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由于上述原因,全球能够坚持长时间且持续开展物质平衡观测的冰川少之又少,在中国,有连续10年以上持续观测记录的冰川不超过10条。不少冰川物质平衡观测项目在持续几年后,往往因为后续资助中断等原因而被废弃。现今,在中国西部,仅有数个野外观测站的科研坚守者持续记录着冰川的变化,如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祁连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和唐古拉山的冬克玛底冰川等。这里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冰川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气候变化,故对于冰川的诊断需要持续且更加精确的观测。另一方面,现有的冰川观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结果,即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正在逐渐消亡。这对于每一位目睹该过程的冰川观测者而言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2019年,地处北欧的冰岛为一条冰川举行了一场独特的葬礼,以纪念该国一条叫作“0k”的冰川的消亡。本文谨将“0k”冰川的墓志铭作为结尾:“在接下来的200年里,我们所有的冰川都将遵循同样的灭亡之路,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你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摘编自高坛光《“问诊”冰川一一浅谈冰川的观测》) 材料三: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可以跻身世界前三,植物家底的调查和保护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植物资源中有一颗被忽视的明珠——高山植物。我国的高山植物多样性及资源异常丰富,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地区。高山环境十分恶劣,土地贫瘠,植物生长周期非常漫长,种群规模非常小,分布范围狭窄,种群十分脆弱,对高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影响大多是不可逆的,往往会导致物种灭绝。 高山植物保护的分水岭在2021年,新出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纳入了大量高山植物。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低海拔植物分布区逐渐上移,这使得许多高山植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压。高山植物由于自身的特异性可适应极端环境,是许多高山贫瘠土地的“拓荒者”,而“攀爬”上来的植物直接“鸠占鹊巢”,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山植物首当其冲面临着生境被破坏的威胁。依靠监管和宣传的被动保护都不足以有效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室内繁育等保护工作亟须积极推进。 (摘编自张亚洲《高山植物的保护之路在何方?》) 1. 下列关于冰川“问诊”方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用航空冰雷达技术观测冰川,只要向冰川发射低频段电磁波,并接收散射回波,就能得到相关信息。 B. 航空冰雷达技术,填补了复杂山地冰川储量精确测量的技术空白,标志着国际冰川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C. 物质平衡观测法,采用花杆测量,即在冰川表面安插花杆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在冰川研究中适用广泛。 D. 不论是采用物质平衡观测,还是运用航空冰雷达技术探测,这些实践都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有效保护受到冰川消融影响的高山植物,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B. 采用航空冰雷达开展典型冰川储量调查在我国首次实现,因而此项技术称得上是我国的新兴技术。 C. 如果没有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带来的危险,物质平衡观测法不失为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 D. 冰川在不同海拔的积累和消融以及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异较大,使得全球开展物质平衡观测的冰川很少。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四段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样,多次运用表达精确 数字,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 材料二在介绍物质平衡观测法的相关内容时,综合使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C. 材料二以冰川墓志铭结尾,发出保护冰川未来的呼吁,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D. 种质资源保存是高山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跨界者钟扬在西藏挑战极限,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4. 材料三最后一段使用“拓荒者”“攀爬”“鸠占鹊巢”等词语,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5. 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常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③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 ④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 ⑤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
展开余下试题⑥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 ⑦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 ⑧我说,那就退货吧。 ⑨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 ⑩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 ⑪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 ⑫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 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⑭然而,人终究是人。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买单。 ⑮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 ⑯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删节) 6. 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就写到“房子盖成了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接下来写明这个遗憾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引发自己对于“怀旧成本”的思考。 B. 第③段写到“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青砖传达出特定的历史文化性和艺术性。 C. 第⑪段插叙城里有人用高昂价格 青砖盖房的故事,目的是为了表明城里人因为有钱,所以他们有资格怀旧,而穷人没钱就没有资格怀旧这个观点。 D.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传统怀旧情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7. 作者用了11个自然段叙写自己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经历,这样写用意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让怀旧的高成本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 B. 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 C. 更加真切地表达了“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 D. 写出了作者对传统老工艺无人继承的担忧与遗憾,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新生事物的不适与排斥,暗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忽视。 8. 结合文本,理解概括“怀旧”的含义。 9. 在作者看来,怀旧是需要成本的,请结合文本概述原因并谈谈其对乡村振兴中“传统保护与创新发展”有何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节选自《史记》) 材料二: 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 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 (节选自苏轼《周公论》)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罚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摄,代理,与《论语》侍坐章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 B. 绌,同“黜”,指废黜,“绌”与今天的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 C. 朝,使……朝拜,与《离骚》中“謇朝谇而夕替”的“朝”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D. 患,弊病、毛病,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了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 B. 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 C. 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 D. 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国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2)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 14. 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展开余下试题看看,定远②西还。有元戎阃命③,上将斋坛④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 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B. 本词正面描写战斗进行时的激烈场景,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战后凄冷肃杀的环境。 C. “看看”二字巧妙衔接上下阕,由写景转向赞人,内有一股豪气贯通,过渡自然流畅。 D. 全篇句式错落,语言精练而见气势,雄浑流畅,铮铮有声,充满韵律之美。 16. 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也要保持清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组对偶表现杭州市民物质的充裕与精神的充实。 (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雷海潮表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是非常关键的。 体重管理绝非朝夕之功,不少人盲目追求速效想要( ① )。但研究表明,人体代谢如同精密天平,需热量摄入与销耗的长期平衡。若过渡依赖极端节食,虽短期内体重骤降,却易引发肌肉流失、代谢紊乱等问题,给身体带来伤害,真可谓( ② )。 科学控重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方案”。首先,A_____。例如,生活工作中久坐者可增加碎片化运动,如每小时起身拉伸3分钟;其次,优化饮食结构,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能显著提升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从而B_____。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误认为拒绝所有脂肪就能减重,实际上优质脂肪(如坚果、深海鱼等)在维持身体激素平衡方面( ③ )。 心理因素常被忽视。当负面情绪如潮水般涌现时,约60%的人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这就像用漏水的木桶打水。因此,还需C_____。 记住,健康体重是生命的和声,而非数字的独奏。 18.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体重管理年”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那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到处宣扬它们的价值,结果一鉴定,一幅真迹也没有。 B. 黏腻的汗水打湿衣物,不仅会让人感到难受,还可能散发出“不友好”的味道。 C.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D.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已覆盖26个城市,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便捷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本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请分析文中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并以“健康生活”为主体仿写一个句子。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智能化飞速发展、AI替代人力的时代,“速成班”“流量变现”“碎片化学习”等让我们能够获得即时回报,那么是否意味着长期主义已无意义了呢?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