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35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7]
2006学年度东北四校高考模拟联考
"2006学年度东北四校高考模拟联考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笺 贱恙 饯行 浅尝辄止 以践前誓
B.嫌弃 赚钱 缣帛 谦谦君子 以丰补歉
C.苋菜 舰艇 端砚 昙花一现 寻死觅活
D.讣告 扑灭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贻人口实 克勤克俭 曲意奉承 秘而不宣
B.佳宾满座 心浮气躁 攻城略地 以身示法
C.明知固犯 倚老卖老 席不瑕暖 并驾齐趋
D.破釜沉舟 合盘托出 枕戈待旦 作璧上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老王对小李在车间的夸夸其谈很不满意,于是,他生气地命令:“别 ,赶快干活!”
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武汉讲学的时候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 再无消息。
④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先怒目而视, 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救药。
A.废话 大力 尔后 继而 B.费话 鼎力 而后 继而
C.废话 鼎力 而后 既而 D.费话 大力 尔后 既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总工程师的这项工程设计规划考虑到了施工的可行性、计划的长远收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真可谓疏而不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超级大国的这种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过,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观察到,但这正所谓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C.他刚刚转入这所重点中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但凭借意志与努力,他终于马到成功,取得了学年第三名的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D.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同窗八载,情同手足,但我们理想不同,谁都不想虚度年华,请你就此留步,让我独自离开这里吧!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洪昭光教授讲搞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保健长寿”成为大热门话题。
B.诗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越的句子,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
C.这类短文有四大特点:新——反映了科技新领域、新成果;尖——反映了尖端的科学研究情况;实——反映了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实用意义;超——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超前意识。
D.童年的记忆也有快乐,她非常清楚的记得七八岁那两年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欢乐时光,九岁时这一切都消失了,因为她被套上了沉重的学习枷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她对远行的儿子的想念是深切的,每次走进这个房间,看到屋子里陈设着的各式各样的儿子从前使用过的东西她都会潸然泪下。
B.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C.一些领导干部参与境外赌博,他们当中有的人一次挥霍掉的公款是一个百余人企业工人工资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或更多,因此我国采取的禁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D.高考是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使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更加成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7.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与“后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8.“人的十根手指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文中的含义是 ( )
A.人类用双手改造了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的十根手指功不可灭。
B.人的双手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工具,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万物的尺度。
C.原始部族的人们大多用十根手指计数,从而选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
D.人类用十根手指计数的历史十分悠久,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9.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
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
10.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展开余下试题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及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为拜谒,蚡不为记。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臣谨以便宜 便宜:趁便见机行事
C.群臣或数黯 数:列举过失,指责
D.遇黯过于平生 过:拜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或父子相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
A. B.
且已在其位
凡四方之士无不过而拜且泣者
夫以大将军有揖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D.
13.以下六个句子,全都直接表现汲黯倨傲忠直的一组是( )
(1)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2)数犯主之颜色 (3)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4)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5)然黯与亢礼
(6)好直谏,安节死义,难惑以非
A.(1)(2)(3)(4) B.(2)(3)(4)(5)
C.(1)(3)(4)(6) D.(3)(4)(5)(6)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黯两次奉旨出使,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皇帝虽认可了他的作法,但还是让他出朝廷为官。
B.汲黯批评别人的过失,从来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多次犯颜武帝,群臣都为之震恐、责怨。
C.汲黯为人倨傲严正,从不屈从权贵,对田蚡、卫青等朝中重臣也不多加礼敬,引起他们的不满。
D.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反对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治理郡务不拘小节,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18分)
1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3分)
译文:
(2)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5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作者王维是 (时代)诗人,
字 ,有文集《 》。(2分)
(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两小题)(4分)
(1)请写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作主旨的一句。
, ?
(2)白居易在《瑟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 。
(3)贾谊在《过秦论》里揭示秦由盛而衰、终至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通过记游引发的两点感慨分别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和
。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家园如梦 山珍
①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噪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②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③“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④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⑤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⑥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
上一篇:
浏阳三中2006年高三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06学年度上期开学重庆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学年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