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合作社所拿的部分,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生产费不必说,管理费也是必要的,公积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公益金是为了农民的福利。但是,这几项各占多少,应当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比例。生产费管理费都要力求节约。公积金公益金也要有个控制,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 (摘编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全面考虑各要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的复杂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协调多方主体利益关系问题。《论十大关系》所蕴含的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思想指针。 统筹多种建设领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多种建设领域的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的典范。《论十大关系》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与思维方法的理论阐发对新时代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有着重要启迪。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核心内容的理论阐发启示我们,要统筹推进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理解提升科技水平、均衡产业结构以及实现共同富裕对创造物质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清晰理解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坚定“四个自信”、改善民生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对于创造社会文明新形态、精神文明新形态与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作为实践要点予以落实。 (摘编自陈步伟等《〈论十大关系〉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初步阐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所以生活资料的生产比生产资料的生产更重要。 B.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会使重工业发展基础不那么稳固,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 C. 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合作社、农民都需要适当地拿一部分,而其中合作社所拿的部分,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 D.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有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涉及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的复杂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协调多方主体利益关系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支持原子弹的建造,需要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并多搞经济建设。 B.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工人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都有利于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工人的生活待遇明显得到了提高,而对农民犯过一些错误,可见我们的政策上适当照顾工人阶级。 D.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论十大关系》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下列事例最能体现“经济建设发展快,国防建设才有更大进步”的一项是( ) A.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尽管我们国家的经济十分落后,但我们依然实现了“两弹一星”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创举。 B. 我国的国防军事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始终不遗余力,兴建了大规模人防工事。 C. 2020年以来,军队各级积极发挥部队优势,助力帮扶地区发展经济,拓宽产品销路,带动群众创收增收,迈向致富之路。 D. 航母一直是少数国家拥有的“奢侈品”,崛起中的中国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工业基础,自主建造了航母“山东”舰。 4. 材料一第一、二两段中的两个问句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二认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蕴含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牧 歌 蔡测海 1和父亲争吵,两个人一天没吃饭。生气可以当食物,生三天气,等于多种一丘田。一直生气,你就是一座粮仓。 2父亲是谁?他是我爹。我那点小聪明就是他遗传的。无论买机器,还是造机器,他都不同意,看不透我这点小心思,他就不是我爹。我和父亲,彼此不看对方一眼。他把锅碗弄得很响。他是乡间酒席的掌勺,厨事一点不笨拙。他故意弄出响声,是在告诉我,人是要吃饭的。父亲盛了一大碗饭,递给我一双筷子,我扒了几口,饭里埋了几片腊肉。我夹了一片腊肉给父亲。父亲不会因为吃恨孩子,他只会恨孩子吃了饭不务正业。 3我在《鲁班经》的某一页,见到木牛流马这种东西,木与铜,还有神奇的自动力。读过鲁班经,一开始没造木牛流马,我做的第一架机器是一条拐杖。拐杖,扁担,这样简单的事物,不会成为我和父亲的隔阂,机器也不会让我和父亲疏远。回想不久前的那天,我和父亲争吵,两个人气得吃不下饭,是我有不务正业的苗头。一个人打算不务正业,那真是不可救药。不务正业,接下来是游手好闲,这是父亲最厌恶的。一个人安心做某一件事,久了,就成正业。不务正业,就是做没把握的事。父亲应该是最务正业的人。父亲的正业,是破碎的,又是丰富的。自由,随意,无长久之计。最多是一年之计,春种,秋收。循环不止。父亲的正业,不可言喻。父亲只在意自己耕种的土地。 4那个冬天,我完成了木牛流马。冬天是个好季节,寂静,适宜沉思。记忆和想象,在这个季节交融、汇合。许多念想,像雪花一样飘落,一些念头,像积雪,在泥土之上。我的手艺,真微不足道,在高科技时代,我做了一件古董。我用了最好的藤条,金竹,椿木,一种血椿做骨架,它就有了血液。我用鸡血石给它做心脏。用水晶做眼睛。水晶是一种神秘的矿石。装上水晶就装上了灵魂。用麻和棕丝做成皮毛。找了几块铜皮做它的屁股。屁股是最应该好好装饰一下,它行动起来,屁股就很好看。如果是人,当然是看脸。我按下机关,它走得快,一个时辰三五十里的速度。让它驮上一副石磨,一百多斤,它一点不吃力。它像一头动物。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它有自己的心思和记忆,有自己的家族血统,有自己的年龄,有自己的长相。它们的灵魂轻如蝴蝶,比蝴蝶活得长久。
展开余下试题5我给木牛流马取了名字,叫谷子。父亲养的那头牛,叫秧子。这样,它们就成了同类,不孤独,有伴。谷子不能和秧子在一起。秧子要吃,要排泄。谷子洁身自好,它们在一起会彼此不习惯。我先把谷子拴在一棵老柏子树下,它还是会被日晒雨淋。后来,我给它盖了树皮屋,让它有了安身的地方。我不知道它会遇到些什么事,一件东西,一经出世,就会有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专为出世安排的。再好的手艺,制作一件东西,不能同时为它制作命运。 6经过一年的农事,谷子的能力出色。犁田,耕地,驮水,运粮,它扛下全部力气活。秧子闲下来,吃草长膘。谷子在哪里,秧子就跟到哪里。谷子犁田,秧子就在不远处吃草。谷子不干活的时候,秧子就凑上去舔谷子。谷子屁股上那块铜,变得光亮。这是一头牛的爱情表达。这爱情,对牛来说,没什么好结果。秧子的爱情只是一种味道,铜的味道。恋爱的人会变傻,一头牛也是。 7秧子越长膘,父亲越愁。一头牛很壮,是用来耕田犁土,不用它干农活,那一身膘就是个摆看的。牛的全称叫耕牛,不干活的牛叫什么呢?父亲认为,根本就不要什么木牛流马。父亲也知道,就算没有木牛流马,还会有别的机器。人总是希望,干活越来越省力。 8后来的牛不再叫耕牛,改称肉牛,水牛和黄牛的统称。秧子不会再有耕牛那样光荣的称号,秧子变得越来越懒,父亲用它试了一次犁,它躺下,赖着不动。它不再舔谷子的铜屁股,它也不舔自己。它一天一天地变成肉牛。 9过中秋节,父亲动手把秧子杀了。我想父亲会哭。父亲说:“出过汗的牛肉才香。”这是真的,很香,吃出香味才是真理。我以后再没吃到那么香的牛肉。肉牛的肉不香,没那个味。肉牛只长肉,不出汗。牛肉的香味,就像鲁班的秘诀,会慢慢消失。记忆会中断。 10父亲对我说,你那个木牛流马好,不吃草,不长蜱虫,也不会走失。它就是不会走失,也不知道它累不累。一头牛,走失了让人生气,找回来又让人快乐。 11是呵。我想制造一头会说话的牛,知道累的牛,会走失的牛。 12一头牛走失了,父亲有找牛的经验,把牛找回来,父亲会很开心。 13开心就是一头会走失的牛。 (《边疆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高科技时代,我做了一件古董。我用了最好 藤条、金竹、椿木,我用鸡血石给它做心脏,用水晶做眼睛,表明我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 B. 父亲会和我争吵,父亲会恨我不务正业,父亲认为根本就不要什么木牛流马。表明父亲对我的所作所为较为反感,父子关系对立且紧张。 C. 父亲的正业,是破碎的、丰富的、自由的、随意的、循环的……父亲的正业体现了《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性”。 D. 父亲对木牛流马的认识是有变化的,我对木牛流马的认识也有变化。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想不久前的那天,我和父亲争吵,两个人气得吃不下饭,是我有不务正业的苗头。”这一情节和第一段的情节形成呼应,并交代了争吵的原因。 B. “生气可以当食物,生三天气,等于多种一丘田。一直生气,你就是一座粮仓。”司空见惯的家长里短,经作者三言两语,顿时变得如此诙谐,如此深刻。 C. “好机器就是一种生物。它有自己的心思和记忆,有自己的家族血统,有自己的年龄,有自己的长相。”使用了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 D. 蔡测海笔下的人物朴实无华,没有任何粉饰,都是原貌呈现,他摘掉了那些尘世中的伪善面具,还之以本真。 8. 三川半之于蔡测海,就像湘西之于沈从文。小刚准备以“三川半的牧歌”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把文中第6段作为读书札记的素材。请你帮他列出札记的内容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材料二: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 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节选自《吕氏春秋·求人》) 9.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王A蚤终B成王C少D将以E成周F我所G以H为之J若此。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句子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葆,同“襁褓”,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尊”用法相同,都是通假现象。 B. 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登基即位,文中指后者。 C. 子不我思,即“子不思我”,与苏轼《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的句式类型完全不相同。 D. 惟,指只、只有,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惟”词义相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公在周武王驾崩后勇挑重担,却遭到了管叔等人的怀疑,受到流言的诋毁,对此周公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 贤人对于君主自身和国家很重要,有了贤人的帮助自身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安宁,反之则国家危险,名声受损。 C. 虞国和吴国因为分别采纳了宫之奇和伍子胥的建议而至今存在,这件事证明国君任用贤人可使国运长久。 D. 晋国因为子产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可见,贤才能使国家免于战乱,这一点从孔子的话中也能得到印证。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2)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13.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典故的具体依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悲怀 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①,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②,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①化用南朝梁·江淹《别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②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诗题,借“多忧”“心伤”突出悲怀主题。 B. 颔联词语极具表现力,“数分”以显叶渐变,“一瞬”以明短暂。 C. 颈联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 D. 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中间两联对仗自然,语言清新洒落。 15.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身份高贵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题,10分) 17.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匪我愆期。愆:拖延。 无与士耽。耽:沉溺,沉醉。 B.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观察。 C. 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 赍钱三百万。赍: 赠送。 D.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映阶碧草自春色。映:映照。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B. 枯松倒挂倚绝壁。 C. 可怜体无比。. D.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C. 卿但暂还家。 D. 砯崖转石万壑雷。 20. 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 A.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B. 高余冠之岌岌兮。《孔雀东南飞》 C. 二三其德。《氓》 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21. 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少年时代 B. 《楚辞》,西汉刘向辑,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焦仲卿妻》,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 《蜀道难》,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子水也”,即“雨生百谷”。谷雨因此得名,可谓顺理成章。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犹记每年的谷雨节,母亲都要去茶园摘茶。①茶叶摘回,放在锅里炒焙,母亲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叶,曰“谷雨尖”。②置热水浸泡于玻璃杯中,茶叶舒展,纤毫毕现,茶香四溢,沁人心脾。③逢年过节,母亲就拿出这些茶叶招待客人,礼仪隆重。④谷雨这个词,就从母亲嘴中吐出,像是节气的痕迹还刻在时间的深处。 夜晚,父亲肯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农事堆积在那里,把父亲拽向节气的深处。再过三个月,谷子就该成熟了。虽然它们还没移植到水田中,但它们的青苗正在垄间茁壮。然后,它们发芽、抽穗、扬花、结实,被阳光烤熟,接着收割、晾晒、净秕、入仓,滋养着我们的肠胃。 22. 下列句子中的“该”与文中加点的“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凤姐说道:“天也不早了,我也该起来了!” B. 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C. 其通俗自然的用语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D. 人家该咱们的,咱们该人家的……算一算,看看还能剩下几个钱。 23. “母亲一遍遍地念着,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不远千里从杭州上青岛再来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欣赏这故都的秋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5.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题目。 (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历来被奉为圭臬,许多人认为只要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到一定时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它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 (二)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闹春耕,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雨不会闲着,地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经验之谈”加双引号,“牛气冲天”加双引号,请比较分析两者表情达意的不同。 四、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