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王永泰眼睁睁地瞅着王决心的身体往淀里坠滑,淀水漫过王决心的膝,浸透了他的裤子。 这时,水牛也咚一声跳进水里,递给王决心一根扁担。王决心灵机一动,用扁担搪在两块冰排之间,一头儿恰恰顶住了下滑的身子。借着这股劲儿,王决心腾地将身子从冰上硬挺了起来,一滚,滚出一溜脆响,搭上了对面褚蕾蕾趴着的冰排。 王决心拽着王永泰甩过来的绳子,下面推,上面拽,杨北北终于被拉上了冰排。可是,驮着他们三人的那块冰排有点儿承受不住,一颤一悠。王永泰让水牛过来推,他游动着,伸手去抓另外那块大冰排。 落水的陈小兰冷得快冻僵了,说不出话来,她的身体缓缓下沉。王决心看见了,大吼:“小兰,爹快救小兰啊!”说着,就将绳头甩给了王永泰。 王永泰就势抓住了陈小兰的胳膊,用绳子缠住。陈小兰也不知从哪里爆发的力量,伸手死死抠住王永泰的喉咙,这是王永泰始料未及的。人到最后的时刻,手劲是非常大的。王永泰几乎要窒息了。 王决心借着月光看见了这一幕,他跳进冰水里拽开陈小兰的手,用扁担狠命一挑,让她的身体与王永泰的身体分离,两人联手再将陈小兰顶上了冰排。只听见扁担的断裂声,水涝涝的陈小兰滚动了一下,腾起一团扎眼的雪粉。 “决心,我们赶紧上去啊!”王永泰吼着,吼得青筋暴突。 王决心甩了半截扁担游过去,先将王永泰推上去,栽了一脸雪。王永泰又将水牛拽了上去,水牛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嗷嗷叫着,冻得两条腿乱乱地踢腾。 王永泰的手臂冻麻了。他吃不住劲儿,晃了几晃,一头跌在水牛的怀里。 王决心气力运足了,又顺手将几个人从冰排上拽到冰面,这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用伏笔,如王永泰出门时腰里缠上的绳索为下文王决心他们用绳索救人埋下伏笔,前后形成照应。 B. 王永泰感到空落,只寻着酒葫芦对话的原因是眼前的雪景白腾腾的一片,让他产生了年华易逝的失落感。 C.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王决心他们救人时的情形,可谓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D. 小说中关于雪景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也侧面衬托出了王永泰等人的勇敢、热心。 2. 关于文中描写动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硕大、黑乎乎的大黑鱼是王永泰砸冰懵子带来的一次收获,也成功让他提起了精神。 B. 王永泰想跟悲戚戚的大鱼说说话,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王永泰内心的失落感。 C. 大鱼、淀子等动物的描写,能让人感受到人类与动物的对抗以及和谐,引人深思。 D. 咬住王永泰裤脚的淀子,描写笔墨虽少,但能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熟悉、默契。 3. 王永泰出门砸冰懵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关仁山的文学作品兼具“粗犷”和“柔情”,本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①至结绶畿句②,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注:①雠校:指学习写作。②畿句: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6.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 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C. 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 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 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 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展开余下试题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 贾人妇。 (3)(课内翻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9. 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注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注】青丝:琴弦。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色满轩白”着一“白”字,写出了月色的清凉洁净,营造了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 B. “琴声宜夜阑”是说弹琴最适合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与标题中的“幽琴”相呼应。 C. 颈联诗人直接点明如今的人们不再喜欢这样的古调,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任用。 D. 尾联写世上知音难得,如今觅得知音,故将此曲相赠,“贵”字体现诗人对知音的珍视。 11. 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描写音乐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2.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______,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民乐日益式微,不复往日光彩。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________,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 ( )。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________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对比《十面埋伏》中以刘邦为视角的高昂激越、________的节奏,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曲风,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绪,成王败寇的残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间。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观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这份味道,西洋乐很难给得了。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汗牛充栋 蔚为大观 酣畅淋漓 大气磅礴 B. 浩如烟海 蔚然成风 淋漓尽致 大气磅礴 C. 汗牛充栋 蔚然成风 酣畅淋漓 气贯长虹 D. 浩如烟海 蔚为大观 淋漓尽致 气贯长虹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 B.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C.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 D.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B.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C.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 D.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3分) 16. 下列句子中的“成就”和文中加点的“成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多么普通、多么安静的一棵树啊,在时光里静静站了五千多年,时光选中它成为“东方自然神木”,选中曾日夜噬咬它的虫为“蚕”,让它们相互成就,在人类文明进程里,璀璨如火石,如光,如电。 A. 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B. 妹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爹您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C. 过去30年里,中国历史气候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 D.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3分)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赞叹毛泽东的气魄、胸襟、豪情与才情。②在重庆的一次聚会上,诗人徐迟见到毛泽东,便向他请教如何写诗,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在徐的小本子上写下“诗言志”三个字。③这三个字出自《尚书·尧典》,概括了诗词最本质的特征,被历代诗人们奉为吟诗填词的圭臬。 “志”,即志向、志气,信仰、理想,精神、情怀。“志”有大小,小则一己之悲喜,大则天下之忧乐。在毛泽东的诗论中,“志”和“气”是统一的,有“志”而不能达,则“气”生。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毛泽东引申开来解释到,“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他还说,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而是因为有满腹火气。④“气”是内心的愤懑、怨恨、怒气,都属于“志”,或是“志”的表露、“志”的延伸。当然,这“志”在毛泽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也包括慷慨豪迈之气。 有气则有了《诗经》,有气便有了《离骚》,有气而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诗自然也成就了毛泽东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 A. ①句中加点的成语“洛阳纸贵”可以换成“蔚然成风”。 B. ②句中的“诗言志”,引号在文中起到了特殊含义的作用。 C. 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读音为guī niè,在文本中意为准则或法度。 D. ④句中“‘志’的表露”与“‘志’的延伸”两个短语可以调换顺序。 (四)语言文字运用Ⅳ(本题共1小题,3分) 18.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宁静致远”构词逻辑相同的一项是( ) 汉字中的中国,是诗意的国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大气磅礴的山河画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单的语句,就传递出宁静致远的生活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敢前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汉字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也见证了国家的日益强大。汉字让中国的美得以永恒留存,让后人在阅读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与情感。 A. 云淡风轻 B. 开门揖盗 C. 安步当车 D. 耳熟能详 三、写作 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