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 2025-10-29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永春市第一中学、龙岩第一中学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
“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协作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阅读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人修仙传》(以下简称《凡人》)作为仙侠小说的代表作,深度挖掘和传承了中国古代仙侠文化。修仙者的修炼过程、法器功法的运用以及门派之间的争斗等,向读者展现了仙侠世界的独特魅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仙侠文化的精髓。小说中主人公韩立的毅力和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品质,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道家思想、儒家伦理、诗词歌赋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凡人》作为一部仙侠修真小说,虽然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小说中存在着一些重复的情节和模式化的设定,如频繁的升级打怪、寻宝探险等。这些情节虽然能够推动故事发展,但过多的重复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单调和乏味。尽管小说中的主角韩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成长历程,但其他角色的塑造相对单一,缺乏深度和复杂性。这使得读者难以对配角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限制了故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另外,情感戏处理不足,小说中的情感戏相对较少,且处理得不够细腻和深入。在文学性方面也有待提高。虽然小说的文笔流畅,但部分章节存在啰嗦和冗长的现象。
而网文IP改编的影视作品会因剧情已知而导致文本叙事悬念损失,需要在影像叙事层面进行补偿。《凡人》动画借助数字扫描建模技术具象化展现传统文化,如诗情画意的千山万水、眼花缭乱的法宝仙器、千变万化的图腾法阵、盘根错节的宗门教派,以及古代皇宫建筑的璀璨与市井小民街巷的纷繁等,彰显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
《凡人》动画在影像叙事维度的补偿,还体现在基于面部捕捉技术的人物面部塑造和微表情的精细化制作。不同于日韩文化影响的“小鲜肉”式男性阴柔化审美与网红式女性化审美,《凡人》动画通过捕捉真人面部进行一次刻画建模,然后结合中国古典人物的样貌特征,借助建模软件进行二次美化,平衡面部捕捉的写实与动画造型的审美。在微表情制作上,精细化记录真人演员表演时的面部表情,为具有古典美的人物模型注入生命力,微表情展现人物的内心戏能让观众细细品味后回味无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较于网文,《凡人》动画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正反馈影响了改编的方向。网文侧重修仙世界中凡人如草芥、修仙者因一己私利而杀戮四方的残酷,而改编在强调“凡人”主题时也着墨于人性中的温暖,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具生命力,且更容易引起观众共情,一定程度满足了阅读过原著的观众在艺术意象和意蕴层面的期待视野,并且还保持了在视听维度改编的审美距离,不断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制作方尊重观众并采纳修改意见,逐渐与观众建立良好的社会化关系,观众间接性地成为创作人员,使得难度较高的网文IP动画化改编得到良性发展。
(摘编自《逆袭与体系:<凡人修仙传>的多维度叙事》)
材料二:
2025年8月16日上午11点,《凡人修仙传》第156集准时更新。当韩立在九道雷劫中凝结元婴的瞬间,43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弹幕狂潮瞬间吞没屏幕, B 站服务器应声崩溃。一部2008年完结的网文,为何在17年后引爆全民狂欢?
浏览完整试题
首先,技术升维实现了从文字想象到视觉奇观的产业革命。韩立结婴的四分钟长镜头,堪称国产动画的工业美学典范。制作团队采用虚幻5引擎结合Nanite微多边形技术,单帧渲染分辨率达8K,雷劫粒子数量高达1.2亿个。技术升级背后是产业基础质变。2025年,实时渲染引擎已使动画制作效率提升40%,AI辅助作画在中腰部公司普及。不同于早年对日美技术的追赶,如今中国团队在动捕领域甚至实现反超——《凡人》请来北京奥运会武术指导设计“体修”打斗,杜比全景声让雷声在观众头顶360°盘旋。
其次,运营破壁进行了从单向传播到全民共创的生态重构。《凡人》团队提前三周做出惊人之举:在官方账号放出“结婴”原画PSD文件和3D模型源文件,彻底拆除二创门槛。同时抖音发起“结婴手势舞”,用15秒短视频还原复杂结印动作,让修仙文化变得可模仿、可参与。这种开放运营带来裂变效应:二创视频10天产出4.6万条,官方账号涨粉130万,付费转化率高达18.7%,远超行业5%均值。更精妙的是跨媒介导流设计。当杨洋主演的真人剧版7月27日在优酷开播,制作方主动将4000万剧粉精准导入动画板块。起点读书同步开放50章免费阅读,评论区置顶“修仙应援语录”,把情绪流量直接转化为付费用户。
另外,从圈层狂欢进化到全民共情。韩立结婴引爆的深层原因,在于角色设定与时代情绪的精准契合。这位资质平庸的“伪灵根散修”,没有天选之子的光环,靠的是谨慎谋划与百折不挠。当当代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内卷困境,韩立的逆袭自然被解读为“打工人修仙指南”。数据印证了这种情感投射的力量:剧版《凡人》女性观众占比从原著5%飙升至48%,打破男频IP局限;豆瓣小组涌现大量“职场渡劫指南”“考研结婴计划”的讨论;韩立元婴手办众筹1小时售罄,单日衍生品收入超5000万。
还有口红效应下的文化消费升级。2025年上半年,当经济波动加剧,文化消费却逆势爆发。国漫产业巧妙覆盖了全消费层级。 B 站大会员月费25元可追更《凡人》,AUV喜剧推出9.9元即兴专场,而韩立元婴手办则定价1680元瞄准硬核粉丝。这种“轻付费+重衍生”的模式,在经济波动期展现出惊人韧性。这完美印证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经济下行期,消费者更倾向购买低价非必需的情绪慰藉品。
再加上政策赋能。国漫崛起的幕后推手,是国家文化战略的系统性支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动画产业列为数字文化重点领域,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设立10亿元专项扶持基金,其中32%流向中小动画企业。地方政府也积极入局:上海市打造“电竞动漫之都”投入百亿配套资金;成都建设AUV喜剧生态圈,剧场与文旅商圈联动;深圳光盒世界1.2万㎡综合体获文化补贴。政策红利改变了行业生态。中型公司如剑来动漫通过申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获得480万元补贴;头部企业则承担技术攻坚,追光动画建立200人AI原画团队,将4K内容产能提升3.7倍。
然而,当喝彩声响起,危机也在阴影中滋生。首先,技术依赖风险显现。《凡人》导演透露“乱星海篇”特效成本将是第一季的3倍;中型公司技术团队规模仅为头部企业的7.5%,面临代际断层。创作同质化加剧。重生、逆袭题材扎堆出现,用户审美疲劳导致短剧爆款率跌至5%-10%。最严峻的是人才流失。动画行业平均离职率28%,核心原画师年薪14.6万元,在一线城市难言体面。
(摘编自《韩立结婴背后的千亿国漫经济真相:一场凡人逆袭的产业革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人修仙传》小说融入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等传统文化元素,动画则借助数字技术具象化展现传统文化,二者均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B. 2025年《凡人修仙传》动画第156集引发全民狂欢,不仅体现在高在线人数与高弹幕量,还表现为多平台话题热度与原著收藏量的激增。
C. 国漫产业在2025年上半年逆势爆发,完全是因为其契合“口红效应”,为经济下行期的消费者提供了低价非必需的情绪慰藉品。
D.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凡人修仙传》所在的国漫产业提供了助力,既推动技术攻坚,也为中小动画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凡人修仙传》小说存在配角塑造单一的问题,而材料二提及动画通过调整创作,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或可弥补这一不足。
B. 《凡人》动画在技术上采用虚幻5引擎、Nanite微多边形技术等,且在动捕领域实现对美日 反超,体现了中国国漫技术的突破。
C. 《凡人》团队开放“结婴”相关创作资源、发起二创活动,不仅降低了二创门槛,还成功将流量转化为付费用户,实现了运营破壁。
D. 国漫产业“轻付费+重衍生”的模式覆盖全消费层级,既满足了普通观众低成本消费需求,也能为硬核粉丝提供高价值产品,极具韧性。
3. 根据材料二内容,补足以下文段中缺失的部分(每空不超过8个字)
《凡人修仙传》动画“结婴”情节引发热潮,其成功离不开多维度的创新。在技术层面,凭借_______打造工业美学典范;在运营层面,通过_______和跨媒介导流实现生态重构;在情感层面,借助韩立_______的特质,契合当代年轻人的时代情绪,引发全民共情。
4. 材料一指出《凡人修仙传》小说存在局限性,动画改编是否解决了这些问题?请简要分析。
5. 综合两则材料,概括《凡人修仙传》推动国漫产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提供了经验,又暴露了哪些产业问题?
【答案】1. C 2. B
3. ①. 虚幻5引擎等技术 ②. 开放二创资源 ③. 谨慎坚韧(或“平庸逆袭”)
4. ①部分解决了情节重复与文学性不足的问题:动画通过技术升级打造视觉奇观,如韩立结婴四分钟长镜头,以影像叙事弥补文字叙事的局限,减少了单调感;
②一定程度解决了配角塑造与情感戏不足的问题:动画调整创作优先塑造人物形象,增加人物情感刻画,让人物更丰满,更易引发情感共鸣;
③尚未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动画产业整体面临创作同质化风险,仍可能存在类似小说“叙事肤浅化”的隐患,且未提及对小说“部分章节啰嗦冗长”问题的彻底改进。
5. 经验:
①内容上,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贴合时代情绪,打造有共鸣的角色与故事,为IP奠定文化内核;
②技术上,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如虚幻5引擎、动捕技术,提升制作水平,树立工业美学标杆,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展开余下试题
③运营上,构建开放的创作生态,鼓励二创并实现跨媒介导流,提升IP影响力与商业转化率;
④模式上,采用“轻付费+重衍生”的消费模式,覆盖全消费层级,增强产业在经济波动期的韧性;
⑤借力政策,主动对接国家文化战略,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
问题:
①技术依赖与成本压力:头部作品特效成本高昂,中小公司技术团队薄弱,面临技术代际断层风险;
②创作同质化:逆袭题材扎堆,易导致用户审美疲劳,影响IP创新力;
③人才流失严重:动画行业薪资水平偏低,核心人才离职率高,制约产业持续发展。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凡人修仙传》展开。材料一述小说传承仙侠文化、引导价值观及局限,动画借数字技术补偿悬念,以面部捕捉塑造人物,形象更丰满且受观众反馈影响。材料二析动画引爆因技术升维、运营破壁、全民共情、消费升级、政策赋能,亦提及技术依赖、创作同质化、人才流失危机。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完全是因为其契合‘口红效应’”错误。原文提到国漫产业逆势爆发的原因包括技术升维、运营破壁、全民共情以及口红效应下的文化消费升级等,“完全是因为”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凡人》动画在技术上采用虚幻5引擎、Nanite微多边形技术等”错误。材料二仅提到“韩立结婴的四分钟长镜头……采用虚幻5引擎结合Nanite微多边形技术”,而非整部动画片采用这些技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材料二“制作团队采用虚幻5引擎结合Nanite微多边形技术,单帧渲染分辨率达8K”可知,技术层面的核心是相关先进技术,故填入“虚幻5引擎等技术”。
②根据材料二“在官方账号放出‘结婴’原画PSD文件和3D模型源文件,彻底拆除二创门槛”可知,运营层面关键是开放二创相关资源,故填入“开放二创资源”。
③由材料二“这位资质平庸的‘伪灵根散修’,没有天选之子的光环,靠的是谨慎谋划与百折不挠”可知,韩立的核心特质是谨慎且坚韧,或概括为“平庸逆袭”,故填入“谨慎坚韧(或‘平庸逆袭’)”。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小说有重复情节、模式化设定的问题,动画通过技术升维打造视觉奇观弥补比如韩立结婴的四分钟长镜头用虚幻5引擎结合相关技术,以影像叙事减少了文字重复的单调感,部分解决了情节重复与文学性不足的问题;
②小说配角塑造单一、情感戏不足,动画用面部捕捉与微表情精细化制作,平衡写实与古典审美,还调整创作着墨人性温暖,让人物更丰满、易引发共情,一定程度解决了配角与情感戏的问题;
③针对小说部分章节啰嗦冗长的问题,未提及动画有针对性的改进,观众反馈“剧情推进缓慢”等情况,说明冗长拖沓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同时,材料二明确指出动画行业重生、逆袭题材扎堆出现,“创作同质化加剧”,存在叙事深度不足的隐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经验:
①内容上,材料一提到《凡人》融入道家思想等元素,材料二指出其角色设定契合时代情绪,为IP奠定文化内核;
②技术上,材料二显示其用虚幻5引擎、动捕技术等,打造结婴长镜头这样的典范,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③运营上,材料二说团队开放二创源文件、发起手势舞,还跨媒介导流,提升IP影响力;
④模式上,材料二提到“轻付费重衍生”,覆盖全消费层级,增强韧性;
⑤政策上,材料二指出其对接“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获专项基金、地方扶持,助力规模化发展。
问题:
①技术依赖与成本压力,头部作品特效成本高,中小公司技术团队仅为头部7.5%,有代际断层风险;
②创作同质化,重生逆袭题材扎堆,用户审美疲劳;
③人才流失,核心原画师年薪14.6万,离职率28%,制约发展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关战事(节选)
周诠
夜里,徐昆躺在炕上,梦见他在巍峨的龙关长城上行走,看见一个日本军官笑眯眯地向他走来,两人握手的时候,日本人的胳膊突然变成一条蟒蛇,往自己脖子上盘绕,徐昆拼死挣扎,嘴上连骂三声,才从噩梦中醒来。
“徐团长,你咋了?做梦啦?”孟排长问。
“一做噩梦就骂人,老毛病了。”徐昆下地倒了口水,喝下去,发紧的嗓子舒服了些,重新躺到炕上,伸手去拉灯绳,就听到门外响起凌乱的脚步声,肃杀感瞬间挤进了破败的小屋。
腊月初八,徐昆奉命到镇阳关下的三贤店工作,途中住在上虎村。住在上虎村老乡家的还有孟排长和警卫员小马,八区的白代表前来迎接他们。会开到后半夜才结束。躺下后,徐昆听小马聊了两句龙赤地区长城,就睡着了,还做了噩梦。
醒来后喝水,上炕,熄灯,日伪军突然包围住处,令人猝不及防。徐昆从门缝儿里看到院里人头攒动,个个端着枪,顿生疑团,这个疑团比冬日里冻在缸里的黏馍馍还硬,但他来不及多想,立刻去腰里摸枪。他们四个人有两把枪,徐昆一把,孟排长一把。孟排长的枪里只有三颗子弹,徐昆把自己的子弹扔给他一夹,跟外面打起来。
开始是徐昆射击,后来警卫员小马从他手里夺过枪,把他护在身后,自己跟敌人打起来。小马有一颗手榴弹,但是他不急于扔出去,总想着最后跟敌人同归于尽。两分钟过去了,徐昆觉得凶多吉少,开始烧文件。白代表搭手一起烧。小马的右手食指被打断了,改用左手射击。
鬼子和伪军蜂拥而入。小马忍住断指的疼痛,趔着身子去拿掖在腰里的手榴弹,却被冲在最前面的鬼子一枪托砸在头上,晕了过去。此时,屋里全是鬼子兵和伪军的得意,好像他们抓到了八路军总司令。徐昆看着他们骄狂的样子,嘴角浮起一丝鄙夷。
去龙关的路上,天已放亮,朝霞映红了天际,古老的城墙在晨曦中逶迤沉雄,生机勃勃。徐昆脚戴镣铐,望着远处的土长城,飘忽的心忽然变得沉实起来。他摸了摸腰里,笔记本还在,他轻轻叹了口气——那上面有他昨天夜里睡前记下的一段话:
龙赤地区有三段长城,一段是北魏长城,一段是北齐长城,一段是明代长城……
日本人对龙关很重视,认为龙关与满蒙接壤,战略地位重要,其得失关系到华北的布局。他们在龙关驻了四个中队,五六百人,由松井中佐带领,还有两个警察中队、三个特务队,总兵力两千多人。
龙关监狱是日本人的模范监狱,它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坐北朝南。这里原来是一个地主家的宅院。一进的院子也称前院,住着普通犯人;二进的院子称作中院,住着战场俘虏;三进的院子为后院,住着要犯——日本人认为最有转化价值的中国军官。
徐昆被安排在后院的北房,宽敞,亮堂。后院的北房有十间,但监舍只有四间,其余六间是值班室、转化厅、狱长室、宿舍、伙房,伙房占了两间。后院的东西房同样做监舍,算起来有监舍十间。犯人们喜欢把监舍叫作笼号。
大寒那天,安里提审徐昆。安里是监狱的首席“改善官”,号称“华北地区改善中日关系的典范”——在他的手上,许多中国人被“转化”或“改善”了。安里旁边站着翻译官。
安里笑眯眯地望着徐昆,半晌不吱声。徐昆没理他,越过他头顶的目光旁若无人。后来安里熬不住了,终于开口。
“这里是‘龙关’,我喜欢这个名字。徐桑,你呢?”安里会说汉语,徐昆没想到。
展开余下试题
“中国的地方我都喜欢。”徐昆眯起眼睛。
“不不,我是说长城,中国有长城的地方,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我喜欢。旅团调我去洛阳,我不想去,那里没有长城……我喜欢长城,无论是延庆的八达岭,还是赤城的独石口,我都喜欢。中国人了不起,很了不起!”
徐昆抬头看了眼安里,略感意外。“那当然。”
“中国人把自己比喻成‘龙’,其实,长城就像一条龙。你们是‘龙的传人’。”
“长城万里,是我们老祖宗在不同时期修建的军事工程,就像这龙关县,既有唐长城,也有明长城,它们都是天然屏障。”
“这里有唐长城?”
“长城是中国的魂。”徐昆没接他话茬儿。
“唐长城在哪里?”
“万里长城永不倒!”
“不不,它已经倒了,任凭它再坚固,也挡不住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雄师!”
徐昆不知道说啥好,只是冷笑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出了血。
“咱们可是朋友。”
“‘朋友’?你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你拿着枪来中国杀人,能跟我是‘朋友’?”
“中国有两个词儿,一个叫‘化友为敌’,一个叫‘化敌为友’,你喜欢哪个?”
徐昆不屑地“切”了一下:“我喜欢‘化敌为鬼’!”
安里没有生气,问:“你摆什么架子呢!你是军分区司令吗?”
“当然不是。”
“司令在哪儿?司令部在哪儿?”
司令是郭汉,司令部在延庆。徐昆都知道。但是他不能说。
“不知道!”徐昆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伸懒腰,“要杀就杀,要剐就剐,废什么话呀!”
转化室里挂着许多镜框,里面镶着奖状、报纸、照片,都是日本字,间或有两个汉字。安里身后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是一张横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四个字:东亚共荣。徐昆默默地看着它,嘴角浮起冷笑——这个细节被翻译官发现了。翻译官瞥了眼站在那儿有些尴尬的安里,眼睛里闪过一丝诡谲。他走到安里身旁,用日语叨咕了两句,安里瞟着徐昆说:“我喜欢长城,你也喜欢,咱们应该成为朋友。”说完转身走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昆梦中笑眯眯的日本军官突然幻化为蟒蛇,渲染出日军的凶恶可怖,为下文被日伪军包围、囚禁设下伏笔。
B. 文中将“疑团”比作“冬日里冻在缸里的黏馍馍”,突出悬念,根据叙事逻辑推测节选之外或有对如何暴露的追叙。
C. 文中的战斗场景与《荷花淀》水生嫂等人的芦苇荡战斗,均通过密集的动作描写、紧凑的叙事节奏凸显战争的紧迫感。
D. 文中详细介绍龙关监狱 结构布局、人员配置等,不仅展现出日军对龙关的重视,也能烘托出徐昆等人处境危险。
7. 关于文中“安里提审徐昆”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里以“喜欢龙关”“热爱长城”为切入点与徐昆交谈,试图拉近与徐昆的心理距离,实则试图通过文化认同软化其抵抗意志。
B. 对话中,安里夹杂的日语词汇、徐昆有关延庆司令部的心理独白,这些细节增添故事的历史真实感。
C. 翻译官发现徐昆对“东亚共荣”的冷笑后与安里私语,这一细节暗示日方内部存在沟通与策略调整,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D. 对话频繁切换叙事视角,既描写安里的虚伪表演,又穿插徐昆的心理活动,强化了叙事的紧张感和对立情绪。
8. 小说中的重要物象通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或隐喻性,如《哦,香雪》中的“铅笔盒”、《我与地坛》中的“地坛”,请简要分析本文中“长城”的丰富意蕴。
9. 作者在创作谈中说:“故事在小说中的作用永远不可替代,它就像一件美丽的蝉衣,读者的眼球总是先被它吸引,然后才能通过它看到思想的胴体和精神的躯干。”请简要分析这一观点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6. C 7. D
8. ①徐昆看到长城让他飘忽的心变得沉实,长城隐喻着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人们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
②长城作为军事工程,是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徐昆强调“长城是中国的魂”“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抗争意志与民族精神。
③徐昆笔记本中记载的北魏、北齐、明代长城跨越千年,以及徐昆心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象征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9 示例一:
①通过“梦境预警——突袭被捕——提审博弈”的紧凑情节制造波折、冲突张力,并将“抗争意志”“民族尊严”等精神内核融入故事情节之中。
②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烧文件、戴镣铐望长城)呈现典型事件,融入具象元素(长城、书法作品)使故事更加典型化,并借此展现民族精神符号、思考侵略的虚伪性等。
示例二:
故事性:
①通过“梦境预警——突袭被捕——提审博弈”的紧凑情节制造波折、冲突张力;
②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呈现典型事件(如烧文件、戴镣铐望长城)/融入具象元素使故事更加典型化,吸引读者关注,形成“蝉衣”般的叙事吸引力。
思想精神:
①通过徐昆与安里的对话冲突,将“抗争意志”“民族尊严”等精神内核融入故事情节之中;
②故事中的具象元素承载深层思想,如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符号(徐昆称“中国的魂”)、东亚共荣”书法暴露侵略的虚伪性。
【解析】
【导语】这篇节选以徐昆的经历为线索,生动展现抗战时期复杂局势。从突遭日伪军包围的激烈战斗,到被囚龙关监狱后与“改善官”安里的言语交锋,情节跌宕。通过人物对话与心理描写,既凸显徐昆的坚贞不屈,又揭露日军的残暴与虚伪,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捍卫尊严、不屈抗争的精神。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均通过密集的动作描写、紧凑的叙事节奏凸显战争的紧迫感”错误。《荷花淀》描写战斗时,穿插荷花淀的“南风”“菱角”“荷叶”等抒情性环境描写,笔触诗化,节奏较舒缓。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对话频繁切换叙事视角”错,该段对话虽以第三人称叙述,但并未“频繁切换叙事视角”。整体仍以徐昆的视角为主,穿插对其心理的描写(如“徐昆不知道说啥好,只是冷笑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出了血”)。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①当徐昆脚戴镣铐望向远处土长城,飘忽的心沉实起来,此时长城隐喻着深植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它承载着人们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是人们心灵的寄托,让徐昆在困境中寻得内心的安稳。
②长城作为不同时期修建的军事工程,是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徐昆强调“长城是中国的魂”“万里长城永不倒”,面对日军侵略,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抗争意志与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奋起反抗。
③徐昆笔记本记载着北魏、北齐、明代长城,跨越千年时光,且他坚信“万里长城永不倒”,这表明长城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历经岁月洗礼,始终屹立不倒,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示例一:
①故事先以徐昆的噩梦埋下危机伏笔,再写日伪军突袭致其被捕,最后通过安里提审时的对话展开博弈。情节充满波折与冲突张力,将“抗争意志”“民族尊严”等精神内核融入其中,如徐昆拒供、冷笑回应安里,让读者被故事吸引的同时,感受到精神力量。
②由文中烧文件、徐昆戴镣铐望长城等细节,以及长城、“东亚共荣”书法作品等具象元素
上一篇:
甘肃省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广西南宁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三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