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当然,在承认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同时,不可否认抒情因素并非与生俱来。虽然抒情性在唐传奇中就已显露痕迹,但只有到了明清,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才大放异彩。同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存在着一大批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说理、记事种类,比如文言小说系统中的笔记、杂记、轶事等,白话小说系统中的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等。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消减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特性,反而从各个方面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凸显了出来。如历史演义永远少不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神魔小说也总是对生命盛衰与身心超越之道抱有关怀,只是这些抒情因素多半沉潜在文本深处。至于笔记等因其着眼处并非文学性和艺术性,随着文学观念的进化而渐渐被排除在文学世界之外。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传奇文体走向独立取决于抒情性,赵彦卫说唐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其中“诗笔”就是指抒情色彩。 B. 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中国古代小说讲究故事性,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抒情色彩渐趋显著。 C.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玉之口声称要“远师楚人”,《红楼梦》成为一部悲剧作品,刘鹗对其浓郁抒情色彩给予高度肯定。 D.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侧重搜奇述异,唐传奇侧重表现个人才情,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凸显了同样浓烈的情感,都有抒情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称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并指出文言小说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 B. 白话小说出现之初,分享故事的说书场所也是情感释放与共鸣的场域;随着白话小说文本转向书面,抒情也转向文人式的发愤抒情。 C.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具有抒情特质,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大放异彩。 D. 中国古代小说存在文言小说中 笔记、杂记等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种类,这反而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了涵盖中国古代小说不同类型的例子,如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 材料一引用赵彦卫《云麓漫钞》、盛时彦《姑妄听之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 材料二既承认中国古代小说有抒情色彩,又指出存在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一些小说种类,使论证更客观全面。 D. 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在不同类型小说中的体现,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的演变历程。 4. 两则材料中的哪些内容能证明《聊斋志异》是有抒情色彩的?请简要概述。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情色彩的原因。 【答案】1. C 2. A 3. D 4. ①蒲松龄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他的创作要抒发胸中块垒。《聊斋志异》小说篇尾“异史氏曰”是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 ②纪昀和鲁迅都认为《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 ③抒情精神的灌注可以说是《聊斋志异》艺术成功的一大关键。 5. ①继承传统: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②文体需要:抒情性推动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 ③作家动机:包括蒲松龄、曹雪芹在内的小说家借小说抒发自身情感。 ④小说演变:白话小说文本从口头转向书面,抒情转向文人化,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更加浓郁。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均聚焦中国古代小说抒情性。材料一以《搜神记》《聊斋》《红楼梦》等为例,论证抒情性对文体独立的推动及文言、白话小说的抒情表现;材料二梳理抒情精神从魏晋志怪到明清文人小说的演变,指出其随文人化增强,并补充非抒情类型反凸显抒情特质。二者共同凸显抒情性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核心地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唐传奇文体走向独立取决于抒情性”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不等于“取决于”。 B.“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技艺”,选项漏掉“白话”,扩大了范围。 D.“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凸显了同样浓烈的情感,都有抒情精神”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搜奇述异发展到唐传奇的表现个人才情,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情感的逐渐凸显”,可见魏晋志怪小说并未“凸显同样浓烈的情感”。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并指出文言小说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错误。原文中鲁迅称赞《史记》“无韵之《离骚》”是强调《史记》的抒情色彩,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是作者的观点,并非鲁迅的表述。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体现;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国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发展及特点,如与文人化的关系、非抒情类小说对抒情面相的凸显。 A.材料一列举唐传奇、《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不同类型例子,论证更具说服力,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