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3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高一语文第五六单元练习
第一册第五、六单元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yù) 阙(juè)秦 间(jiàn)进 朝(zhāo)服衣冠(guàn)
B.共(gòng)其乏困 昳(yì)丽 孰(shú)与 弃甲曳(yè)兵
C.越国以鄙(bǐ)远 期(jī)年 饿莩(piǎo)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D.夫(fú)晋,何厌之有 谤讥 (bàng) 扬孙戍(shù)之 谨庠(yáng)序之教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
①修(长、身高)八尺有余 ②斯天下之民至焉(这)
③王之蔽(障碍)甚矣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伴)
⑤妾之美(认为……美)我者 ⑥越国以鄙(边邑)远
⑦邻国之民不加少(加上) ⑧直不百步耳(只是)
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 C. ②⑥⑦⑧ D. ③④⑥⑦
3.下列各项中均含有通假字的是 (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修八尺有余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④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直不百步耳 ⑥数罟不入洿池
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A.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⑦ D. ①③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④行李之往来
⑤而形貌昳丽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今齐地方千里 ⑧明日,徐公来
A.①② B.③⑥ C.⑥⑧ D.③④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 ( )
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夜缒而出 ⑥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登泰山而小天下
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⑩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①⑤\②④⑥\③⑧⑩\⑦⑨ B.①⑤\②⑧⑥\③⑩\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③⑧\⑦⑨⑩ D.①⑤⑨\②④\③⑦⑥\⑧⑩
6.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 ( )
A.夫晋,何厌之有——忌不自信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7.下面与例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父利其然也
A.朝济而夕设版焉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填然鼓之
8.下列的“之”按用法分类的一项是 (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寡人之民不加多 ⑥行李之往来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填然鼓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 B.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C.①④⑩/②⑥⑦/⑤③/⑧/⑨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9.对“而”和“胜”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弃甲曳兵而走
胜 而
②材木不可胜用 ④今急而求子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十个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B.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为什么能够涉及到您呢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亩的农田,不要夺去它们的时间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填空、默写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著作,相传为 所著,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是一部 体历史著作,是西汉末年______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的。全书着重记载了______ 的策略言论。选文题目中“讽”字可以译为 。
3.《孟子》是记载 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受下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
三、阅读鉴赏
(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展开余下试题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夜缒(用绳子挂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微夫人(对已婚女子的一种称呼)之力不及此
C.失其所与,不知(通“智”)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3.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其还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断其喉,食其肉,乃去
4.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大王必欲急臣 B.瑜等率精锐断其后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诸人计议,甚失孤望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6.“(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
7.翻译句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二)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树之以桑 (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然而不王者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 彘:猪)
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4.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 )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
5. 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
答:
6.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答:
7.翻译句子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译文:
一、选择题
1.C 2。 D 3。D 4。B 5。 A 6。D 7。B 8。C 9。C 10。 D
二、填空、默写
1.编年体 左丘明
2.《战国策》 国别体 刘向 谋臣策士 讽谏
3.战国时期
4.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阅读鉴赏
(一)1.B 2。 A 3。 B 4。 C 5。 D
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7.略
(二)1.略
2. B 3。 D 4。 C
5. 使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6.行王道,制民产,省刑薄赋税,申孝悌之义
7.略
上一篇: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下一篇:
高2006级二诊适应性考试.doc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