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2006上海高考模拟
""2006上海高考语文强化训练(三)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迎接量子计算时代
    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革命时期。由于工艺的灵敏性和精确性飞速发展,制造技术正在走向物理基本定律所允许的极限。量子力学这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描述的是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当机器元件小到原子尺度的时候,量子力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量子力学以古怪闻名:如一个电子在任意给定时刻都可处在几种可能位置当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给量子技术带来了难题。特别是,量子装置往往比普通尺度的装置对声音更为敏感。但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也带来了机会:量子计算机能解决普通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量子密码技术能提供可破解的安全通信;而量子系统对声音的敏感性正好能够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
    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量子机械工程师们想方设法利用了量子力学的一些古怪特性。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对计算机的制造意义重大。传统数字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把信息分拆到其最小单位——比特,然后一次传输一两个比特。一个比特可代表两种不同的状态,传统上我们称之为0和1。在电子计算机中, 一个比特用大量电子来代表:这里的10亿个电子来代表1,那里的10亿个电子代表0。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只需用一个电子就可以标明一个比特:这里的一个电子表示1,那里的一个电子表示0。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量子计算机用一个电子而不是几十亿个电子来表示一个比特。但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一个电子不一定非得在“这里”或“那里”:它可以既在这里也在那里!在古怪的量子意义上,这个电子同时代表“1”和“0”。能够同时表示两种情况的能力听起来非常奇怪,与我们的直觉不符。但这些量子比特拥有一些传统比特所没有的能力。建立在这种能力上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传统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例如,一台只有几千量子比特的相对较小的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译现存的所有公用密钥的密码系统(公共密钥的密码系统保证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交易信息的安全)。
那些想保护他们密码的人还算幸运,目前还只出现容量不到1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暂时还未对电子商务构成威胁。但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再过一二十年,量子计算机可能真的会成为一种破坏信息交换安全的技术。还好,量子力学虽然对通信安全构成了威胁,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检测信息交换是否安全的办法。量子密码技术的原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中所包含的一个特性,即当有人对一个量子系统进行“偷窥”时,他同时也会破坏这个量子系统。
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为新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广阔前景。许多技术——如激光、晶体管、电子显微镜等——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另一些技术——如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技术——则正在造成影响。量子的古怪特性还会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留给下一代量子机械工程师们的问题。                                      
(选自《参考消息》)
1、“量子装置往往比普通尺度的装置对声音更为敏感”的古怪特性带来的机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浏览完整试题  2、以下对本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给量子技术带来的难题是量子装置比普通尺度的装置声音更为敏感。
      B、量子计算机具有电子位置的不确定的特性。
      C、一个比特可代表数学中0和1两个不同的数字。
      D、量子计算机暂时还未对电子商务构成威胁的原因在于容量太小。
3、量子计算机与传统电子计算机最大的区别是在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根据上文内容用不超过20个字说明什么“量子力学”(3分)
□□□□□□□□□□□□□□□□□□□□。
    5、简析上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6、为上文写一段概括的内容提要(5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4题。(23分)
①生命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程序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完成后的“暂停”,它清醒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种子完全掌握着启动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②生命为何要采取“种子”形式?其存在的充分理由何在?
③是为了传承生命吗?是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正如蒙田所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所有生命体都无一例外地设定了自我衰亡机制,让位给下一代生命。但实现这种生命的链接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方式,许多无性繁殖方式也同样能够延续生命,使子孙万代生生不息。例如美国加州南部沙漠中的木榴草丛,靠着根系延伸,每一丛都已存活万年之久。灯笼草会在叶尖长出众多新一代子体,落地生根,即成新株。可见生命的传承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方式。
④是为了躲避恶劣环境吗?是的。但这也不能成为种子必须存在的理由。许多热带雨林终年常绿,并无干旱严寒之虞。而且就连三亿五千万年前产生最早原始种子植物(种子蕨)的泥盆纪晚期与其后的整个石炭纪,地球气候也都普遍温暖湿润,新出现的“种子蕨”也并未展示超过孢子蕨的特殊优势。更何况生命的蛰伏也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形态。如高寒地区许多草本植物就是依靠地下根茎越冬的。可见无论从当今热带植物来看,还是从种子植物起源来看,规避恶劣环境也不构成种子必须存在的充足理由。
⑤纵观植物界发展史便可以看出,种子存在之要旨绝不是为了退守,而是为了进取!生命活力的强弱既表现在种群个体的繁衍数量上,又表现在应对环境的变通能力上,而种子植物在这两方面都独具优势。
⑥任何一个生命力强盛的物种都具备短时期称霸世界的雄心与能力。人堆里未必个个都是想当将军的士兵,但可以肯定,每株种子植物都是一个心怀征服世界的绿色“拿破仑”!“绿林”之中,真的个个“好汉”。
⑦引发原子弹爆炸的“链式反应”不过是一个中子通过核裂变生成了3个中子,而如今这“大树千颗籽,一穂百粒粮”,种子植物这种按百、按千“倍增”又怎会不蕴涵着更大的爆发潜力呢。更何况有些植物的种子数量比这还要超出千倍万倍呢。如热带雨林中有种附生植物兰花,一株兰花可以产生一百万颗种子,这种极小极轻的种子被风吹到雨林树皮上,就可附着生长。可以说每株兰花都具有独霸整座森林的扩张能力。美丽居然包藏野心!
⑧生命需要播散。强大的繁殖能力必须要以强大的空间扩散能力作保障,使每一子代个体都能得到足够的生存空间。虽然植物立地不动,但它的种子却可以各出奇招,变静为动。有的长有羽毛状降落伞(如蒲公英);有的生有棘倒钩挂俯动物皮毛(如芒辞壳);有的细极如尘随风播扬(如罂粟);有的厚实硬壳耐得海水侵泡,飘扬过海远播彼岸(如椰子);有些蔌果成熟暴裂,紧绷的心皮能将内藏种子弹射很远(如风仙花);有的“瘦果”披覆韧皮耐得鸟儿消化道酸性侵烛,飞鸟为了减重边飞边排泄,将种子高空抛洒。当然最具传播能力的还是人类,它可使用一切现代交通工具将种子在洲际快速传播。种子植物不愧是以静驭动的高手,连人类都要供其使役。从这略带狡黠的动态扩散中,不仅其锐意进取之雄心让人敬佩,其扩展领地之绝妙也令人赞叹。
⑨(A)也许生命最具伟力,最能体现其活力的还在于一个“变”字。(B)因为环境总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主宰,它永远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剧烈,有时和缓,有时又会突然走向极端。(C)只有能够顺应各种变化,永远拿的出适合新环境生存的变体,这样的物种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D)那些难以变通的物种,哪怕它数量再多也会全军覆没。
⑩“数量”只能占领现在,“变化”才能拥有未来!
⑾一个物种保有的变化方式越多,越宽阔,其生命力也就越强盛,越具发展潜力。变化方式枯竭意味着物种的老化与生命力的萎谢,只能走向物种的衰亡。大自然只承认优势,谁拥有最丰足的变化方式,谁能在任何环境变迁之时都能变异出占有优势的子代,谁就能在地球上占有最大的生存份额。尤其重要的是,这种重组变化仅仅发生在种子形成的阴阳交合之际,此前此后的生命过程都不享有这种机会。
  ⑿“变”是生命立足之本,也是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之根本。地球上由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发展到当今如此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全靠一个“变”字。在整个生命发展历史中,只有在形成种子之后才加速了这一进化历程。因为这种繁衍方式能够提供为数众多的变化方式,使得每一棵种子都有可能载带彼此差异的遗传文本,具有与众不同的体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上决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种子!
⒀人群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强势人物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制造雷同。而种子植物却鲜明地立意于创造各自的差异,使之成为一个既拥有众多子代数量又拥有丰富变化方式的巨大群体。这不仅是一种以随机性“内变”应对不可测“外变”的明智之举,而且还有利于物种的自我完善与多样化的展开。由是观之,种子植物最核心的优势就在于“变”与“量”的结合……体现出一种充满哲思与雄心的大智慧。


展开余下试题    7、以下对“生命采取‘种子’形式,其存在的充分理由”表述正确的是(    )(2分)
       A、是为了传承生命。
       B、是为了躲避恶劣环境。
       C、不是为了退守,而是为了进取。
       D、为了具备短时期称霸世界的雄心和能力。
8、简析第⑦段的语言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文的中心句是第(    )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下列句子中的“虞”字与“并无干旱严寒之虞”中“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
        B、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C、无贰无虞,上帝临女。《诗经》
        D、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孟子》
    11、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按(11)段中划线句,完成以下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承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
___________________                ,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谁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⑨段中A、B、C、D四个句子间的关系第一层次应划在(      )与(     )之间。(请用“‖”划出)(2分)
        A句     B句     C 句     D句
    13、作为本文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命                   B、植物
        C、种子                   D、“变”与“量”
    14、请简述第(13)段中“体出出一种充满哲思与雄心的大智慧”的具体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5、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⑵同物既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读〈山海经〉》)
        ⑶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⑸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⑹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17—18题。(10分)
送魏①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夏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朋友,排行第一,故称。
    16、(1)从诗体看,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用四个字概括尾联中所用的典故:□□□□(2分)
    17、简析颈联中“横”、“接”两字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从思想感情角度写一段对本诗的赏析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8分)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①,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②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节选自王定保著《唐摭言》)
[注释]①皇甫颖:唐僖宗乾符年间进士。为人清高,隐居不仕。  ②中和:唐僖宗的年号。    
19、请用两个词(各两个字)概括孙泰的品德。(2分)
        □□    □□
    20、解释以下中加点词。(4分)
        (1)非泰不可适(          )
        (2)泰亟往还之(          )
        (3)俾其人他徙(          )
        (4)因绐曰(              )
       2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以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诘之                B、泰亟往还之


展开余下试题         C、泰怃然久之            D、既半授之矣
     2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约回日当诣所止(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简析上文写人时的语言表达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6题。(8分)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日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之。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刚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析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24、从“太史公曰”可知本文选自《             》一书,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可知《               》一书也用这种文末议论的方法。(2分)
    25、文中画线处应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史公引用《诗经》中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6、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写  作(70分)
27、一位企业管理专家,在讲课时用投影仪显示了这样一幅油画:一头狮子在追赶一只羚羊。他的提示是:狮子跑得快,羚羊被吃;羚羊跑得快,狮子饿死。他的结论:这就是竞争。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请以此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出你的见解来。不限文体,800字以上。 (222.138.150.253)"答案:
(一)(17分)
1.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2分)  2.D(2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上海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