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  2025-08-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度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5.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曾经提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即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今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媒介现实:“四要素”是不是有必要升级到“五要素”,将“媒介”列入?
新媒介时代,文学创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过程。媒介深刻影响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和读者的阅读方式、审美方式,将反过来主导、推动着文学样态的变革。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更是主动参与的创作主体。作品是开放的,也是流动的,如一个枢纽,用自身文学性去关联起社会性和时代性。
媒介的全面介入,是当代文学生产新的风向。这不仅是一种文学图谱或者情感结构的变化,更是文学生态和文学观念的新变。新媒介语境下,更多的普通人拿起纸笔,投入面向自我的民族志式写作,“写作人人可为”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他们的写作呈现出自传体、真诚性和真实性特征,提供了异质性的经验,风格质朴、清新,将门卫、快递员、外卖员、清洁工等群体纳入文学的视野,拉近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整体文学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作家的姿态和形象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瑞士学者樊尚·考夫曼在《“景观”文学:媒体对文学的影响》中指出:“当下的文学比其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需要去迎合景观效应。作为一名作家,如果他想要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他便需要抛头露面,在媒体面前证明自己是谁,承认自己的真实存在……”文学景观化是文学生产不断跨界、融合的结果,意味着文学的影响力超出了文学领域本身,而进入不同文化价值链、产业链和公共文化生活。小说《繁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得以“出圈”,固然是作家和导演的相互成就,但短视频传播也发挥了极大的“破圈”效应,背后的一整套生产逻辑和传播逻辑都在改变着既有规则。
(节选自叶祝弟《文学创作新气象:媒介参与和深度追求》)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媒介正在成为文学活动的一个关键性要素。诚然,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否可以据此判定,文学的“四要素”有必要升级到“五要素”呢?
俄国文艺理论家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科学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既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性。无论媒介载体如何发生变化,“文学性”必然是文学守护自身尊严和独立品格的本质性存在。同时,新媒介之于当代文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充分重视新媒介对于当代文学的建设性意义,也不能忽略媒介对文学的侵蚀。
其一,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主体和生产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时代,文学创作主体迅速扩容,传统作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遭遇挑战。数字技术改变书写工具和写作方式,电脑、手机等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传统的纸和笔。不仅如此,新媒介的数据与算法还颠覆传统文学创作方式,人工智能通过理解人类语言逻辑来模仿人类语言乃至创造作品。但是,新媒介在制造文学繁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传统纸媒文学的“光晕”,比如在新媒介的“掩护”下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引发关注,调侃崇高、扭曲经典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不良倾向值得警惕。


浏览完整试题其二,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介时代,文学的存在形式除了文字文本外,还出现由文字、图像、音频、动漫等多介质符号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复合符号文学文本”,有学者称之为“新媒介文学”。新媒介对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形成融线上阅读、线下版权运营、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跨界传播机制,譬如有的作品起初是在文学网站连载,后来衍生出图书出版、影视改编、舞台剧、网络剧、广播剧、动漫、游戏等一系列产品。然而,数字媒介催生的文学传播新机制可以将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的“真、善、美”传递给读者,也可能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的文学作品潜藏的“假、恶、丑”更为便捷和集中地带给大众。
其三,新媒介对文学的文体形式和接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介对文学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媒介写作的碎片化和即时性,导致新媒介文学文体趋向短小精粹。数字时代,通过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即时互动,读者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期待,对作者的创作导向常常会产生重要甚至决定性影响。同时,网络电子媒介为文学创作提供数字化存储空间,使得超长篇小说文体的产生成为可能。新媒介时代,文学的接受方式也发生全新的变化。传统纸媒时代,阅读通常是个人行为,而且常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媒介让文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的局限,使得文学阅读成为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从而推动全民阅读。不过,新媒介在祛除文学之魅的同时,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文学之魂,传统的审美式阅读有被快餐式消费取代的倾向。
媒介之于文学的影响是自古以来的老话题,而并非现今才有的新现象。在数字时代,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可能比过去更深更广,但它仍然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飞跃。对“媒介”能否成为文学的“第五要素”不要匆忙做判断,草率下定论。目前看,“媒介”还无法具有跟“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者同等重要的本体性意义。
(节选自李洪华《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并非质的飞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媒介影响下,文学创作过程由单向转为双向甚至多向,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成为了主动的创作者。
B. 媒体的全面介入,使得门卫、快递员、外卖员等更多的普通人投身文学创作,为整体文学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C. 数字时代,传统作家身份、传统书写工具和传统创作方式均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使得传统纸媒文学荣光不再。
D. 新媒介文学是指由图像、音频、动漫、游戏等除文字文本外的多介质符号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复合符号文学文本。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引用瑞士学者的观点,是为了说明作家应该及时调整姿态,积极拥抱新媒介。
B. 材料一中,《繁花》改编同名电视剧的成功“出圈”得益于短视频传播的“破圈”。
C. 材料二以三个论证结构相同的语段,阐述了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D. 材料二认为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并非新现象,新媒介未来无法成为文学基本要素之一。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媒介对文学的侵蚀”的一项是( )
A. 某短视频平台上,“三分钟读完《百年孤独》”的单条视频获得百万点赞,小说原著的年轻读者却在一年内流失37%。
B. 苏童、莫言、余华等传统作家参与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录制,最大限度满足了观众对于“诗和远方”的畅想。
C. “震惊体”“泪目体”标题的文章打开率比普通标题高7倍,带“金句摘抄”标签的内容转发量是纯文学作品的3倍。
D. 融梗、洗稿、跟风等现象在网络文学界屡见不鲜,例如《赘婿》走红,数百种不同身份的“女婿”便如潮水般涌来。
4. 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歌《赶时间的人》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后,阅读量破2000万,转评点赞数以万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5. 文学社正举办以“媒介能否成为文学第五要素”为辩题的辩论赛,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结合材料设计辩论提纲。
【答案】1. B 2. D
3. B 4. ①王计兵的诗作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说明在新媒介时代,文学创作成为双向或多向互动过程,媒介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审美方式,并推动着文学样态的变革。
②《赶时间的人》书写了外卖员的生活与感悟,表明在新媒介的推动下,普通人也参与到了文学创作之中,以富有自传性、真诚性和真实性特征的作品,提供了异质性的经验。
5. ①无论媒介载体如何发生变化,“文学性”必然是文学守护自身尊严和独立品格的本质性存在;
②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传统文学,抄袭模仿、千篇一律、调侃崇高、扭曲经典的情况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③新媒介催生的文学传播新机制可能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的文学作品潜藏的“假、恶、丑”带给大众;
④新媒介写作的碎片化和即时性特征,可能会使传统的审美式阅读被快餐式消费取代;
⑤在数字时代,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可能比过去更深更广,但它仍然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飞跃。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媒介是否应成为文学第五要素”展开讨论。材料一主张媒介升级的必要性,指出新媒介使文学创作从单向转向多向互动,推动普通人参与写作,并强调媒介变革重塑文学生产逻辑。材料二则认为媒介影响虽深远但非质变,指出新媒介虽带来创作扩容、传播革新等积极影响,但也导致抄袭泛滥、快餐式阅读等问题,认为媒介尚不具备与“四要素”同等的本体性地位。双方争议焦点在于媒介对文学本质影响的深度与性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成为了主动的创作者”错误,由材料一“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更是主动参与的创作主体”可知,原文是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非“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对象;同时,“创作主体”不等同于“创造者”,只是说读者主动参与创作过程,如互动评论、二次创作等。


展开余下试题C.“传统作家身份、传统书写工具和传统创作方式均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使得传统纸媒文学荣光不再”错误,由材料二“数字时代,文学创作主体迅速扩容,传统作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遭遇挑战”“新媒介在制造文学繁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传统纸媒文学的‘光晕’”可知,传统作家身份是在“一定程度上”遭遇挑战,而非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纸媒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并非“荣光不再”。选项夸大其词。
D.“除文字文本外”错误,由材料二“新媒介时代,文学 存在形式除了文字文本外,还出现由文字、图像、音频、动漫等多介质符号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复合符号文学文本’,有学者称之为‘新媒介文学’”可知,组成“复合符号文学文本”的多介质符号包括“文字”;新媒介时代,同时存在“文字文本”和“复合符号文学文本”两种文学存在形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新媒介未来无法成为文学基本要素之一”错误,由材料二“目前看,‘媒介’还无法具有跟‘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者同等重要的本体性意义”可知,新媒介无法成为文学基本要素之一,是“目前看”,但并未断言“未来无法成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中提到的“媒介对文学的侵蚀”,主要指的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对文学本质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A.这一现象反映了短视频等新媒介以快餐式消费取代了传统的审美式阅读,导致读者对原著的深入阅读和欣赏减少,符合材料二中提到的“新媒介在祛除文学之魅的同时,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文学之魂,传统的审美式阅读有被快餐式消费取代的倾向”,属于媒介对文学的侵蚀。
B.苏童、莫言、余华等传统作家参与综艺节目录制,这一现象更多地体现了新媒介为文学和作家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和受众,增强了文学的影响力和作家的知名度,并未体现媒介对文学的侵蚀,而是展示了媒介对文学的积极推动作用。
C.这一现象反映了新媒介环境下,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率,一些文章采用夸张、煽情的标题和内容,导致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被忽视,符合材料二中提到的“新媒介在制造文学繁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传统纸媒文学的‘光晕’”,属于媒介对文学的侵蚀。
D.融梗、洗稿、跟风等现象在网络文学界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反映了新媒介环境下,文学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受到挑战,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日益严重,符合材料二中提到的“在新媒介的‘掩护’下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引发关注”,属于媒介对文学的侵蚀。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媒介推动文学变革,引发广泛关注。由材料一“新媒介时代,文学创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过程”“媒介深刻影响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和读者的阅读方式、审美方式,将反过来主导、推动着文学样态的变革”等可知,在新媒介时代,文学创作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过程。王计兵作为外卖诗人,其诗歌《赶时间的人》在社交平台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2000万,转评点赞数以万计,这一现象便是新媒介推动文学变革的生动例证。社交平台作为新媒介,打破了传统文学传播的时空限制,让作品能够迅速触达大量读者。读者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作品的传播与讨论中,形成了热烈的互动氛围,彰显出新媒介对文学传播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②新媒介助力普通人创作,提供异质经验。由材料一“新媒介语境下,更多的普通人拿起纸笔,投入面向自我的民族志式写作”“他们的写作呈现出自传体、真诚性和真实性特征,提供了异质性的经验”等可知,新媒介的全面介入,为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学创作提供了契机。普通人拿起纸笔,投入面向自我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自传体、真诚性和真实性的特征,为文学领域带来了异质性的经验。王计兵便是其中一员,他以外卖员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赶时间的人》书写了外卖员这一群体的生活与感悟。这种来自普通劳动者真实生活的创作,丰富了文学的题材与内涵,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视角感受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作为反方辩手,解题时先从文学本质出发,表明媒介不能动摇文学本质成为第五要素。重点剖析新媒介的负面影响,从创作、传播、阅读等多方面说明新媒介的弊端。
①由材料二“无论媒介载体如何发生变化,‘文学性’必然是文学守护自身尊严和独立品格的本质性存在”可知,文学的核心本质在于其“文学性”,这是文学守护自身尊严与独立品格的关键所在。无论媒介载体如何日新月异,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电子媒介,“文学性”始终是判定一部作品是否为文学作品的根本标准。媒介虽能改变文学的传播方式与呈现形式,但无法动摇“文学性”这一根基。若将媒介视为文学第五要素,可能会过度强调媒介的作用,而忽视了文学本身的内在特质,导致文学创作偏离其本质追求,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
②由材料二“在新媒介的‘掩护’下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引发关注,调侃崇高、扭曲经典的情况时有发生”可知,新媒介在给文学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在新媒介环境下,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创作者为追求流量和关注度,不惜牺牲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更有甚者,调侃崇高、扭曲经典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破坏了文学的艺术价值,也误导了读者的审美和价值观。这些不良倾向若不加以警惕和纠正,将严重损害文学的健康发展。因此,不能因新媒介的影响而将其提升到文学第五要素的高度,否则可能会加剧这些不良现象的蔓延。
③由材料二“数字媒介催生的文学传播新机制可以将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的‘真、善、美’传递给读者,也可能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的文学作品潜藏的‘假、恶、丑’更为便捷和集中地带给大众”可知,新媒介催生的文学传播新机制具有两面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面临着海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的低俗、庸俗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新媒介的快速传播,可能会对读者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如果将媒介视为文学第五要素,可能会忽视这种传播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文学阅读环境。
④由材料二“新媒介在祛除文学之魅的同时,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文学之魂,传统的审美式阅读有被快餐式消费取代的倾向”可知,新媒介写作具有碎片化和即时性的特征,创作者往往更注重作品的即时吸引力和传播效果,而忽视了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读者也容易受到这种写作特征的影响,倾向于追求短暂的刺激和娱乐,导致传统的审美式阅读逐渐被快餐式消费所取代,而快餐式消费则只注重表面的感官享受,难以带来持久的艺术体验。因此,不能因为新媒介的影响而将其视为文学第五要素,否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不良阅读趋势的发展。
⑤由材料二“在数字时代,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可能比过去更深更广,但它仍然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飞跃”可知,在数字时代,媒介对文学的影响仍然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飞跃。媒介的发展只是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创作手段和阅读体验等方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依然是通过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的文化形式,其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媒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媒介视为文学第五要素缺乏充分的依据,目前来看,“媒介”还无法具有跟“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者同等重要的本体性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 医
王琼华
裕后街有七个坐堂郎中。陆边草也晓得看病,但他没开店铺。有人戏称,陆边草就是一个连脉枕也拿不出来的游医。还没行医前,陆边草笑称自己这屁股上长满了疮,坐不住。
他也不愿站。
他父亲杀猪卖肉,一刀砍下去,跟人家要的斤两不差分毫。如此,他被街坊称为“陆一刀”。起初,陆边草跟父亲学杀猪卖肉。但陆一刀帮街坊杀猪回来,本来被嘱咐好好守肉摊的陆边草却常常不见了影子。老子骂儿子:“当初怎会答应跟我当学徒?”儿子回老子:“你将砍刀一挥,我看得过瘾哪!”
陆一刀发噎。儿子这般德性。
那天,陆边草不见了。
街坊跟陆一刀说:“你儿子跟随耍刀卖药的老僧出了街口。”
陆一刀往地上吐了一口痰。
七年后,陆边草才回到裕后街。
那天,一男子刚好被抬出永春堂,说是染了怪病,刚刚咽气。陆边草蹲下身子,翻起男子眼皮看看,又打脉一番,说:“还有救。”街坊窃笑:“永春堂里八十好几的老郎中都说死了,你陆边草还能让他活过来?”陆边草往这人嘴里塞一颗黑药丸,又取银针扎入脑顶。很快,男子喘出一口气来。
街坊们惊呆:陆边草学了大本事!
后来有人跟他嘀咕:“开个什么堂吧,能让你赚个饱!”
陆边草一笑,没接话。
第二日,他又不见踪影。有人问他老子崽上哪儿去了,陆一刀甩出一句:“你有嘴就问菩萨去!”
没多久,一队日本鬼子闯进裕后街。领头的是一个少佐。
刹那间,老街里人心惶惶。
少佐带兵在码头上搜查。突然,他狂叫起来,紧跟着鼓眼暴睛,脸上青筋暴起。他抽出一把军刀,大声叫道:
“谁与我比刀?”
很快,鬼子兵抓出一个男子,将一把军刀塞给他。少佐挥刀过来。男子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脖子便被砍了。少佐双掌揩起男子的鲜血,抹在自己脸上。
“疯子!”街坊暗骂。
翻译则说是少佐老毛病犯了。
原来,少佐身染异症,一旦发作,歇斯底里,无法克己,唯有见到鲜血,才能得到一时满足。
翻译吊高嗓门儿宣称,街上郎中一个一个轮着给少佐看病,限三天见效。否则,郎中得与少佐比刀。
一连死了四个郎中。
这日,永春堂老郎中也被抬到码头上。少佐连吃老郎中的三服药,也是效果未见。老郎中也要与少佐比刀。
少佐双手攥刀杀向老郎中时,陆一刀忽地挡了上去。接着,他挥起杀猪卖肉用的砍刀,与少佐拼杀。仅有四五个回合,陆一刀便中刀倒地。
“父亲——”
叫声中,陆边草跑向陆一刀。
原来,陆边草听说裕后街遭难,匆匆赶回。他一进码头,第一眼即看到父亲被少佐砍死的场景。
少佐仍要与老郎中比刀。
陆边草看看死去的父亲,又望望老郎中,冷冷地跟翻译说他能治少佐的病。
果真,少佐喝下陆边草的两服药,旧病连日没再发作。
少佐高兴地拍拍陆边草的肩膀。这病一旦痊愈,他便可偿升迁之愿。所以,他称将会奖赏陆边草一大笔黄金。
陆边草笑了。
这日,少佐见陆边草头上扎有绷带,问他:“怎会如此?”
“酒喝多了,掉到一窟窿里。”陆边草不能如实说,昨晚,他在巷子里遭蒙面人重重砸了一棍。蒙面人警告,再给畜生治病,下次要了陆边草的命。
少佐问他:“今日仍上山采药否?”
“当然。”
原来,陆边草发现,要治好少佐的病,得上深山再寻两味草药。
少佐伸出大拇指:“大大的良民!”
一个月后,少佐的病治好了,但少佐没给陆边草赏金。少佐称,要把陆边草带到日本,让他享受荣华富贵。
少佐有他的新念头。
当晚,陆边草去见永春堂老郎中。老郎中叱责,即便陆边草救了他的命,他也不会把陆边草当成恩人。陆边草想解释,却没说出话来。
回家后,他吁出一口长气。
他真不想再看到无辜街坊被鬼子杀害。
但陆边草没料到,过了没几天,少佐又要找人比刀。当天,两位街坊死于他刀下。
陆边草闭目沉思。
病治好了,这鬼子兵还是那本性。
这日,他约少佐和翻译一块儿上名楼吃酒,以此答谢少佐带他去日本的约定。少佐欣然跟随陆边草前往名楼。
结果,少佐和翻译被陆边草带进一座废弃的大院里。
少佐困惑,跟陆边草问道:“这地方哪能吃酒?”
陆边草说:“但可让你吃刀。”
少佐将眼一瞪,陡地明白了怎么一回事。他威胁:“难道陆边草也想做刀下之鬼?”
“谁做鬼,还说不定。”陆边草说。接着,他从草丛中抽出自己早已备好的一把刀。这是他父亲用了几十年的砍刀。少佐在冷笑中抽刀:“今天就让杀猪的儿子去见杀猪的父亲吧。”
陆边草挥刀迎上。
两刀撞击,发出铛铛响声。几个回合下来,少佐倒抽一口冷气——这个游医竟然还会用刀?!
陆边草一哼:“你鬼子兵还会发现,这把杀猪刀,所杀的真是猪!”
少佐听明白了,大叫一声,使尽全身之力,将刀砍过去。
陆边草脑顶上的黑发当即被削走一截。但少佐还没来得及兴奋,陆边草已将手腕一转,砍刀从少佐腹部往胸前一划,少佐的皮带当即断了。
刹那间,少佐的身子似乎僵硬了。很快,腹部流下了血。
翻译吓得撒腿跑了。
少佐攥刀撑着身子,问道:“你前些日子为什么要治我的病?”
“我是郎中。”
“可你今天又要杀我……”
“我也是一个裕后街人。你杀害了我的街坊、我的父亲。不为他们复仇,那头该死的猪便是我!”
接着,陆边草冲天大叫:“你当老子的瞧一瞧,再投胎下来杀你的猪吧。”
过了一会儿,翻译匆匆带鬼子兵奔进院子。这时,陆边草早已带砍刀离开。他留给鬼子兵的就是少佐的尸体。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一刀对其儿子陆边草的种种行为不满,因为陆边草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很不安分。
B. 老郎中面临危险,陆一刀挺身而出,说明他对自己多年杀猪卖肉练就 刀法非常自信。
C. 陆边草被蒙面人砸了一棍, 因为他医术高超,抢了同行饭碗,引起嫉妒而遭到报复。
D. 陆边草把少佐带进一座大院子,可以看出院子是他的家,在家为父亲报仇,更有意义。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陆边草这一人物形象采用了欲抑先扬 手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强化了表达效果。
B. 永春堂好几个老郎中都没有治好男人的病,最后被陆边草治好了,为后文治好少佐的病埋下伏笔。
C. 陆边草先给少佐治病,后来杀死他,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使路边草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D. 小说使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使陆边草等人物性格特征在有限的篇幅里得到更充分的刻画和表现。
8. 文中多次提到陆边草“笑”,请分析画线句子中“笑”的内涵。从三处画线句子中选答两句即可。
9. 小说为了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常常通过运用对比、设计悬念、制造冲突等方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就上述方面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答案】6. A 7. A
8. (1)第一次是自我解嘲的笑,表明自己不愿开店铺,只能当游医。
(2)第二次是委婉否定的笑,用无言的方式拒绝乡亲们的好意。
(3)第三次是不屑一顾的笑。对于少佐的奖赏没有放在眼里。
9. (1)对比上:从普通的游医转变成杀敌英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