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并没有把节气精确到几分几秒,它反映的是一种规律和秩序。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 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 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和诠释,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和研究天象。 B. 二十四节气反映寒来暑往,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天文历法,也是农业生产指南,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 C.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重视历法,一方面是用于指导农业耕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用权威的历法去解释奇异天象。 D.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基于相同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数理天文学,都被视为科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不仅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来认知时节的变化,也可指通过天象预测行事的时机。 B. 古希腊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因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正是这一观念推动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 C. 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表现在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探寻宇宙规律,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 D.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在研究动机、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上有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之处。 3.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豳风》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颁布历法以彰显权力的现象。 B.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表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C. 谚语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法能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便利。 D. 《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说自己“罗星照运,运气不好”,人们认为天文现象会对生活产生影响。 4. 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二十四节气”,但用意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两则材料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但比较的角度有所不同,请加以概括并分析。 【答案】1. B 2. B 3. A 4. ①材料一指出“二十四节气”能体现寒来暑往的变化,以此论证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可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②材料二则指出“二十四节气”不会精确到几分几秒,以此论证中国古代天文学追求的实质是一种规律和秩序。 5. ①材料一侧重于思想路线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 ②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唯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 【解析】 【导语】材料一聚焦社会功能,揭示中国天文学“观象授时”的实用主义特征与“天人感应”的政治伦理维度;材料二则从文化哲学切入,剖析古希腊天文学“几何建模”背后的理性崇拜与中国“敬天法祖”的礼学传统。两文共同构建起“应用科学”与“纯粹科学”的二元对照,既呈现了文明路径的差异性,也暗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共通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A.“反对观察天象和研究天象”错。材料一原文为“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不想鼓励”不等于“反对观察天象和研究天象”。 C.“用权威的历法去解释奇异天象”错。结合材料一“古代中国的星占术属于预警性系统,古人利用天象来占卜国家大事”可知,解释天象的应是“星占”。 D.“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基于相同的观念”错。材料二“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表明,两者明显不同。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B.“古希腊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因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错。结合材料一“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和材料二“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可知,希腊人因为尊崇理性的观念,才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古代中国统治者颁布历法以彰显权力”错。“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到了七月,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到了九月,妇女们就可以开始缝制寒衣了。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历法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①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作用,其中在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有重要体现。结合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历法工作,一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创制‘二十四节气’直接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给农业生产以极大方便,像‘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这类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行”可知,材料一提到“二十四节气”,是为了具体论证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可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一观点,强调了其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