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湘潭市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题
"2005年湘潭市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2005年湘潭市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伶俜(pīng) 颤抖(chàn) 租赁(lìn) 殒身不恤(yŭn)
B、垝垣 (guĭ) 愆期(qīan) 桀骜ào) 长歌当哭(dāng)
C、修葺 (qì) 编纂(zuăn) 庐冢(zhŏng) 万姓胪欢(lú)
D、颓废(tuí) 转徙(xĭ) 蹊跷(qī) 抶而仆之(ch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窈窕 落寞 俯拾即是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干躁 踌躇 直截了当 满招损,谦受益
C、哽咽 瑰怪 嘎然而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D、踟蹰 喋血 梅妻鹤子 安能摧眉折腰似权贵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将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
于我的苦痛。
○2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 的泪。
○3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深味 感动 虽然/但 B、体味 感激 即使/可
C、体味 感动 即使/可 D、深味 感激 虽然/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6月14日,两名印尼海盗疑犯在兰克威岛海域被马来西亚警察逮捕,他们
嫌与抢劫一艘马来西亚油轮案有关。
B、目前,就21世纪科技的发展而言,海洋是本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
域之一,海洋科技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指标。
C、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12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施行近半
浏览完整试题
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有望被废止。
D、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探索,不仅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和发展,而且对于中国的
崛起,都可能提供什得重视的宝贵经验。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说,联合国“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但秘书长的
改革报告,以任何标准判断,既不对症,也不是众所期望的灵丹妙药。
B、 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我怀疑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但又觉得那只是一片
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C、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
隙,或如悬崖却步。
D、 某市教育局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关于“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议
论纷纷,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6、 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
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
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
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 。由此可见,世上
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
○1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2永不衰竭的事物是没有的,永不凋谢的鲜花也是没有的。
○3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4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1○3 B、○2○4 C、○1○4 D、○2○3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第7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虽名为“登高”,但是先写江边所见,次写景观所感,后两联表现了诗人不懈
追求、奋力攀登的精神。
B、 本诗前二联紧扣题目写登高所见,让秋风落叶、水天猿鸟共组画面,而且动静配合,
声色相生,十分生动。
C、 本诗后二联抒情强烈,既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又在贫病和潦全处落墨,写出了面
对国难家愁而无限沉郁悲凉的心境。
D、 本诗八句皆对仗,遣词讲究,押韵也很严格,极富节奏感,充分表现了杜甫“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8、 对苏轼的《念奴娇•赤避怀古》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 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也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B、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聚焦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抓住火攻水战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郁达夫《故都的秋》)
9、 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因为
A、 这几处的风景独特,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总使人常常想起它们。
B、 这几处是风景名胜,代表了北京乃至整个北国的风格,所以总使人不能忘怀它们。
C、 这几处风景是作者最熟悉的风景名胜,所以久久不能忘怀。
D、 这几处风景名胜是北国之秋特点与风格的集中体现,又与作者“主观感受”相吻合,
所以常常想起它们。
10、作者为什么对“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这些著名的风景点只是点到为止,而着力去描写家家户户到处可见的秋景?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景物都呈现出暖色调,与作者内心的情感不一致。
B、这些著名的风景点是历代文人骚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的题材,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易道出新意。
C、描写普遍存在、到处可见的秋景,更能见出北国秋天色味的浓烈。
E、 写皇城人海之中的寻常秋景,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遣,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展开余下试题
(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11、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滨鄱阳湖 滨:靠近、接近
B、语余云 语:告诉
C、烛而登 烛:蜡烛
D、蛇行而入 蛇:像蛇一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东坡语为然而 B、不当以声论
吴广以为然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天下水中之山多矣 D、蛇行而入
可以知之矣 空中而多窍
13、彭雪琴认为苏东坡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他反驳苏东坡的最重要的一句
话是
A、 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
B、 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
C、 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D、 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
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文和《石钟山记》所叙内容的一项是
A、 彭雪琴以为石钟山“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B、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的得名也是因为声音近似钟声,其理由与李渤相同。
C、 苏东坡同样以声音论,但他认为是由于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故而取名石钟山。
D、 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而断定石钟山因声音而得名。
四、(16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3分)
译文:
(2)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3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1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
[注]○1行人:指因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2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词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本词属于 ,柳永的《雨霖铃》属于 。(2分)
(2)“可怜无数山”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1分)
答:
(3)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怀念是痛
记忆是既往的储存,逃不过时光年深日久的冲淡;为了教谕的目的,我们常得假以“记录”和“纪念”,弥补记忆的无能和时光的无情。怀念是记忆的追录,免不了牵肠挂肚的郁结。歌儿唱道:“只要你活得比我好”,算是有情而懂事,然则,在艰难人世,谁过得比谁好原来不大好衡度且见不出多大区别的;更何况,怀念的排解不开其实并非别的———怀念不能释然的缘由,通常只是因了自己心中埋藏了一份无法消逝的愧悔和歉疚。
展开余下试题
鲁迅的文章,令我深深敬畏、长长叹息的多了,但若要我推举出一篇最能“乱我意”而“动我心”者,我会不用盘点地选中《野草》里的那篇《风筝》。儿时折断、踏碎弟弟的一个风筝这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先生懂得了那实属一次“精神的虐杀”,懂得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弟弟面前的一次施暴,便成为伴其终生的一份刻骨铭心的痛,一份无法救赎的悔。
普遍的情形是,具备与之相类的境遇,才使一种情怀的真切品味成为可能;《风筝》牵动出不能自控的纷纭心绪,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它对应了我自身的现实经验。
孙儿去到地球那一面的国度时,恰巧也在先生的弟弟扎风筝的那个年龄。对孙儿异乎寻常的怀念,被亲朋归结为儿女心重,没有人想到,怀念自然延伸向异域,那怀念的因由和怀念的痛楚却分明盘结在我的身旁。身旁发生过一幕幕“精神虐杀”的惨剧。比如,这孩子自幼爱好“搭房子”,有时候感到积木不够用,会把书本、药盒、写字板、沙发垫等一齐调动起来。出于那些“出息”、“不出息”的愚蠢、麻木而昏聩的理由和念头,我曾为此一次欠声色俱厉地向孙儿指责过去:“又玩这个、又玩这个,你说说看,到底为什么老是玩这种没意思的玩意儿?”
到了临出国的前几天,在“抓紧学英语”的间隙中,他又情不自禁地抓紧搭起房子来。我至今后悔,不合临别的当口,还把那种不成道理又不合时宜的指责,最后一次施加过去。平素的他,对于这个“难答的问题”,从没回答过,也没辩解过,大体是报之以一抹羞赧的微笑;这一次,几乎像是想在临别之际有个交代,无奈而不解的他,一下子停止了兴致勃勃的“搭建”,求助似的躺到我的腿上,仰起头却顺着眼:“爷爷,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总爱做这些‘没意思’的事。”
怀念带着揪心的痛追向远方,跟惦记孙儿在爱他的父母身边生活得怎样无大关涉,我的怀念在我这里,我的怀念是自己心头的痛与悔;为了他被我也被亲人师长们对其幼小心灵一次次的扭曲和挫伤,包括他的自尊心,包括他的自主性,包括他无可指责的生命需求、可以理解的心理情绪;大家一律持了“是要他出息”的充足理由,“没有理由”的到头来都是他。我无意一一呈示出那些扭挫的场景,无意也无力代替别人或社会作出反省。然而我知道,要一代代的孩子们好起来,我们这些成年人太需要反省。我也知道,在我的怀念中,已经铸就了一种不能消融的沉重;我无法去弥补什么,改过了,自新了,拯救的仅仅是自己,充不得弥补。弥补的希望是渺茫的,一如我用国际快递寄给了孙儿一盒最新一代的积木,一面付邮就已经一面自问:他还需要吗?他还会喜欢吗?他是否竟然就“知道”了,他会不会竟然对我说:爷爷呀,我现在知道了,玩搭房子实在是件没意思的事?
(选自《散文》2005处第6期,作者黄毓璜)
18、作者说,鲁迅作品中最能“乱我意”而“动我心”的文章是《风筝》,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n
上一篇:
湘潭市期末联考试卷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6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湘潭市期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