六”,表明乌尔恰耶夫上尉不断地拖延付钱时间,而美尔库洛夫逐渐丧失了耐心与信心。
C. “上尉的军服”是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主要围绕美尔库洛夫做军服、送军服、讨要做军服的钱来展开情节。
D. 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美尔库洛夫的形象,包括对话在内的大量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 小说语言幽默而蕴含着讽刺,请据此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 有评论认为,契诃夫通过塑造美尔库洛夫的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①,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二年②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安石性强忮,自信所见。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注]①万言书:是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的。②二年:宋神宗熙宁二年。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石A少B好读书C一过目D终身不忘E安石议论F高奇G慨然H有矫世变俗之志。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用来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B.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词义相同。
C. “后安石当国”与“当与秦相较”(《六国论》)两句中的“当”词义不同。
D. “朕所以恐惧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认为: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
B. 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忧患,忧患在于敛财不合乎道义。


展开余下试题C.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宋神宗问他首先要施行建立的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务之急。
D. 王安石性格倔强,坚持己见。讨论变法时,他与朝中大臣争辩得不可开交,他引经据典,大发议论,大家都驳不倒他。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
14. 司马光在写给王安石的信中反对变法,而宋神宗在熙宁七年春天想要废除全部不利的法令制度,王安石是如何分别反驳的?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注]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4年,严武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他的参谋。但杜甫与严武在政见上存在分歧,难以施展才华和实现理想,不久就辞官。公元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由成都乘舟东下前往夔州,此诗为途中所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微风吹拂着江岸的小草,那立着受损而有危险的桅杆的小船独自夜泊着。
B. 颔联写诗人在孤单的旅夜中看到的景象,此情此景更让人感慨诗人的漂泊无依。
C. 颈联中诗人说其声名不是因为文章,“老病”时就应“休”官,实则蕴含深意。
D. 尾联中诗人感慨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自己像沙鸥一样,表现了其内心的感伤。
16. 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色有相似的特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在学习中发现,《荀子·劝学》善用对比来说理,如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阐述了坚持的重要性。
(2)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都谈论了六国的灭亡: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一句阐述了灭亡六国的是其自身,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一句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弊病所在。
(3)古代很多诗人(词人)在诗词中表达了对“客居异乡”的感受或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70年代初,地球科学家发现全球气候在变暖,并且变暖可能和人类释放的气体有关。在嫌疑分子里,有一类的名字叫作氯氟烃。它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人造分子”之一,具有稳定、不可燃、毒性较低的特征,广泛应用于制冷和气溶胶等领域。当时的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都大量使用氯氟烃。专利持有者给几种氯氟烃注册了“氟利昂”这一商标,后来氟利昂成了各种碳氟化合物制冷剂的通用代名词——我们甚至直接用“空调加氟”来描述给空调补充制冷剂的行为。
①氯氟烃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同样数量的二氧化碳的数百倍,②氯氟烃可以在大气层中存在稳定100年。③1974年,在研究它对大气层的影响时,④有两位科学家意实到,⑤它在高空中会侍放出氯原子,⑥而氯原子可以非常高效地破坏臭氧分子,⑦1个氯原子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可以摧毁大约10万个臭氧分子以上。
197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枚卫星,该卫星搭载了臭氧层测量仪器来验证氯氟烃的影响。然而,这颗卫星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工业界因此认为对氯氟烃危害性的担忧是 A 。直到7年后的1985年,一个英国研究团队利用地面的臭氧光谱仪,才发现南极哈雷湾的臭氧层减少了40%。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南极臭氧层空洞。
学术界为之震惊,感到困惑的美国人回头去检查自己的数据,发现其实卫星早已( 甲 ),但分析软件认为这些信号所代表的数据太过离谱,自动判定为测量故障而把它们抛弃了。换句话说,臭氧层空洞问题似乎没有让人类经历“ B ”的阶段,一经发现就已经到了危急关头。这对那些患上皮肤癌的人和其他生物是不幸的——他们所受的伤害很可能直接源于臭氧层空洞;但对人类来说,或许是幸运的,( 乙 ),着力解决臭氧层减少这个棘手的问题。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在”与文中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在刮,雨滴打在荷叶上,大自然的声音如歌,让我们陶醉其中。
B. 在无边的黑夜里,他反复总结失败的教训,希望的晨光从心中升起。
C. 只要能为你们的研发工作提供帮助,我即使跑断腿,也在所不辞。
D. 学习成绩的进步主要在自己,小明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熟语)。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和两处错别字,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书写没有错误,表达准确,语言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根据上述文字,简要概括氯氟烃 危害,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生活中,很多人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而长辈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