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1 2025-09-0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归园田居(其一)》情景式默写练习
《归园田居》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学生版)
1. 诗人开篇即以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误入官场、向往田园的心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用数量词和叠词描绘宅院规模与周围环境,体现田园生活质朴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通过描写日常劳作场景,展现归隐后躬耕生活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以动物活动为画面增添生机,凸显田园自由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人用自然景物的生长状态隐喻自己回归本性的喜悦,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 表明诗人不适应官场束缚,坚定回归田园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 描写诗人住所周围植被茂盛、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 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的生活,表达对前者厌恶、对后者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 诗中描绘傍晚时分田园宁静景象,烘托闲适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 体现诗人归隐后虽劳作辛苦,却因内心自在而感到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长久被官场束缚,如今终于挣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与自然相融,享受独处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诗中以具体的农作物种植场景,展现田园生活实用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后,生活虽简朴却内心充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描绘清晨田园中雾气消散、万物苏醒的清新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6. 诗人用“尘网”“樊笼”自喻,表达对官场生活厌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漫步,欣赏自然景色的闲适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8. 体现诗人归隐后,与邻里关系和睦、生活恬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9. 诗中以鸟、鱼为喻,表明自己渴望回归自然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描写田园中房屋错落分布,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1. 诗人通过描写劳作后的休憩场景,展现归隐生活惬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2. 表明诗人即使在田园中过着清贫生活,也不愿再回到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3. 诗中描绘春天田园里草木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4. 体现诗人回归田园后,身心获得自由,如释重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5.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观察自然万物,内心获得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回归喜悦,而诗中同样体现这种情感的铺垫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7. 描写田园中夜晚静谧,只有自然声响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8. 表明诗人归隐后,专注于田园生活,不再关心官场事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9. 诗中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暗示田园生活的收获与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0. 体现诗人与自然共生,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1.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劳作,虽辛苦却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2.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的选择是遵循内心,而非受外界干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 诗中描绘夏日田园里浓荫蔽日、清凉舒适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34. 体现诗人归隐后,生活简单纯粹,精神世界丰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5.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与家人相伴,共享天伦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6. 用比喻手法说明官场生活对自己的束缚,如“羁鸟恋旧林”,与之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7. 诗中描绘秋日田园里果实成熟、丰收在望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8. 表明诗人归隐后,心态平和,不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9.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漫步,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0. 体现诗人回归田园后,身体虽劳累,但精神却愉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1. 诗中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光流逝,而诗人内心始终坚守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2. 表明诗人即使在田园中遇到困难,也不会动摇归隐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3. 描写田园中冬日虽寒冷,但仍有生机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4. 体现诗人归隐后,与自然亲密接触,感知自然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5. 诗中描绘诗人在田园中读书、休憩,享受闲适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6.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是对自我本性的回归,而非一时冲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7. 描写田园中河流、草木等自然景观,构成和谐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8. 体现诗人归隐后,生活虽平淡,却充满诗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9. 诗中以鸟的自由飞翔,隐喻自己摆脱官场束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0.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内心获得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1.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参与农事,体验劳动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2. 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愿长久在此居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教师版)
1. 诗人开篇即以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误入官场、向往田园的心境,这两句诗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解析:“尘网”喻指官场的束缚,“三十年”极言在官场时间之久,开篇即点明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的向往,奠定全诗归隐的基调。
2. 诗中用数量词和叠词描绘宅院规模与周围环境,体现田园生活质朴宁静的句子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解析:“十余亩”“八九间”用具体数量词展现宅院的简朴,没有奢华修饰,“草屋”凸显田园生活的质朴,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
3. 诗人通过描写日常劳作场景,展现归隐后躬耕生活状态的两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晨兴”“带月”点明劳作的时间跨度,从清晨到夜晚,“理荒秽”“荷锄归”具体描绘劳作的内容与状态,体现归隐后躬耕生活的辛劳与充实。
4. 诗中以动物活动为画面增添生机,凸显田园自由氛围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解析:“狗吠”“鸡鸣”是田园中常见的动物叫声,以动衬静,既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又凸显出田园生活不受拘束的自由氛围。
5. 诗人用自然景物的生长状态隐喻自己回归本性的喜悦,这两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樊笼”喻指官场,“自然”既指自然环境,也指诗人本性,此句以“复得返”点明回归的喜悦,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对本性回归的珍视。
6. 表明诗人不适应官场束缚,坚定回归田园决心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解析:以“羁鸟”“池鱼”自喻,“恋旧林”“思故渊”分别体现对自然栖息地的渴望,隐喻诗人不适应官场束缚,坚定想要回归田园的决心,比喻贴切生动。
7. 描写诗人住所周围植被茂盛、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象的两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解析:“榆柳”“桃李”是田园常见植物,“荫后檐”“罗堂前”描绘出植被环绕房屋的景象,“荫”“罗”二字生动展现植被的茂盛,营造出绿意盎然的环境。
8. 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的生活,表达对前者厌恶、对后者喜爱的句子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注:题目要求两句,此处取核心对比句“误落尘网中,复得返自然”)。
解析:“尘网”(官场)与“自然”(田园)形成鲜明对比,“误落”体现对进入官场的懊悔,“复得返”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通过对比强化情感倾向。
9. 诗中描绘傍晚时分田园宁静景象,烘托闲适氛围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暧暧”形容村落模糊的样子,“依依”形容炊烟轻柔飘荡的状态,傍晚时分的村落与炊烟,构成宁静祥和的画面,烘托出田园生活的闲适氛围。
10. 体现诗人归隐后虽劳作辛苦,却因内心自在而感到快乐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衣沾”点明劳作的辛苦(露水打湿衣服),“不足惜”体现诗人对辛苦的不在意,“愿无违”点明核心——只要不违背回归田园的心愿,内心就感到快乐,凸显精神满足。
11.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长久被官场束缚,如今终于挣脱的两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樊笼”喻指官场的禁锢,“久在”说明束缚时间之长,“复得返”强调挣脱束缚后的自由,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与喜悦。
12.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与自然相融,享受独处之乐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户庭无尘杂”指庭院中没有官场的繁杂事务与世俗干扰,“虚室有余闲”指内心清净空明,有足够的闲暇时光,体现诗人与自然相融的独处之乐。
13. 诗中以具体的农作物种植场景,展现田园生活实用性的两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解析:“种豆南山下”明确劳作的地点与内容,“草盛豆苗稀”真实展现农作物生长的状态,不回避劳作中的小缺憾,凸显田园生活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而非理想化的虚幻景象。
14.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后,生活虽简朴却内心充实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户庭无尘杂”体现生活环境的简朴(无奢华装饰、无繁杂事务),“虚室有余闲”则侧重内心的充实——没有世俗纷扰,内心清净且有闲暇去感受生活,展现精神层面的富足。
15. 描绘清晨田园中雾气消散、万物苏醒的清新景象的两句是“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注:此句出自《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更正为《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清晨炊烟初升场景)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劳作场景),此处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晨兴”句为准,完整句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晨兴”点明时间为清晨,“理荒秽”描绘清晨开始劳作的场景,间接体现清晨田园中万物苏醒、开始新一天生机的状态,“带月”则补充劳作的延续,展现全天的充实。
16. 诗人用“尘网”“樊笼”自喻,表达对官场生活厌倦的两句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核心两句为“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解析:“尘网”“樊笼”均为比喻,前者侧重官场的污浊与束缚,后者侧重禁锢的严密,“误落”“久在”分别体现进入官场的偶然与被困时间之长,强烈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17.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漫步,欣赏自然景色的闲适场景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补充场景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结合漫步意境,取“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户庭无尘杂”说明漫步的环境清净,无世俗干扰,“虚室有余闲”体现诗人有闲暇心境去漫步赏景,整体营造出闲适自在的氛围,展现归隐后的精神放松。
18. 体现诗人归隐后,与邻里关系和睦、生活恬淡的句子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解析:“相见无杂言”指与邻里见面没有世俗的客套或功利性话语,“但道桑麻长”说明交谈内容围绕农事,体现邻里关系的淳朴和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淡自然。
19. 诗中以鸟、鱼为喻,表明自己渴望回归自然本性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解析:“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被困在池中的鱼)是诗人自喻,“恋旧林”“思故渊”分别是鸟和鱼对自然栖息地的渴望,隐喻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本性的心愿。
20. 描写田园中房屋错落分布,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两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核心两句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解析:“方宅”“草屋”是田园中的建筑,“十余亩”“八九间”展现建筑规模的适度,不张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后句“榆柳”“桃李”)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体现田园的质朴之美。
21. 诗人通过描写劳作后的休憩场景,展现归隐生活惬意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户庭无尘杂”说明休憩环境的清净,无官场的繁杂事务干扰,“虚室有余闲”指劳作后内心没有负担,有足够的闲暇放松,展现归隐生活劳作后的惬意与舒适。
22. 表明诗人即使在田园中过着清贫生活,也不愿再回到官场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衣沾”暗示田园生活的清贫(无华服,劳作易沾露水泥土),“不足惜”体现对清贫的不在意,“愿无违”明确“不愿回官场”的核心心愿,凸显对田园生活的坚守。
23. 诗中描绘春天田园里草木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的两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解析:“榆柳”“桃李”在春天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荫后檐”“罗堂前”生动展现草木生长的旺盛状态,营造出春天田园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自然活力。
24. 体现诗人回归田园后,身心获得自由,如释重负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久在樊笼里”强调在官场被束缚的漫长与压抑,“复得返自然”中的“复得”体现失而复得的珍贵,“返自然”则点明身心回归自由的状态,表达如释重负的轻松。
25.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观察自然万物,内心获得宁静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暧暧”“依依”描绘出村落与炊烟的柔和景象,诗人观察这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内心没有世俗的浮躁,从而获得宁静,体现田园对心灵的慰藉。
26. 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回归喜悦,而诗中同样体现这种情感的铺垫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解析:“羁鸟”“池鱼”喻指被困官场的自己,“恋旧林”“思故渊”提前铺垫对自然与田园的渴望,为后文“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做情感蓄势,形成“渴望—回归”的情感逻辑链。
27. 描写田园中夜晚静谧,只有自然声响相伴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解析:夜晚本是静谧的,“狗吠”“鸡鸣”以极轻微的自然声响打破绝对安静,采用“以动衬静”手法,更凸显田园夜晚的清幽,展现远离世俗喧嚣的宁静氛围。
28. 表明诗人归隐后,专注于田园生活,不再关心官场事务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无尘杂”既指庭院无杂物,更暗指无官场的繁杂事务与功利纷争,“虚室有余闲”则体现内心因脱离官场而清净空明,能专注于田园生活,凸显精神状态的转变。
29. 诗中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暗示田园生活的收获与希望的两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解析:虽“草盛豆苗稀”看似是劳作中的小缺憾,但“种豆”这一行为本身代表对田园农事的投入,暗含对未来作物成熟、收获的期待,体现田园生活的真实与希望。
30. 体现诗人与自然共生,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晨兴”(清晨起身)、“带月”(夜晚归来)顺应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理荒秽”(打理田地)是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节奏,展现诗人与自然同步、共生的生活状态。
31.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劳作,虽辛苦却心甘情愿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衣沾”直接点出劳作的辛苦(露水、泥土打湿衣衫),“不足惜”则明确表达对辛苦的不在意,核心原因是“愿无违”(不违背回归田园的心愿),凸显对田园生活的坚定选择。
32.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的选择是遵循内心,而非受外界干扰的句子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解析:“少无适俗韵”说明从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官场)的气质,“性本爱丘山”点明热爱田园是天生本性,强调回归田园是遵从内心本性,而非受外界评价或诱惑影响。
33. 诗中描绘夏日田园里浓荫蔽日、清凉舒适的景象的两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解析:夏日草木繁茂,“榆柳”的枝叶能遮蔽屋檐形成浓荫,“桃李”枝叶舒展于堂前,既勾勒出植被环绕房屋的画面,又暗含夏日浓荫带来的清凉感,展现田园夏日的惬意。
34. 体现诗人归隐后,生活简单纯粹,精神世界丰富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无尘杂”体现生活环境的简单(无奢华装饰、无繁杂事务),“虚室有余闲”则指内心因摆脱世俗纷扰而变得充实——有闲暇感受自然、思考自我,展现“生活简而精神丰”的状态。
35.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与家人相伴,共享天伦之乐的句子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注:诗中未直接写家人,此句延伸为与亲近之人(含家人)的相处,若严格贴合文本,也可关联“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家庭生活氛围,此处以经典解读为准)。
解析:“无杂言”指相处时无世俗功利话题,“道桑麻长”是围绕农事的家常交流,既体现与亲近之人(含家人)相处的质朴,又暗含共享田园生活的天伦之乐。
36. 用比喻手法说明官场生活对自己的束缚,如“羁鸟恋旧林”,与之对应的句子是“池鱼思故渊”。
解析:“羁鸟恋旧林”与“池鱼思故渊”构成对偶,“池鱼”与“羁鸟”同为比喻,前者喻指被困于官场的自己,“思故渊”(思念原本的深潭)与“恋旧林”(眷恋原本的树林)呼应,共同强化对官场束缚的厌恶与对自然的渴望。
37. 诗中描绘秋日田园里果实成熟、丰收在望的景象的两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注:诗中未直接写秋日丰收,此句以“种豆”暗含对秋日豆荚成熟的期待,延伸解读为田园农事的收获希望,贴合田园生活的本质)。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种豆”是春日或夏日的劳作,而豆苗的生长指向秋日的收获,“草盛豆苗稀”虽写实劳作中的小问题,但“种豆”这一行为本身承载着对秋日果实成熟的期待,暗含丰收的可能。
38. 表明诗人归隐后,心态平和,不再为世俗名利所困扰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世俗中人们常因名利计较得失,而诗人“衣沾不足惜”,说明不再在意物质层面的辛苦或得失;“愿无违”则明确核心追求是回归田园,而非世俗名利,凸显心态的平和与超脱。
39.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漫步,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场景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勾勒出田园的柔和远景,诗人漫步时观赏此景,搭配隐含的微风(炊烟“依依”暗含风的轻柔),既展现视觉上的闲适,又暗含触觉上的惬意,营造漫步田园的美好感受。
40. 体现诗人回归田园后,身体虽劳累,但精神却愉悦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晨兴”到“带月”的时间跨度,表明身体因长时间劳作而劳累;但“理荒秽”“荷锄归”的动作中,暗含诗人亲自参与田园劳作的投入感,以及对这种“身心归田园”状态的满足,体现“身劳而神悦”。
41. 诗中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光流逝,而诗人内心始终坚守田园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晨兴”(清晨)到“带月”(夜晚)是一天内的时光变化,暗含时光流转;而无论清晨还是夜晚,诗人始终在田园劳作,未脱离田园生活,体现对田园坚守的稳定性。
42. 表明诗人即使在田园中遇到困难,也不会动摇归隐决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衣沾”可延伸为田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劳作辛苦、物质清贫等),“不足惜”表明对困难的轻视,核心是“愿无违”——只要不违背回归田园的心愿,任何困难都不会动摇决心,凸显坚守的坚定。
43. 描写田园中冬日虽寒冷,但仍有生机的景象的两句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注:诗中未直接写冬日,此句以“狗吠”“鸡鸣”的自然声响,打破冬日的寂静,暗含生命活力,贴合田园“四季有生机”的本质)。
解析:冬日虽寒冷,易让人感到萧瑟,但“狗吠”“鸡鸣”是田园中持续的生命声响,以声音的“动”打破冬日的“静”,凸显即使在寒冬,田园仍有鲜活的生机,而非死寂。
44. 体现诗人归隐后,与自然亲密接触,感知自然之美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诗人归隐后,能静心观察田园景象——远处模糊的村落、轻柔飘荡的炊烟,这些原本寻常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景,因诗人脱离官场、贴近自然而显现出美感,体现“与自然亲近,方知自然美”的状态。
45. 诗中描绘诗人在田园中读书、休憩,享受闲适时光的句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户庭无尘杂”营造出清净的环境,适合读书、休憩;“虚室有余闲”则指内心有足够的闲暇,无需为官场事务烦忧,能专注于读书或放松,展现田园中闲适自在的时光。
46.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是对自我本性的回归,而非一时冲动的句子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解析:“少无适俗韵”追溯年少时的本性——不适应世俗(官场)的气质,“性本爱丘山”直接点明热爱田园是天生的本性,说明回归田园是“回归本性”,而非一时的情绪冲动,强调选择的根源性。
47. 描写田园中河流、草木等自然景观,构成和谐画面的两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注:诗中未直接写河流,此句以“榆柳”“桃李”等草木景观为主,展现自然景物与房屋的和谐,若延伸可关联田园“有草木环绕,暗含近水”的常见环境,贴合和谐意境)。
解析:“榆柳”“桃李”环绕房屋,“荫后檐”“罗堂前”的布局,让自然草木与人文建筑(草屋)融为一体,无刻意雕琢之感,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48. 体现诗人归隐后,生活虽平淡,却充满诗意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远人村”“墟里烟”是田园中平淡的日常景象,但“暧暧”(模糊柔和)、“依依”(轻柔飘荡)的修饰,让平淡的场景增添了朦胧、柔和的诗意,体现“平淡生活亦有诗意”的境界。
49. 诗中以鸟的自由飞翔,隐喻自己摆脱官场束缚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复得返自然”(整合核心意象,以“羁鸟”隐喻,“复得返自然”暗含“如鸟归林”的自由)。
解析:“羁鸟”喻指被困官场的自己,“恋旧林”是鸟对自由栖息地的渴望;“复得返自然”则暗含“如羁鸟挣脱束缚,回归旧林”的状态,隐喻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自由。
50. 表明诗人回归田园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内心获得安宁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樊笼”喻指官场,在官场中诗人如同失去自我;“复得返自然”既指回到自然环境,也指回归本真的自我,“复得”二字体现“找回自我”的珍贵,而“自然”的状态对应内心的安宁,凸显“归园田=归自我=得安宁”的逻辑。
51. 描写诗人在田园中参与农事,体验劳动乐趣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晨兴理荒秽”是清晨开始参与农事,“带月荷锄归”是夜晚结束劳作,虽有劳作的辛苦,但“理”“荷”的动作中暗含诗人亲自参与农事的投入感,以及对“自食其力、贴近自然”劳动乐趣的体验。
52. 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愿长久在此居住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延伸解读为“复得返自然”后,不愿再离开,暗含长久居住的意愿,若贴合文本细节,也可关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对田园居所的接纳)。
解析:“久在樊笼里”强调在官场的压抑之久,“复得返自然”则体现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复得”暗含“失而复得,不愿再失去”的心态,间接表达愿长久居住在田园,不再回到官场的愿望。
上一篇:
《归园田居(其一)》练习
下一篇: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35道)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归园田居(”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