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流言?谣言?谎言?——从莎草纸到互联网,语言如何改变我们》) 材料三: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不靠谱、难以产生影响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及时精准地辟谣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如何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也成为当代科普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 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才能让科学跑在流言前面。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有助于凝聚合力、弥补传统机构力量的不足,快速响应公众科普期待,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科普需求。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我们定能筑起更为立体的抵御“科学流言”的屏障。 (摘编自喻思南《用科普抵御“科学流言”》,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便产生了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B. 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暴发地居民会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健康人群希望与他们保持距离,实现心理隔离便成了优先选择。 C. 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上许多人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因此,“官宣”也就可有可无了。 D. 风险社会的“风险”指自然和传统失去无限效力且依赖人的决定时产生的需人为控制的不良后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隔离的话语体现。 B. 人们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述,甚至将患病者“妖魔化”,这些话语虽源于个体意识,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 C. 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科学流言,最重要的是精准地辟谣。因为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D. 转变科普理念,培养民众科学素养,发展科普产业,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时,我们会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身现代化阶段风险的一项是( ) A.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B. 2019年,研究人员表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因人类超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加速,10年里下沉了约2.5米。 C. 2020年,设计运行时间为50年的中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西安灞桥江村垃圾填埋场只工作25年便提前退休。 D.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4. 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阐明“流言”一词的内涵。 5. 依据三则材料,概括疫情背景下流言产生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醋栗① [俄国]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老在抄写那些公文,但是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的脑子里经常描绘出花园小径、花丛、水果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居然会没有醋栗。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同情。盼望有个庄园,那是好事。可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偷懒。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于是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她变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 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有一百一十二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可是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棵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我去年去探望过他。那天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院子里去,应该把马拴在哪儿。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看上去,就像一只肥鹅躺在被子里。
展开余下试题“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还不错,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他们喝酒,嚷着:“乌拉!”喝醉了的人就给他叩头。生活只要变得好一点,吃得饱,喝得足,闲着不做事,就会在俄罗斯人身上培养出顶顶骄横的自大。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醋栗又硬又酸。不过正如普希金所说:“对我们来说,使我们变得高尚的谎言较之无数真理更为珍贵。”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每当我想起人的幸福,不知为什么思想里常常夹杂着伤感的成分,现在,面对着这个幸福的人,我的内心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注】①《醋栗》写于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正值民主解放运动高潮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处于探索阶段。其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 B. 小说中尼古拉面对并不十分理想的田庄,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造,甚至与周围人打土地官司,这说明他对于梦想非常执着。 C. 尼古拉年过四十依然生活吝啬,他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妇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这无疑都源于其对庄园的追求。 D. 尽管醋栗又硬又酸,但是尼古拉对着醋栗,眼里含着泪,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他得意的姿态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而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的《醋栗》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以小人物作为主角,深刻剖析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褒贬鲜明。 B. “到处都是沟渠……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此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庄园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 C. 小说中“醋栗”多次出现,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小说叙事看似平淡,实则细节刻画精准到位,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令作品浑然一体,真实自然而结构严谨。 8. 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请结合本文分析契诃夫在手法运用上是如何体现这种幽默讽刺风格的。 9. 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为什么“我”的内心“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狱中家书 文天祥 父少保、枢密使、都督、信国公批付男陞子:汝祖革斋先生以诗礼起门户,吾与汝生父及汝叔同产三人。前辈云: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吾与汝生父俱以科第通显,汝叔亦致簪缨①。使家门无虞骨肉相保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不幸宋遭阳九②,庙社沦亡,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吾二子,长道生,次佛生。佛生失之于乱离,寻闻已矣。道生,汝兄也,以病没于惠之郡治,汝所见也。呜呼,痛哉!吾在潮阳闻道生之祸,哭于庭,复哭于庙,即作家书报汝生父,以汝为吾嗣。兄弟之子曰犹子,吾子必汝,义之所出,心之所安,祖宗之所享,鬼神之所依也。及吾陷败,居北营中,汝生父书自惠阳来,曰:“陞子宜为嗣,谨奉潮阳之命。”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传云:不孝,无后为大。吾虽孤孑于世,然吾革斋之子,汝革斋之孙,吾得汝为嗣,不为无后矣。吾委身社稷,而复宣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吾为汝父,不得面日训汝诲汝,汝于“六经”,其专治《春秋》。观圣人笔削褒贬,轻重内外,而得其说,以为立身行己之本。识圣人之志,则能继吾志矣。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礼》:狐死正邱首。吾虽死万里之外,岂顷刻而忘南向哉!吾一念已注于汝,死有神明,厥惟汝歆。仁人之事亲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汝念之哉!岁辛巳元日书于燕狱中。 (选自《文天祥文集》) 【注】①簪缨:字面意思是头上戴的饰品,一般指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借以指高官显宦。②阳九:灾难之年或厄运。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家门无虞A骨肉B相保C皆奉先人D遗体E以终F于牖下G人生之常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获取,与《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不相同。 B.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用法相同。 C. 何,什么,与《苏武传》“何以汝为见”的“何”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D. 虽,即使,与《伶官传序》“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虽”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的父亲以读书起家,育有三子,文天祥为国捐躯以尽忠,文陞的亲生父亲和叔父则为尽孝而保全自我。 B. 文天祥失去两个亲生儿子后,写信给弟弟商量将文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他被捕后,弟弟两次亲自来商定此事。 C. 文天祥育有两子,长子叫道生,次子叫佛生,道生因病死于惠郡治所,佛生在战乱中与家人走失而离世。 D. 文天祥用狐死而头向巢穴所在山丘作比,表达自己被囚时 思乡之情和归葬家乡的愿望,表现毅然赴死的决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 (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14. 张岱年在《修辞立其诚》一文中说:“‘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请以此为依据,简要评价文天祥《狱中家书》一文 “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展开余下试题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扰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 B. “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 C.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D. “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 16. 全诗是如何抒发作者 惆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此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描摹乐声时,常常摹拟自然界中的声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飞禽之声写乐师演奏之音。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小一方腐乳,浓缩着多重蜕变。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 ① ),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 ② )。轻轻地舀出豆腐,放进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出房,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撒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渣至“没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坛”。霉菌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8.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句子中的“慢慢”与文中加点的“慢慢”,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慢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B.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夜幕即将降临 C. 你先别急,慢慢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D. 病情在药物的作用下慢慢好转。 21. 文中画横线的表述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22. 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发酵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内容填空。每处不超过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