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083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3]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试卷(28)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 杰 模拟编写
一、 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B(“劲旅”音jìng,其余音jìn))
A.通缉 齑粉 稽查 畸形
B.尽量 进货 劲旅 觐见
C.俳句 编排 徘徊 曲牌
D.契约 器乐 抛弃 小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A.歉收 B.毕竟,相形见绌 C.寒暄,功亏一篑,召之即来 D.诀窍,洋洋洒洒,徇私舞弊))
A.欠收 以飨读者 蹉跎 真知灼见
B.殴打 相形见拙 必竟 亭亭玉立
C.寒喧 功亏一溃 伎俩 招之即来
D.谴责 扬扬洒洒 决窍 循私舞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题材”主要指作品的材料内容,“体裁”是指文体;“逐步”强调发展的步骤性、阶段性,“逐渐”强调变化的缓慢性或演变性;“效率”主要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效益”强调效果和收益。))
①在他所著的__________新颖的《物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义的曲线图。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应对加人WTO的冲击,红星厂迅速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生产_________,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A.题材 逐步 效益 B.体裁 逐步 效益
C.体裁 逐渐 效率 D.题材 逐渐 效率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不能用句后括号中的熟语替换的一项是(A(“当机立断”表示果断地作出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表示不假思索就说或做什么,有莽撞的意思))
A.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顾不上向连部请假,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B.两个单位有点矛盾,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这么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对那方都没有好处。(针尖对麦芒)
C.办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凭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剃头挑子一头热)
D.张主任本以为问题不大,调解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谁知道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缺主语,且搭配不当,国足怎能“悬赏”;B.语序不当,同时前后要颠倒一下;C.歧义,“部分”限制内容不明))
A.为激励国足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经过全体职工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一次性悬赏100万。
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浏览完整试题
C.部分市县政协委员认真座谈了李瑞环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D.市委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错误做法。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6.B(A项问号改逗号;C项第3个逗号应放在括号后面;D项省略号和“等等”删去一个))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知道了。
B.列宁曾经指出:《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C.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杂有其它金属……等等。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第一句表示不只诸葛亮一个,应选“何止”。第二句表示恰好之意,应选“恰恰”。第三句表示让步关系,应选“即使”) )
①南阳人杰地灵,藏龙卧虑,彪炳史册的又_________诸葛亮一人呢?
②他梦想在作文大赛中获得奖励,这次他___________获得了一等奖。
③优秀的教师并非为了金钱工作,所以,___________得不到丰厚的报酬,他也会竭尽全力。
A.何止 偏偏 既然 B.何止 恰恰 即使
C.何尝 偏偏 既然 D.何尝 恰恰 即使
8、与“我们都感到欣慰”一语意思相反的是(D)
A 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欣慰。
B 我们不能不感到欣慰。
C 我们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D 我们能感到欣慰吗?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话排列恰当的是( C 符合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
委,( )。
A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10、下面的诗句是描写冬天大雪景色的项是(C)
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1、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指出分析有误的项( D )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A 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
B 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和第三句中的“树阴满地”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C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排遣痛苦,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情。也反衬出作者内心的痛苦。
D 这首诗写作时间实为秋天,例如石榴花是在秋天开的。作者这样写,只是借以反衬而已。
12、完成下列题:
(1) 给下面的上联对下联:
上联 韵出高山流水 下联 曲追白雪阳春
(2)下面是从一则新闻报道中摘录出来的话,这段话在表述上有不少毛病,请选出后修改。(4分)
①为了解决高等院校当代文学教学急需,②国家教委聘请陈荒煤为顾问,③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等十所高等院校的教师参加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陆续出版。⑤该书对于1949年至1979年这三十年间的每一个文学品种,⑥注意了其发展和变化,⑦尽可能地加强史的观念和线索,⑧适用于一般文学爱好者选读。
改正:(改正四处给2分)
①句“急需”前加“的”;
③句前加“并”;
⑥句“其”改为“它的”;
⑦句删去“和线索”或改为“加强了史的观念,突出了史的线索”之类;
⑧句删去。
(3)按所给的语句的形式和内容,续写句子。注意句式和修辞。(4分)
作文,就应该让思想的小溪自由地流动,让语言________,让感情___________。
(要用比喻的手法,并保持喻体与本体相似与相关,三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
参考答案:写作文,就应该让思想的小溪自由地流动,让语言的小石子在水底自然铺就,让感情的扁舟在小溪上任意东西。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限13字内)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我省召开的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工作会议座谈会上获悉,从2004年起。我省将全面执行国家考委调整后的专业计划,使用全国考委组编的新版教材。
根据全国考办关于自学考试教并实行内部系统供应的要求,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考办和高校考办的教材供应网络,全省自学考试教材供应实行统一预订、统一采购、统一发行、统一管理。同时,省考委、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于今年7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我省组织开展打击盗版自考教材和教辅资料工作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考委同意,均不得出版、印制、发行自学考试教材与教辅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销盗版的自学考试教村与教辅资料。
答:2004年自考使用新教材。
二、阅读分析(6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15分)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展开余下试题
(A)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比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B)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C)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D)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方面的关系,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根据第一段末句确定国家在文字之前))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 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 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2、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图画文字”不表音,文字表音))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3、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方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C (选C因为已经简化;A还是图画;B是线性排列;D不存在))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不是语言,而是文字))
A. 要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 节选的文字说明的重点是语言的产生,其中还顺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下面的语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的正确位置在( A )
文字起源于图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12分)
人类疯狂地抢夺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有机性,造成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A)
在宇宙中,空间的分布是由质量的分布决定的,质量大则空间大,质量小则空间小。有机质是物质的一部分,它也有自己存在的空间。相对而言,任何一个生物个体也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有人计算,在半干旱地区以放牧形式饲养一只山羊,必须具备19亩山地草场,这19亩山地草场就是这只山羊的生存空间。每个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生物个体要繁衍发展,必须增加相应的生存空间,事实上是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备繁衍能力,都要求发展,这就出现了生存空间的争夺,也就是空间竞争。(B)
空间竞争涉及环境问题,是从现代人类出现之前开始的。据古人类学界掌握的证据,人类这种空间竞争可追溯到百万年前的更新世。50年前,英国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在坦桑尼亚北部的奥尔杜威峡谷发现了同时存在的、两种形状相似的猿人化石,一种是鲍氏南猿,另一种是直立猿人——能人,至今为止,能人一直被认定是最可靠的人类祖先。当时,能人正处在旧石器时期,竞争能力强,随着人口增加,需要不断扩大生存空间,首先就与食物相近的鲍氏南猿发生空间竞争。结果能人在竞争中获胜,得以发展,而鲍氏南猿从此在奥尔杜威峡谷消踪灭迹。百万年来,人类就是这样不断侵占异类空间而繁衍下来的。(C)
生物的空间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可占据的空间饱和之后,便竞争起食物相近的异类的空间。例如人类捕猎、饲养猪、牛、羊、马等食草运动,实质上是蚕食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源,侵占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使大型食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灭绝。
第二,异类空间争斗差不多后,同类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奥尔杜威现象实质上就是同类之间的空间竞争。在近代史上,欧洲大陆移民与美洲印第安人之争,就是同类生物的空间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中国也是空间竞争,如果日本侵占中国成为事实,中国人就要步美洲印第安人的后尘。
第三,由近及远,努力开拓那些可能开拓的边远地带补充生存空间的不足。人类史上的大迁徙、欧洲人移民美洲、人类对南北极的探索,以及今日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奢望及努力均属此类。
(D)人类对生存空间无限制争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一、迫使一些物种失去空间而趋于灭绝,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二、打乱了与人类无直接关系的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其后果损害了人类自己。例如人类砍伐森林,消灭了鸟类的栖息地,造成昆虫过盛繁衍,返过来威胁人类粮食生产,这是一害;人类为治虫使用大量农药,农药残留在粮食内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是第二害,并且导致恶性循环。总之,人类无休止地争斗生存空间,破坏了生物的多样化,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农药污染,给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地球生态界协调有机发展都带来困难。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生物的空间竞争实际上具有占据空间和竞争食物相近的异类的空间不同步进行的特点。)
A.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如果这个生物个体要繁衍发展,必须增加相应的生存空间;而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备繁衍的能力,都要求发展,这就出现了生存空间的争夺。
B.生物的空间竞争实际上具有占据空间和竞争食物相近的异类的空间同步进行的特点。
C.人类疯狂地抢占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有机性,造成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D.今日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奢望及努力,说到底也属于人类对生存空间的竞争,是人类努力开拓那些可能开拓的边远地带补充生存空间的不足。
展开余下试题
2.文中画线的句子所告诉人们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羊以放牧的形式饲养所占据的空间太大,必须实行圈羊的方法,以节约山地草场。
B.每只山羊占据19亩的山地草场的生存空间,可见必须要限制山羊的饲养量;过量的饲养山羊,势必会造成山羊生存空间的竞争。
C.人类如果对生存空间无限制的争夺,就会导致山羊赖以生存的空间的丧失,破坏生态的平衡。
D.生物个体要繁衍发展,必须增加相应的生存空间;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备繁衍能力,都要求发展,这就会出现生存空间的争夺。
3.根据文意,对下列各项作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人类大肆捕猎野生动物,实际上是破坏了生物的多样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B.人类砍伐森林,侵占了鸟儿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昆虫过盛繁衍,破坏了生态平衡。
C.战争,说到底,是种族之间用更现代化、更残忍的手段争夺生存空间。
D.今日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奢望及努力均属对生存空间的竞争,但这种空间竞争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4、下面的句子在原文的( C )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本质是种族间竞争生存空间,只不过方法更现代化,手段更残酷而已。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18分)
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差异不可谓不大。同是人生的风景线,常人每每向往明丽而温和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的人则苦苦追求苍凉又偏执的“古道西风瘦马”。这就是矛盾和反差。然而,当我们纵览古今,竟发现芸芸众生确乎是依赖着这两极的对立而存在,生生不息,连绵不竭,借此维系着人类精神的生态平衡。
天赋人权固然不错,人生在世,个个都有受用文明的权利。丰衣足食,是物质的需求;闲情雅趣,为精神的享受。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人类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对自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之时,谁可以不顾常理指责我们生理和感官的正当需求呢? 但是欲望仍然要作怪,这现成的享用终有一日会滋生厌倦,喜新厌旧、困惑和不满便联袂而来,新从何来?事实上,相对于大众惯用权利的同时,始终有少数人思索着翻新,自觉肩负起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义务。温森特·凡·高便是其中的一位继往开来者。他渴求对生活的更新,实则着力于创造。因此,他毅然踏上了苦桥。
“温森特的一生,是人所经历过的最为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一生。”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为其中文版《凡·高传——对生活的渴求》所写的序言中如是说。不因袭传统,不坐享其成,惟独选择绘画艺术作为探索生活真谛的试验,凡·高的苦难完全是自寻的。本来他可以按部就班,在伦敦或巴黎的闹市间当一名获利颇丰的画商,他却不容忍庸人用金钱亵渎艺术的真善美;本来还可以安分守己,做一个牧师,向芸芸众生重复着救世的童话并因此衣食无虞,但他却要把神圣的上帝从天堂挟持到人间,来直面现实的残酷。不是学习了绘画吗?干这一行当然是可以谋生的,可他不甘心出入沙龙为贵夫人和阔小姐画矫揉造作的肖像,偏要到阿尔的乡间去描摹令人眩晕的野太阳;他生病了,有大夫的医治护理怎么不好,但他竟认为好死胜于赖活着,便果断地将自己的生命还原于泥土和大地。人生苦短,凡·高仅活了37岁,从他决意用绘画作为拓展人类精神空间的试验之日起、孤独、饥饿、疾病便毒蛇般交替袭来,连绵不断;凡•高在备受折磨中渡过了苦桥,在人类精神守望的高空划过一道彗星般耀眼的光芒。我们观他的作品《星夜》,那大片的在天空上卷起旋涡的黄色和蓝色,形成一团反复扫荡的扩散着的光束,岂不就是凡·高烈火般的生命同宇宙混沌之气的凝结?凡•高自杀了,但是他的《向日葵》,用变化丰富的黄色和苍劲有力的笔触,表现出花朵怒放的神韵和葵花子成熟饱满的质感,最终衍变成了人类精神沉甸甸的收获。凡·高的生活充满了苦和枯燥,同时又展现了欢乐和辉煌。
其实,凡·高的苦,是智者的苦,是智慧的苦。惟有苦,有磨炼,人类精神才能升华。不仅是凡·高,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有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凡是自觉贡献于人类而不甘只坐享其成的人,谁不跨越苦桥呢?
1、(4分)“借此维系着人类精神的生态平衡”的“此”具体指:(不超过10个字)对生活理解的差异。
2、(4分)本文以凡•高的人生为例,告诉读者的道理是:(不用比喻句、否定句、疑问句)自觉贡献于人类而着力创造的人都要吃苦。
3、(6分)“苦和枯燥”、“欢乐和辉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苦和枯燥”指:孤独、饥饿、疾病;生活中的绘画探索。
(2)“欢乐和辉煌”指:创作出生命与宇宙。
4、(4分)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C为追求艺术的创造;D主要决定于生活的更新创造))
A.作者之所以称赞凡•高是智者,有智慧,是因为他懂得精神只有在苦的磨炼中才能升华。
B.凡•高“把神圣的上帝从天堂挟持到人间”,意思是他放弃衣食无忧的牧师生涯而苦苦追求艺术创新。
C.凡•高不愿画贵夫人和阔小姐的肖像而在乡间画野太阳,正是因为他不愿过富裕生活。
D.作者并不愿意人们都过苦桥,因为人类的生活质量主要决定于物质。
E.“谁可以不顾常理指责我们生理和感官的正当需求呢”中的“常理”指人理当享用现成的文明。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5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1),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2)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蒍于》。《于蒍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3)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
上一篇:
永嘉城西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
下一篇:
2005-2006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附答案)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高职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