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小说中所刻画的各种建筑类型,不管是一个建筑群还是一个小的个体,都讲究中轴线布局。用对称的布置体现一种严谨规整的效果,呈现出对称之美。这种建筑观念也是我国长期以来以居中者为尊的习惯所造成的,这种以“中”为对称,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国家延议以及家庭团圆的要求。在《红楼梦》中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说中比较重要的建筑往往都安排在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从而充分去突出这一建筑以及其中居住的人的重要地位,在小说中,贾母的地位是最高的,因而她所生活的房屋位于中轴线上,并且那个堂屋还是最高等级的。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用了很多的隔窗、壁照、植物等对建筑和道路进行了小范围的遮挡和封闭,有时还是透明和半透明的,巧妙地将空间隔离开来,达到了一种景观套景观、包罗万象的效果,也给人一种空间无限的感觉。《红楼梦》对大观园最开始的描写就是“只见一道翠嶂挡在前面”,这道翠嶂将里面所有的景观都先挡了起来,绕过这道翠嶂才惊奇地看见一个苔藓斑驳、绿萝掩映的千姿假山,让人眼前一亮。大观园中的蘅芜苑的悉数房屋也是被插天的大玲珑山石遮住的,稻香村也是被几百枝杏花和稻茎遮掩着,大观园中的所有景观几乎都是藏而不露或者是半藏半露。中国文化就是推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认为不容易被发现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说中国的传统景观设计完美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把含蓄美和隐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史慧芳《<红楼梦>中透漏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美》,有删改) 材料三: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上的许多名篇都以建筑为载体,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是文人墨客写作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源泉。 B. 《红楼梦》是对当时曹雪芹生活时代和环境的描绘,小说中的建筑素材大多取自于他的主要居住地北京及江浙一带。 C. 《红楼梦》里的府邸建筑反映出一定的等级秩序,有着人伦关系间的严格界限,这在院落组群中也有明显体现。 D.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采用很多的隔窗、壁照、植物等进行遮挡,在区隔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代表着等级上的差别。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里的建筑具有强烈的人物个性,潇湘馆以翠竹为主,这与主人林黛玉孤高洁雅的性情是高度吻合的。 B. 《红楼梦》里通过角门与正门的使用差异、不同身份人员的行动限制,直观展现封建等级制度下“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制规范。 C. 《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建筑往往都安排在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这和我国长期以来以居中者为尊的习惯有关系。 D.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的描述体现出《红楼梦》中的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 3. 下列诗文中最能够体现中国建筑具有含蓄美的一项是( ) A.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B.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C.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D.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 材料三中林黛玉进入荣国府的路径描写,如何体现贾府的等级秩序?请结合细节分析。 5.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提出,中国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红楼梦》中的建筑也具有其特殊“文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D 3. B 4. ①门的使用严格分级。 ②抬轿人员的等级变化。 ③ 居住等级标识。 5. ①等级秩序的“文法”。 ②含蓄美学设计的“文法”。 ③象征意义赋予的“文法”。 ④中轴对称布局的“文法”。 【解析】 【导语】文学与建筑关系密切,中国建筑常是文学描写对象与情感载体。几则材料围绕这一点,以《红楼梦》为例,展现建筑与文学的交融,分析其中建筑的命名意义、等级秩序、布局美学及特殊“文法”等内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在区隔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代表着等级上的差别”错。由材料二第3段“《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用了很多的隔窗、壁照、植物等对建筑和道路进行了小范围的遮挡和封闭,有时还是透明和半透明的,巧妙地将空间隔离开来,达到了一种景观套景观、包罗万象的效果,也给人一种空间无限的感觉”,可知,“隔窗、壁照”等手法是为营造“含蓄美”和“空间层次感”,并未提及“代表等级差别”,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