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45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5]
2005-2006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05-2006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逦迤(lǐyǐ)     敕(chì)造      鼎铛(dāng)   悲怆(chuàng)
B、埋(mán)怨    盥(guàn)洗   处(chù)暑    妃嫔(pín)
C、给(gěi)予  戕(qiāng)害 谪(zhé)居  隽(juàn)永
D、按捺(nà)   瓦砾(lì)     角隅( yú )     脖颈(gě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黯淡    岑寂    藐视     惊世骸俗
B、忖度    羁绊    吝啬     针砭时弊
C、寒暄    瞋怒    犄角     窸窸窣窣
D、恍惚    篑乏    疑窦     有条不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       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2)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       。
(3)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       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4)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      
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
A、遵循   恩惠    反而      然而
B、遵守   恩情    从而      反而
C、遵守   施舍    反而      因而
D、按照   恩惠    进而      从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美仑美奂的东西。
B.基督教和荷兰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他们的儿子被送往德国。人人都心惊胆战。
C、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超然物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
D. 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活灵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与瑞士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从大量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通畅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我果真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B、“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浏览完整试题 C、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D、也许是当过医生的缘故,在片刻的斟酌之后,我本能的挥笔写下:空气、水、阳光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7――10题。
为拓宽农业范围,人类越来越注意开发昆虫资源。譬如日本,已将此列入高科技产业,投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
昆虫是个庞大的家庭,各种昆虫寿命长短不一。从已经开发或具有开发前景的昆虫看,生产周期均在10天左右。美国一座专门生产苍蝇的农场的数据表明:一对家蝇在12――15天内可产卵1500颗左右,可顶上千亩良田的大豆产量。其他一些昆虫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蝗虫58.4%,蝉72%,胡蜂81%,蟋蟀65%,蚕52%,蚂蚁42%至67%。昆虫是低等动物,大多数只食用绿叶或腐败有机物。
传统观念中,除蜜蜂和蚕外,人们几乎没有喜欢的昆虫。实际上,昆虫与农作物的取食关系是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关系形成于人类诞生前,属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现在,人类采用加大杀虫剂量的方法对待昆虫,既简单粗暴又自食其果:农作物产量的虫害损失增加,化学农药对人类的身体损害上升。
一般说,食用农作物叶子的昆虫幼虫生命仅10天左右。在生态平衡状态下,在农作物中期生长旺盛季节,一般危害构不成明显的减产。再者,如果昆虫与农作物已构成毁灭性的破坏关系,则__何以能发展进化至今?最后,还应指出,食叶昆虫将农作物叶片食用后是将初级有机物转变成高级动物蛋白,在目前人类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拼命销毁昆虫高效的蛋白转化方式呢?
7、根据文意,对人类“越来越注意”开发昆虫资源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目前人类缺乏蛋白质,而昆虫则含有高级蛋白质。
大多数昆虫繁殖快,饲料来源简便,生产成本低。
昆虫可在室内进行规模化生产,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
开发昆虫资源,可以减少农作物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8、根据文意,对农作物与昆虫的关系“属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昆虫取食是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农作物与昆虫的食物链形成于人类诞生之前,并延续至今。
食叶昆虫幼虫寿命短,对农作物产量并无影响。
人们一旦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昆虫,便自食其果。
9、根据文意,文中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作物与昆虫的食物链
各种昆虫和各类农作物
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状态
10、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对使用农药防治昆虫的利和弊提出新的见解。
人类日益重视昆虫资源,并已进行研究和开发。
对昆虫与农作物的关系补充了新的见解。
对蛋白质的生成方式有了新的发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臣。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①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照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注:①告身:指封为命妇的公文、凭证。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日知果直                  直:正确
B、使求其状                  状:容貌,样子
C、服阕                      阕:完毕
D、吏人赍告身而至            赍:携带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妻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因以两状列上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吏人赍告身而至        吾尝吱而望也
D、久之乃苏              夫晋,何厌之有?
13、下列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
①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
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④不事产业
⑤但葺构池亭
⑥多引后进,与谈宴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授年间,李日知任司刑丞,当时用法很严,而只有李日知执法宽而没有冤案。曾经为一个死囚是否该杀与同僚胡元礼争论多次,最后果然李日知是对的。
李日知事母至孝,曾因护理侍奉母亲而在几天就白了头发,后来母亲没有受命妇邑号就死了,而命妇邑号在将要下葬的时候送到,日知更是悲痛得当时就昏死了过去。
安乐公主的池馆新落成,连中宗也亲自前往,跟随的大臣都写诗祝贺,惟独李日知加以规劝告诫,因而招致很多人的议论。
李日知退休回家后,不经营产业,只修池塘,筑小亭,多多邀请后学青年,与他喝酒谈心。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78分)
四、(11分)
15、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问:“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则失才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苦橛侏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篇》
[注](1)蜩:蝉。(2)橛(jué)    株(zhū)  枸(gōu):短树根
(1)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1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名句(四句任选两句,2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谐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浑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18、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4)
答:(1)“灵光”在这里是指
   (2)“黄土地的魂灵”在文中指的是
19、“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1)
   (2)
20、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什么会“满足”?(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紧扣一个“黄”字,并着力描写黄色的河滩、河床、山和水,意在烘托黄河壶口瀑布惊涛骇浪和如雷吼声。
B. 本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为顺序组织材料,笔墨主要落在黄土地的魂灵上面。
C. 这篇散文在感情的脉络上由雄壮而趋于恬淡,在意境上阔大雄浑,在情感上深沉含蓄,在语言上铿锵有力。
D. 这篇散文借黄河壶口猝然凝聚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E. 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提到了一帧以黄色为底色的画,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   )(   )
六、(11分)
22、用一句话(不超过30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3分)
据新华社报道,2月2日上午8时47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I1505航班由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前往福州市。机上乘客大都是去福建旅游或探亲。10时35分,当飞机接近福州市上空时,突然站出一名男乘客声称要劫机。此时,机上值勤的保安人员迅速上前以干净得利落的动作将劫机者制服。机上人员安全无恙,飞机行驶未受影响。10时57分CA1505班机安全降落福州机场。


展开余下试题 经查,劫机犯罪嫌疑人名叫董跃,男,39岁,辽宁锦州人,高文化程度,无业。民航有关部门已经派员调查这一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参与投资建设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丝绸之路”的中美马里兰科技园的北京诺诗生物技术公司等6家企业,在入驻中国在海外设立的这第一个科技园之前,将派出工作人员飞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改换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南国的红豆啊,
红得真,红得纯,
像鲜血的凝固,
像缩小了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永远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请以“触动心灵的人或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5-2006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1、D(A、“铛”读“chēng” B、“处”读“chǔ” C、“给”读“jǐ”)
  2、B(A、“骸”应为“骇” C、“瞋”应为“嗔” D“篑” 应为“匮”)
  3、A(“遵循”是按照的意思。“遵守”指依照规定去做,不违背,与“指针”不搭配。“按照”是介词,不能作定语。根据句意应选“遵循”。“恩惠”指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情”指深厚的情义。根据句意应选“恩惠”。“反而”表示上下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常情。“从而”表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 “然而”表转折关系。“因而”表因果关系。根据句间关系第(3)句应选“反而”。第(4)句应选“然而”)
4、B(A、“美仑美奂”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应为“至高无上”。C、“超然物外”是指置身事外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应为“置之度外”D、“活灵活现”是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应改为“神气活现”)
5、A(B应去掉“至少”或“以上”。C缺主语。D前面“通畅与否”是两方面,后面“重要筹码”是一方面,前后搭配不当)
6、C(A、“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句号应在引文内。B、叹号应放在一句话的句末,应为“你放着吧,祥林嫂!”D、“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用)

二、7、D(此项不是对题干原因的分析,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8、C (此句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说明) 
9、B (注意前后文的关系)
10、A(这不是本文要说明的问题)
三、11、B(功劳,成绩)
 12、C (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表顺承关系/表转折关系;B于是/由;D句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3、D (其它三项不能表明他的田园生活,还是致力于别人)
14、C(“招致议论”说法不对)
四、15、(1)孔子要到楚国去,走过一片树林子的时候,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拿竿子粘蝉(粘得很容易),就像在拾取一样。(2)我头不回顾,目不侧视,不因万物而代替蝉翼(的重要),为什么捕捉不到呢?(3)用心不分散,就聚精会神,这不就说的是驼背老人吗!
参考译文:
孔子要到楚国去,走过一片树林子的时候,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拿竿子粘蝉(粘得很容易),就像在拾取一样。孔子奇怪地问:“你的技术这样精巧,你有什么法则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法则。每年五六月,我就开始练习在竿子上累得叠弹丸。如果能累叠上两个不落下来,那么我捕起蝉来只有十分之二三的失误;如果累叠上三个不落下来,我捕起蝉来只有十分之一的失误;如果累叠上五个不落下来,那么我捕起蝉来就像拾取那样容易了。我身子站在那里,好像枯枝一样一动不动;我的胳膊举起来,好像枯枝的枝干;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可是我的心中只知道蝉翼的存在,我头不回顾,目不侧视,不因为万物而代替蝉翼(的重要),为什么捕捉不到呢?孔子回过头来对他弟子们说:“用心不分,就聚精会神,这不就说的是驼背老人吗!”
16、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精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17、(1)千古风流人物   (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3)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弊在赂秦。
五、(18分)
18、(1)壶口瀑布。
   (2)民族精神。(每空2分)
19、(1)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为背景”出征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2)因黄河(壶口瀑布)雄浑的气势,“以黄河为背景”又象征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完美结合的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5-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