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18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84]
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第 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C)
A. 挟制xié 脸颊 jiá 隽永jùn 拈轻怕重niān
B. 矫饰jiǎo 蜷缩 juǎn 渲染xuàn 怙恶不悛hù
C. 濒临bīn 造诣yì 油渍zì 含英咀华jǔ
D. 稽查jī 围歼 jiān 偌大ruò 锃光瓦亮ché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 实惠 拾人牙慧 滑稽 无机之谈
B. 记帐 为虎作伥 激励 厉行节约
C. 躬行 事必恭亲 渔利 坐受渔利
D.急躁 戒骄戒躁 黄梁 余音绕梁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C)
①探索用技术及管理手段对农村及城乡 部的生活污水及废物进行可持续的生态的综合管理,提高生态卫生水平,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个项目的经验将向其他地区推广。
②据韩国联合参谋总部透露,8曰下午2时30分左右在距白翎岛东面9公里的海面上,一艘朝鲜导航船导航2艘小型船舶,越过了北方 0.5英里,遭到了韩国海军高速艇编队的警告射击。
③茶叶初制后的产品称毛条。毛条通过 过程的筛分、风选处理后,达到分清外形规格、整饰外形、剔除杂质、适度干燥以及合理拼配调剂与增进品质的目的。
A.结合 界限 精致 B.接合 界线 精制
C.接合 界线 精制 D.结合 界限 精致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A、有些同志对工作中的小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无关大局,这种 想法是很危险的。
B、出了毛病,往往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到最后往往不可收拾。
C、做事要量力而行,差强人意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D、粮食倒不是的问题,虽说今年因天灾减产不少,但去年的存粮颇多,寅吃卯粮,应付得过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B、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运输的状况非常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的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有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D、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不是人民群众自身的问题,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其可实现程度之间的差距的扩大,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落后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浏览完整试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对于这些非华夏的族类,历史有一种一体化的理解、一脉相承的说法,如《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之匈奴。”《晋书-匈奴列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薰鬻,殷曰鬼方。周曰狄狁,汉曰匈奴。”《史记》索引:熏粥,“匈奴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薰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对于戎狄——匈奴一体化的传统模式,至少自20世纪40年代,便已经有学者认真地指出他的错误。徐仲舒在考察上古北狄的问题时也感到:“狄在殷周之世遂率与中国相为通婚,但其风俗习尚在经传中极少记载。即偶有记载,其词又甚简略,必须取后来史家记述边裔土俗相与对照,庶得窥其原貌。但他没有像许多人那样以匈奴为参照样板,而是取早期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为范例,认为山林狩猎的特点“皆北狄之俗所宜有,而不必拘于《王制》所言之事。且此诸俗与中国为近,而与匈奴之游牧文化相距较远也”。徐仲舒提到的《王制》是《礼记》中的一篇,这篇儒家经典是最早将北狄描绘成“有不粒食者”的文献之一,这实际上包含了戎狄与匈奴一体,为游牧群体的意思。徐仲舒不同意《王制》的说法,指出“狄”的习俗与中国近,而与匈奴远。这是相当敏锐的。
20世纪早期,美国学者拉铁摩尔在中国生活、工作过很长时间,曾深入实地考察中国北方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撰有《中国的边疆》一书。书中对中国北方一些“非汉族”群体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这些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关于戎狄的问题,他根据一些文献记载的细节,并没有简单的将戎狄划在游牧的范畴,他认为:根据一些证据来看,戎狄所具有的只是一种混合经济。“周朝一位较早而比较可信的王(周穆王)征戎,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如果它们是贡品说明它们是狩猎而非游牧民族。如果是战利品,我们就更可以相信戎族的主要财富不是牲畜。而且,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记载,说有一部分戎族被秦国逐出陕西之后,由山西的晋国给予荒地,他们开始从事耕植,成为农夫。看来这个记载视戎族之属于汉族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除表述他们的组织不如汉族,或者其它的地位有 所不及,并没有讲从游牧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
6、 对第一自然段中“一体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C )
A.先秦时期我国北方长期生活着一些在经济上与华夏民族相异的人类群 体,他们前后有与国学多不同的名称。
B.先秦时期我国北方长期生活着一些与华夏民族相异的人类群体,尽管有不同的名称,其实就是汉代的匈奴。
C.早期非华夏民族的狄人与晚期的匈奴被看作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族群或民族,匈奴是他们最后的总代表。
D.不管是匈奴、熏鬻、鬼方、猃狁,还是匈奴、山戎、熏粥、淳维、鬼方、猃狁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非华夏族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 )
A.徐仲舒研究所取的参照范例是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与其他人以匈奴游牧民族为范例不一样。
B.徐仲舒根据山林狩猎的特点否定了《礼记·王制》所持的“戎狄与匈奴一体,为游牧群体”的观点。
C.徐仲舒认为狄人诸习俗与中国相近.而与匈奴游牧文化相距较远,狄人、匈奴不可能一体化的。
D.徐仲舒认为山林狩猎的特点北狄之俗皆有,因此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与狄人是一体化的。
8、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传世文献中,对非华夏族类的称谓写法多种多样,只有匈奴一个称谓使用频率最高、时问最长。
B.虽然有《史记》索隐的观点,但司马迁未必带着“戎狄——匈奴一体化”的观念来撰写《匈奴列传》。
C.徐仲舒研究的主要论据是《礼记·王制》,而拉铁摩尔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一些文献所记载的细节。
D.虽然徐仲舒和拉铁摩尔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有理由证明,戎狄应该属于汉族的国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奚以锁为 奚:为什么
B.从太宗伐晋 从:跟随
C.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展开余下试题
D.不可专杀 专:专擅,独断独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
一组是:(C)
①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以是亡耳。”
④入汴,诸将……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虽得之亦将失之。”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辽太宗非常器重张砺,当辽太宗了解了他想逃回后唐的原因后,杖罚高彦英并向张砺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唐时,曾上奏辽太宗让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谏。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在恒州时遭到仇家萧翰等人的报复陷害而愤激死去。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3分)
译文:
②何及使失所而亡?(2分)
译文:
③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2分)突出了它哪些特点?(2分)
答:
。
2)作者在写作上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
⑴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劝学》中有一处著名的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韩愈在《师说》中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说的“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有观点相通之处。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槐花盛开的季节
单士兵
(1)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茏葱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2)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煞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3)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湾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飘渺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4)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种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谗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饿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馈赠。
(5)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湖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后,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都与槐花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试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展开余下试题
(6)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了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禄,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选自2005年5月《经济日报》)
16、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请你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呢?(6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试从(2)至(5)段加以概括来说明理由?(6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自己钟爱的“竟都与槐花有关”的一些学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上一篇:
高二年级语文辅优练习
下一篇: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语文第三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