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86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延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测试含答案(语文版)
延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测试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yi( )丽 kui( )镜 蹴( )琨觉
骁( )健 公输盘不说( ) 文轩( )
2. 分别接着下列的成语往下写,至少写出三个成语。(3分)
例:水落石出 → 出 人 头 地 →地 动 山 摇→ 摇 头 晃 脑
①事倍功半→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②顺藤摸爪→ → →
3.下列四个句子中,强调“我去”的一项是( )(2分)
A.要么你去,要么我去。 B.只有你去,我才去
C.不但你去,我也去。 D.要是你去,我也去。
4.填空与背诵: (17分)
①、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本单元的 就出自此书。其体例分为: 、 、颂。
②、古代的“三”“九”常用来表示次数多,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九设攻城之机变”,请写出用“九”或“三”表多数的成语或俗语各一个 , 。
③、最喜小儿无赖, 。
④、《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描摹出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的句子是“ , 。”
⑤、《十五从军征》一诗表明长年在外从军,与家人不通音讯,老年归家,想尽快知道家中情况的诗句是 , 。表明过去的家现在已变成特别荒凉的坟场的诗句是表明征人亲情难以表达,格外揪心裂肺的诗句是 , 。
⑥、《送别》中表明思念之深,等待时间之长的诗句是 , 。
⑦、 ,墨子止楚国攻宋(请以本单元课文相关人物和内容对出上联)。(2分)
5.很多成语都是有来历的,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成语,你能说出它的出处或来历吗,请写出二个不同出处的成语与同学交流。(4分,)
①成语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新的一学年很快又过去了三个星期多了!此时请就你的学习生活向你的家长或老师说出你最想说的一段话!字数不少于50个字!(3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55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4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臣之妻私臣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
2、邹忌的妻、妾、客都赞美他,他是否陶醉了?他是怎么做的?(3分)
答:
3、邹忌悟出的道理是什么?(3分)
答:
4、从这一段可看出邹忌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5、与“皆朝于齐”中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入朝见威王 B、皆以美于徐公
C、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在文中空缺处应填入的原文是:
(3 分)
7、翻译下列句子.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8、结合所选语段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3分)
答:
(二)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21分)
1、本文选自:《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作者 , 时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3分)
2、 概括选文段意。(2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B 军细柳,以备胡
C 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D 至霸上及棘门军
4、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并就选文举出一例说明!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手法
例子
展开余下试题
好处
5、 文中分别从“军士戒备”、“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等方面表现周亚夫,试用
原文语句加以说明。(3分)
(1) 军士戒备:
(2) 军纪严明:
(3) 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6.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学必有收获!请就本课的学习说说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4分)
(三)摆渡老人——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 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先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寻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是时间,才来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了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然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0分)
1.本文具休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老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3分)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 的心情。(2分)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4分)
18 三、作文 60分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少不了交往。交往过程中有幸福,有快乐,也有苦恼和悲伤。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个字。
上一篇: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22)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学月检测题wps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延平中学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