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琵琶行(并序)》练习
8.3《琵琶行(并序)》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文本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唐代官名,掌供奉、讽谏。武则天时始置,分左、右拾遗。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B.太宗,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平民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其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C.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贾人指商人。“商”与“贾”在古代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行走贩卖货物为商,有固定场所坐着出售货物为贾,泛指做买卖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浏览完整试题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小序,完成下面各小题。
《扬州慢小序》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琵琶行小序》
唐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过:经过
B.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霁:雨(雪)后天晴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明年:第二年
D.是夕始有迁谪意 迁谪:官员因政绩卓著升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其皆出于此乎?
B.曲罢悯然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C.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我欲因之梦吴越
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吾师道也 D.而耻学于师
9.下列各项对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淳熙、元和”是帝王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淳熙”为南宋孝宗年号,“元和”是唐宪宗年号。
B.《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后用“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的悲思。作者姜夔经过扬州,看到战火后的扬州,心有所感,创作了《扬州慢》,抒发的情感与《黍离》相似。
C.序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一般分为“书序、诗序、赠序和宴集序”。材料所选二文都是诗序。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登高》《琵琶行》等。《琵琶行》小序交代了《琵琶行》创作的原因。
10.翻译第二大题画线的文言语句。
(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段二: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②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③,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④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坠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⑤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选自辛文房《白居易传》)
【注释】①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冠” 。②下:宣告,这里可理解为主持选拔人才。③禁中: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④亟:副词。表示动作急促或时间紧迫,相当于“急切”“赶快”等。⑤勋庸: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B.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C.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D.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12.下列对文段一小序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序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创作动机。
B.因为送客时忽然听到琵琶声,所以让她赶快弹奏了几曲。
C.琵琶女曾经向姓穆和姓曹的两位琵琶名师学习过弹奏琵琶技巧。
D.《琵琶行》为七言诗,小序中的“长句”,是唐代的习惯说法。
13.下列句子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委身为贾人妇 为君翻作《琵琶行》
B.俄有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C.予出官二年 权贵有嫌其出位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十年”是用年号纪年。古人除了用年号纪年外,还经常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叫干支纪年法。


展开余下试题B.“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有时专门用来安置被贬谪官员,有职无权。
C.“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除“左迁”外,用来表示降职或免职的说法还有“黜”“除”“拜”“罢”“窜”“免”等。
D.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从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二、文言小题
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 为:创作
B.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大凡
C.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
17.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左迁江州司马(左迁:升官)
B.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天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生动传神的音乐描写,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 A 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但要能够聚焦,如果 B ,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①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②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③它们就可以作为切入口,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深化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作用。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地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 甲 );“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乙 ),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心境的表现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
18.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要求与上下文内容关联,句式协调。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声声慢》中的叠词运用都匠心独运,令人感触深刻,请选择其一,写一则文学短评,要求:叙议结合,不超过100字。
四、名篇名句默写
2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
(3)《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 , ”。
(4)《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五、作文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在春日繁花盛开、秋日月色皎洁的美好时节,诗人却只能独自取酒自饮的孤寂场景,既呼应了 “谪居浔阳” 的境遇,也为后文偶遇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埋下伏笔,暗含着诗人被贬后内心的落寞与失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3《琵琶行(并序)》练习》参考答案
1.C 2.B 3.B
4.(1)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2)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5.①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
6.D 7.B 8.C 9.D
10.(1)我心中感到悲伤,感慨于今昔的变化,因此创作了这首曲子。
(2)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歌唱赠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11.D 12.B 13.D 14.C
15.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16.B
17.A
18.示例:杜甫《登高》中沉郁顿挫的情感抒发。
19.A别出心裁/匠心独具/不落窠臼 B面面俱到
20.③,改为: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 ④,改为: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21.甲: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 乙:叙议有机融合。
22.示例:《声声慢》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词,如泣如诉。“寻寻”写茫然寻觅之态,“清清”绘孤寂环境,“戚戚”泄悲苦心绪,层层递进,将丧夫后的孤苦细腻铺展,以声传情,堪称叠词运用的绝唱。
23.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4.例文:孤寂处听心,失意时见真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谪居浔阳时的这两句诗,道尽了美好时节里的孤寂。春日繁花灼灼,秋夜月色溶溶,本是赏心乐事的时刻,诗人却只能独自举杯,在酒液中稀释失意。这份孤寂,是贬谪生涯的印记,却也并非全然的消沉 —— 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诗人内心的落寞,更让他在独处中贴近生活、洞察人心,为后文与琵琶女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埋下伏笔。这让我们懂得,孤寂与失意并非生命的绝境,反而可能是倾听内心、看见真实的契机。
孤寂是境遇的枷锁,却也是精神的留白。白居易被贬浔阳,远离朝堂的喧嚣,住地 “低湿”,耳畔是 “杜鹃啼血猿哀鸣”,连春日花朝、秋夜月色这般良辰,都只能 “独倾” 杯酒。这份孤寂,是现实的困境,却也让他从官场的浮躁中抽离,有了更多与自己对话的时间。他不再是那个周旋于朝堂的官员,而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观察市井生活、感受民间疾苦的文人。就像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的孤寂,让他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在田园中寻得内心的澄澈;苏轼 “拣尽寒枝不肯栖” 的孤寂,让他在黄州的贬谪生涯里,写下 “大江东去” 的豪迈与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孤寂并非全然的黑暗,它只是给了生命一段留白的时光,让我们在远离外界纷扰后,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失意是命运的考验,却也能催生共情的温度。白居易的 “独倾”,背后是被贬的失意与理想的落差。可正是这份失意,让他更能体会到他人的苦难。当琵琶女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时,他能瞬间读懂那份 “沦落” 的苦楚,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慨叹。若他仍在朝堂得意,或许只会将琵琶女的弹奏当作寻常乐事,难以有这般深刻的共情。失意让我们卸下了傲慢与偏见,让我们更贴近生活的本真,更能感受到他人的悲欢。就像杜甫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失意中,写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悲悯;就像范仲淹在 “处江湖之远” 的失意中,仍心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担当。失意不是让我们沉溺于自我的痛苦,而是让我们在经历过苦难后,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他人、关怀世界。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总在逃避孤寂,害怕失意。我们习惯了在社交软件上刷存在感,习惯了用忙碌掩盖内心的空虚,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 “独倾” 一杯酒,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可白居易的诗句提醒我们,偶尔的孤寂与失意,或许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挫折,不妨停下脚步,在孤寂中反思自己的方向;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不妨接纳这份失意,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就像那些在偏远山区支教的老师,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忍受着孤寂,却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找到了教育的意义;就像那些坚守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可能面临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经历着失意,却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为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的孤寂与失意,早已化作流传千古的诗句,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的困境并非绝境。在孤寂中,我们能听见内心的声音;在失意时,我们能看见更真实的世界与更温暖的人心。愿我们都能学会与孤寂共处,与失意和解,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清醒与坚定。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琵琶行(并”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