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 2025-08-09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4月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这里也发生这么一个问题,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
现在我们把兵统统裁掉好不好?那不好。因为还有敌人,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嘛!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因为物价低和稳,加上其他种种条件,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再讲农民。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但是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犯过一个错误。一九五四年我国部分地区因水灾减产,我们却多购了七十亿斤粮食。这样一减一多,闹得去年春季许多地方几乎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农民有意见,党内外也有许多意见。尽管不少人是故意夸大,乘机攻击,但是不能说我们没有缺点。调查不够,摸不清底,多购了七十亿斤,这就是缺点。我们发现了缺点,一九五五年就少购了七十亿斤,又搞了一个“三定”,就是定产定购定销,加上丰收,一少一增,使农民手里多了二百多亿斤粮食。这样,过去有意见的农民也说“共产党真是好”了。这个教训,全党必须记住。
浏览完整试题
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合作社所拿的部分,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生产费不必说,管理费也是必要的,公积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公益金是为了农民的福利。但是,这几项各占多少,应当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比例。生产费管理费都要力求节约。公积金公益金也要有个控制,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
(摘编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全面考虑各要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的复杂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协调多方主体利益关系问题。《论十大关系》所蕴含的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思想指针。
统筹多种建设领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多种建设领域的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的典范。《论十大关系》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与思维方法的理论阐发对新时代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有着重要启迪。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核心内容的理论阐发启示我们,要统筹推进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理解提升科技水平、均衡产业结构以及实现共同富裕对创造物质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清晰理解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坚定“四个自信”、改善民生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对于创造社会文明新形态、精神文明新形态与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作为实践要点予以落实。
(摘编自陈步伟等《〈论十大关系〉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初步阐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所以生活资料的生产比生产资料的生产更重要。
B.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会使重工业发展基础不那么稳固,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
C. 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合作社、农民都需要适当地拿一部分,而其中合作社所拿的部分,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
D.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有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涉及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的复杂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协调多方主体利益关系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支持原子弹的建造,需要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并多搞经济建设。
B.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工人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都有利于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工人的生活待遇明显得到了提高,而对农民犯过一些错误,可见我们的政策上适当照顾工人阶级。
D.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论十大关系》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下列事例最能体现“经济建设发展快,国防建设才有更大进步”的一项是( )
A.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尽管我们国家的经济十分落后,但我们依然实现了“两弹一星”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创举。
B. 我国的国防军事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始终不遗余力,兴建了大规模人防工事。
C. 2020年以来,军队各级积极发挥部队优势,助力帮扶地区发展经济,拓宽产品销路,带动群众创收增收,迈向致富之路。
D. 航母一直是少数国家拥有的“奢侈品”,崛起中的中国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工业基础,自主建造了航母“山东”舰。
4. 材料一第一、二两段中的两个问句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二认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蕴含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C
3. D 4. ①第一段中的是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了发展重工业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②第二段中的是设问句,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明确了重工业依然是发展的重点。
5. ①统筹多种建设领域。强调要加强生产资料的生产,但也需要多发展点农业、轻工业。
②兼顾发展与安全。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③统筹多方主体关系。对于国家、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解析】
【导语】文章由材料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部分内容和材料二对其评价构成。材料一阐述重工业与农、轻工业,国防与经济建设,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等,强调统筹兼顾。材料二指出其蕴含的统筹兼顾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和思想指导,意义重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生活资料的生产比生产资料的生产更重要”错误,原文只是强调不能忽视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为它对养活工人进而发展重工业很重要,但并没有说生活资料的生产比生产资料的生产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推断和辨析的能力。
C.“可见我们的政策上适当照顾工人阶级”错误,文中说“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但是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犯过一个错误”,但不能由此得出政策上适当照顾工人阶级的结论,我们对农民问题一直是重视和积极解决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过失误,而不是政策偏向。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在经济落后时取得国防成就,没有体现经济建设发展快对国防建设的促进。
B.只强调了重视国防建设,没有体现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C.是军队助力经济建设,与题干要求的经济对国防的作用不符。
D.体现了我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有能力建造耗资巨大的航母。体现了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撑,能体现“经济建设发展快,国防建设才有更大进步”。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语言艺术的能力。
①第一段中的反问句:文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发展重工业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果没有这些生活资料,就无法养活工人,没有工人,发展重工业就无从谈起,通过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生活资料生产对于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②第二段中的设问句:文中“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使用了设问修辞,在前面提到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提出“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这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作者自己给出答案“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明确了即使增加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依然是发展的重点,在此强调重工业的地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统筹多种建设领域:材料一开头就表明“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强调了重工业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必要性。但同时又指出“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进一步提出“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体现了在重视重工业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统筹考虑多种建设领域,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兼顾发展与安全:文中提到“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强调了国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同时又指出“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原子弹),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这表明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体现了兼顾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思维。
③统筹多方主体关系:材料一中明确指出“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等体现了对生产者个人利益的关注;在农民方面,认识到在粮食问题上犯过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也要处理好。说明了在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关系时,注重合理分配和协调,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体现了统筹多方主体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牧 歌
蔡测海
1和父亲争吵,两个人一天没吃饭。生气可以当食物,生三天气,等于多种一丘田。一直生气,你就是一座粮仓。
2父亲是谁?他是我爹。我那点小聪明就是他遗传的。无论买机器,还是造机器,他都不同意,看不透我这点小心思,他就不是我爹。我和父亲,彼此不看对方一眼。他把锅碗弄得很响。他是乡间酒席的掌勺,厨事一点不笨拙。他故意弄出响声,是在告诉我,人是要吃饭的。父亲盛了一大碗饭,递给我一双筷子,我扒了几口,饭里埋了几片腊肉。我夹了一片腊肉给父亲。父亲不会因为吃恨孩子,他只会恨孩子吃了饭不务正业。
3我在《鲁班经》的某一页,见到木牛流马这种东西,木与铜,还有神奇的自动力。读过鲁班经,一开始没造木牛流马,我做的第一架机器是一条拐杖。拐杖,扁担,这样简单的事物,不会成为我和父亲的隔阂,机器也不会让我和父亲疏远。回想不久前的那天,我和父亲争吵,两个人气得吃不下饭,是我有不务正业的苗头。一个人打算不务正业,那真是不可救药。不务正业,接下来是游手好闲,这是父亲最厌恶的。一个人安心做某一件事,久了,就成正业。不务正业,就是做没把握的事。父亲应该是最务正业的人。父亲的正业,是破碎的,又是丰富的。自由,随意,无长久之计。最多是一年之计,春种,秋收。循环不止。父亲的正业,不可言喻。父亲只在意自己耕种的土地。
4那个冬天,我完成了木牛流马。冬天是个好季节,寂静,适宜沉思。记忆和想象,在这个季节交融、汇合。许多念想,像雪花一样飘落,一些念头,像积雪,在泥土之上。我的手艺,真微不足道,在高科技时代,我做了一件古董。我用了最好的藤条,金竹,椿木,一种血椿做骨架,它就有了血液。我用鸡血石给它做心脏。用水晶做眼睛。水晶是一种神秘的矿石。装上水晶就装上了灵魂。用麻和棕丝做成皮毛。找了几块铜皮做它的屁股。屁股是最应该好好装饰一下,它行动起来,屁股就很好看。如果是人,当然是看脸。我按下机关,它走得快,一个时辰三五十里的速度。让它驮上一副石磨,一百多斤,它一点不吃力。它像一头动物。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它有自己的心思和记忆,有自己的家族血统,有自己的年龄,有自己的长相。它们的灵魂轻如蝴蝶,比蝴蝶活得长久。
5我给木牛流马取了名字,叫谷子。父亲养的那头牛,叫秧子。这样,它们就成了同类,不孤独,有伴。谷子不能和秧子在一起。秧子要吃,要排泄。谷子洁身自好,它们在一起会彼此不习惯。我先把谷子拴在一棵老柏子树下,它还是会被日晒雨淋。后来,我给它盖了树皮屋,让它有了安身的地方。我不知道它会遇到些什么事,一件东西,一经出世,就会有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专为出世安排的。再好的手艺,制作一件东西,不能同时为它制作命运。
6经过一年的农事,谷子的能力出色。犁田,耕地,驮水,运粮,它扛下全部力气活。秧子闲下来,吃草长膘。谷子在哪里,秧子就跟到哪里。谷子犁田,秧子就在不远处吃草。谷子不干活的时候,秧子就凑上去舔谷子。谷子屁股上那块铜,变得光亮。这是一头牛的爱情表达。这爱情,对牛来说,没什么好结果。秧子的爱情只是一种味道,铜的味道。恋爱的人会变傻,一头牛也是。
7秧子越长膘,父亲越愁。一头牛很壮,是用来耕田犁土,不用它干农活,那一身膘就是个摆看的。牛的全称叫耕牛,不干活的牛叫什么呢?父亲认为,根本就不要什么木牛流马。父亲也知道,就算没有木牛流马,还会有别的机器。人总是希望,干活越来越省力。
8后来的牛不再叫耕牛,改称肉牛,水牛和黄牛的统称。秧子不会再有耕牛那样光荣的称号,秧子变得越来越懒,父亲用它试了一次犁,它躺下,赖着不动。它不再舔谷子的铜屁股,它也不舔自己。它一天一天地变成肉牛。
9过中秋节,父亲动手把秧子杀了。我想父亲会哭。父亲说:“出过汗的牛肉才香。”这是真的,很香,吃出香味才是真理。我以后再没吃到那么香的牛肉。肉牛的肉不香,没那个味。肉牛只长肉,不出汗。牛肉的香味,就像鲁班的秘诀,会慢慢消失。记忆会中断。
10父亲对我说,你那个木牛流马好,不吃草,不长蜱虫,也不会走失。它就是不会走失,也不知道它累不累。一头牛,走失了让人生气,找回来又让人快乐。
11是呵。我想制造一头会说话的牛,知道累的牛,会走失的牛。
12一头牛走失了,父亲有找牛的经验,把牛找回来,父亲会很开心。
13开心就是一头会走失的牛。
(《边疆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高科技时代,我做了一件古董。我用了最好的藤条、金竹、椿木,我用鸡血石给它做心脏,用水晶做眼睛,表明我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
B. 父亲会和我争吵,父亲会恨我不务正业,父亲认为根本就不要什么木牛流马。表明父亲对我的所作所为较为反感,父子关系对立且紧张。
C. 父亲的正业,是破碎的、丰富的、自由的、随意的、循环的……父亲的正业体现了《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性”。
展开余下试题
D. 父亲对木牛流马的认识是有变化的,我对木牛流马的认识也有变化。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想不久前的那天,我和父亲争吵,两个人气得吃不下饭,是我有不务正业的苗头。”这一情节和第一段的情节形成呼应,并交代了争吵的原因。
B. “生气可以当食物,生三天气,等于多种一丘田。一直生气,你就是一座粮仓。”司空见惯的家长里短,经作者三言两语,顿时变得如此诙谐,如此深刻。
C. “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它有自己的心思和记忆,有自己的家族血统,有自己的年龄,有自己的长相。”使用了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
D. 蔡测海笔下的人物朴实无华,没有任何粉饰,都是原貌呈现,他摘掉了那些尘世中的伪善面具,还之以本真。
8. 三川半之于蔡测海,就像湘西之于沈从文。小刚准备以“三川半的牧歌”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把文中第6段作为读书札记的素材。请你帮他列出札记的内容要点。
【答案】6. B 7. C
8. ①形象:无生命的谷子能干农活,务正业;有生命的秧子闲散,不务正业。
②环境:将故事的环境置于农耕背景之下,便于读者加深对牧歌的思考。
③构思:将无生命的谷子和有生命的秧子置于对比之中,让彼此的形象更加鲜明。
④叙事腔调:采用讲述的方式叙事故事,作者的思想情感,直接显豁,有童话色彩。
⑤语言:喜用短句,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有散文化特色。
⑥主旨:在高科技时代,讲述制作木牛流马且代替耕牛,耕牛懒惰退化为肉牛的故事,最后我想制造会走失的牛,表达了作者对科技时代生命境况的思考。
【解析】
【导语】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乡村生活的变迁。通过“木牛流马”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理想与家庭矛盾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父与子之间的张力。文中诗意的语言与深沉的思考相结合,既抒发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又引发了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B.“父子关系对立且紧张”错误。有时我会和父亲争吵,有时父亲会在给我盛的饭里埋几片腊肉,我也会夹腊肉给父亲。“埋”和“夹”这两个动词表达了父与子彼此之间的爱。“父亲不会因为吃而恨孩子,他只会恨孩子吃了饭不务正业”“父亲对我说,你那个木牛流马好,不吃草,不长蜱虫,也不会走失”,可见我和父亲的关系并非真的对立和紧张,我们的关系中隐藏着对彼此的爱。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借代”错误,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是比喻;连用4个“有自己……”构成排比;“它有自己的心思和记忆,有自己的家族血统,有自己的年龄,有自己的长相”是拟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①形象角度:文中写道“谷子的能力出色。犁田,耕地,驮水,运粮,它扛下全部力气活”,谷子作为木牛流马,虽无生命,却能高效完成农活,象征着传统农耕文化的勤劳与实用;而秧子则“闲下来,吃草长膘”,甚至“变得越来越懒”,还有“父亲用它试了一次犁,它躺下,赖着不动”,这种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现代某些生活方式的懒惰与退化,形成对技术进步背景下传统价值失落的隐喻。
②环境描写角度:故事发生在农耕背景下,如“父亲只在意自己耕种的土地”,这一环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具体背景,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牧歌”主题的内涵;还通过描写“犁田,耕地,驮水,运粮”等农事活动,作者展现了三川半地区的乡土气息,唤起读者对农耕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③构思特点:无生命的谷子和有生命的秧子形成鲜明对比,如“谷子在哪里,秧子就跟到哪里。谷子不干活的时候,秧子就凑上去舔谷子”,通过对比,两者的形象更加鲜明,既表现了秧子对谷子的依赖,也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对比构思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与现代、劳动与懒惰、实用与闲散等对立概念的意义。
④叙事角度:文章采用讲述的方式叙事,如“一头牛的爱情表达。这爱情,对牛来说,没什么好结果”,这种直接而显豁的叙述方式,带有童话色彩,使得故事既有深度又易于接受;同时,叙事腔调轻松诙谐,如“恋爱的人会变傻,一头牛也是”,这种幽默的语言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
⑤语言风格:文中多用短句,如“冬天是个好季节,寂静,适宜沉思”“它像一头动物。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这些简洁明快的语言节奏,使得文本易于阅读,同时生动形象;又如“开心就是一头会走失的牛”,这种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既诙谐幽默,又富有哲理,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
⑥主旨表达: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作者通过讲述制作木牛流马代替耕牛的故事,表达了对科技时代生命境况的深刻思考,如“人总是希望,干活越来越省力”,但与此同时,秧子从耕牛退化为肉牛,暗示了技术进步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最后一句“我想制造一头会说话的牛,知道累的牛,会走失的牛”,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怀念与追求,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材料二: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
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节选自《吕氏春秋·求人》)
9.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王A蚤终B成王C少D将以E成周F我所G以H为之J若此。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句子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葆,同“襁褓”,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尊”用法相同,都是通假现象。
B. 践阼,指
上一篇: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黑龙江省龙”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