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84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26)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 杰 模拟编写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C C项中加点字均读xùn;A项中“渲”读xuàn,其余均读xuān;B项中“拙”读zhuō,其余均读zhuó;D项中“谥”读shì,其余均读yì。)
A.渲染 喧哗 煊赫一时 气宇轩昂
B.灼热 着装 勤能补拙 擢发难数
C.训练 驯服 徇私舞弊 为国殉难
D.造诣 谥号 自怨自艾 大学肄业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C A项中应为“心心相印”“源远流长”;B项中应为“天涯海角”“两全其美”;C项中应为“良辰美景”“食不果腹”“并行不悖”;D项中应为“口干舌燥”“压榨百姓”。)
A.面容安详 心心相映 永葆青春 源远流长
B.寒暄客套 共商国是 天崖海角 两全齐美
C.同等学力 良晨美景 食不裹腹 并行不背
D.向往光明 口干舌燥 乔装打扮 压诈百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以至”表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发展,或向反方向发展,直到;“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句中所说的不好的结果是由上半句谈到的原因造成的。“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由于”表原因不能用在后一分句;后一分句表示原因要用“因为”。“面市”指商品开始供应市场,与消费者见面:“面世”多指精神产品与世人见面,如研究、创作成果的问世等。结合具体语境即可判断。)
①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扬民主,决不允许有阻碍_____限制群众批评、提意见的现象发生。
②对于安全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在发生事故后摆出种种理由______责任
③这次“全运会”,北京运动员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教练指导有方。
④日前,一种新型环保电脑在一片热捧声中_____,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冷淡,问津者寥寥无几。
A.以至 推脱 因为 面市 B.以至 推托 由于 面世
C.以致 推脱 因为 面市 D.以致 推托 由于 面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A项中“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C项中“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亦属望文生义之误。D项中“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在此句中属自相矛盾之误。B项中“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在句中使用恰当。)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文,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A项为结构混乱之误,“会遭到破坏”和“有遭到破坏的危险”句式杂糅。B项为成分残缺之误,“实现”的宾语“目标”缺失。C项为搭配不当之误,“出处”与“主题歌”无法搭配。)
浏览完整试题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最终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C.《橄榄树》这首歌十几年前便风靡大陆,它的正式出处是一部著名的台湾电影《欢颜》的主题歌。
D.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北京在一段时间内,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6、填入下面的虚词正确的项是( B )
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场景使之再现。()他们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表现了他们质朴的艺术感受,()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特色。
A 又 因为 既 又 也 B 并且 因而 不仅 而且 从而
C 并且 因为 既 又 从而 D 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也
7、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错在“争取上岗”,因为上半句是说上岗的))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是说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8、与“要学好文化知识是要下苦功的”意思一样的是( D )
A 谁说要学好文化知识非要下苦功? B 难道学好文化知识要下苦功吗?
C 为什么学好文化知识非要下苦功? D 难道学好文化知识不要下苦功吗?
9、在下面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分别填入4个备选句子,使其语意连贯、完整,将正确的排序写在横线上。正确的选项是( A )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 )( )( )( )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
没有神,也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巴金《随想录·序言》
①但是我不要再做梦。
②我的心还在发育,它还在出血。
③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
④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
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10、对下面的古诗文判断有误的二项是(A B 后面的出处和作者正好相反)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师说》)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荀子·劝学》)
C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E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F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只去。(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分析有误的项是( D 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A 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诗佛”,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妙境。
B 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人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
C 本诗中的“湿衣”却是“幻觉、错觉”,抒写了“浪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
D 这首小诗描绘了秋风萧瑟时节的山中景色。
12、完成以下各题:
(1) 给下面的春联对上下联:
上联 屋满春风春满屋 下联 门盈喜气喜盈门
(2) 不增删,不更改下面的话,写出意思不同的另外一句。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作了污泥。
改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3)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据南方某报披露,一些被明令禁止的行业依然具有“活力”。
“乖灵才”幼儿园是郑州一家规模较大的“民工幼儿园”,这几年招生中却再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说:“全园230多名小朋友中,女孩只有70名。”按照国际标准,新生儿男女性别比,正常值为102—107:100,但我国目前已达116.8:100,而农村人口又是性别比失衡的“重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男多女少”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胎儿性别鉴定市场,为出生人口性比失衡“推波助澜”。这个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市场,虽经多次取缔,至今未能根除。
“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屡禁不绝”或“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依然猖獗”[评分标准:“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屡禁不绝”或“依然猖獗”是三个要点。语体风格不合新闻标题要求,酌情减分。“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亦可得满分。]
展开余下试题
(4)下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图案,请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含义。
含义是:“北京欢迎你”。
二、阅读分析(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12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早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一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答案]A[解析]该题的有效信息是原文第二段中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一有效信息准确界定了“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素:一是主体—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二是原因—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三是种属—保温效应。比照原文对“温室效应”概念界定的三个要素:B项将“主体”的外延缩小为“地表”,“原因”增加了“二氧化破等温室气体剧增”,“种属”偷换成了“升温效应”;C项将“主体”的外延缩小为“地表”,“原因”偷换成了“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破含量增加”,“种属”偷换成了“升温效应”;D项将“主体”的外延扩大为“特定密闭空间”,“原因”偷换成了“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只有A项的理解完全切合原文对“温室气体”概念界定的三个要素。因为题干要求选出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早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答案]C[解析]该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从读物中筛选并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本身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健语句等。本题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列出了四种表述,要求考生选出最严重的一项。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白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根据第一段,可知影响有:森林消失和沙澳扩大,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荡然无存,英国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河流水量大大减少,台风频频袭击日本等。而最严重的是地球上数以百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四个选项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只有C项是最严重的影响。
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答案]D[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原因导致了“全球气修变暖”的后果。以此审察四个选项,A、B、C三个选项均切合该句句意,只有D项不符合该句句意,因为D项列出的原因是“雷击和虫害”,这是自然原因,而不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原因。因为题干要求选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B[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C、D三项是基于原文立论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些结论是正确的。B项的错误在于“台风将远离日本”,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原文第一段中的“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原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全球变暖之前,台风对日本是外围影响,程度较轻,在全球变暖之后,台风对日本的影响变成了正面袭击,程度加剧。所以,即使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要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也只能恢复到原来的外围影响的状况,而B项在推断中却把它说成了“远离”,所以B项的推断是有悖文意的,结论自然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题干要求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B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18分)
(1)郑和于明朝初期(1405—1433)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的创举,近百年来中外学者曾对其作过深入的研究,其中2002年的一项“成果”最为新奇。
(2)当年,英国的一位曾担任过潜艇指挥员的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声称,他在撰写一本有关“1421年对全球的重大意义”的书籍时,得见一幅日期注为1459年的投影图,上面绘有非洲南部和好望角。但是迄今所知,好望角要到1497年才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并纳入航海路线。他说,该图中还有几段以中世纪腓尼基语书写的有关1420至1421年绕好望角到佛得角群岛的航海笔记和一艘中国大帆船的图画,所以判定郑和的船队曾环绕地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新大陆。为了证明这一成果,除了上述举证外,他又以天文导航知识发现郑和是借助夜空中的第二亮星老人星绘出航行路线,其船队甚至一度驶近南极。预先定出郑和船队的航行范围后,孟席斯凭此寻找考古证据,并根据他对风和潮水的认识,相信于1421年在加勒比海沉没的是9艘中国古代大船。他指出,若干深海照片显示,沉船压仓物的形状和大小,与最近在菲律宾打捞到的中国宝船内的相同;但他拒绝透露沉船的方位,因为他相信船上仍有珠宝,怕人们前去打捞,妨碍研究工作。
(3)不过,孟席斯的理论总给人“虚拟”的印象。至少,“投影图”未经专家查考验证;其次,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主要活跃在纪元前,到公元前8世纪后,腓尼基逐渐式微,到中世纪,腓尼基语早已成为“死文字”。
(4)当然,孟席斯的理论也很难撼动与郑和随行的马欢写的《瀛崖胜览》、费信写的《星槎胜览》、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以及载于明代茅元仪编辑的《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的权威性。此图在前三书的基础上绘示了郑和出使西洋各国的航程及经历的地名方位,后经百余年诸多专家研究考订,已将其中主要地名及诸地情形大致搞清楚。
1.文章第(2)段中“1421年对全球的重大意义”,这里的“重大意义”指什么?(3分)
2.填空:文章第(2)段中,孟席斯从事研究借助了 、 、 等依据,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每条不超过8个字)(9分)
3.第(1)段中称孟席斯的成果最为“新奇”,其实不止是“成果”,孟席斯的研究过程也充满了“新奇”。从全文看,孟席斯在科学论证上的“新奇”之处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4.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曾经的潜艇指挥员,孟席斯在科学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去的工作
习惯、工作经验。
B.最近在菲律宾打捞出水的载有珠宝的沉船是中国的古船,这一论断已基本
上被学术界认可。
C.《郑和航海图》出于与郑和同时代的人之手并载入《武备志》,因此它的权
威性是不中容置疑的。
D.几部由郑和下西洋的随员撰写的中文史籍基本勾勒出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轮
廊,是可信的史料。
参考答案“:
1.郑和的船队曾环绕地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新大陆。[评分标准:本题2分,“环绕”与“发现”各1分。]
2.①投影图;②天文导航知识;③考古证据(或“菲律宾的中国宝船”);④对风和潮水的认识。[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点1分。]
3.①敢于把未经专家查考验证的投影图当作自己理论的论据;②敢于把用早已消亡的文字记述后来发生的史实当作论据;③敢于先下结论(定出郑和船队的航行范围)后找论据(考古证据);④敢于把未出水的沉船当作论据。[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点1分。]
4.[C](“强加因果”之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冬日平静 张承志
(1)晨起经常很晚,躲过车吼马聋的时候。那种时候出门,闯过第一座立交桥,都要有董存瑞的决心。如今北京的距离正如“立交”这个词象征的一样,仿佛被人施加了立体和交叉的古怪计算,走起路来感觉愈来愈远了。
(2)以前过一段时间,就要去科学院图书馆翻翻杂志。现在科图萧条,不如去三联书店看新书。我多次验证过一个感觉:在那里溜达着浏览,和在东京新宿的著名书店不花钱地“立读”,其滋味毫无二致。书架上刚刚印出的《老照片》,此时便被立读着人手一册。
(3)依照约会的地点,午前我找到三联二楼的咖啡馆,一位长辈正等着我。《热什哈尔》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了繁体字版,我们约会就是为了交接刚出版的样书。我曾为该书做过零星杂务,今天来接着把事情办完。译者住在大西北的乡村,书来信往多仗了老前辈的热肠。书记载的是二百年前民众的牺牲,但书从来不为人知,民众的心情也长期被忽视了。前些年三联出了汉译本,今天更扩及到台湾。真是,好书是不会湮没的,很多人都愿为有意义的事尽力。同席有两位台湾编辑,听了书的故事都感到有趣。
(4)书印刷精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着,沿故宫北墙的筒子河散步向西。不打算早早返回,在这都市里,这一条小路如今更显得古雅幽静。柳枝还没有褪尽绿色,河水泛起清黑的波纹。一路走到红楼,找到一个芝麻般大小的邮局。我在小桌上填写地址,小心地写信将友人的希望寄往黄土高原。
(5)街上五光十色。路口上,小贩们的叫卖声响成一片,熙熙攘攘,活泼健康。十块钱一个剃须刀,五块钱一支玫瑰。每天看到他们,每天都因他们而感慨人求生的潜力。
(6)觉
上一篇:
初二课外阅读(10)
下一篇: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考试(27)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高职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