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模拟卷
阅读:1130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学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浙江省2006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模拟试卷
2.浙江省2006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模拟试卷
(第二册) 浙江省宁波中学张建华老师命题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蕴蓄(yùn) 一曝十寒(pù) 和煦(xù) 非分之想(fèn)
B.着想(zhuó) 冠冕堂皇(ɡuàn) 裨益(bì) 厉兵秣马(mò)
C.恪守(kè) 屏气凝神(bǐnɡ) 粘贴(nián) 夜阑人静(lán)
D.麻痹(pì) 宽宏大度(dù) 埋怨(mán) 垂涎欲滴(xiá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肖像 规矩 不容质疑 里应外合 冷不防
B.笑靥 搏弈 殚精竭虑 卑躬屈膝 下马威
C.通缉 装帧 如雷贯耳 无事生非 合事老
D.聒噪 贸然 出奇制胜 望风披靡 扯后腿
[ ]3.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审定(审查决定) 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估量形势)
审慎(周密而谨慎) 审订 (审阅修订)
B.消沉(情绪低落)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消气(平息怒气) 冰消瓦解(冰块破碎后马上消失)
C.形迹(痕迹,迹象) 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行迹(行动和神色) 浪迹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D.处置(发落,惩治)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处事(处理事务)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张明虽然仅仅念完了高中课程,但现在所具有的______已经达到了大学本科水平。
②春节临近,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商品,市工商局决定全力 ,净化市场。
③看到他们日益堕落,你却视而不见,一味_______,这对得起良心吗?
A.学历 治假 怂恿 B.学历 制假 怂恿
C.学力 制假 纵容 D.学力 治假 纵容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休戚相关。
B.正说得好好的,谁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王大娘有些不愿意了。
浏览完整试题
C.“抄袭”已经是人人喊打了,而另一种学术腐败——劣质译著招摇过市,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D.陈师傅是学雷锋的老典型了,一年下来,仅在厂区信手拈来的螺丝钉一类,就攒了大半箱。
[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总统布什4月15日宣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垮台,但称战争胜利“尚不彻底”。
B.对待因下岗构成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置之不顾,但是如何解决这一人群的生存并非易事。
C.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D.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B.这条果汁生产线,每分钟生产200瓶,每天生产8000打(相当于9.6万瓶,61吨。)
C.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碰上一场车祸,失去了双足。
D.归纳法是先提出典型事例(古今中外均可,只要典型就成),然后分析这个典型事例,指出这个典型事例中所包含的一般道理。
[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佳组合是
①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②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③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④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⑤它的栽培,迄今为止,已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
⑥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
⑦最早的海南岛和廉江的野生荔枝林,可作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A.④⑤③①⑥②⑦ B.③①⑥④⑤②⑦ C.②⑦③⑤①⑥④ D.②⑦④⑤③①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0题。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 ]9.对本段首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有人却认为,这些军阀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因此作者难以辨明“现在”到底“入了哪一时代”。
B.当时战乱纷呈,老百姓或则迁进租界,或则避入教堂,他们到底是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还是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者也很难区分。
C.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战乱纷呈,广大人民深受官、兵、匪的欺压,处于“下于奴隶的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作者有意含混,意在引起读者对现实的深层思索。
D.当时中国北方虽有军阀混战,但南方的革命势力却正在蓬勃发展,广大人民做奴隶的时代即将结束,作者有意不明说,意在引起人们思索。
[ ]10.对画“ ”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复句,后一分句主语、前一分句宾语均省略。
B.本句表明“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已对中国的黑暗现状产生不满,想力求革新。
C.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
D.“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虽各自主张不同,然而实质是妄图恢复封建统治,为维护反动政府的稳固统治服务。
[ ]1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高,强
B.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C.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勖:勉励
[ ]12.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C.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深 反: 通“返”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 ]13.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 以……为耻
B.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离:离间
C.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刑:杀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为王
[ ]14.下列成语的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勾心斗角——《过秦论》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C.劳苦功高——《鸿门宴》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 ]15.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过秦论》选自贾谊的《新书》。李白在《黄鹤楼闻笛》中的诗句“一为迁客去长沙”引贾谊为同调,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
B.宋朝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春秋》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杜牧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清新自然。杜牧有“小杜”之称。
试卷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展开余下试题
16.解释“套板反应”。(3分)
17.“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这一句话应如何解释,请写出来。(2分)
18.文中作者举“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8分)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洒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9.作者在文章的第⑵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2分)
20.文章的第(6)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义。(2分)
21.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4分)
⑴
⑵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2-24题。(8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为惑也 ⑵吾从而师之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这段文字阐述的师的标准是什么?(2分)
五、默写及语言运用。(共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⑷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6.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国家工商总局近期选择了石家庄、昆明、沈阳和浙江义乌的四个综合批发市场进行电池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6家经销单位经销的40种电池,经检验合格商品20种。在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电池放电容量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0%;碱性电池汞含量达不到低汞电池的要求,本次抽查的9种碱性电池中,有5个仍为高汞产品,碱性电池含汞量合格为44%;电池标识不规范,24种电池的含汞量标识不规范和不符要求,符合要求的仅为40%。
展开余下试题
六、作文。(4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浙江省2006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模拟试卷答卷
(第二册) 浙江省宁波中学张建华老师命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
得分| 一、(3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二、(8分)
16.(3分)
17.(2分)
18.(3分)
得分| 三、(8分)
19.(2分)
20.(2分)
21.(4分)
⑴
⑵
得分| 四、(8分)
22.(2分)
⑴其为惑也 ⑵吾从而师之
23.(4分)
⑴
⑵
24.(2分)
得分| 五、(共6分)
25.(只选两小题)。(4分)
⑴ ,
⑵ ,
⑶_________________ _ ,
⑷ ,
26.(2分)
上一篇:
湖南浏阳三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下一篇: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学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