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  2025-11-0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
材料二:
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当代青年成长于科技发达的数字时代,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越来越孤独。当代青年衣食住行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无须在线下进行人际交往。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释放天性,却丧失了线下社交的亲密感,陷入“群体性孤独”之中。享受虚拟世界的冲浪时,大数据为我们展示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动动手指点赞评论就能收获共情与认同,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在定制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流中,收获着新鲜感与满足感;但回归现实生活,作为社会分工中的个体时,我们却往往难以收获类似的认同感,巨大的心理落差致使孤独感不断加深。面对社会加速下生活的压力和困境,孤独的青年具有陪伴的社交刚需,他们比任何时代都渴望被拥抱。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变迁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嬗变,传统社交面临时空的双重阻隔。从空间阻隔来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谋生,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从时间阻隔来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的生活作息基本一致,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目标与价值观念趋同化,自然也就拥有共同的生活话题。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整个社会充斥着多样的职业类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而恰恰是这其中的异质性,制约了当代青年深层社交关系的形成。


浏览完整试题然而,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变,仍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有共同爱好、目的的搭子恰好符合这种需求,找到的搭子基于精准需求而结成,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即刻成团,实用性极强。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社交过程中设立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帮助青年人减少烦乱的社交活动带来的疲惫感。
B. 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收获与线上等量的认同感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致使当代青年孤独感加深。
C.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传统社交无法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
D. “搭子社交”基于共同爱好或目的而形成,为青年群体提供温暖和陪伴,治愈其孤独的内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界意识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它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已成为人们的新需求。
B. 材料一引用齐美尔的观点是为了阐明社交边界感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内涵、作用。
C. 当代青年难以形成深层社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D. 两则材料讨论的都是在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青年人的内心需求和社交趋势。
3. 下列选项,最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的一项是( )
A.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B.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C.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 请梳理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如今,一些年轻人一边主动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一边又不断进行“搭子社交”,寻找“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A 4. ①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②首先,点明“搭子社交”逐渐成为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③然后,围绕“沉迷虚拟世界带来孤独感”和“传统社交面临时空双重阻隔”两方面,从心理需求上具体阐明“搭子社交”的形成逻辑。
5. ①这些年轻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②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年轻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是主动拉开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建立起内心的屏障,为自己提供了喘息的空间。③虽然这些年轻人选择了独居的生活方式,但面对孤独的生活,他们仍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搭子社交”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恰巧能满足这些年轻人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当代青年的社交困境与应对策略,展现了现代化转型中的社会心理变迁。材料一以“边界感”为核心,剖析了青年在个体化趋势下对独立空间的需求;材料二则通过“搭子社交”现象,揭示了数字时代青年既渴望陪伴又保持距离的矛盾心理。两则材料形成互补:前者强调自我保护,后者侧重精准连接,共同勾勒出当代青年在传统社交瓦解后,通过新型社交模式寻求平衡的生存智慧,反映了现代性语境下人际关系的重构过程。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传统社交无法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错误。由原文“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可知,亲缘关系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社交,且“无法”比“难以”程度更深,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已成为人们的新需求”错误。由原文“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可知,边界意识已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而不是人们的新需求,选项扩大范围。
B.“是为了阐明社交边界感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内涵、作用”错误。原文“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材料一引用齐美尔的观点是为了阐明社交边界感可以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
C.“根本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错误。由原文“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而恰恰是这其中的异质性,制约了当代青年深层社交关系的形成”可知,文中表达的是“制约了……形成”,没有说生活节奏的异质性是根本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意为“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他不听从就罢了”,强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把握合适的尺度。选项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
B.“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为“谦逊 君子,通过保持谦恭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强调做人要保持谦虚。选项不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
C.“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意为“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不能实现伟大抱负的无奈情绪。选项不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强调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选项不符合社交边界感内涵。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总体上看,材料二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说,后面三段围绕“沉迷虚拟世界带来孤独感”和“传统社交面临时空的双重阻隔”两方面,说明“搭子社交”具有实用性,适应青年的心理需求。
②材料二,第一段指出“搭子社交”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展开余下试题③第二段,写了“当代青年成长于科技发达的数字时代,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越来越孤独”的现状,指出“面对社会加速下生活的压力和困境,孤独的青年具有陪伴的社交刚需,他们比任何时代都渴望被拥抱”。第三段指出“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变迁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嬗变,传统社交面临时空的双重阻隔”,这双重阻隔制约了当代青年深层社交关系的形成。第四段,肯定搭子“基于精准需求而结成,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即刻成团,实用性极强”的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关于一些年轻人主动选择独居生活,材料一谈及了相关原因:一是“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
②二是“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青年的新需求”“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③关于不断寻找“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的情况,材料二里有相关阐述,如“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变,仍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虽然这些年轻人选择了独居的生活方式,但面对孤独的生活,他们仍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而“‘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恰巧能满足青年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叔(节选)
陈世旭
小弟觉得刚记事时寄住在表叔家的几年,是他一辈子最难忘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之一。
之前,在战场上受伤的爹爹怎样半夜满身是血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带着一家人从外省跋山涉水,回到离开快二十年的城市,怎样像叫花子一样找到了表叔的家……都是零零星星听大人说的,只有些模糊印象。
从老码头上岸,路对过就是上水巷口,表叔家在上水巷里。姨公公已经不在,表叔接手做了行医的坐堂郎中。
店堂窄小,正墙一侧是进里屋的门,剩下的墙面上挂了一幅古代医师画像:幽暗的背景上,一个古代老人,酱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瘦脸上神色劳苦心事重重。
画下面的硬木椅上,坐着细瘦的表叔,好像是从画上下来的。
①门外人声嘈杂闹哄哄,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小弟一家住了书房。
爹爹受的伤不在要命的地方,调养了一些日子,渐渐恢复。姆妈要去给表婶帮厨,爹爹要去煎药的作坊打杂。
“要不得!要不得!”
表叔一脸煞白,嘴唇上几根稀疏的胡子簌簌发抖:
“兄嫂这是折煞我啊!”
爹爹之前屁股后面跟着毕恭毕敬的卫兵。若不是亲戚,表叔见了只会侧身走过。
“你不嫌我落魄,我已是三生有幸。我这一家三口要是白吃白住,那就是你折煞我了!”
表叔长叹了口气,说:
“那就劳烦你帮我个忙。”
多年来,表叔手头积攒了许多古代医书没有记载却灵验的民间药方,表叔“劳烦”小弟的爹爹把这些记录抄写成册。爹爹毛笔字写得好,蝇头小楷写出来跟老书上刻印的一样。当年入伍,读书人出身的长官见他年少机灵,就带在身边做勤务,正式教他认字、写字、作诗、学拳,后来就让他做文书,做参谋,上火线,当军官。没想到有一天那笔字派上了用场。
来找表叔的病人,少见穿金戴银、描眉画眼的,多是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有的人用瓜菜鱼虾抵医药费,有的人实在两手空空,表叔就“哦”一声了事。不论有钱没钱,表叔都小小心心,轻言细语,偶尔问一声或叮嘱一声,就像悄悄话,生怕惊动了对方。
②表叔三根手指在求医人手腕上一搭,就把病人说得鸡啄米样地点头;几根细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得直哼的人就松了口气;发炎厉害的就“放血”,就是在耳尖上扎出几滴血,疼痛还不如虫子叮一口。
大家都喜欢小弟。小弟乖,不闹,总是不声不响,远远的没见人就见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姨婆婆叫他“大眼锣”。小弟最喜欢夏天一块儿乘凉的夜晚。正厅靠近天井的位置,大人们手上拿把蒲扇,蒲扇的最大用处,就是做讲故事的道具。表叔医馆的大人,个个都是讲故事的能手。③他们讲的故事,都跟医药相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现了“鱼腥草”,霍去病战车前发现了“车前草”,做客官员对对联对出了“丁香”……
闲空的时候,表叔也会来乘凉,讲神农尝百草,讲扁鹊望闻问切,讲阴阳调和……他是医生,却说“是药三分毒”,不到非不得已不用;他是中医,却不讲忌口,也不讲进补。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草木菜果谷是五部兵权;说丹石无须外求,人身就是炼丹炉;说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秘方,凡是卖长生不老药的都不是真医生……听得小弟的大眼睛忽闪忽闪,似懂非懂,但此后终身受益。
在表叔家住下,一晃就是三年。这三年,在小弟这里,好像眨眼就过去了,在爹爹那里,却是度日如年。他每天看上去平静得像井里的水,心里其实像火上的药罐一样煎熬。一个枪林弹雨里出来的大男人,居然长久寄人篱下!半夜三更,他常坐在黑暗中,长吁短叹。
表叔从不买报,也不看报,家里只有医书。每隔几天,爹爹就在接小弟放学时,去不花钱的报馆看报。一天,看着看着,他的牙齿突然“咯咯”作响,抓着报纸的手很厉害地抖起来。专登广告的那一页有一个告示:
安置抗战失散官兵。
联络人是爹爹的长官。
表叔完全没有爹爹那样强烈的反应,看完报上的那个告示,抿着嘴唇沉默了好久才说:
“兄既是有高就,我也不便挽留了。只是时事纷纭,天道莫测,兄宜三思而行,好自为之。”
很快小弟全家就搬了家。爹爹有了公职后最上心的事,就是举荐表叔。凤凰不能落在鸡窝里,他是医药世家,不该埋没在市井闾巷。恰巧省府卫生厅新设了一个研究所,延聘民间几位有名望的中医药行家,系统编写医典药书,平时还看病,只是不对外。
那天晚上,爹爹在表叔的店堂坐了很久,小弟瞌睡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爹爹一直在劝说表叔去研究所,表叔一直皱着眉,盯着桌上香炉飘忽的轻烟。发了一阵呆,终于说:“待家母康复了再说吧。”爹爹只好起身告辞。
一个平常的日子,姨婆去世了,表叔表婶扶着姨婆婆的灵枢,回了故里。
表叔这一去,再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小弟带着爹爹的遗憾,专程去了表叔故里。
表叔住过的草屋已杳无痕迹。他一直在山里行医,布衣草鞋,粗茶淡饭,谦恭谨慎,尽心竭力。
小弟静静地站在山民指点的屋基上,回望被雨雾模糊的山峰。
④一条嵯岈的石路,向山的深处曲折蜿蜒。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巧借古画中的医师形象来刻画表叔的形象,一句“好像是从画上下来的”,也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引人遐想。
B. 表叔劳烦小弟的爹爹将古代医书没有记载却灵验的民间药方抄写成册,主要是为了传给自己的后人,将来能够以此获利。
C. 对于在表叔家生活的三年,小弟觉得好像眨眼就过去了,爹爹却觉得度日如年,孩子和大人的视角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D. 按照中国传统的人伦秩序,“表亲”往往意味着亲属间亲密关系相对疏远,但也正是如此,表叔对小弟一家的帮助愈显可贵。


展开余下试题7. 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①运用对比手法,并且独立成段,既能突出表叔家中环境的静谧古朴,也有助于烘托人物形象。
B. 句②详细描写了表叔给病人看病的诸多细节,并运用比喻手法,从侧面展现出表叔医术的高妙之处。
C. 句③处列举医馆的人所讲的故事,既表现出医馆的人高超的讲故事能力,也增添了中医的神秘性。
D. 句④以小弟站在屋基上眺望到的景象收束全文,这种诗意化的结尾,增添了小说的意蕴,引人深思。
8. “小弟”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表叔后来拒绝了爹爹的举荐,小说这一情节设计并不突兀,请找出文中的铺垫之处并简要说明。
【答案】6. B 7. C
8. ①文章以“小弟”的视角来展开叙述,仿佛是在回忆亲身经历的过往,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②“小弟”的经历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脉络,使得故事发展有条不紊,结构上更加紧凑、连贯。
③通过描写表叔在“小弟”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侧面衬托出表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知识渊博且淡泊名利的形象,让表叔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9. ①表叔对待不同经济状况的病人一视同仁,不在意报酬,体现出他淡泊名利的品性。这使得他不会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位、更高的名利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行医生活。
②表叔从不买报,也不看报,家里只有医书,这表明表叔的生活重心完全在中医医术上,对于外界世俗之事,如爹爹举荐去省府卫生厅新设研究所等事情缺乏兴趣。
③表叔不喜欢复杂的“时事纷纭”,面对爹爹提及工作的变动,他劝其“三思而行”,表明他对官场生活的排斥与冷淡。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表叔”的形象刻画,展现了一位医者的仁心和淡泊。小弟与父亲寄居在表叔家的生活,与表叔的行医过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叔的医术精湛和内心宁静。文章透过细节描写和对话,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与生活底蕴,同时隐含着对传统中医精髓的推崇与思考,整体风格清新淡雅,又引人深思。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主要是为了传给自己的后人,将来能够以此获利”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到表叔有将这些民间药方传给后人或者获利的意图,应该是为了医术的传承。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表现出医馆的人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说法错误。句③列举与中医药相关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展现中医文化的趣味性和深厚底蕴,而非着重表现人物的讲故事能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①从叙事视角看,“小弟”以孩子的目光去观察、感受周遭的一切,如刚到表叔家时对店堂环境的好奇,那墙上挂着的古代医师画像等细节,都是通过“小弟”的眼睛呈现出来的。他所叙述的在表叔家生活的点滴,如最喜欢夏天乘凉听故事的夜晚,大人们讲着与医药相关的有趣故事等,就如同在向读者娓娓道来一段亲身经历的回忆,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故事整体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②从情节安排看,“小弟”的经历是贯穿故事的线索,从初到表叔家,到生活三年里的点滴,再到全家搬走、多年后去寻表叔,这些情节依“小弟”的生活轨迹依次展开,让故事条理清晰,各部分衔接自然,避免情节松散杂乱,使整个故事发展流畅有序,结构紧凑连贯。
③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小弟”眼中的表叔,看病手段高明,对待病人和善,还能讲诸多知识故事,面对举荐不为所动。“小弟”对表叔的欣赏与印象深刻,侧面烘托出表叔医术、医德、学识及淡泊名利等多方面特点,使表叔形象跳出平面描述,变得立体鲜活,让读者更全面认识表叔这一人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概括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
①原文提到“来找表叔的病人,少见穿金戴银、描眉画眼的,多是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表叔都小小心心,轻言细语,偶尔问一声或叮嘱一声,就像悄悄话,生怕惊动了对方”。从这里能看出表叔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管病人能否支付报酬,他都用心医治,更在意治病救人本身,体现出他淡泊名利的品性。这种品性决定了他不会轻易因追求更好职位、更高名利就改变当下行医生活,所以为拒绝举荐情节做了铺垫。
②原文“表叔从不买报,也不看报,家里只有医书”,短短一句话清晰展现出表叔的生活状态,他的关注点全在医书所承载的中医医术领域,对外界的信息、世俗之事关注度极低,像省府卫生厅新设研究所这样的外界工作机会,自然难以引起他的兴趣,这就为他后续拒绝爹爹举荐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③原文“兄既是有高就,我也不便挽留了。只是时事纷纭,天道莫测,兄宜三思而行,好自为之”,当爹爹看到安置抗战失散官兵 告示有了工作机会时,表叔如此劝诫爹爹,表明他对这种 “时事纷纭”的官场变动之事持谨慎态度,内心是排斥、冷淡的,也就铺垫了他自己面对类似工作变动的举荐时会选择拒绝的情节。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①,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②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③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审言: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②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③擿(tī):其本意为挑出,剔除。文中同“摘”。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待制A集贤院B命C宰相D试E文章F擢G河西尉H不拜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客居,与材料二“遁还,客巴西”中的“客”意思相同。
B.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与《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中的“淫”用法不同。
C. 以,凭借,与材料二“擿其诗以激杨贵妃”中的“以”意思不同。
D. “陛下其忍弃之”与《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中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八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