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钱文说不尽的阿Q》) 材料二: 在小说中,阿Q是个被封建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赤贫,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而言,阿Q堪称农村无产者的代表。但是,假如鲁迅当年只是出于对阿Q进行社会学的图解,那么阿Q也就无法成为不朽的典型。阿Q典型的艺术力量恰恰就在阿Q身上具有的不同于一般雇农的那种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包含了鲁迅对世界人生的深邃的哲理思考,包含了作品震慑人们灵魂的美学意蕴。 这特殊性就是阿Q异乎寻常的性格特征。你看,阿Q的命运够凄惨的了,但是他却时时感到得意;阿Q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是他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获胜。直到被抓去杀头前,阿Q还能战胜死亡的恐惧,无师自通地大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表现出使人的灵魂战栗的得意。一方面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饱尝辛酸,另一方面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我们在小说中可以明显看到:鲁迅正是从实际的失败受辱和虚妄的胜利自傲这两方面来描写阿Q性格的。在这里,凄惨和得意、失败和胜利形成强烈的对比;物质和精神、现实和幻想尖锐地对立;悲剧和喜剧、眼泪和笑声高度地交融统一,它们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冲击波,轰击着读者的灵魂。鲁迅分明是在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真相。作者由痛苦的沉思转为发笑,而读者则由发笑转入痛苦的沉思。阿Q性格的真谛,不正是存在于这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之中吗? 过去,人们常常把阿Q的性格特征归结为一点,即“精神胜利法”。因而,“精神胜利法”几乎成为阿Q性格的代名词。这当然是因为鲁迅把阿Q的这一思想行为方式的外表特征描绘得十分传神、突出,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但如果以为“精神胜利法”就是阿Q的全部性格内涵,那就把问题简单化了。尽管“精神胜利法”是阿Q思想行为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但不能以这一特征的概括代替对阿Q性格复杂性的研究。 (摘编自林兴宅《论阿Q的性格系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Q并不只是旧社会国民的典型,即使是国民素养已普遍提升的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 B. 在未庄,阿Q是造反的先驱者,有人认为他破坏了地主阶级统治秩序,让他们“尊严”丢失。 C. 解放思想时,人们大胆假设,如果阿Q成了“革命”掌权人,未庄的百姓会获得新生。 D. 鲁迅当年没有简单图解阿Q,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才有了阿Q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人们只关注阿Q的“精神胜利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阿Q都成了国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B. “精神胜利法”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绝望的困境,从而振作起来,东山再起,拥有维持正常生存的基本条件。 C. 阿Q典型的艺术力量源自鲁迅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及作品震撼人心的美学意蕴,阿Q不同于一般的雇农。 D. 阿Q思想行为方式外表特征明显,给人印象深刻,“精神胜利法”成为他的代名词,是他性格内涵的全部。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精神胜利法”的一项是( ) A. 周末的晚上,大家都回家了,小川孤独地待在宿舍,胡思乱想,忽然想到与妈妈一起去西藏旅游的时光,顿时开心地笑了。 B. 期中考试,小楠因排名倒数而伤心地哭了,哭着哭着,想到自己以前都是前十,就停止了哭,暗暗发誓:一定东山再起。 C. 看到别人都夸小胖家富有,小梦就说:“我爷爷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全县仅有的三个万元户之一,他家能与我家比吗?” D. 小梅拿了区一等奖,平时比她作文写得更好的小美很沮丧,小月就拉她去散步,聊起春游两人率先登上山顶的事,她们都开心地笑了。 4. 阿Q身上具有的不同于一般雇农的那种特殊性是阿Q典型的艺术力量所在。这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 两则材料都谈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目的不同。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C 3. C 4. ①现实中处处碰壁,满腹辛酸,一次次地失败。②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精神上却一次次地胜利。 5. ①材料一主要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角度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目的是探讨这一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解读,揭示其作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象征意义。②材料二则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目的是揭示阿Q性格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其作为典型艺术形象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展开多维度探讨。材料一梳理了阿Q形象的百年接受史,从国民性批判到阶级分析,再到人类学解读,展现了经典文学形象的丰富阐释空间。材料二则聚焦阿Q性格的特殊性,指出其艺术魅力在于现实失败与精神胜利的强烈反差所形成的悲喜剧张力。两则材料共同揭示了文学典型的多义性: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超越时代成为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隐喻,体现了伟大文学作品“说不尽”的特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未庄的百姓会获得新生”错误。由原文“强调的是阿Q造反的负面,‘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他将以自己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结构’”可知,材料一强调的是阿Q造反的负面,“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他将以自己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结构”,由此可见,未庄的百姓并不会获得新生。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为……,所以……”错误。由原文“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于是,人们关注‘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可知,选项因果颠倒。 B.“‘精神胜利法’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绝望的困境,从而振作起来,东山再起,拥有维持正常生存的基本条件”错误。由原文“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并做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自身,试图维持自己的正常生存”可知,材料一提到,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认为阿Q的一切努力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精神胜利法”是维持正常生存的选择,但并没有提到它能帮助人们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