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2006年黑龙江虎头高级中学一月模拟卷
"2006年黑龙江虎头高级中学一月模拟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cāo)   狡黠(xiá)   殒身不恤(yǔn)
B.牟利(móu) 泊船(pó) 腹背受敌(fù)
C.罹难(lí) 商贾(ɡǔ) 反璞归真(bǔ)
D.惬意(qiè) 龋齿(yǔ) 亘古未有(ɡèn)
解析:B项“泊”应读“bó”;C项“璞”应读“pú”;D项“龋”应读“qǔ”。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保镖 修葺 素昧平生 老骥伏枥
B.揣摩 经典 积思广益 方枘圆凿
C.刻画 迷盲 一如既往 飞扬跋扈
D.怄气 质疑 幅员辽阔 迷天大谎
解析:B.积—集;C.盲—茫;D.迷—弥。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经朋友___________,我终于认识了这位曾经让敌人胆战心惊的老战士。
(2)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______民情。
(3)在金庸的小说中能___________社会风情,而古龙的小说则是人情世界的袒露。
A.引见 体恤 领略
B.引荐 体察 领会
C.引见 体察 领略
D.引荐 体恤 领会
解析:“引见”与(1)句中的“认识”照应;“体察”涵盖了“体恤”的意义,又突出了“考察”之意;“领会”不与“风情”搭配。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B.掌握尖端科学并有所成就是不容易的,但天道酬勤,只要奋力追求,就会取得成功。
C.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解析:A.“举足轻重”强调意义重大;C.“忍俊不禁”即含有“笑了”之意,与下面的“笑起来”重复;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和倒霉时,备受欺负,原句是表示“团结”的,故错。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整顿,剧场秩序明显好转,彻底改变了观众不再拥挤的现象。
B.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D.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解析:A.“彻底改变了观众不再拥挤的现象”不合逻辑;B.主谓搭配不当,“生产量”不能“供应”,也不能“销往河南”;C.语序不当,应为“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标点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D.“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A.“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这是一句话,“我的小祖宗”在句中是称谓倒装,一句话中不能使用两个句末标点,应把中间问号改为逗号,最后用问号。C.括号内的句号应放在括号外。D.“吗”后用问号,“说”后用逗号。
答案:B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还有分歧。有的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还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意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的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之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的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含意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自己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7.对《橘颂》的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认为是屈原的绝笔。
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还有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解析:B项是众说纷纭的现象,而不是原因。
答案:B
8.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解析:A、B、C、D四项都是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的依据,但联系文中语气,分析第三段“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总结、肯定和自勉”一部分语句,注意“也完全可能”“何况”“特别是”这几个词语的语气强弱,可以确定应选C项。
答案:C
9.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解析: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对《橘颂》创作时间的模糊认识。B.二人并非完全一致。曹大中是“断定”,作者是一种倾向。D.作者没有确定《橘颂》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答案:C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C.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发表己见时要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解析:D.说法太肯定,“不容置疑”太绝对化。
答案:D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咸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晋书•山涛传》)


展开余下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后坐事 坐:因犯……罪。
B.时帝以涛乡闾宿望 宿:素有的。
C.国之安危,恒必由之 由:原因。
D.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 居:担任。
解析:C.由:依照,遵循。
答案: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①动词,“作为、当作;②判断词“是”。B.都是介词,“把”。C.都是连词,“却”。D.都是副词,“才”。
答案:A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②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③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
④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⑤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
⑥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①讲山涛有器量,卓然不群。③讲山涛处世的老道圆滑。
答案: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故其为人气量狭小,孤高气傲。他很少结交朋友,只是结识了阮籍这批竹林贤士之后,这才有人生的归宿感。
B.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德望乡闾,他也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
C.山涛为人正直,在朝廷任职期间,以选贤任能为己任。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山涛还是一位好官。
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以及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这些都见出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解析:A.“气量狭小,孤高气傲”不合原意。C.“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不合原意。选人上的失误有晋帝干预的因素,“我行我素”是指山涛在外人非议时所采取的泰然处之的态度。D.“他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一句不正确。
答案:B
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或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庄子》《老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山涛四十岁时,才做了郡主簿。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史。当时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往拜遏。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未完成,我不过是接承其后罢了,所以要立司马攸为太子,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违背礼制,不吉祥。(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定要依循古制。”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等到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因此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兼任宁远将军。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有十余年,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定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按照皇帝的心意把他所想的作为先考虑的对象。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有人在皇帝面前攻击诬陷山涛,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惟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了。”山涛仍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人们的闲话才平息下去。山涛在朝廷担任要职,晚年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后来他以年衰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不准许。皇帝曾到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车跟随。趁此机会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言论很精当。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赂公卿,以求得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2)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
答案:(1)等到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注意“及、危、正色、保持”。)
(2)趁此机会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言论很精当。(注意“因、论、以为、宜、去”。)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除  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此诗曰:“绝句以不说尽为佳,此诗虽将何事凄然之意说尽,而亦耐人寻味。”请结合本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将“何事凄然之意说尽”的。
答案:(1)因除夕之夜而引发思乡之情,感情婉切真挚。(3分)
(2)由霜鬓而生对时光易逝的感伤。(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后汉书》)
(2)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6)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1)精诚所至  (2)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五、(18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展开余下试题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8.文章开头画横线句“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春柳绿”而不用“春草绿”?(4分)
答案:为下文“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作铺垫。
19.文中加点的句子从写法上看有哪些特点?试分析其中的两个特点及其作用。(6分)
答案:①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感情。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微笑的作用。
20.文中画线句“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应怎样理解?(4分)
答案:让自信、自爱、自持战胜疑虑、烦恼、心酸。
2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剂调适心灵的良药,号召大家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社会和自己。
B.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了如《白杨礼赞》一样托物言志的手法。
C.这篇文章和一首歌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D.作者认为,只有微笑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创造力,就内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解析:B项中“托物言志”错;D项中“只有……才”是唯一条件,错;E项,本文不是议论文,何来论点等。
答案:AC
六、(12分,每小题4分)
22.将下面一段话中的①~④句进行最合理的排序。
扬州红园的树桩盆景,①已经能同广州岭南派、苏州派、成都派、上海派并驾齐驱,
②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注意,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形成风格,后并驾齐驱;影响先国内后国外。
答案:③①④②
23.2005年1月6日是中国第十三亿人口日,请拟一条以“中国十三亿人口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不超过20字。)
答案:关注人口,珍爱地球。
生育国策计划妙,人口增长控制好。
计划生育走近千家万户,基本国策惠及万代千秋。
人口增长缓慢,幸福生活提速。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4.下面都是有关校园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两联,对出下联。
(1)杏坛,春风春雨绘春色 _________________
(2)一根教鞭,系人间忧乐 _________________
(3)缕缕风,滴滴雨,滋润桃李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桃林,秋叶秋果描秋景  (2)两颊霜鬓,凝天下春秋  (3)片片心,丝丝情,培育栋梁
七、(60分)
25.阅读下文,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
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到了极点。
可是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刚好相反,它说它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它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不同的报告,那个派它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怎么样才能使黑暗变得光明?”
如果你身处黑暗环境,就做一支点燃的火把。你就是光明的使者,把自己举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就能使世界多一线亮光,人间多一分希望。
请以“认识环境与改变环境”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61.167.178.7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年黑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