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234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48]
高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答案请写于第3页的表格内)
1、下列短语不含成语的一项是( )
A、意志消沉 一扫而空 诲人不倦 B、仁义道德 如鸟兽散 拍案而起
C、通货膨胀 形影相吊 愿者上钩 D、强奸民意 毫无隐晦 令人神往
2、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你们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里能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②、送是只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
③、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
④、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
A、反问 设问 借代 对比 B、设问 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设问 比喻 反复 D、设问 反问 借代 对比
3、对下面这段文字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是要痛的。
A、这段话采用类比论证法,说明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是有目的的。
B、这段话采用比喻论证法,说明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是是别有用心的,吃了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会丧失国格的。
C、这段话采用类比论证法,说明美国人的救济粉是诱饵,是别有用心的,吃了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会失掉民族气节的。
D、这段话采用比喻论证法,说明美国人的救济粉是诱饵,是一种带侮辱性的施舍。
4、选出下列加线的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 )
礼尚往来 A、崇尚 重视 B、高尚 C、还、而且 D、尚且
残羹冷炙 A、烤肉 B、饭菜 C、烤 D、烧
5、课文中的“送来的东西”可以概括为( )
A、经济侵略 B、文化侵略 C、前面两者均有 D、以上都不是
6、“看见鱼翅,也和朋友像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吸收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 B、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
C、应包含A、B两个方面。 D、以上都不是
7、孱头的具体表现是( )
A、“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B、“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 C、“徘徊不敢走进门。”
D、“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8、“废物”的比喻义是( )
A、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 B、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 C、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D、B、C两个方面的意义都有。
9、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句话重在用比喻说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和可怜,是一种形象的议论。
B、这句话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C、A、B两者意思都有。D、A、B两者意思都不对
10、选出比“大怒”词义重的词语是( )
A、恼怒 B、暴怒 C、迁怒 D、息怒
二、语段阅读题
⑴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②许多曾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③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民。④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⑤唐朝的翰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⑥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浏览完整试题
11、这段文字就其意思可分为三层,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2、①句与②句之间的关系是( )
A、论点和论据 B、论点和论证 C、两个论点并列 D、主论点和分论点
13、③句与④句之间的关系是( )
A、并列关系 B、总分关系 C、递进关系 D、对照关系
14、③④句作为一个整体与⑤句的关系是( )
A、对比关系 B、总分关系 C、递进关系 D、并列关系
⑵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5、这段文字可分为二层。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关系是( )
A、否定第一层的观点。 B、深化了第一层的观点。
C、与第一层无关。 D、肯定第一层的观点
16、这段文字中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有( )
A、丰富 B、大度 C、自诩 D、魂灵 E、礼品 F、奖赏
17、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A、但是 尽管 可是 那么 B、因为 即使 然而 不过
C、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D、可是 或者 假如 或者
18、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
A、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B、中国也不是太阳。
C、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⑶ “① 。 ②然而未来的具体情景却没有人能打保票。③古代有个哲学家曾经因为看到道路多歧而伤心哭泣。④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又不是不可把握的。⑤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种力量把你往那边拉,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另一种力量把往那边拉,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⑥在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两种力量在斗争。⑦何去何从,毕竟要靠自己抉择。⑧所有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有意选择阻力最小的路。⑨人生的价值在做出贡献,人生的乐趣在有所创造,而这一切又是和艰难困苦分不开的。⑩抓住了这一点,他们就没有叹气的工夫了。”
19、文章开头的第一句应是( )
A、青春的美丽在于做出贡献。 B、青春的美丽在于充满奋斗的乐趣。
C、青春的美丽在有所创造。 D、青春的美丽在于它向着未来。
20、“抓住了这一点”指的是( )
A、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B、抓住人生的价值。
C、抓住抉择人生道路的方法。 D、选择走艰难困苦的道路。
21、第⑩句与前面哪一句照应( )
A、跟①句照应 B、跟③句照应 C、跟⑨句照应 D、跟⑧⑨句照应
22、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引证法 B、正反对比法 C、引申法 D、类比法。
三、作文练习。
据说,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次到中国来讲学。一上讲台,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2+2=?”。虽然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大家想,罗素是个大哲学家,他提出这个问题,必然有深刻的道理,不会那么简单。于是面面相觑,竟然无人做答,最后还是罗素自己说“2加2等于4嘛”。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20.169.58.52)"
上一篇: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06届高三八校3月联考
下一篇:
辰溪一中高二第一学期调研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语文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