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5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5]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24)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 杰 模拟编写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盥guàn 其余读huàn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都读lì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隘aì 其余读yì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谄chǎn 其余读x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伶牙俐齿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韪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 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 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 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 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万一”和“若”重复)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 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应该改正为:针对……的情况)
浏览完整试题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应该改正为: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一歌唱组合成员平均年龄仅20岁。)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B]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使用恰当的项(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是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它不同的项是(D)
A、谁料意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借代 反问)
B、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反复 反问)
C、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比喻 反语)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比喻)
9、“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以黑子多寡为标志。”这句话最合适位置是(B)
①太阳黑子是太阳炽热表面上相对温度较低、颜色也较为暗淡的斑点。②太阳黑子的增多,太阳上耀斑等爆发活动也随之活跃和增多。③它们以每小时上百万千米的速度向外辐射和喷射高能粒子流,从而对地球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A、在①句前 B、在① ②句之间
C、在② ③句之间 D、在③句之后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对诗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项(D)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 起句回顾自己早年的壮志凌云并感叹权奸误国,世事多艰。以“山”喻“气”,以有形喻无形,将竺人心中的积愤表现得巨大而沉重,充分显示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B、 颌联是对往日激越的战斗生活的追忆。诗句不着一个动词,全由名词组成,采用画景法,为我们再现了当年那一幅幅壮烈的画面,充盈着诗人对往昔激越的战斗生活的向往,和现在壮志难酬的激愤的辛酸。
C、 颈联感叹自己半场难伸,年华虚度。“空自许”三字,极其沉痛地表达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落空,老大无成的悲愤心情。
D、 末联以赞颂诸葛亮及其《出师表》作结,反衬自己已经年老体弱,不能再为国家的复兴尽力了,于是诗人把希望寄托在南宋政府当局,指望当时的南宋政府能像诸葛亮一样立下宏大志向,收复失地,以了却自己的搞金复国的愿望。
11、对下列的陈述不正确的项是(D)
A、《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其代表作家是屈原。
B、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四大文学体裁。
C、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代表性文体是:先秦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
D、 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填空:
A、新闻的开头,通常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这部分是新闻的( 导语 )。
B、“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努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的作者是( 鲁迅 )。
C、根据下面的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语:“把不同性质的人和事放在一起来议论和看待。”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词语:( 相提并论 )
D、《鸿门宴》选自西汉史学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至今仍广为流传。请默写其中的成语名句四个以上:劳苦功高 秋毫无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坚子不足与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汉相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5分,每小题3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
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
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
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
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
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
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
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
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
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
展开余下试题
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
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
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
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
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
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3.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答案在第二段“温温室室效应,在物理……”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 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 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 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 的保温效应。
14.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c] (答案在第一段倒数第二行)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15.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 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可从工业革命后为例推出此后果)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从第三段第一行可推出答案)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 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从第三段么二行可推出答案)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 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无法从文中考证)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 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从第一段第二行“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看出温室效应的有效遏制,将使非洲获益最大。)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 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无从推断)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 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从第三段“从根本上”一句可推断出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 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17、文中加线的“这一预测”指代的内容是(A)
A、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B、温室效应。
C、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D、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 (15分,每小题3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觚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大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现元年卒,赠绎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觚: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对待“遇……尽”为“以礼善待”]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C 前者是语气词,后才是是代词“之”]
A. 为伯父让之所鞠 B. 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A为被动介词 B为表目的的连词“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咸私哂其矫饰焉 D.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D都是“于是”的意思
犹且从师而问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B]
展开余下试题
A.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B. 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陛下…… 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 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D.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 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人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乏,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21.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人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脆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22.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3分)
答: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从文章的第二段加线的的中可看出)
23.作者在第三段中
上一篇: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23)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高职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