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探界者钟扬》精品练习
4.3《“探界者”钟扬》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万颗飞扬的种子
徐鲁
一粒种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或许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在荒原上,在沙漠里,在岩石底下,甚至在水泥墙壁的缝隙里,我们都看到过种子的神奇力量。
老一辈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早年写过一篇幻想性质的科普故事《蒲公英》,故事的主人公有蒲公英、鸢尾花和紫罗兰,也有默默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的茅草们:春天到来时,总是顽强的茅草的种子,最先从岩隙里萌发出来,交给大地一片蓬勃的绿色。
①______
钟扬还在少年时,就是同学们眼里的“种子选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创建“少年班”。少年钟扬凭着“学霸”的实力,考入中科大第三期“少年班”。梦想的种子就像洁白的蒲公英花球,从少年的手中,朝着远方飞扬起来……
1984年,刚满20岁的钟扬从中科大毕业,来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花木葱茏的植物园,成了他痴迷的乐园。他在植物研究所工作了15年。春兰秋菊,夏荷冬梅,伴随着他的青春芳华。
美丽的梦想之花迎风盛放。意气风发的钟扬,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计算机室,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生物学青年实验室,还创建了一个水生植物室。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绿。2000年,钟扬离开武汉,来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一个新的机缘,给他梦想的种子插上了更加有力的翅膀,他把目光投向了植物学研究更远的远方。
②______
2001年,适逢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地区。钟扬闻讯,迫不及待地报名要求到西藏去。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成了西藏大学一名普通的植物学教授。
这时候,古老的青藏高原和皑皑雪山,向他张开了阔大的怀抱。两千多种独特的植物,六千个能结种子的高等植物物种,就像美丽的格桑花海,正在高原上等待着他。
草原,是跑马的地方;盐池,是养骆驼的地方。“青藏高原,是高原植物种子的宝库,这里才是植物学家应该来的地方哪!”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收集种子的人”。
在雪山下,在风雨中,在高高的悬崖边,在深深的峡谷里……他用了5年在野外奔波的时间,才渐渐适应了高原反应。
这个坚强的人,每天有着旺盛的工作激情,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疲惫。只是他暂时还不知道,因为体质特点的不同,高原缺氧的环境,对他的心肺功能造成了看不见的损伤。
2002年,38岁的钟扬和他志同道合的妻子张晓艳,收获了他们“爱的硕果”——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小哥俩儿出生时,钟扬正在研究一种红树植物。他用植物名字给两个儿子起名为:云杉、云实。
钟扬到西藏后不久,心中就有了一个美丽又清晰的目标:一定要摸清青藏高原的生物“家底”,去发现和辨认出每一个被遗忘的物种。钟扬和他的学生们一起,付出了16年的时光,在这些遥远的地方,留下了采集野生植物标本的足迹。
人们粗略地计算过,钟扬在青藏高原上走过的总行程,早就超过了10万公里;他和学生们采集到的植物种子,多达4000万颗。
③______
传说中有一种古老的“风花”,它长在雪谷而开在悬崖,要找到它和得到它,需要付出一生作为代价;它遥远又亲近,飘忽又朦胧,多少人舍弃一切幸福去追寻它,而一旦靠近了,就会离不开它。
就像神奇的“风花”一样,在高寒气候下生长的植物,它们的生命也在慢慢地、神奇地进化。而钟扬的心,也越来越被“风花”一样的高原植物所“蛊惑”,一旦靠近了,就真的再也离不开它们有时,为了采集到某些珍稀的植物样本和种子,他带着学生要进入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或者攀登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上。


浏览完整试题“科学研究的每一步,都是对人类毅力的挑战。”钟扬这样鼓励着年轻的学生们,同时也激励着自己,“上不得昆仑山,怎能盗得来灵芝仙草?”有一天,钟扬惊喜地发现了一种内核比较光滑的毛桃。为了不损坏种子的完好度,他发动全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小心翼翼地帮着“啃”毛桃,啃出的桃核再小心地刷干、擦干,晾干后,再送入琳琅满目的种子库。他把精挑细选出的5000颗桃核,仔细地保存在样本瓶子里。有的种子样本,可能要存放上80年到120年,留给未来的研究者们。
④______
2015年5月,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钟扬突发脑溢血。幸好被及时发现送到了医院,才保住了生命。
医生再三强调,他的身体已不适合在高原工作。但一想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钟扬很快又从医院返回了高原。同事们明显看到,因为多次受到高原病的折磨,他的脸已经浮肿。钟扬却淡淡一笑,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我想为未来留下希望。”
他心中的“希望”,也是他的梦想:一是收集到更多植物的种子;二是在藏区播撒和培养更多人才的种子。他想象着,未来的日子里,有无数像蒲公英花球一样人才的种子,飞翔在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上……
2017年9月25日,一个令人痛惜的日子。钟扬在去往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生命的年轮,停止在了53岁。
2019年2月18日,钟扬入选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位扎根大地的科学家,无愧于这样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选手”“梦想的种子”等说法,体现了钟扬在研究种子方面的天赋,以及他对种子的痴迷与热爱。
B.钟扬之所以去青藏高原,是因为这里是高原植物种子的宝库,特别是古老的“风花”,更吸引着他去探究。
C.钟扬不但希望收集到更多植物的种子,还希望培养更多人才的种子,相比之下,后者对他来说更加重要。
D.颁奖辞之中的“不求雕梁画栋”,赞美的是藏波罗花,实际上也是钟扬专心科研,淡泊名利品质的体现。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强调种子神奇的力量,既引入了作品的主题,也暗示了钟扬的精神。
B.文中多处写到花,如蒲公英、格桑花、风花,每种花都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C.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录钟扬的经历,具有真实感,也暗含着作者的敬仰之情。
D.文章以“感动中国”颁奖辞结尾,高度概括了钟扬的一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请仿照《“探界者”钟扬》,提取文中词语,在横线处为本文主体部分拟写四个小标题。
4.“描写人物,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本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请在文中任选三处并简要分析。
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问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5.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7.“种子达人”部分为什么从钟扬的住房写起?
8.从节选部分来看,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钟扬的“暖”是________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________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________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引人注目 订制 转向 B.有目共睹 订制 倾向
C.引人注目 定制 转向 D.有目共睹 定制 倾向
1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暖”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荡)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诵),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创)。”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撰写的一段文字。他参与了500多块图文展板的写作。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节选自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1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跌宕起伏 欢诵 悲怆 富有文彩
B.跌荡起伏 欢诵 悲创 富有文采
C.跌宕起伏 欢颂 悲怆 富有文采
D.跌荡起伏 欢颂 悲创 富有文彩
12.下列语句中的引号的作用和画横线语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天空课堂”演示微重力实验。
B.北斗卫星构建“太空罗盘”导航全球。
C.某地“环保整改”后污水仍直排长江。
D.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
13.赏析选文第一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
①“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③“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15.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
B.“手抓一把”“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
C.“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
D.“5200米”“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伟大。
16.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崇敬之情,以下对联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组是( )
①辛勤耕耘解决全球温饱 不懈探索推动国家发展(袁隆平)
②一谷倾心为饱千家而立命 百畦埋头凭勤己身以济国(袁隆平)
③区区凡夫一抓准显身手 拳拳温情千团火暖人心(张秉贵)
④勤勉娴熟本领过硬立服务标杆 耐心细致热情似火成岗位标兵(张秉贵)
⑤初心不改高原踏满足迹 使命已达拙作渗尽才思(钟扬)
⑥命途连结种子甘作探界先锋 情意牵系后生愿为接盘导师(钟扬)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最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钟扬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曾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到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艰苦援藏16年,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足迹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高原工作使他,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因此而停下工作。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______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① ),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钟扬曾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的梦就是收集种子,培育人才,投身公益,普及科学。他的一生是( ② )。如今,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等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他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鄂尔多斯市,标志性的双肩包、褪色的宽檐帽成了他留给人们的最清晰的记忆。


展开余下试题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成效 遍布 积劳成疾 同心协力 B.成果 遍及 积劳成疾 竭尽全力
C.成果 遍及 鞠躬尽瘁 同心协力 D.成效 遍布 鞠躬尽瘁 竭尽全力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B.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长期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C.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D.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 引用 拟人 B.引用 排比 借代
C.排比 夸张 拟人 D.引用 双关 排比
20.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根据上述材料为钟扬写一则颁奖词。不少于70字。
22.《“探界者”钟扬》的主体部分,作者主要是通过记述什么来表现钟扬这一“时代楷模”形象的?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23.下列对课文《“探界者”钟扬》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探界者”钟扬》中的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3《 “探界者”钟扬》练习》参考答案
1.D 2.B
3.①种子选手;②收集种子的人;③盗来灵芝仙草;④为未来留下希望。
4.①报名支援西藏。钟扬迫不及待地报名要求到西藏去成了西藏大学一名普通的植物学教授,为了梦想,不畏艰难,挑战自我。
②给两个儿子起名为:云杉、云实。双胞胎的儿子出生时,钟扬用植物名字给两个儿子起名,他将事业与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
③发动老师和学生“啃”毛桃。啃出的桃核再小心地刷干、擦干,晾干后送入种子库,为了科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④脑溢血后从医院返回高原。他希望收集更多的种子,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了梦想,甘于奉献,不计个人生死。
⑤用5年在野外奔波的时间适应高原反应;行程10万公里,采集植物种子多达4000万颗。体现其坚强、充满旺盛的工作激情,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5.B 6.A
7.从住房写起,表现了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的特点,与下文钟扬在“种子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衬托了钟扬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8.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用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
9.D 10.A 11.C 12.D
13.①排比,运用“从……到……”的句式,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清晰展现了生命演化的进程。
②比喻,将生命演化比作“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将抽象的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具象为可感知的旋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生命演化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③拟人,“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一句赋予生命历程以人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④对比,通过“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的对比,突出生命演化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强调了进化过程中的繁荣与衰败、生存与灭绝的辩证关系。
14.乐在其中 命悬一线 了如指掌
15.A 16.D 17.B 18.D 19.A
20.①他热心科普公益事业 ②追梦育人的一生
21.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最高点。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2.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钟扬人生经历和典型事例两个方面的记述表现钟扬“时代楷模”的形象的。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从求学少年,到采集种子、研究种子,担任科学队长,并做导师带学生,直到为科学而献身的各种经历素材,表现了钟扬为科学而探索的精神。
23.B
24.例文:跨界寻广度,守界求深度
钟扬的一生,是不断突破边界的一生。他既是扎根高原的植物学家,也是普及科学的达人,既是助力西藏发展的援藏干部,也是培育人才的教育专家。在 “跨界” 的征途上,他拓展了人生的广度,也为社会创造了多元价值。而在我们身边,亦有许多 “守界者”,他们年复一年深耕一隅,在专注中抵达事业的深度。跨界与守界,看似相悖,实则都是不同人生选择下,对生命价值的极致追求。
跨界者如奔涌的江河,以开拓之姿拓宽人生疆域。钟扬的跨界,从不是浅尝辄止的 “跟风”,而是基于热爱与责任的深度探索。为了收集植物种子,他跨越海拔六千米的高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跋涉;为了传播科学知识,他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将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了助力西藏教育,他不计个人得失,手把手培养当地科研人才。他的每一次跨界,都带着明确的目标与坚定的信念,在新的领域里从零开始,却能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探界者””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