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古典园林中的“曲水流觞”,无不把《兰亭集序》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竹修林的自然风光作为造景的蓝本,大多的“曲水流觞”景观范山模水,以达到兰亭雅事崇山峻岭之自然风貌,植物配置也多喜欢选择象征君子高雅的竹子,体现兰亭雅集美好意境的同时融糅了自然山水之美,亦成了传统园林中曾点气象的美妙意境与融揉自然美的园林景观的典型。 随着时间的流逝,“曲水流觞”的活动已经由原始的巫祭仪式演变为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风雅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些许改变。 “曲水流觞”的构景形式美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古典园林中往往采用“曲水流觞”文字之内涵,曲水大多写意水形。老子云:“曲则全。”不规则的水体与形态的丰富和变化相联系,同时,曲折的水体有着更有趣味的复杂岸线,从而提供更多的观景角度以及获得间接水体验的机会,并能形成更多的分隔、遮挡及变化的节点,从风水学角度讲,水贵曲折,曲水有穴,能够聚气,是风水宝地,故“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曲水流觞”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构景形式美是由其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程式化景观美。从艺术上意象思维的角度看,经历长期的发展,流杯渠和流杯亭的特定形式,实际曾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凝练的意象型艺术符号,在历史观念发达并擅长意象思维的文人心目中,则往往成为寄托欣赏历史情结的审美观照对象,即藉由流杯亭,体悟乾道曲成、生机流行,会心曾点气象、兰亭故事等。而与此同时,在宗承唐宋的明清造园艺术实践中,人们早已习惯并倾向在狭小的空间里,拳山勺水,芥子纳须弥地精心构造壶中天地,玲珑的流杯渠和流杯亭运用于小型园林,不仅体量和尺度相宜,它浓缩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而程式化的“曲水流觞”景观,也有着特定的构景形式的美,在园林中有着广阔的传承空间。 而“曲水流觞”活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体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我们今天科学的生态学观点来看,其宗旨也是要求人和自然的谐调发展,与我们当今园林设计所要求的主流不谋而合。因此,“曲水流觞”在当今的园林设计中,是与我们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满足生态需要的要求相符合的。 (摘编自《千年曲水话流觞——探“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之意义》)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水流觞”最早源于古老的上巳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袚禊”仪式,“曲水流觞”便是这一仪式的一部分。 B. 兰亭会具有开创意义,在此之前,“曲水流觞”是百姓相与为乐的方式。此后“曲水流觞”开始与诗酒文化产生联系。 C. 魏晋至隋唐是“曲水流觞”活动 繁盛时期,这一活动在唐朝之后逐渐被遗忘和在明清时期更加式微的原因基本相同。 D. “曲水流觞”在汉代是世俗欢娱的活动,明清时期“流杯亭”的出现,则体现了统治者对文化和文人的禁锢。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林中“曲水流觞”的意境源自兰亭修禊仪式,也暗合了孔子赞叹的曾点气象。 B. 古典园林中“曲水流觞”的曲水大多写意水形,这体现了老子“曲则全”的理念。 C. 程式化景观在小型园林中的运用,体现了古人“芥子纳须弥”的空间艺术智慧。 D.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对“曲水流觞”的理解,突出其在当今园林设计中的不合时宜性。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曲水流觞”活动盛况的一项是( ) A. 南北朝梁国宗馆《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B. 《晋书·礼志下》记载:“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 C. 北宋司马光:“冠盖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D.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春深》:“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曲水流觞”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5. “曲水流觞”的形式和内涵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下文游人评价朱玉帆设计的南京九见堂住区是从“曲水流觞”中汲取了灵感,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山间城墅入口由宽窄不一的曲线形小溪串联,利用地势高差,形成自然溪流。而流杯亭的曲水流觞台,则效仿古人的一种水滨宴会活动,将流水与娱乐结合,符合园林最终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植物造景中整体以竹为基调,无论是大门入口,还是宅间小巷都有竹的身影;见山台取黑松、马尾松、白皮松;汀兰亭旁搭配苍劲的松树和幽香的腊梅。廓如间的镜面水池、紫宸间的入口叠石池塘等都通过静水之景临摹出临湖水景,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同时城墅取景时借对面天然植物群落及深水湖的景。 【答案】1. B 2. D 3. C 4. ①材料一梳理了“曲水流觞”活动从上古祭祀到文人雅集再到逐渐式微的过程,突出其文化内涵的历史变迁; ②材料二聚焦“曲水流觞”在园林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强调其意境营造与自然融合的特点。 5. ①将自然风光作为造景的蓝本,在配置植物时多选择象征君子高雅品性的竹子等,展现美好的意境,景观模山范水。 ②在水体的设计上,选择“曲水”。山间城墅入口由宽窄不一的曲线形小溪串联,形成自然溪流。 ③小型园林设计中可以灵活运用流杯渠和流杯亭这样的特定形式。而流杯亭的曲水流觞台,则效仿古人的一种水滨宴会活动。 ④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两则材料,从历史演变和园林美学两个维度解析“曲水流觞”的文化内涵。材料一以时间为轴,展现其从祭祀仪式到文人雅集再到式微的完整脉络;材料二则聚焦其在园林艺术中的审美价值,突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两文互补,既具历史纵深感,又显艺术表现力,共同勾勒出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立体图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曲水流觞’便是这一仪式的一部分”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祓禊之后,便随意坐在弯曲的溪水边,在上流放置盛酒之杯(觞),任其漂流而下,酒杯漂至谁面前停下,谁就要取来饮下,彼此相与为乐,故称‘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最初是祓禊仪式后的娱乐活动,而非祓禊仪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