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99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姜堰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姜堰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
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峙(zhì) 栏楯(shǔn) 一哄而散(hòng) 不容置喙(huì)
B.悄然(qiāo) 草屦(jù) 向隅而泣(yú) 得鱼忘筌(quán)
C.绯闻(fēi) 付梓(zǐ) 叱咤风云(chà) 浑水摸鱼(hún)
D.岑寂(cén) 掾吏(yuàn) 扛鼎之作(gāng) 呱呱坠地(gu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毗邻 贻误 理曲词穷 无耻谰言
B.滥觞 决窍 鞭辟入里 叠床架屋
C.烜赫 案牍 负箧曳屣 精见迭出
D.揶揄 寥廓 事必躬亲 矢志不逾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我们白家祖辈 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②会议期间,在讨论提案时,有人建议刑法增设“见死不救”罪,我认为是个好主意,当即表示 。
③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 冲激的溪流,浪花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A.流传 附和 汇成 B.留传 附和 形成
C.流传 附议 形成 D.留传 附议 汇成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和俗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昨晚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但那棵大樟树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挺立。
B.他从1990年开始迷上集邮,兴趣越来越浓,以至于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C.老张在机关干了20多年,下岗后,他想到商场再就业,朋友们认为他未必能左右逢源。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造血液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携带氧气。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浏览完整试题
既然是救命的血,安全自然是第一需要。由于人造血液制备工艺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所以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此外,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膜上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因为用血红蛋白组成的人造血不具有红细胞膜,没有抗原就不会与体内已有的抗体产生交叉反应,所以人造血适用于任何血型,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医生只需直接为病人输入人造血液,而不必先检测患者是哪类血型,然后再费时去寻找与之匹配的血液,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人造血液的优越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大量地制造,保障医疗用血的充足供应。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的人造血液,有丰富的原材料来源。我国目前研制的人造血液以牛血红蛋白为原料,而法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海蚯蚓的沙滩小虫的血液也适合制造人造血液。另外,人造血液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长时间地保存。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普通血液在专门的储存条件下只能保鲜42天,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液就有可能变质,而人造血的保存期可以长达数年。以血红蛋白为基质的人造血液是红色溶液,冻干后为红色或暗红色粉末。如果有需要,只需将干粉状的人造血溶解在特定的液体中便可以向病人输注。由于不需要血型匹配,并且携带、保存方便,因此在发生战争或者大规模灾害时,人造血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5.下列对“人造血液”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包含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血液制品。
B.人造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血液制品。
C.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用以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的血液制品。
D.人造血液就是人工制造的用于医学治疗的血浆代用品。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还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
B.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代用品就无法研制出来。
C.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是制造人造血液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D.如果攻克了合成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这个惟一的难题,人造血液就可立刻制成。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B.由于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因而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C.人造血液能长时间地保存而永不变质,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D.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土,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8.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痛恨。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对。
D.书数十上,孝文不听 数: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①欲报私,反以亡躯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展开余下试题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⑤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⑥及窦婴袁盎进说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学成归来,征引《尚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吴王借晁错名义造反,本意并不错,但景帝处死晁错是错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0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其辩得幸太子。(2分)
(2)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3分)
(3)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3分)
1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
(北宋•柳永《雨霖铃》)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渭城朝雨浥轻尘, 。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时 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改变一切,证实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正仿佛不少人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是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展开余下试题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一些聪明人同一些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他们虽都肯定了生活是由“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所构成,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体言之,聪明人要思考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现象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了愚蠢的家伙。)
④这两种人虽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便有时择业相同,他们的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⑤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傍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屈原、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⑥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中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能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向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⑧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一九三五年十月
(选自《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有改动)
15.本文以“时间”为题,综观全文,在作者看来,“时间”对人类有哪些意义?请分条概括。(6分)
① &nbs
上一篇:
2005-2006年高三质量检测
下一篇: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姜堰市2005”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