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细节的高度,就是细节应该推高整体、托举整体呈现艺术魅力的高峰。细节可以是美人痣,是整体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上的一枝一叶、一花一瘤。近观细思,耐人寻味。细节的深度,要求细节要禁得起掰开揉碎的思揣,禁得起放大镜、显微镜的观察,禁得起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的推求。细节的深度,一定意义上就是细节的艺术能量的浓度。好的细节,艺术芬芳一如好茶耐泡禁品,能如八宝珍珠随处皆可现玲珑。 (摘编自傅修海《细节的原味与意味》) 材料二: 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的开篇谈起: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菌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触及文学细节各个层次的功能。文学细节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模拟真实。第一句用“曲尺形的大柜台”简练勾勒出故事的核心场景,并借着“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这个细节,将读者的目光转移到柜台后,塑造出场景的立体感。同时,又巧妙地以“热水”用来“温酒”这个细节,衔接到对于酒客的描写。鲁迅先生笔力老辣,寥寥几句,咸亨酒店如在读者眼前。 文学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是要刻画人物。鲁迅先生以“短衣”和“长衫”这两个着装上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两个阶层的人,并在下文以名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写活了孔乙己内心的纠结。这个层面的细节,已经不仅是模拟真实,而且参与到对于人物的刻画之中。 文学细节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对于这第三个层次,以往学界还缺乏关注。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中,细读《孔乙己》里“四文”“十文”“一文”“十几文”这些不同的细节。这仅仅是一些经济学意义上的细节吗?不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可以熟练而准确地写出这些经济层面的细节,在于他对于经济所指向的社会关系有深刻的把握。他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社会出发,展开卓越的写作。一言以蔽之,这些细节展现出作家视野中有他者。诚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选自黄平《细节模拟真实、塑造人物、打通隔膜》,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中的“微言大义”是指用高度压缩的文字记载历史信息,这种细节体现了文字的神圣性与史书的严肃性。 B. 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对文字细微之处的品味,旨在实现古今对话、人我共鸣,从而直接达成“知己”这一境界。 C. 细节可以承载超越细节本身更多的“内容”,这是细节的放大与拔高,但这种放大与拔高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 D. 鲁迅小说《孔乙己》具有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小说的意味,触及了文学细节各层级的功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心偶成的细节浑然天成,艺术价值亦高,值得欣赏者去细细揣摩,体味其中的韵味与妙趣。 B. 当艺术观赏者能做到对细节熟稔于心,是可以采取“一叶障目”、“抽刀断水”的艺术欣赏方式的。 C. 好的细节既要有推举作品整体达至艺术高峰的高度,也需具备禁得起掰开细思反复咀嚼的深度。 D. 文学细节还要具备打通隔膜的功能,这就要求作家从社会层面出发,他的视野中有“他者”的存在。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细节第二层次功能”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荷花淀》中对水生嫂的动作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B. 《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他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甚至他的手表和削铅笔的小刀都被装在套子里。”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林冲冒雪赶路的描写:“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D. 《祝福》中描写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 4. 材料一中提及“细节要追求更高的真实”,材料二所举《孔乙己》的开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5. 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材料,给出你的建议。 【答案】1. B 2. B 3. C 4. ①对酒店布局陈设的描写体现了细节的真实性,这是基础; ②关于人物服饰及喝酒姿态 描写突出了孔乙己可悲可怜的矛盾体(内心的纠结),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5. ①推理小说确保了细节在整体叙述中发挥逻辑上的连贯性功能,体现了应有的逻辑缜密性; ②推理小说应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注重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③作家要有道德自律与人文关怀,心中要有他者,创作出富有原味与意味,既有高度也有深度的细节。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围绕“细节”展开深度探讨:材料一从文化史和文学理论角度,剖析细节的原味与意味,强调其在认知和审美中的辩证关系;材料二以《孔乙己》为例,具体分析文学细节的三重功能。两文形成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的互补,共同揭示了细节作为艺术载体的多维价值——既是微观的真实呈现,又是宏观的意义符号,更是连接作者、文本与读者的重要纽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直接达成”表述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提到“对世界万物的‘求知’,与个体在茫茫人世的‘求知’,无非都是为了‘知己’。而恰恰知己是难的”,说明“知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并非能通过对文字细微之处的品味“直接达成”。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