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然而,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左翼美术欲要表现的“无产大众”更偏向于工人劳动者,而在一大批聚焦劳工阶层的美术作品中,“怨恨”和“反抗”构成了左翼美术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虽然左翼木刻家也创作了一些以表现劳动者为主题的农民形象,如余本的《晚归》、符罗飞的《农妇和牛》,但这仅仅是一簇可贵的星星之火。 抗战爆发后,美术重心由上海逐步转向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一场真正地抒写大众、表现大众、为大众服务的美术运动才正式拉开了序幕。毛泽东曾呼吁“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追求这个目标的延安美术家们才真正“开始了生活工农化、思想意识革命化、审美趣味大众化的转换”。 可以说,救亡图存的使命要求、变革社会的现实需要与美术的内部革命相互砥砺,促成了延安美术创作趣味的民间下沉,美术家的关注重心从象征贵族趣味的鱼鸟鹊虫、奇珍异兽转向再现农民生活世界的“家畜类动物”。原本在资产阶级文艺家眼中感觉粗粝、出卖劳动力的野蛮人,在地主阶级眼中呆头呆脑的愚笨者,那些不具备审美感受力和表达力的普通劳动者,进入了延安时期广大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中,底层劳动人民真实而鲜活的劳动状态成为延安美术表现的重心。至此,一场眼光向下,以聚焦普通劳动者生产生活与审美诉求为旨归的真正的大众美术时代来临了。 (摘编自李萍《“家畜”何以抒情?——延安木刻版画中的“家畜类动物”图像解读》) 材料二: 延安木刻版画是延安美术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围绕抗日救亡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描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英勇形象,以及他们为保家卫国和捍卫民族尊严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另外,延安木刻版画注重反映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状况,基层民主选举、大生产运动、婚姻自由和“冬学”等社会变革状况都反映在木刻版画中。这些作品既呈现了边区人民对民族解放的追求,又强化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使木刻版画成为动员抗战、宣传革命的重要武器。 延安木刻版画呈现在地化的特点。其在融合西方版画技巧与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紧密贴合陕北地区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并将边区社会的新生活景象融入其中,发挥社会动员功能。同时,延安木刻版画传递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激励民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成为革命宣传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延安木刻版画在地化逻辑及其思政功能意蕴研究》)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时期,以家畜为主的动物图像成为延安的美术主流,这些家畜并非单纯的被豢养对象,而是农民生活的伙伴。 B. “五四”前的美术家一直都将动物图像作为借物喻志的重要载体,但其动机是表现文人雅趣,而非为劳动者服务。 C. 中国古代美术中虽也出现过家畜类动物,但往往将其作为表达自我审美趣味与价值追求的媒介而脱离劳动主体与劳动环境。 D. 虽然左翼木刻作家创作的以农民形象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它们却直接引发了延安的“为大众”的美术运动。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文化运动引发的美术革命,因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沦为一场艺术实验,并未达到教化民众、变革社会的目的。 B. 大众化美术运动比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更先进,在于它能打破藩篱,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位为工人阶级。 C. 毛泽东对文学家艺术家的呼吁成为助推延安美术家生活、思想、审美趣味转换的动力,此后真正的大众美术时代来临了。 D. 延安木刻版画成为动员抗战、宣传革命的重要武器,与其能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密切相关。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爱泼斯坦精辟地指出延安木刻版画的重要价值和特殊功能:“历史上没有一种艺术比中国新兴木刻更接近于人民的意识和方向。”这就表明,延安木刻版画承载着传递_____的重要使命,它一开始就是一种武器。而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文艺工作者无论是革命、工作还是生活都_____,为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由此延安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上才真正实现了_____的转换。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中国近代以来历次美术革命在“服务大众”上的表现有何不同。 5. 下图为木刻名家刘宏祥的代表作《解放区的天》的局部图,请结合材料和图例简要分析延安木刻版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