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我并非号召人们回归过去的饮食方式,但我认为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了在现在和未来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我们能从过去学到什么。当前的食物体系正在毁灭地球。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我们推平了一片又一片森林,种下大量的单一品种作物,接着每天烧掉数百万桶石油来制造肥料,施用于作物之上。这种耕种方式就是在透支未来。 我不能妄下断言,声称拯救濒危的食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相信这是办法之一。举例来说,在十分寒冷潮湿的环境下,Kavilca能茁壮成长,但现代作物注定歉收。Bere(原产于苏格兰的六棱大麦)完美适应了奥克尼群岛的恶劣环境,无须肥料或农药就能生长。鲜嫩多汁又富含营养的块茎植物Murnong(一种山药)曾盛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它的存在证明了我们可以向原住民学习如何在饮食方面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并将其命名为“美味方舟”。慢食协会发现,一旦某种食物、某种地方产物或作物濒临灭绝,那么人类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知识技能、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也会面临风险。慢食协会呼吁尊重食物的多样性,这引得世界各地的农民、厨师和“慢食运动”参与者展开了想象,并开始把他们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美味方舟”名单。找出身边的濒危食物,你就能贡献一份力量。食用濒危食物也有助于保护它们。它们不仅仅是食物,它们还代表着历史、身份、乐趣、文化、地理、基因、科学、工艺和创造力。当然,还有我们的未来。 (摘编自达恩·萨拉蒂诺《饮食趋同下的危机》)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放弃了很多物种的遗传特性,将食物安全寄托在少数的作物和动物身上,导致人类数量倍增,人们承担着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 B. 在过去150年里,人类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变得多种多样。作者达恩·萨拉蒂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体现。 C. 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把所在之地的产物作为食物,并通过种子等将产物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人类饮食的多样性。 D.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将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其中,并将之命名为“美味方舟”。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论述了提升食物多样性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B. 作者认为“绿色革命”虽然解决了数百万人口的饥饿问题,却破坏了农作物的多样性。 C. 文章列举与几种主要食物相关的数据,准确真实地呈现出人类饮食日渐趋同的特点。 D. 文章通过通俗易懂又严谨的语言,阐释了当下饮食趋同现象及其对未来的深层影响。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饮食趋同现象的一项是( ) A. 全球对小麦、大米、黄豆等粮食作物的需求上升,但对木薯、高粱等传统作物的需求不断下降。 B.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豆在亚洲以外鲜为人知,如今它却成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 C. 鳄梨原本主要产于美洲,属于美洲地区的特色食材,如今在全球各地的沙拉等食物中都能见到。 D. 我国某省充分利用本省各地独特的资源,向江河湖海、山林旷野要食物,丰富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4.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饮食趋同会带来哪些危害。 5. 请结合原文和下列文字,从文化和生态的角度分别简要谈谈你对全球饮食日渐趋同现象的认识。 在全球化浪潮下,美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国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从法国的鹅肝酱到墨西哥的玉米卷,从中国的火锅到意大利的披萨,这些美食跨越千山万水,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这表明全球餐饮文化正在发生变化,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接受度越来越高。 【答案】1. C 2. A 3. D 4. ①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食物濒临灭绝。如果全球食物体系仅仅依赖少数几种作物,一旦遭遇病虫害或极端天气,食物体系会面临极大的崩溃风险。 ②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人类的生活。一旦某种食物、某种地方产物或作物濒临灭绝,那么人类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知识技能、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也会面临风险。 5. ①从文化角度看,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接受度越来越高,促进了全球美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意味着全球饮食日渐趋同越会挤压当地传统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人类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面临风险,甚至逐渐消亡。 ②从生态角度看,全球美食共享虽然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食物的选择,但也意味着少数作物主导全球饮食,人们为了扩大少数主导作物的生产规模,可能会推平森林、滥用化肥农药等。这种单一化种植模式暗藏生态危机,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的长远生存。 【解析】 【导语】这篇选文以饮食趋同现象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隐忧。作者通过历史对比展现饮食变革的剧烈程度,以“绿色革命”为典型案例,剖析了追求产量导致的生态单一化危机。文中巧妙运用Kavilca小麦等具体物种的濒危案例,将抽象的食物多样性问题具象化。最后提出“美味方舟”的解决方案,形成“问题-分析-对策”的完整论述结构。文章兼具科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在全球化背景下引发对传统饮食文化保护的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导致人类数量倍增,人们承担着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错误。原文明确人口倍增是“绿色革命”的结果,而非放弃物种遗传特性、依赖少数作物直接导致,二者无因果关系;“人们承担着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时态错误,原文是“并将承担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 B.“作者达恩·萨拉蒂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体现”错误,于文无据。作者对过去150年饮食变化的态度并非肯定为进步,而是指出这种“多样”是“全球蔓延方式都一模一样”的趋同,且称之为“空前的大型实验”,暗含担忧,无“进步”表述。 D.“国际慢食协会……将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其中”错误。将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美味方舟”的是世界各地的农民、厨师和“慢食运动”参与者,而不是国际慢食协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手法,分析论证特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